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滨海高水位地区变深度防水隔格形地连墙的制作方法

2022-03-02 09:34:03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防水隔格形地连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滨海高水位地区变深度防水隔格形地连墙。


背景技术:

2.现有的技术中防水隔格形地连墙在施工时,基坑内墙/基坑外墙不同深度开挖的厚度相同,不同深度浇筑的钢筋混凝土的厚度也相同,从而不同的深度均需要开挖相同厚度的土层,深度越大开挖效率越低。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技术不足,提供一种滨海高水位地区变深度防水隔格形地连墙,提高开挖效率,同时降低施工成本。
4.为达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提供一种滨海高水位地区变深度防水隔格形地连墙,包括:
5.基坑内墙,所述基坑内墙包括由上至下依次相连的第一连接墙、第二连接墙、第三连接墙,所述第三连接墙的厚度小于第二连接墙的厚度,所述第二连接墙的厚度小于所述第一连接墙的厚度;
6.基坑外墙,所述基坑外墙包括由上至下依次相连的第四连接墙、第五连接墙、第六连接墙,所述第六连接墙的厚度小于第五连接墙的厚度,所述第五连接墙的厚度小于所述第四连接墙的厚度,所述基坑外墙与所述基坑内墙平行相对布置。
7.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连接墙的厚度是所述第一连接墙的厚度的0.6~ 0.8倍,所述第三连接墙的厚度是所述第一连接墙的厚度的0.4~0.5倍,所述第二连接墙的高度是所述第一连接墙高度的0.15~0.2倍,所述第三连接墙的高度是所述第一连接墙高度的0.1~0.15倍。
8.进一步的,所述第五连接墙的厚度是所述第四连接墙的厚度的0.6~0.8倍,所述第六连接墙的厚度是所述第四连接墙的厚度的0.4~0.5倍,所述第五连接墙的高度是所述第四连接墙高度的0.15~0.2倍,所述第六连接墙的高度是所述第四连接墙高度的0.1~0.15倍。
9.进一步的,所述基坑内墙与所述基坑外墙之间设置有多个基坑肋墙,所述基坑肋墙竖直布置,并且所述基坑肋墙垂直于所述基坑内墙/基坑外墙,多个所述基坑肋墙将所述基坑内墙与所述基坑外墙之间的区域分隔成多个格形分仓。
10.进一步的,每个所述格形分仓的对角位置均设置有角撑。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包括:该滨海高水位地区变深度防水隔格形地连墙在不同开挖深度采用不同厚度的墙体,第一墙体、第二墙体、第三墙体的厚度由上至下逐渐减小(或第四墙体、第五墙体、第六墙体的厚度由上至下逐渐减小),无需要所有墙体的厚度均与第一墙体或第四墙体的厚度一致,上述结构使得基坑内墙/基坑外墙上形
成两个阶梯面,提高了基坑内墙/基坑外墙在竖直方向的稳定性,避免了基坑内墙/ 基坑外墙在滨海地区的土体内发生较大程度的下沉,同时第二墙体、第三墙体、第五墙体、第六墙体变薄后,浇筑基坑内墙/基坑外墙前的开挖土层厚度由下至上逐渐增大,降低了最下方土层的开挖厚度,进而降低了开挖难度,同时降低了基坑内墙/基坑外墙浇筑体积及建造成本。
附图说明
12.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滨海高水位地区变深度防水隔格形地连墙一种实施方式的俯视面结构示意图;
13.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滨海高水位地区变深度防水隔格形地连墙一种实施方式的竖直断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4.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15.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16.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
17.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18.请参阅图1、图2,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滨海高水位地区变深度防水隔格形地连墙,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坑内墙1、基坑外墙2。
19.所述基坑内墙1包括由上至下依次相连的第一连接墙11、第二连接墙 12、第三连接墙13,所述第三连接墙13的厚度小于第二连接墙12的厚度,所述第二连接墙12的厚度小于所述第一连接墙11的厚度;所述基坑外墙2 包括由上至下依次相连的第四连接墙21、第五连接墙22、第六连接墙23,所述第六连接墙23的厚度小于第五连接墙22的厚度,所述第五连接墙22 的厚度小于所述第四连接墙21的厚度,所述基坑外墙2与所述基坑内墙1 平行相对布置。
20.该滨海高水位地区变深度防水隔格形地连墙在不同开挖深度采用不同厚度的墙体,第一墙体11、第二墙体12、第三墙体13的厚度由上至下逐渐减小(或第四墙体21、第五墙体22、第六墙体23的厚度由上至下逐渐减小),无需要所有墙体的厚度均与第一墙体11或第四墙体21的厚度一致,上述结构使得基坑内墙1/基坑外墙2上形成两个阶梯面,提高了基坑内墙1/基坑外墙2在竖直方向的稳定性,避免了基坑内墙1/基坑外墙2在滨海地区的土体内发生较大程度的下沉,同时第二墙体12、第三墙体13、第五墙体22、第六墙体23变薄后,浇筑
基坑内墙1/基坑外墙2前的开挖土层厚度由下至上逐渐增大,降低了最下方土层的开挖厚度,进而降低了开挖难度,同时降低了基坑内墙1/基坑外墙2浇筑体积及建造成本。
21.具体的,所述第二连接墙12的厚度是所述第一连接墙11的厚度的0.6~0.8倍,所述第三连接墙13的厚度是所述第一连接墙11的厚度的 0.4~0.5倍,所述第二连接墙12的高度是所述第一连接墙11高度的0.15~ 0.2倍,所述第三连接墙13的高度是所述第一连接墙11高度的0.1~0.15 倍,所述第五连接墙22的厚度是所述第四连接墙21的厚度的0.6~0.8倍,所述第六连接墙23的厚度是所述第四连接墙21的厚度的0.4~0.5倍,所述第五连接墙22的高度是所述第四连接墙21高度的0.15~0.2倍,所述第六连接墙23的高度是所述第四连接墙21高度的0.1~0.15倍。
22.本实施例中,所述基坑内墙1与所述基坑外墙2之间设置有多个基坑肋墙3,所述基坑肋墙3竖直布置,并且所述基坑肋墙3垂直于所述基坑内墙1/基坑外墙2,多个所述基坑肋墙3将所述基坑内墙1与所述基坑外墙2 之间的区域分隔成多个格形分仓4,每个所述格形分仓4的对角位置均设置有45度角撑5,充分发挥坑角效应,增加了格形分仓的刚度,本实施例中,每个格形分仓的最上方的水平断面均为正方形(每个格形分仓的水平断面的边长为b),所述角撑的直角边的边长均为b/3。
23.以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定。任何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所做出的各种其他相应的改变与变形,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