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陶瓷煲生产用练泥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2-26 05:57:38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陶瓷煲生产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陶瓷煲生产用练泥装置。


背景技术:

2.陶瓷是以粘土为主要原料以及各种天然矿物经过粉碎混炼、成型和煅烧制得的材料以及各种制品,人们把一种陶土制作成的在专门的窑炉中高温烧制的物品叫陶瓷,陶瓷是陶器和瓷器的总称,在中国,制陶技艺的产生可追溯到纪元前4500年至前2500年的时代,可以说,中华民族发展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陶瓷发展史,中国人在科学技术上的成果以及对美的追求与塑造,在许多方面都是通过陶瓷制作来体现的,并形成各时代非常典型的技术与艺术特征。
3.目前,陶瓷在进行原材料加工的时候需要进行一系列的生产和加工,其中练泥就是极为重要的一部,但是现有的练泥大多是人工进行练泥,费时费力的同时也会影响效率,因此需要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4.基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陶瓷煲生产用练泥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中提到的技术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陶瓷煲生产用练泥装置,包括装置本体和进料口,所述装置本体的外壁开设有进料口,且装置本体的内部安装有转动轴,所述转动轴的一侧连接有与装置本体外壁固定的驱动电机,且转动轴的下方设置有锤击柱,所述转动轴的顶端固定有安装板,且转动轴的外壁套接有限位杆,所述安装板的端面设置有转盘,且转盘的内侧安装有搅拌杆,所述搅拌杆的顶端固定连接有从动齿轮,且从动齿轮的外侧位于转盘的内壁设置有齿壁。
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搅拌组件与锤击组件可以交替进行,使得练泥作业更加快捷、高效。
7.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搅拌杆的数量为多组,且多组搅拌杆等距分布。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起到高效搅拌的效果。
9.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限位杆的内壁与转动轴的外壁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所述转动轴与装置本体的内壁通过轴承转动连接。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便于转动轴的转动。
11.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转盘通过驱动源与安装板转动连接,所述锤击柱通过气缸驱动。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转盘能够转动,锤击柱能够进行锤击。
13.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从动齿轮与齿壁通过齿轮啮合连接,且从动齿轮与安装板通过转轴转动连接。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起到公转的同时自转的效果。
15.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主要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6.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驱动电机、锤击柱、搅拌杆、限位杆和转盘,首先,将陶瓷泥通过进料口倒入装置本体中,随后启动驱动电机,驱动电机会带动转动轴转动,转动轴使得搅拌杆转动至陶瓷泥中,随后启动驱动源,使得驱动源带动转盘转动,转盘转动后会带动多组搅拌杆转动,实现对陶瓷泥的搅拌,搅拌一段时间后,启动驱动电机反转,使得锤击柱转动至陶瓷泥上方,随后启动气缸,气缸会使得锤击柱上下往复移动,使得锤击柱实现对陶瓷泥的锤击,从而排出陶瓷泥中的空气,通过搅拌组件和锤击组件的一体化设计,大大减少了成本,同时也提升了练泥的质量与效率,有效解决了人工练泥的问题;
17.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齿壁和从动齿轮,转盘转动后会带动齿壁转动,齿壁会带动从动齿轮转动,从动齿轮转动后会带动锤击柱自转,配合上转盘的公转,实现了搅拌杆的自转与公转结合,进一步提高了搅拌的质量与效果。
附图说明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内部结构图;
19.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搅拌锤击组件结构示意图;
20.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转盘内部结构示意图。
21.图中:1、装置本体;2、进料口;3、转动轴;4、驱动电机;5、锤击柱;6、安装板;7、搅拌杆;8、限位杆;9、转盘;10、齿壁;11、从动齿轮。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3.下面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对其实施例进行说明。
24.一种陶瓷煲生产用练泥装置,如图1-3所示,包括装置本体1和进料口2,装置本体1的外壁开设有进料口2,且装置本体1的内部安装有转动轴3,转动轴3的一侧连接有与装置本体1外壁固定的驱动电机4,且转动轴3的下方设置有锤击柱5,锤击柱5通过气缸驱动,便于锤击柱5被驱动进而进行锤击,转动轴3的顶端固定有安装板6,且转动轴3的外壁套接有限位杆8,安装板6的端面设置有转盘9,转盘9通过驱动源与安装板6转动连接,便于转盘9被驱动转动,且转盘9的内侧安装有搅拌杆7,搅拌杆7的顶端固定连接有从动齿轮11,且从动齿轮11的外侧位于转盘9的内壁设置有齿壁10,从动齿轮11与齿壁10通过齿轮啮合连接,且从动齿轮11与安装板6通过转轴转动连接,便于齿壁10跟随转盘9转动时,齿壁10会通过齿轮啮合作用带动从动齿轮11转动,实现搅拌杆7公转的同时自转,起到高质量搅拌的作用。
25.请参阅图1,搅拌杆7的数量为多组,且多组搅拌杆7等距分布,便于进行搅拌作业。
26.请参阅图1,限位杆8的内壁与转动轴3的外壁通过轴承转动连接,转动轴3与装置本体1的内壁通过轴承转动连接,便于转动轴3的转动。
27.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首先,将陶瓷泥通过进料口2倒入装置本体1中,随后启动驱动电机4,驱动电机4会带动转动轴3转动,转动轴3使得搅拌杆7转动至陶瓷泥中,随后启动驱动源,使得驱动源带动转盘9转动,转盘9转动后会带动多组搅拌杆7转动,实现对陶
瓷泥的搅拌,搅拌一段时间后,启动驱动电机4反转,使得锤击柱5转动至陶瓷泥上方,随后启动气缸,气缸会使得锤击柱5上下往复移动,使得锤击柱5实现对陶瓷泥的锤击,从而排出陶瓷泥中的空气;
28.上述转盘9转动后会带动齿壁10转动,齿壁10会带动从动齿轮11转动,从动齿轮11转动后会带动锤击柱5自转,配合上转盘9的公转,实现了搅拌杆的自转与公转结合,进一步提高了搅拌的质量与效果。
29.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但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实用新型的限制,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根据需要对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替换和变型等,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技术特征:
1.一种陶瓷煲生产用练泥装置,包括装置本体(1)和进料口(2),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本体(1)的外壁开设有进料口(2),且装置本体(1)的内部安装有转动轴(3),所述转动轴(3)的一侧连接有与装置本体(1)外壁固定的驱动电机(4),且转动轴(3)的下方设置有锤击柱(5),所述转动轴(3)的顶端固定有安装板(6),且转动轴(3)的外壁套接有限位杆(8),所述安装板(6)的端面设置有转盘(9),且转盘(9)的内侧安装有搅拌杆(7),所述搅拌杆(7)的顶端固定连接有从动齿轮(11),且从动齿轮(11)的外侧位于转盘(9)的内壁设置有齿壁(1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陶瓷煲生产用练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杆(7)的数量为多组,且多组搅拌杆(7)等距分布。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陶瓷煲生产用练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杆(8)的内壁与转动轴(3)的外壁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所述转动轴(3)与装置本体(1)的内壁通过轴承转动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陶瓷煲生产用练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盘(9)通过驱动源与安装板(6)转动连接,所述锤击柱(5)通过气缸驱动。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陶瓷煲生产用练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从动齿轮(11)与齿壁(10)通过齿轮啮合连接,且从动齿轮(11)与安装板(6)通过转轴转动连接。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陶瓷煲生产用练泥装置,涉及陶瓷煲生产技术领域,包括装置本体和进料口,所述装置本体的外壁开设有进料口,且装置本体的内部安装有转动轴,所述转动轴的一侧连接有与装置本体外壁固定的驱动电机,且转动轴的下方设置有锤击柱,所述转动轴的顶端固定有安装板,且转动轴的外壁套接有限位杆,所述安装板的端面设置有转盘,且转盘的内侧安装有搅拌杆,所述搅拌杆的顶端固定连接有从动齿轮,且从动齿轮的外侧位于转盘的内壁设置有齿壁。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驱动电机、锤击柱、搅拌杆、限位杆和转盘,有效解决了人工练泥的问题;通过设置齿壁和从动齿轮,进一步提高了搅拌的质量与效果。拌的质量与效果。拌的质量与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方文福 鄢爱孙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江西嘉顺瓷业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9.28
技术公布日:2022/2/25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