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旋转式生物滤床的制作方法

2022-02-26 09:54:17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环境治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旋转式生物滤床。


背景技术:

2.随着社会城市化、科技化、人性化的发展,工业产业得到了蓬勃的发展,但是随着工业的发展,污水的种类和数量迅猛增加,导致河、湖水体污染也日益加重,而为了改善水体水质,通常采用生物滤床对水体进行净化,降低水体污染。
3.现有技术中,生物滤床一般是采用固定的支架上设置固定的填料,通过填料上吸附微生物而形成生物膜,通过生物膜分解流经滤床污水中污染物,进而实现对水体进行净化,
4.但是,上述的生物膜是固定结构,因此生物膜与水体接触面、角度不便,生物膜与水体接触不充分,净化效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解决上述生物滤床净化效率低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净化效率高的旋转式生物滤床。
6.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旋转式生物滤床,包括:
7.固定框架,固定框架两侧壁设置开设有通孔;
8.位于固定框架底部的支撑重块,支撑重块上垂直设置一支撑立杆,支撑立杆顶端与固定框架连接;以及
9.旋转套设于支撑立杆的生物载体支架,生物载体支架上装载多个纳米碳纤维生物载体,生物载体支架外壁呈螺旋分布有多个旋转叶片。
10.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通孔处设置有滤网。
11.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生物载体支架呈多面开窗结构。
12.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生物载体支架底部设置有多个用于提供浮力的浮球。
13.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支撑立杆设置有限位挡板,限位挡板形成限位区域,生物载体支架于限位区域进行浮动。
14.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旋转式生物滤床还包括:与生物载体支架共轴心设置的曝气盘,曝气盘位于生物载体支架下方。
15.本实用新型在固定框架内旋转设置有一生物载体支架,生物载体支架利用安装的多个纳米碳纤维生物载体提供微生物吸附并形成生物膜,生物载体支架通过外壁螺旋分布的多个旋转叶片,在水流带动下进行旋转,从而使得生物膜始终相对于水流方向旋转改变,大大提高生物膜与水体之间接触充分性,从而有效提高本实用新型的旋转式生物滤床的净化效率。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旋转式生物滤床的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生物载体支架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18.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生物载体支架与曝气盘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9.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其中,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表示的仅是示意图,而非实物图,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为了更好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具体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0.请参考图1至3所示。
2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旋转式生物滤床,其主要用于设置在河、湖特定的区域用于水体净化,旋转式生物滤床主要包括固定框架100、支撑重块200以及生物载体支架300。固定框架100两侧壁设置开设有通孔110,通孔用于流进、流出水体,支撑重块200位于固定框架100底部,支撑重块200上垂直设置一支撑立杆210,支撑立杆210顶端与固定框架100连接,生物载体支架300旋转套设于支撑立杆200,生物载体支架300上装载多个纳米碳纤维生物载体310,纳米碳纤维生物载体经过表面处理和改性后,表面生成多种活性含氧官能团,呈现出优良的亲水性、生物兼容性和生物附着性,能使大量微生物在材料表面迅速附着并形成生物膜,生物载体支架300外壁呈螺旋分布有多个旋转叶片320。
22.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旋转式生物滤床对水体进行过滤时,旋转式生物滤床整体设置于河、湖内水流经过的位置,水流从固定框架100两侧的通孔110流入及流出,其中在水流带动多个旋转叶片320旋转,进而带动生物载体支架300整体进行旋转,使得多个纳米碳纤维生物载体310上形成的生物膜始终相对于水流方向旋转改变,进而提高生物膜与水体之间接触充分性。
23.在一实施例中,通孔处110设置有滤网120,利用滤网120对流入固定框架100内的水体进行过滤,尤其是滤去体积较大的杂质,从而防止杂质停留在纳米碳纤维生物载体310上对净化效果造成影响。
24.在一实施例中,生物载体支架300呈多面开窗结构,例如生物载体支架300采用立方体结构,生物载体支架300六面均有开窗结构,如此一来,有效保证水体与生物载体支架300内的多个纳米碳纤维生物载体310进行充分接触,进而提高净化效果。
25.在一实施例中,生物载体支架300底部设置有多个用于提供浮力的浮球330,通过浮球330提供浮力使得生物载体支架300整体悬浮于水层内,进而有效提高生物载体支架300在水流带动下旋转的稳定效果。值得注意的是,支撑立杆210设置有限位挡板220,限位挡板220形成限位区域,生物载体支架300于限位区域进行浮动,从而对生物载体支架300进行移动限位,防止生物载体支架300移动距离过大与固定框架发生碰撞。
26.在又一实施例中,旋转式生物滤床还包括与生物载体支架300共轴心设置的曝气盘400,曝气盘400位于生物载体支架300下方,曝气盘400上均匀分布有多个供气孔410,曝
气盘400与外部气源连接,通过曝气盘400提供氧气提高微生物分解活性,进一步提高纳米碳纤维生物载体310上的生物膜对水体内污染物的分解效率。
27.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在固定框架内旋转设置有一生物载体支架,生物载体支架利用安装的多个纳米碳纤维生物载体提供微生物吸附并形成生物膜,生物载体支架通过外壁螺旋分布的多个旋转叶片,在水流带动下进行旋转,从而使得生物膜始终相对于水流方向旋转改变,大大提高生物膜与水体之间接触充分性,从而有效提高本实用新型的旋转式生物滤床的净化效率。
28.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诸如“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9.虽然对本实用新型的描述是结合以上具体实施例进行的,但是,熟悉本技术领域的人员能够根据上述的内容进行许多替换、修改和变化、是显而易见的。因此,所有这样的替代、改进和变化都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旋转式生物滤床,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框架,所述固定框架两侧壁设置开设有通孔;位于固定框架底部的支撑重块,所述支撑重块上垂直设置一支撑立杆,所述支撑立杆顶端与固定框架连接;以及旋转套设于所述支撑立杆的生物载体支架,所述生物载体支架上装载多个纳米碳纤维生物载体,所述生物载体支架外壁呈螺旋分布有多个旋转叶片。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式生物滤床,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处设置有滤网。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式生物滤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载体支架呈多面开窗结构。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式生物滤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载体支架底部设置有多个用于提供浮力的浮球。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旋转式生物滤床,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立杆设置有限位挡板,所述限位挡板形成限位区域,所述生物载体支架于限位区域进行浮动。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所述的旋转式生物滤床,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式生物滤床还包括:与所述生物载体支架共轴心设置的曝气盘,所述曝气盘位于所述生物载体支架下方。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旋转式生物滤床,包括:固定框架,固定框架两侧壁设置开设有通孔;位于固定框架底部的支撑重块,支撑重块上垂直设置一支撑立杆,支撑立杆顶端与固定框架连接;以及旋转套设于支撑立杆的生物载体支架,生物载体支架上装载多个纳米碳纤维生物载体,生物载体支架外壁呈螺旋分布有多个旋转叶片。本实用新型在固定框架内旋转设置有一生物载体支架,生物载体支架利用安装的多个纳米碳纤维生物载体提供微生物吸附并形成生物膜,生物载体支架通过外壁螺旋分布的多个旋转叶片,在水流带动下进行旋转,使得生物膜始终相对于水流方向旋转改变,大大提高生物膜与水体之间接触充分性,从而有效提高本实用新型的旋转式生物滤床的净化效率。物滤床的净化效率。物滤床的净化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刘炳锋 曹运金 覃侠威 李广彩 黄顶强 周程 万丽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东昌融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10.22
技术公布日:2022/2/25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