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多面积水体净化装置、净化系统和净化实验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3-02 07:10:04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水体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多面积水体净化装置、净化系统和净化实验装置。


背景技术:

2.在水生生态的修复时,通常使用各类水体净化装置,通过水生植物的根系吸附和吸收水中的氮磷等物质,贮存在植物细胞中,达到降低水体化学需氧量(cod)、总氮(tn)、总磷(tp)及重金属的含量。同时由于水生植物根系拥有巨大的表面积,能够为水中微生物生长提供良好的固体载体,起到“生物膜载体”的作用。
3.在将水体净化装置应用于自然水体中进行实验过程中发现,修复改善水体的环境只能持续短暂时间,与实验室模拟差异较大。主要是由于各地区水环境情况不同,导致了修复效果也不同。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实验室中多为单一处理方式,与自然水体中多样化的修复要求存在差异;二是自然水体水流复杂,水流容易对净化装置内污泥进行过度冲刷,导致修复效果与试验装置差异较大。
4.因此,亟需一种在自然水体和实验室模拟水体中,均能稳定维持修复效果的水体净化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水体净化装置在自然水体中和在实验室水体中水体修复效果差异较大问题,提供一种多面积水体净化装置。该水体净化装置,通过在管体中设置多个承载板,将管体平行分割为多个承载空间,每个承载空间通过供水口与外部水体进行水体交换,在保持了与外部水体连通的情况下,降低了水体对承载空间内活性污泥的破坏,利于保持实验室和自然水体中修复效果的一致性。
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7.一种多面积水体净化装置,包括管体和支座;
8.所述管体的第一端设有卡接部,所述支座设有卡接槽,所述卡接部和所述卡接槽适配;
9.所述管体内设有多个承载板;
10.所述承载板沿所述管体的轴线间隔排布,将所述管体分为多个独立的承载空间;
11.所述承载板远离所述卡接部的一侧用于承载活性污泥;
12.在每个承载空间的管体上开设有至少两个供水口;
13.所述管体的外周靠近所述卡接部的位置设有曝气管;所述曝气管设有若干曝气孔。
14.支座起到固定管体的作用,在管体内的承载板上放置活性污泥后,将管体卡接至支座上,呈竖直状态,利用支座和管体的卡接形式,方便对管体内进行不同污泥的填充,以及种植不同的水生植物,以符合环境修复和实验要求。承载板将管体分为从上到下多个独
立的承载空间,即在管体内部,每个承载空间是相互独立的,每个承载空间仅通过供水口与外部水体进行物质交换。供水口是用于供水流进入和流出承载空间的。将曝气管设置在靠近卡接部的位置,在管体组装至支座后,曝气管位于管体的底部外侧,连接外部的曝气装置后,气体从曝气孔中向上喷出,在水流的带动下,气体从供水口进入到承载空间中。水流和气体通过供气口进入到承载空间中,即满足了承载空间中水生植物的环境需要,也降低了水流对活性污泥的冲刷。使得在自然水体中的环境与实验室模拟的环境更为接近。
15.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每个承载空间中部设有所述供水口。供水口与承载板之间存在高度差,水流经过承载空间时,对活性污泥冲刷影响较小。
1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供水口为两个,且相对设置。相对设置的两个供水口,利于水流经过承载空间,在承载空间内部不易形成涡流。
1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管体的外侧设有若干第一连接扣。
1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支座设有若干第二连接扣。第一连接扣和第二连接扣之间通过固定杆连接固定,利于管体和支座的稳定连接。
1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管体内沿所述管体的轴向设有若干组支撑块,每组支撑块均用于支撑承载板。每个承载板通过一组支撑块支撑,能够灵活的根据水生植物的特点调整每个承载空间的高度。支撑块的组数和承载板的数量相同,或者支撑块的组数大于承载板的数量。部分组的支撑块可以不设置承载板。
2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承载板包括挺水植物承载板、沉水植物承载板。
21.一种水体净化系统,包括多个如上所述的多面积水体净化装置;相邻的水体净化装置之间固定杆连接为一体;多个水体净化装置中的曝气管连接为曝气总管,用于连接外部的曝气装置。通过多个水体净化装置连接为一体,能够灵活的根据水体体积布置多个水体净化装置。在用于自然水体时,占地面积小,且由于管体的阻隔作用,不影响其他水生生物生存空间。该设备的受到外部水流影响小,使用寿命长,除正常的维护外,不用更换部件,不需要二次投资。
22.一种水体净化实验装置,包括箱体,以及位于所述箱体内的多个如上所述的多面积水体净化装置。
23.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箱体内设水循环装置,所述水循环装置的入水口设有过滤装置;所述水循环装置用于模拟水流。
24.将上述的水体净化装置小型化,然后置于箱体中,并设置循环水泵作为水循环装置。循环水泵安装后其出水流速设置在0.2-0.3m/s之间,以使水箱内的水呈现缓慢流动状态来通过整个活性污泥板,还可以通过调整水循环装置的位置和水流速度来模拟自然水体的水流。
25.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26.1、本实用新型的水体净化装置,通过承载板将管体分割为多个独立的承载空间,不同的承载空间之间相互独立,能够分别种植不同的水生植物。通过调整承载板之间的距离,来养殖不同高度要求的水生植物,从而降低水中的cod、tn、tp的含量,提升水体净化效率。其中水流和曝气管提供的气体均从供水口进入到承载空间中,使得承载板上的活性污泥受到水流的影响较小,能够长期保持稳定。
27.2、本实用新型的水体净化装置,通过设置为不同的尺寸,能够分别用于自然水体
的环境修复和用于实验室的水体模拟实验。类似的结构设计,能够准确的反应自然水体修复和实验模拟时的对比。通过支座和管体的组合,能够灵活的调整水体净化装置的数量,通过设置连接扣,使得多个水体净化装置连为一体,结构更为稳定。
附图说明
28.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水体净化装置的管体的结构示意图。
29.图2是图1在圆圈a处的放大图示意图。
30.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水体净化装置的支座的结构示意图。
31.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水体净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32.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水体净化装置的管体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33.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水体净化装置的多个支座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34.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多个水体净化装置在自然水体中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35.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多个水体净化装置在实验室模拟时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36.图标:1-管体;11-卡接部;12-供水口;13-第一连接扣;2-曝气管;21-曝气孔;3-承载板;31-活性污泥;4-支撑块;5-支座;51-卡接槽;53-第二连接扣;6-固定杆;7-曝气装置;8-水循环装置;9-过滤装置;100-箱体。
具体实施方式
37.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的说明。
38.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39.实施例1
40.一种多面积水体净化装置,如图1-图4所示,包括管体1和支座5;所述管体1的第一端设有卡接部11,所述支座5设有卡接槽51,所述卡接部11和所述卡接槽51适配;所述管体1内设有多个承载板3;所述承载板3沿所述管体1的轴线间隔排布,将所述管体1分为多个独立的承载空间;如图5所示,所述承载板3远离所述卡接部11的一侧用于承载活性污泥31;在每个承载空间的管体1上开设有至少两个供水口12;所述管体1的外周靠近所述卡接部11的位置设有曝气管2;所述曝气管2设有若干曝气孔21。
41.管体1可采用pvc管或者不锈钢板,承载板3可以采用塑料或者不锈钢板。
42.每个承载空间中部设有所述供水口12。供水口12与承载板3之间存在高度差,水流经过承载空间时,对活性污泥31冲刷影响较小。本实施例中,每个承载空间的所述供水口12为两个,且相对设置。相对设置的两个供水口12,利于水流经过承载空间,在承载空间内部不易形成涡流。供水口12高于承载板3。供水口12的下沿与高于承载板310-20公分。
43.所述管体1的外侧设有若干第一连接扣13。所述支座5设有若干第二连接扣53。如图4所示,第一连接扣13和第二连接扣53之间通过固定杆6连接固定,利于管体1和支座5的稳定连接。
44.承载板3可以固定连接在管体1上,也可放置在支撑块4上,也可以卡接在支撑块4上,本是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所述管体1内沿所述管体1的轴向设有若干组支撑块4,每组
支撑块4均用于支撑承载板3。每个承载板3通过一组支撑块4支撑,能够灵活的根据水生植物的特点调整每个承载空间的高度。支撑块4的组数和承载板3的数量相同,或者支撑块4的组数大于承载板3的数量。部分组的支撑块4可以不设置承载板3。
45.所述承载板3包括挺水植物承载板、沉水植物承载板。该实施例中,最上方的承载板3为挺水植物承载板,下方的两个承载板3为沉水植物承载板。
46.实施例2
47.一种水体净化系统,如图6和图7所示,包括多个如实施例1所述的多面积水体净化装置;相邻的水体净化装置之间固定杆6连接为一体;多个水体净化装置中的曝气管2连接为曝气总管,用于连接外部的曝气装置7。通过多个水体净化装置连接为一体,能够灵活的根据水体体积布置多个水体净化装置。在用于自然水体时,占地面积小,且由于管体1的阻隔作用,不影响其他水生生物生存空间。该设备的受到外部水流影响小,使用寿命长,除正常的维护外,不用更换部件,不需要二次投资。对于复合水生态修复时,先布置多个支座5,然后用固定杆6连接,然后根据水体,放置不同的管体1至支座5上。调整水生植物的种类、水体净化装置的多少和分布,进行移动式组装,比较灵活,且能够根据水深选择不同长度的管体1、曝气管2相互均可连接,能够形成大的辐射网,覆盖整个水体。能够从多个方面改善水生态系统的状况,并通过各个改善方面之间的相互配合,实现多层次、自循环式改善,从而达到改善水体的目的。
48.实施例3
49.一种水体净化实验装置,如图8所示,包括箱体100,以及位于所述箱体100内的多个如上所述的多面积水体净化装置。所述箱体100内设水循环装置8,所述水循环装置8的入水口设有过滤装置9;所述水循环装置8用于模拟水流。
50.将上述的水体净化装置小型化,然后置于箱体100中,管体1内多个承载板3均承载活性污泥31,提升了利用面积,使活性污泥31在水中的接触面积增大,底部的曝气装置7能够提高水中的溶解氧量,设置循环水泵作为水循环装置8。循环水泵安装后其出水流速设置在0.2-0.3m/s之间,以使水箱内的水呈现缓慢流动状态来通过整个活性污泥31。
51.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