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用于绿色装修工程的室内大空间环境监测系统的制作方法

2022-02-26 05:21:45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环境监测技术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绿色装修工程的室内大空间环境监测系统。


背景技术:

2.随着城市化发展,人们大部分时间都生活或工作在室内,室内环境是人们生活和工作的基础和保障,人们对室内环境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环境监测系统显得十分重要。
3.现有的环境监测系统主要是针对温度、湿度及灰尘这类一般性的环境因素进行监测,且大部分局限于单个区域的单点检测,监测内容及监测范围均较小,无法较好的满足对室内大空间进行系统监测的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较好的对室内大空间进行系统性的监测,本技术提供一种用于绿色装修工程的室内大空间环境监测系统。
5.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用于绿色装修工程的室内大空间环境监测系统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6.一种用于绿色装修工程的室内大空间环境监测系统,包括设置于室内、用于获取室内环境监测数据的空气监测模块、温湿度监测模块和颗粒物监测模块,所述空气监测模块和颗粒物监测模块均滑动连接于室内墙体上;还包括与所述空气监测模块、温湿度监测模块和颗粒物监测模块相连的、用于接收环境监测数据并输出环境监测信息的信息集成模块;还包括与所述信息集成模块相连的、用于接收环境监测信息并输出控制信息的中央控制器,与所述信息集成模块相连的、用于显示环境监测信息并发出警报信号的显示警报模块;还包括滑动控制装置,所述滑动控制设置于室内的一面墙体上,用于控制并带动空气监测模块和颗粒物监测模块在室内墙体上直线往复滑动,室内电源电路对整个系统供电。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空气监测模块、温湿度监测模块和颗粒物监测模块能够对室内大空间环境内的空气质量、温湿度及空气中所含颗粒物浓度分别进行监测,并将监测信息传送至信息集成模块及中央控制器进行处理,处理后的信息传至显示警报模块进行显示,实现对室内大空间环境因素的系统监测,监测内容涉及空气、温湿度及空气中所含颗粒物,检测内容较大;在此过程中,滑动控制装置能够带动空气监测模块在室内的墙体上进行直线往复滑动,对局部区域内的空气质量进行检测,检测范围较大,能够较好的对室内大空间进行系统监测。
8.可选的,所述滑动控制装置包括设置于室内一面墙体上的安装横梁、拖链、移动座及移动控制件,所述拖链滑动连接于安装横梁一侧,且所述拖链的长度方向与安装横梁的长度方向相一致;所述移动座固接于拖链的一端,且所述移动座滑动连接于安装横梁上邻近拖链的一侧;所述空气监测模块安装于移动座上,所述移动控制件用于控制拖链带动移动座在安装横梁上直线往复滑动。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启动移动控制件,能够控制拖链带动移动座在安装横梁上直线往复滑动,进而带动空气监测模块在安装横梁上直线往复滑动,对局部区域内的空气质量进行检测。
10.可选的,所述空气监测模块的电源端口处连接有电线,所述电线穿设于拖链内。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拖链能够对电线进行保护,使得电线在空气监测模块运动的过程中不易受到拉扯。
12.可选的,所述安装横梁上设置有防尘盖,所述防尘盖覆盖于拖链及安装横梁上,用于对拖链及电线进行防尘。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防尘盖能够在安装横梁上对拖链及电线进行防尘覆盖,使得灰尘及其他杂质不易堵塞拖链,使得拖链能够较为顺畅的带动移动座和空气监测模块在安装横梁上进行运动。
14.可选的,所述滑动控制装置和空气监测模块至少设置有两组,两组所述滑动控制装置设置于室内不同面的墙体上,每组所述滑动控制装置中的安装横梁均水平固接于室内墙体上。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多组滑动控制装置和空气监测模块能够在室内大空间内的多个区域内对室内的空气质量进行监测,进一步扩大了对室内大空间环境内空气的检测范围。
16.可选的,还包括空气调节设备,所述空气调节设备包括与中央控制器电连接的中央空调,所述空气监测模块包括一氧化碳监测器、二氧化碳监测器和甲醛监测器,所述中央控制器根据信息集成模块接受的室内环境空气数据控制中央空调的开度。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一氧化碳监测器、二氧化碳监测器和甲醛监测器能够对室内的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及甲醛浓度进行监测并将监测数据输送至信息集成模块进行分析处理,中央控制器能够根据信息集成模块处理的信息对中央空调进行调节开度,对室内的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及甲醛浓度进行处理,有利于对室内环境进行管理,从而提供绿色、安全、舒适的室内环境。
18.可选的,所述空气调节设备还包括风阀,所述风阀上设置有烟雾监测器,所述烟雾监测器与信息集成模块相连,所述中央控制器根据信息集成模块接受的室内环境空气数据控制风阀的开度。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一方面,风阀能够配合中央空调对室内的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及甲醛进行处理排放,改善室内环境;另一方面,风阀能够在室内烟雾浓度过高时,对室内烟雾进行处理排放。
20.可选的,还包括光照监测模块,所述光照监测模块与信息集成模块相连接,所述光照监测模块用于监测室内光照情况并将监测信息传送至信息集成模块,所述中央控制器能够接收信息集成模块输出信息并控制室内窗口处遮光帘的启闭。
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光照监测模块能够实时的对室内光照情况进行监测,并将检测信息输送至信息集成模块,中央控制器能够根据信息集成模块处理输送的信息对室内遮光帘进行开启或关闭,提供更为舒适的室内环境。
22.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3.1.空气监测模块、温湿度监测模块和颗粒物监测模块能够对室内大空间环境内的
一氧化碳浓度、二氧化碳浓度、甲醛浓度、温湿度及空气中所含颗粒物浓度进行监测,配合信息集成模块、中央控制器、显示警报模块和滑动控制装置,实现对室内大空间环境的系统监测,检测内容和范围均较大,对室内大空间的监测质量更佳;
24.2.通过设置中央空调及风阀,能够根据空气监测模块的空气监测信息对室内的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及甲醛浓度进行处理,提供绿色、安全、舒适的室内环境;
25.3.通过光照监测模块,环境监测系统能够实时的对室内光照情况进行监测,并相应的对室内遮光帘进行开启或关闭,提供更为舒适的室内环境。
附图说明
26.图1是本技术室内大空间环境监测系统的原理框图;
27.图2是本技术室内大空间环境监测系统各模块安装在室内墙体上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28.图3是本技术室内大空间环境监测系统各模块安装在室内墙体上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9.图4是为了展示空气监测模块和颗粒物监测模块与滑动控制装置的连接关系的结构示意图。
30.附图标记说明:1、空气监测模块;11、一氧化碳监测器;12、二氧化碳监测器;13、甲醛监测器;14、电线;2、温湿度监测模块;21、温湿度监测器;3、颗粒物监测模块;4、光照监测模块;5、噪声监测模块;6、信息集成模块;7、中央控制器;8、显示警报模块;81、显示器;82、警报器;9、滑动控制装置;91、安装横梁;92、拖链;93、移动座;94、移动控制件;95、防尘盖;951、滑动槽;10、空气调节设备;101、中央空调;102、风阀;103、烟雾监测器。
具体实施方式
31.以下结合附图1-4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2.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用于绿色装修工程的室内大空间环境监测系统,涉及环境监测技术的领域。
33.参照图1和图2,用于绿色装修工程的室内大空间环境监测系统包括空气监测模块1、温湿度监测模块2、颗粒物监测模块3、光照监测模块4和噪声监测模块5等五个对室内大空间环境进行监测的模块,以及与上述五个监测模块相连、用于接收环境监测数据并输出环境监测信息的信息集成模块6,以及与信息集成模块6相连的中央控制器7和显示警报模块8,其中,中央控制器7用于接收环境监测信息并输出控制信息,显示警报模块8用于显示环境监测信息并发出警报信号;进一步的,室内大空间环境监测系统还包括设置于室内墙体上的滑动控制装置9,空气监测模块1和颗粒物监测模块3位于滑动控制装置9上,用于控制并带动空气监测模块1和颗粒物监测模块3在室内墙体上直线往复滑动,室内电源电路对整个系统供电。
34.空气监测模块1、温湿度监测模块2、颗粒物监测模块3、光照监测模块4和噪声监测模块5能够对室内大空间环境内的空气质量、温湿度、空气中所含颗粒物浓度、室内光照程度及室内噪声情况分别进行监测,并将监测信息传送至信息集成模块6及中央控制器7进行处理,处理后的信息传至显示警报模块8进行显示,实现对室内大空间环境因素的系统监
测,监测内容涉及空气、温湿度、空气中所含颗粒物、光照程度及噪声情况,检测内容较大;在此过程中,滑动控制装置9能够带动空气监测模块1在室内的墙体上进行直线往复滑动,对局部区域内的空气质量进行检测,检测范围较大,能够较好的对室内大空间进行系统监测。
35.参照图2和图3,空气监测模块1包括一氧化碳监测器11、二氧化碳监测器12和甲醛监测器13,一氧化碳监测器11、二氧化碳监测器12和甲醛监测器13能够分别对室内的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及甲醛浓度进行监测并将监测数据输送至信息集成模块6进行分析处理;空气监测模块1及滑动控制装置9相应的设置有至少两组,每组空气监测模块1及滑动控制装置9分别设置于室内不同平面的墙体上,以对室内空气质量状况进行系统的监测。
36.温湿度监测模块2在本实施例中为温湿度监测器21,颗粒物监测模块3在本实施例中为pm2.5监测器或pm10监测器,温湿度监测器21及pm2.5监测器或pm10监测器所监测的数据能够经信息集成模块6处理并输送至中央控制器7和显示警报模块8,当室内温度或湿度处于人体难以适应的状态时,显示警报模块8能够发出警报信号,提示人们对室内环境进行调节。
37.光照监测模块4也与信息集成模块6相连接,光照监测模块4在本实施例中为光照监测器,光照监测器设置于室内窗口一侧的墙体上,用于实时监测室内光照情况并将监测信息传送至信息集成模块6,并将检测信息输送至信息集成模块6,中央控制器7能够接收信息集成模块6输出信息并控制室内窗口处遮光帘的启闭,提供更为舒适的室内环境。
38.噪声监测传感器也设置于室内墙体上并与信息集成模块6相连接,用于监测室内声音分贝情况,并在分贝过高时将警报信息传送至信息集成模块6,信息集成模块6接受警报信息并对其进行处理传送至显示警报模块8。
39.参照图3和图4,滑动控制装置9包括设置于室内一面墙体上的安装横梁91、拖链92、移动座93及移动控制件94,安装横梁91水平固接于墙体上,拖链92架设于安装横梁91上部并滑动连接于安装横梁91上方,且拖链92的长度方向与安装横梁91的长度方向相一致;移动座93固接于拖链92的一端并滑动连接于安装横梁91远离墙体的一侧,且移动座93包括竖向设置的移动板和垂直固接于移动板上的移动块,移动块滑动连接于安装横梁91上,移动板的长度方向和安装横梁91的长度方向相一致,移动板随移动块滑动连接于安装横梁91远离墙体的一侧;移动控制键为电器元件,用于控制拖链92带动移动座93在安装横梁91上直线往复滑动;一氧化碳监测器11、二氧化碳监测器12、甲醛监测器13和pm2.5监测器或pm10监测器依次并排安装于移动座93上,且一氧化碳监测器11、二氧化碳监测器12、甲醛监测器13和pm2.5监测器或pm10监测器的电源端口处连接有电线14,电线14穿设于拖链92内,当拖链92在安装横梁91上以使得电线14在空气监测模块1运动的过程中不易受到拉扯。
40.进一步的,在安装横梁91上方设置有防尘盖95,防尘盖95贴合墙体设置并通过螺栓与安装横梁91固接,较好的覆盖于拖链92及安装横梁91上,对拖链92及电线14进行防尘覆盖,使得灰尘及其他杂质不易堵塞拖链92,拖链92能够较为顺畅的带动移动座93和空气监测模块1在安装横梁91上进行运动;在防尘盖95远离墙体的一侧还开设有供移动块滑动的滑动槽951,滑动槽951的设置使得移动板能够较为方便的带动一氧化碳监测器11、二氧化碳监测器12和甲醛监测器13在水平方向上进行运动,在室内大空间内的多个区域内对室内的空气质量进行监测,扩大对室内大空间环境内空气的检测范围。
41.参照图2和图3,室内大空间环境监测系统还包括用于对室内空气进行调节的空气调节设备10,空气调节设备10包括与中央控制器7电连接的中央空调101和风阀102,中央空调101和风阀102均与信息集成模块6相连,中央控制器7能够根据信息集成模块6接受的室内环境空气数据控制中央空调101和风阀102的开度;进一步的,在风阀102上设置有烟雾监测器103,烟雾监测器103也与信息集成模块6相连,当室内烟雾浓度较高时,烟雾监测器103能够将监测信号输送至信息集成模块6,由信息集成模块6输出信号传至中央控制器7,启动风阀102对烟雾进行排放。
42.参照图3,显示警报模块8包括一体设置的显示器81和警报器82,显示器81上具有八个不同的色块显示屏幕,分别对应一氧化碳监测器11、二氧化碳监测器12、甲醛监测器13、温湿度监测器21、pm2.5监测器或pm10监测器、光照监测器、噪声监测传感器及烟雾监测器103,当室内空间内的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甲醛、温湿度等各项环境因素超过正常指标时,八个不同的色块会相应亮起,以发出警报;警报器82为蓝牙警报器82,能够在显示器81色块亮起的同时对应发出声音警报,提示人们室内环境因素超过正常指标。
43.本技术实施例一种用于绿色装修工程的室内大空间环境监测系统的实施原理为:一氧化碳监测器11、二氧化碳监测器12、甲醛监测器13、温湿度监测器21、pm2.5监测器或pm10监测器、光照监测器、噪声监测传感器及烟雾监测器103等监测器在室内同时运作,对室内的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甲醛、温湿度、颗粒物浓度、光照、噪音及烟雾等环境因素进行监测,监测内容较多,并将监测信息输送至信息集成模块6进行处理,经信息集成模块6处理后相应的输出处理命令或显示警报命令,并将输出处理命令输送至中央控制器7或显示警报模块8对室内环境因素进行调节处理或发出警报信息;在此过程中,多组滑动控制装置9能够相应的带动一氧化碳监测器11、二氧化碳监测器12、甲醛监测器13和pm2.5监测器或pm10监测器在室内墙体上进行直线往复运动,对局部区域内的空气质量进行监测,监测范围较大,能够较好的对室内大空间的环境进行系统监测,监测较为全面。
44.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