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带透气吸湿层的非织造布的制作方法

2022-03-02 08:03:3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带透气吸湿层的非织造布。


背景技术:

2.非织造布是一种不需要纺纱织布而形成的织物,只是将纺织短纤维或者长丝进行定向或随机排列,形成纤网结构,然后采用机械、热粘或化学等方法加固而成,在各个领域中均有应用,尤其在医疗卫生领域,常用作医用帘、手术服、手术罩布、医用包扎材料、伤口敷料、医用纱布等,目前广泛使用的非织造布包括非织造布基层,如申请号为cn201320870744.x的专利公开了一种三层复合吸水非织造布,这种非织造布在使用过程中,虽然吸水效果好,但是抗菌效果差,无法满足医疗卫生用途的抗菌性要求,并且为了达到防护效果非织造布往往经过反复层压或复膜处理,导致其透气透湿性差,降低了非织造布的使用舒适性,同时这种非织造布的强度低,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出现变形的现象,降低了非织造布的使用寿命,由此有必要做出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3.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抗菌效果好、使用舒适性高和使用寿命长的抗菌透气的非织造布。
4.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带透气吸湿层的非织造布,其特征在于,包括:
5.非织造布基层,所述非织造布基层包括第一非织造布基层和第二非织造布基层;
6.透气吸湿层;
7.加强层;
8.其中,所述第一非织造布基层和第二非织造布基层之间设置有透气吸湿层和加强层,所述加强层的内侧与透气吸湿层的外侧连接,所述第一非织造布基层的内侧与加强层的外侧连接,所述第二非织造布基层的外侧与透气吸湿层内侧连接。
9.所述透气吸湿层还包括:
10.吸汗层;
11.纯棉层;
12.排汗层;
13.其中,所述吸汗层、纯棉层和排汗层由内而外依次排列。
14.还包括:
15.纳米银纤维层;
16.木浆纸层;
17.第一抗菌剂层;
18.抗紫外线层;
19.第二抗菌剂层,所述第二抗菌剂层的内侧设置有若干均匀分布的海绵凸起;
20.其中,所述纳米银纤维层连接在第一非织造布基层的外侧,所述木浆纸层连接在纳米银纤维层的外侧,所述第一抗菌剂层连接在木浆纸层的外侧,所述抗紫外线层连接在第一抗菌剂层的外侧,所述连接在第二抗菌剂层第二非织造布基层的内侧。
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使用抗菌透气的非织造布的过程中,第一抗菌剂层和第二抗菌剂层能够提供良好的抗菌效果,减少细菌的滋生,纳米银纤维层能够利用纳米银对大肠杆菌、淋球菌、沙眼衣原体等数十种致病微生物都具有强烈的抑制和杀灭作用的特性进一步提高了非织造布的抗菌性能,木浆纸层能够提高非织造布的抗拉裂和耐磨性能,抗紫外线层能够减少紫外线的穿透照射,透气吸湿层通过依次由内而外依次排列的吸汗层、纯棉层和排汗层使的人体皮肤表面产生的汗液和湿气可以被吸汗层和纯棉层充分吸收然后通过排汗层排出,提高了非织造布的透气透湿性能,若干海绵凸起能够保证对人体皮肤表面产生的汗液和湿气的吸收速度,所述加强层能够提高非织造布的结构强度,减少非织造布在使用过程中出现变形的现象,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提高了非织造布的抗菌效果和使用舒适性,增加了非织造布的使用寿命。
22.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加强层为聚丙烯网布层,所述聚丙烯网布层由含有纳米碳粉的聚丙烯网布构成,所述第一非织造布基层为经过高压静电驻极处理的非织造布层。
2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使用抗菌透气的非织造布的过程中,利用聚丙烯网布强度高、弹性好和耐磨的特性保证了非织造布的结构强度,减少非织造布在使用过程中出现变形现象,同时在使用过程中,含有纳米碳粉的聚丙烯网布使其具有导体的作用能够与经过高压静电驻极处理第一非织造布基层相互作用使第一非织造布基层中驻极体产生二次负电荷,从而提高了第一非织造布基层的表面静电吸附作用,提高了非织造布的过滤性能。
24.本实用新型优选为:所述第一抗菌剂层和第二抗菌剂层均为有机硅季铵盐抗菌剂。
2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使用抗菌透气的非织造布的过程中,利用有机硅季铵盐能吸附带负电荷的细菌具有良好的杀菌作用的特性,进一步提高了非织造布的抗菌性能。
26.本实用新型优选为:所述排汗层由透气纤维编织而成,所述吸汗层由吸湿排汗纤维编织而成。
2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透气纤维编织而成的排汗层和由吸湿排汗纤维编织而成的吸汗层能够进一步保证非织造布对人体皮肤产生的汗液和湿气的吸收效果,提高非织造布的透气透湿性。
28.本实用新型优选为:所述聚丙烯网布层的网孔大小为10mm*10mm。
2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网孔大小为10mm*10mm的聚丙烯网布层能够保证气流和水分能够透过聚丙烯网布层,从而保证的非织造布的透气透湿性。
附图说明
3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
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31.图1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示意图。
32.图2为透气吸湿层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33.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34.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带透气吸湿层的非织造布,包括非织造布基层,在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所述非织造布基层包括第一非织造布基层1和第二非织造布基层2,所述第一非织造布基层1和第二非织造布基层2之间设置有透气吸湿层3和加强层4,所述加强层4的内侧与透气吸湿层3的外侧连接,所述透气吸湿层3包括由内而外依次排列的吸汗层31、纯棉层32和排汗层33,所述第一非织造布基层1的内侧与加强层4的外侧连接,所述第二非织造布基层2的外侧与透气吸湿层3内侧连接,所述第一非织造布基层1的外侧连接有纳米银纤维层5,所述纳米银纤维层5的外侧连接有木浆纸层6,所述木浆纸层6的外侧连接有第一抗菌剂层7,所述第一抗菌剂层7的外侧连接有抗紫外线层8,所述第二非织造布基层2的内侧连接有第二抗菌剂层9,所述第二抗菌剂层9的内侧设置有若干均匀分布的海绵凸起10。
3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使用抗菌透气的非织造布的过程中,第一抗菌剂层和第二抗菌剂层能够提供良好的抗菌效果,减少细菌的滋生,纳米银纤维层能够利用纳米银对大肠杆菌、淋球菌、沙眼衣原体等数十种致病微生物都具有强烈的抑制和杀灭作用的特性进一步提高了非织造布的抗菌性能,木浆纸层能够提高非织造布的抗拉裂和耐磨性能,抗紫外线层能够减少紫外线的穿透照射,透气吸湿层通过依次由内而外依次排列的吸汗层、纯棉层和排汗层使的人体皮肤表面产生的汗液和湿气可以被吸汗层和纯棉层充分吸收然后通过排汗层排出,提高了非织造布的透气透湿性能,若干海绵凸起能够保证对人体皮肤表面产生的汗液和湿气的吸收速度,所述加强层能够提高非织造布的结构强度,减少非织造布在使用过程中出现变形的现象,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提高了非织造布的抗菌效果和使用舒适性,增加了非织造布的使用寿命。
36.在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加强层3为聚丙烯网布层,所述聚丙烯网布层由含有纳米碳粉的聚丙烯网布构成,所述第一非织造布基层1为经过高压静电驻极处理的非织造布层。
3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使用抗菌透气的非织造布的过程中,利用聚丙烯网布强度高、弹性好和耐磨的特性保证了非织造布的结构强度,减少非织造布在使用过程中出现变形现象,同时在使用过程中,含有纳米碳粉的聚丙烯网布使其具有导体的作用能够与经过高压静电驻极处理第一非织造布基层相互作用使第一非织造布基层中驻极体产生二次负电荷,从而提高了第一非织造布基层的表面静电吸附作用,提高了非织造布的过滤性能。
38.在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抗菌剂层7和第二抗菌剂层8均为有机硅季铵盐抗菌剂。
3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使用抗菌透气的非织造布的过程中,利用有机硅季铵盐能吸附带负电荷的细菌具有良好的杀菌作用的特性,进一步提高了非织造布的抗菌性能。
40.在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所述排汗层33由透气纤维编织而成,所述吸汗层31由吸湿排汗纤维编织而成。
4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透气纤维编织而成的排汗层和由吸湿排汗纤维编织而成的吸汗层能够进一步保证非织造布对人体皮肤产生的汗液和湿气的吸收效果,提高非织造布的透气透湿性。
42.在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所述聚丙烯网布层的网孔大小为10mm*10mm。
4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网孔大小为10mm*10mm的聚丙烯网布层能够保证气流和水分能够透过聚丙烯网布层,从而保证的非织造布的透气透湿性。
44.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