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用于老年科的助力行走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3-01 21:19:16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助力行走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用于老年科的助力行走装置。


背景技术:

2.我国是个人口大国,人口的日益增长势必会造成老年化的产生,年龄的增长,使得人体各方面生理机能减退,应激性和反射降低,造成人体功能下降,尤其是行走方面,体内气血不足,加上体内经络血管受垃圾物质、寒湿、毒素等阻塞,导致气血循环变慢,从而导致腿脚肌肉及筋骨缺少气血能量支持,使得腿脚机能退化,承受力下降,表现为腿脚无力,进而行走困难。
3.相关技术中的助力行走装置,仅能帮助老年人行走,但是实际生活中,腿脚不便的老年人行走的过程中状况复杂,并不能所有时候老年人身边都有物体可扶,当腿脚不便的老年人没有物体可以扶的时候,容易侧摔,而老年人的身体相对比较脆弱,一旦发生摔倒,极易出现危险。
4.申请内容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提出一种用于老年科的助力行走装置,所述一种用于老年科的助力行走装置的鞋托和鞋部缚带可以将老年人的脚部固定,鞋托和侧面支撑块的转动安装使得老年人的脚掌可以正常活动,侧面支撑块和脚部支杆的转动安装使得老年人行走的时候脚部抬起放下的过程不会受到羁绊,侧面支撑块增加了老年人脚底和地面的接触面积,同时配合脚部支杆使得老年人不会侧向摔倒。
5.本技术提出了一种具有一种用于老年科的助力行走装置,包括:支架,所述支架包括脚部支杆、小腿支杆和大腿支杆,所述小腿支杆固定安装于所述脚部支杆顶端,所述大腿支杆铰接于所述小腿支杆顶端;稳固机构,所述稳固机构包括鞋托、鞋部缚带和侧面支撑块,所述鞋托转动安装于所述侧面支撑块一侧,所述鞋部缚带设置于所述鞋托侧立面,所述侧面支撑块转动安装于所述脚部支杆底部;辅助起身机构,所述辅助起身机构设置于所述小腿支杆和所述大腿支杆内侧,所述辅助起身机构用于帮助老年人起身;支撑机构,所述支撑机构设置于所述大腿支杆下侧,所述支撑机构用于对整个设备起到支撑作用。
6.另外,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用于一种用于老年科的助力行走装置还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脚部支杆设置为两个,两个所述脚部支杆的结构大小完全一样,所述脚部支杆为顶部中空底部实心设计。
7.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脚部支杆的底端套接有皮垫,所述皮垫底端采用防滑设计。
8.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小腿支杆设置为两个,两个所述小腿支杆的结构大小完全一样,所述小腿支杆上设置有小腿缚带。
9.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大腿支杆设置为两个,两个所述大腿支杆的结构
大小完全一样,所述大腿支杆上设置有大腿缚带。
10.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小腿缚带贯穿所述小腿支杆的两侧,所述小腿缚带的两端设置为魔术贴。
11.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大腿缚带贯穿所述大腿支杆的两侧,所述大腿缚带的两端设置为魔术贴。
12.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鞋托设置为两个,两个所述鞋托的造型对称设置,所述鞋托顶端设计为符合人体脚底的弧度。
13.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鞋部缚带设置为两个,两个所述鞋部缚带分别设置在所述鞋托的脚尖和脚背跟位置,所述鞋部缚带的两端设置为魔术贴。
14.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侧面支撑块的一端侧面和所述鞋托转动安装,所述侧面支撑块的另一端顶侧和所述小腿支杆的底部转动安装。
15.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辅助起身机构包括弹性件、升降件、液压组件和第一连杆,所述弹性件的底端固定安装于所述脚部支杆中空部分的底端,所述弹性件的顶端设置于所述小腿支杆内部,所述升降件包含滑道、安装盒和滑块,所述滑道设置在所述小腿支杆内壁两侧,所述滑块设置在所述安装盒两侧,所述滑块和所述滑道配合,所述安装盒通过滑块和滑道的配合滑动设置在所述小腿支杆内部,所述液压组件包含第一外壳、第一滑杆、限位块、转轴、第二外壳、第二滑杆和连接管,所述第一外壳横向固定安装于所述安装盒内底部,所述第一滑杆的一端滑动设置于所述第一外壳内部,所述第一滑杆的另一端贯穿所述小腿支杆的一侧,所述限位块固定安装于所述第一滑杆位于所述第一外壳外侧和所述小腿支杆内壁之间的部分,所述转轴的两端固定连接所述安装盒内壁两侧,所述第二外壳的底端转动安装于所述转轴,所述第二滑杆的底端滑动设置于所述第二外壳内部,所述第二滑杆的顶端铰接于所述第一连杆的底端,所述第一滑杆的一端在所述第一外壳内部限位安装,所述第二滑杆的一端在所述第二外壳内部限位安装,所述第一外壳和所述第二外壳以及所述连接管内部填充有液压油,所述连接管一端连通所述第一外壳的底部,所述连接管的另一端连通所述第二外壳的底端,所述第一连杆的顶端铰接于所述大腿支杆的底部。
16.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弹性件的顶端固定安装于所述安装盒的底端。
17.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滑道设置为两个,两个所述滑道对称设置在所述小腿支杆的内壁,所述安装盒为顶部开口设计,所述滑块设置为两个,两个所述滑块分别设置在所述安装盒的两侧外表面。
18.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大腿支杆的顶侧设置有腿托,所述腿托设置为两个,两个所述腿托的结构大小完全一样。
19.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机构包含第一支撑杆、第二连杆、腰部支撑杆、辅助连杆和腰托,所述第一支撑杆的顶端铰接于所述大腿支杆中间部位,所述第二连杆的一端铰接于所述第一支撑杆的顶部部分,所述第二连杆的另一端铰接于所述腰部支撑杆的底端,所述腰部支撑杆铰接于所述大腿支杆远离所述小腿支杆的一端,所述辅助连杆的一端铰接于所述第一连杆的中间部分,所述辅助连杆采用弧形设计,所述辅助连杆的一侧开设有和所述辅助连杆弧形配合的弧形槽,所述辅助连杆和所述第一连杆铰接的销子的位置固定设计,所述辅助连杆和所述第一支撑杆铰接的销子的位置固定在所述第一支撑杆上,所述述辅助连杆和所述第一支撑杆铰接的销子和所述辅助连杆一侧的弧形槽滑动配
合,所述辅助连杆的另一端铰接于所述第一支撑杆位于铰接所述第二连杆的底侧部分,所述腰托螺栓安装于所述腰部支撑杆的顶部。
20.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利用鞋托和鞋部缚带将老年人的脚部固定,利用小腿缚带将老年人的小腿绑在小腿支杆上,利用大腿缚带将老年人的大腿绑在大腿支杆上,设备的整体连接配合三处固定方式,使得老年人站立的更加稳定,鞋托和侧面支撑块的转动安装使得老年人的脚掌可以正常活动,侧面支撑块和脚部支杆的转动安装使得老年人行走的时候脚部抬起放下的过程中不会受到羁绊,侧面支撑块增加了老年人脚底和地面的接触面积,进一步保证了老年人站立或者行走时的稳定性,同时配合竖直方向的脚部支杆使得老年人不会侧向摔倒,在老年人行走或者站立的时候给老年人的安全提供了守护。
21.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2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23.图1是本技术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用于老年科的助力行走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方式提供的支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方式提供的稳固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方式提供的辅助起身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方式提供的升降件的结构爆炸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方式提供的液压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实施方式提供的液压组件的剖视图;图8为本技术实施方式提供的支撑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技术实施方式提供的支撑机构的局部细节图。
24.图标:100-支架;110-脚部支杆;120-小腿支杆;130-大腿支杆;140-皮垫;150-小腿缚带;160-大腿缚带;200-稳固机构;210-鞋托;220-鞋部缚带;230-侧面支撑块;300-辅助起身机构;310-弹性件;320-升降件;321-滑道;322-安装盒;323-滑块;330-液压组件;331-第一外壳;332-第一滑杆;333-限位块;334-转轴;335-第二外壳;336-第二滑杆;337-连接管;340-第一连杆;350-腿托;400-支撑机构;410-第一支撑杆;420-第二连杆;430-腰部支撑杆;440-辅助连杆;450-腰托。
具体实施方式
25.为使本技术实施方式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技术
保护的范围。
26.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选定实施方式。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27.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28.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29.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30.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31.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32.实施例如图1-图9所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用于老年科的助力行走装置包括:支架100、稳固机构200、辅助起身机构300和支撑机构400。
33.稳固机构200转动安装在支架100的底端,辅助起身机构300转动安装在支架100一侧,支撑机构400转动安装在支架100一侧和辅助起身机构300配合,稳固机构200和支架100的配合使得老年人脚底和地面的接触面积增加,使得老年人行走或者站立的时候更加的稳健,避免老年人因为各种原因导致的脚底打滑而引起老年人在行走或者站立的过程中出现侧向摔倒的状况,进一步避免了老年人摔倒而导致的受伤情况,辅助起身机构300便于老年人行走或者站立时间过久而产生疲劳的时候直接坐下休息,不需要寻找或者自己携带板凳,给老年人增加了极大的便利性,且利用自身内部结构给老年人起身的时候进行了一个反向的助推效果,使得老年人起身的过程更加的省力,支撑机构400配合辅助起身机构300,在老年人坐下休息的时候,提供了一个安全防护,使得整个设备更加稳固,进一步保证了老
年人的安全,且为老年人坐下休息的时候提供了腰部支撑,更加方便老年人放松身体。
34.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如图1-3所示,支架100包括脚部支杆110、小腿支杆120和大腿支杆130,小腿支杆120固定安装于脚部支杆110顶端,大腿支杆130铰接于小腿支杆120顶端,脚部支杆110设置为两个,两个脚部支杆110的结构大小完全一样,脚部支杆110为顶部中空底部实心设计,脚部支杆110的底端套接有皮垫140,皮垫140底端采用防滑设计,当老年人坐下的时候,皮垫140增加和地面的摩擦力,使得设备更加稳固,防止设备打滑导致老年人摔倒,小腿支杆120设置为两个,两个小腿支杆120的结构大小完全一样,小腿支杆120上设置有小腿缚带150,便于将小腿支杆120和老年人的小腿固定,大腿支杆130设置为两个,两个大腿支杆130的结构大小完全一样,大腿支杆130上设置有大腿缚带160,便于将大腿支杆130和老年人的大腿固定住,小腿缚带150贯穿小腿支杆120的两侧,小腿缚带150的两端设置为魔术贴,便于老年人自己操作,大腿缚带160贯穿大腿支杆130的两侧,大腿缚带160的两端设置为魔术贴,方便老年人自己操作。
35.稳固机构200包括鞋托210、鞋部缚带220和侧面支撑块230,鞋托210转动安装于侧面支撑块230的一侧,使得老年人的脚部可以正常的转动,鞋部缚带220设置于鞋托210侧立面,侧面支撑块230转动安装于脚部支杆110底部,便于老年人行走的时候脚的抬起或者落下,鞋托210设置为两个,两个鞋托210的造型对称设置左右脚区分,鞋托210顶端设计为符合人体脚底的弧度,使得穿戴更加舒适,鞋部缚带220设置为两个,两个鞋部缚带220分别设置在鞋托210的脚尖和脚背位置,便于将鞋托210和脚面固定住,鞋部缚带220的两端设置为魔术贴,便于老年人自己操作,可以根据情况需要将设备穿戴或者取下,侧面支撑块230的一端侧面和鞋托210转动安装,侧面支撑块230的另一端顶侧和小腿支杆120的底部转动安装。
36.在相关技术中,老年科助力行走装置往往只着重于帮助老年人行走更加方便,但是却忽略了老年人本身腿脚不便,血液循环不畅,导致老年人往往要不了多久时间就需要坐下休息的情况。
37.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如图1和图4-7所示,辅助起身机构300包括弹性件310、升降件320、液压组件330和第一连杆340,弹性件310的底端固定安装于脚部支杆110中空部分的底端,弹性件310的顶端设置于小腿支杆120内部,升降件320包含滑道321、安装盒322和滑块323,滑道321固定安装在小腿支杆120内壁两侧,滑块323固定安装在安装盒322两侧,滑块323和滑道321配合,安装盒322滑动设置在小腿支杆120内部,液压组件330包含第一外壳331、第一滑杆332、限位块333、转轴334、第二外壳335、第二滑杆336和连接管337,第一外壳331横向固定安装于安装盒322内底部,第一滑杆332的一端滑动设置于第一外壳331内部,第一滑杆332的另一端滑动贯穿于小腿支杆120的一侧,限位块333固定安装于第一滑杆332位于第一外壳331外侧和小腿支杆120内壁之间的部分,转轴334的两端固定连接于安装盒322内壁两侧,第二外壳335的底端转动安装于转轴334,第二滑杆336的底端滑动设置于第二外壳335内部,第二滑杆336的顶端铰接于第一连杆340的底端,连接管337的一端连通第一外壳331的底部,连接管337的另一端连通第二外壳335的底端,第一连杆340的顶端铰接于大腿支杆130的底部,弹性件310的顶端固定安装于安装盒322的底端,大腿支杆130的顶侧设置有腿托350,腿托350设置为两个,两个腿托350的结构大小完全一样,便于老年人坐下更加舒适。
38.其中,如图4-5所示,滑道321设置为两个,两个滑道321对称固定安装在小腿支杆120的内壁,安装盒322为顶部开口设计,滑块323设置为两个,两个滑块323分别固定安装在安装盒322的两侧外表面。
39.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滑杆332的一端在第一外壳331内部限位安装,使得第一滑杆332不会滑脱出第一外壳331,第二滑杆336的一端在第二外壳335内部限位安装,使得第二滑杆336不会滑脱出第二外壳335,第一外壳331和第二外壳335以及连接管337内部填充有液压油。
40.进一步需要说明的是,小腿支杆120外立面一侧设置有和第二滑杆336配合的限位孔,可以理解的是,第一滑杆332顶端上侧,可设计为具有一定的弧度,便于第一滑杆332向上移动的时候同时从小腿支杆120上的限位孔中脱离出来(参考图7),第二滑杆336的滑动行程限定为和第一滑杆332的滑动行程一致,且第一滑杆332的滑动行程受限位块333的作用,使得第一滑杆332相对于第一外壳331向外滑动的时候,只能使第一滑杆332的顶端和小腿支杆120外立面通过限位孔卡接。
41.如此,当老年人需要坐下的时候,可以直接弯曲腿部,此时,大腿支杆130受到来自老年人自身重量的作用导致其以和小腿支杆120铰接处为轴,向下转动,继而大腿支杆130带动第一连杆340向下移动,而第一连杆340和第二滑杆336铰接,第二外壳335底端和转轴334铰接,转轴334固定安装在安装盒322内壁两侧,这就使得第一连杆340向下推动第二滑杆336,第二外壳335和转轴334的铰接关系,使得第一连杆340在向下移动的过程中位置并不是垂直向下的动作完整性得以保证,而第二外壳335和第一外壳331之间通过连接管337连通,且其内部充斥着液压油,这就使得第二滑杆336推动第一滑杆332向第一外壳331的外部方向移动,当第一滑杆332的顶端移动到小腿支杆120外立面上的限位孔时,限位块333限制了第一滑杆332继续移动,保证了大腿支杆130向下转动的角度,可以理解的是,限位孔的具体位置设置为使得大腿支杆130向下转动到适合老年人坐下的角度的位置,而当第一连杆340刚开始推动第二滑杆336的时候,此时的第一滑杆332具体位置应该在限位孔的上方,此时的第一滑杆332的顶端伸出到和小腿支杆120的内壁贴合,大腿支杆130此时继续向下转动,导致第一连杆340推动第二滑杆336下滑的时候,还有一个向下的力作用在转轴334之上,转轴334将此向下的力传递给安装盒322,因为安装盒322上的两个滑块323和小腿支杆120内壁两侧的滑道321配合,且安装盒322底端固定安装有弹性件310,这就使得安装盒322沿着滑道321向下移动,同时挤压弹性件310,直到第一滑杆332的顶端伸进限位孔为止,此种设计保证了老年人凭借设备自身即可坐下休息,而不用另外携带或者再去寻找板凳,极大的方便了老年人,而当老年人需要站起的时候,轻轻的抬起身体,受大腿缚带160影响,带动大腿支杆130围绕自身和小腿支杆120铰接处向上转动,此时第一连杆340将带动第二滑杆336向上滑动,进而使得第一滑杆332向第一外壳331内部移动,当第一滑杆332移动出限位孔的时候,此时受弹性件310的弹力作用,会给安装盒322施加一个向上的力,此向上的力作用到转轴334之上,迫使安装盒322向上移动的同时,给第一连杆340施加一个向上的力,第一连杆340将此力传递到大腿支杆130之上,继而传递给老年人的大腿,这就使得老年人起身更加省力,而不会因为自身腿脚血液流通不畅而导致老年人坐下之后很难起身,该装置的此种设计,使得老年人站立或者行走久了以后,可以直接依靠设备自身即可坐下休息,给老年人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同时保证了老年人坐下以后还能轻松的站起,进一步给老年
人带来了可观的便利。
42.在相关技术中,老年人因为自身身体原因,导致坐立不稳,坐下的时候可能会出现左右晃动,而导致老年人侧面摔倒,进而产生不可预测的危险。
43.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如图1和图8-9所示,支撑机构400包含第一支撑杆410、第二连杆420、腰部支撑杆430、辅助连杆440和腰托450,第一支撑杆410的顶端铰接于大腿支杆130中间部分,第二连杆420的一端铰接于第一支撑杆410的顶部部分,第二连杆420的另一端铰接于腰部支撑杆430的底端,腰部支撑杆430铰接于大腿支杆130远离小腿支杆120的一端,辅助连杆440的一端铰接于第一连杆340的中间部分,辅助连杆440的另一端铰接于第一支撑杆410位于铰接第二连杆420的底侧部分,腰托450螺栓安装于腰部支撑杆430的顶部,给老年人坐下以后提供了一个腰部支撑,更加便于老年人坐下休息。
44.其中,如图8-9所示,辅助连杆440采用弧形设计,辅助连杆440的一侧开设有和辅助连杆440自身弧形配合的弧形槽,辅助连杆440和第一连杆340之间铰接的销子的位置固定设计,辅助连杆440和第一支撑杆410之间铰接的销子的位置固定在第一支撑杆410上,述辅助连杆440和第一支撑杆410铰接的销子和辅助连杆440一侧的弧形槽滑动配合。
45.需要说明的是,当老年人坐下的时候,第一支撑杆410和腰部支撑杆430平行,同时第二连杆420和大腿支杆130平行,此时的第一支撑杆410、第二连杆420、腰部支撑杆430和大腿支杆130以各自互相铰接的销子的位置为界,组成平行四边形。
46.由此,当老年人从站立状态转变成坐下状态的过程中,大腿支杆130向下转动,而腰部支撑杆430此时受老年人腰部的作用,其角度变化受限,当腰托450抵住老年人的腰部的时候,此时腰部支撑杆430角度固定,而大腿支杆130继续向下转动,根据平行四边形的原理,因为第一支撑杆410顶端铰接于大腿支杆130,第二连杆420的长度不变,此时的第一支撑杆410和大腿支杆130之间的角度应该和腰部支撑杆430和大腿支杆130之间的角度一样,这就保证了老年人向下坐下的过程中,腰部支撑杆430通过第二连杆420带动第一支撑杆410远离小腿支杆120(老年人站立的时候,第一支撑杆410和小腿支杆120贴合或者距离最近),当第一滑杆332伸进限位孔的时候,此时大腿支杆130向下转动的动作停止,同样的,此时的第一支撑杆410的转动也停止,此时的第一支撑杆410的底端和地面贴合,第一支撑杆410给老年人坐下的时候进一步提供了一个支撑,使得老年人坐下后,整个设备更加稳固,进一步保证了老年人的人身安全,而在老年人站立的时候,可以理解的是,此时的第一支撑杆410距离小腿支杆120最近,同时,第一支撑杆410和辅助连杆440铰接的销子距离辅助连杆440和第一连杆340铰接的销子距离最近,当老年人向下坐的时候,该过程中,因为第一支撑杆410逐渐远离小腿支杆120,此时,第一支撑杆410和辅助连杆440铰接的销子沿着辅助连杆440一侧的弧形槽移动,逐步远离辅助连杆440和第一连杆340铰接的销子,而辅助连杆440和两端铰接的销子,配合第一滑杆332和限位孔的关系,进一步保证了整个设备不会受力之后整体垮掉,相对的提升了该设备的使用寿命,同样的,辅助连杆440和两端铰接的销子,配合腰托450,也保证了第一支撑杆410转动的角度受限,不会导致老年人坐下以后直接仰面摔倒,继而进一步的给老年人的人身安全提供了保障。
47.具体的,一种用于老年科的助力行走装置的工作原理:使用时,利用鞋部缚带220、小腿缚带150和大腿缚带160分别将设备固定在老年人的脚、小腿和大腿处,因为鞋托210和侧面支撑块230转动安装,保证了老年人脚部的正常转动,而侧面支撑块230和脚部支杆110
转动安装,以及小腿支杆120和大腿支杆130转动安装,保证了老年人腿脚可以正常行走时候的运动不受限制,而当老年人站立或者行走久了,需要休息的时候,老年人可以直接坐下,此时的大腿支杆130围绕大腿支杆130和小腿支杆120铰接处向下转动,继而带动第二滑杆336推动第一滑杆332向第一外壳331外部移动,同时安装盒322受向下的力的作用沿着滑道321向下移动,此时弹性件310受挤压,同时,大腿支杆130还带动腰部支撑杆430向着老年人的后背位置转动,此时第一支撑杆410受力开始远离小腿支杆120,当第一滑杆332和小腿支杆120上的限位孔配合时,此时腰托450抵住老年人的后背,同时第一支撑杆410底端和地面贴合,第一支撑杆410和辅助连杆440铰接的销子距离辅助连杆440和第一连杆340铰接的销子距离最远,此时该设备给老年人提供了一个可以靠着坐的支撑,而当老年人需要起身的时候,此时受大腿缚带160的作用,大腿支杆130跟随老年人起身的动作而向上转动,进一步的带动第二滑杆336向上移动,导致第一滑杆332向第一外壳331内部移动,当第一滑杆332移动出小腿支杆120上的限位孔的时候,此时受弹性件310的弹力作用,安装盒322整体向上移动,此时安装盒322给第一连杆340施加一个向上的力,继而大腿支杆130向大腿施加一个向上的力,此种设计,使得老年人起身更加方便,而起身过程中,腰部支撑杆430和第一支撑杆410保持平行,第一支撑杆410逐渐向小腿支杆120靠近,同时离开地面。该装置的此种设计,极大的方便了老年人在行走或者站立时间久了以后可以直接利用装置本身坐下休息,同时利用腰托450、第一支撑杆410、第一滑杆332以及脚部支杆110,给老年人坐下以后提供了安全保障,而利用弹性件310给老年人起身提供了助力,极大的方便了老年人起身。
48.需要说明的是,弹性件310、腿托350和腰托450具体的型号规格需根据该装置的实际规格等进行选型确定,具体选型计算方法采用本领域现有技术,故不再详细赘述。
49.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技术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