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填充墙构造的制作方法

2022-02-26 05:20:07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公开实施例涉及建筑结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填充墙构造。


背景技术:

2.填充墙是一种广泛应用于民用建筑的自承重墙,是由砌体填充墙和主体结构组成,具有平面布置灵活,造价低等优点。填充墙作为非结构构件,一方面起到维护和分隔房间的作用,另一方面填充墙对结构整体的承载力、刚度、阻尼、周期等性质都有显著的影响。填充墙的破坏或倒塌会导致建筑功能的丧失,威胁人的生命安全。已有震害资料表明,填充墙在强震作用下破坏较为严重,平面外失效是其最常见的一种破坏形式,直接影响到结构的整体抗震性能。
3.虽然填充墙震害严重,但震害及国内外的研究同时表明,采用具有抗震构造措施的填充墙可满足现行规范对建筑结构的抗震设防要求。现有填充墙在设置了构造柱、水平系梁后,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可以实现大震不倒的设防目标。但是由于现有构造柱、水平系梁的施工方法的限制,需要预留出足够的时间等待构造柱、水平系梁的混凝土强度达到预期,存在施工工期长,施工较繁琐的问题。
4.因此,有必要改善上述相关技术方案中存在的一个或者多个问题。
5.需要注意的是,本部分旨在为权利要求书中陈述的本公开的技术方案提供背景或上下文。此处的描述不因为包括在本部分中就承认是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公开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填充墙构造,进而至少在一定程度上克服由于相关技术的限制和缺陷而导致的一个或者多个问题。
7.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填充墙构造,包括:
8.框架柱,所述框架柱竖直设置;
9.框架梁,所述框架梁水平设置于所述框架柱的顶部;
10.楼板,所述楼板部分设置于所述框架梁的顶部;
11.填充墙,所述填充墙设置在所述框架柱、所述框架梁和所述楼板或地基围设的空间内;
12.填充部,所述填充部包括竖向填充部和/或横向填充部,所述竖向填充部设置于所述填充墙与所述框架柱之间或者所述填充墙与地基之间,所述横向填充部设置于所述填充墙与所述框架梁之间、所述填充墙与所述楼板之间;
13.连接件,所述连接件预埋于所述竖向填充部与所述框架柱之间、所述横向填充部与所述框架梁之间、所述横向填充部与所述楼板之间或所述横向填充部与所述地基之间,分别用于连接所述竖向填充部与所述框架柱、所述横向填充部与所述框架梁、所述横向填充部与所述楼板或所述横向填充部与所述地基。
14.本公开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填充墙构造还包括复合材料面层,所述复合材料面层
覆盖在所述填充墙的至少一个表面上。
15.本公开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复合材料面层包括至少一个竖向条带和至少一个横向条带,所述横向填充部位于所述竖向条带的顶端和底端,所述竖向填充部位于所述横向条带的左端和右端。
16.本公开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填充部的材料为复合材料。
17.本公开的一实施例中,在所述框架梁、所述框架柱、所述楼板或所述地基的预设位置设置孔洞,用于预埋所述连接件,所述连接件为膨胀锚栓。
18.本公开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竖向条带和所述横向条带的宽度为40~150cm,厚度为1~3cm。
19.本公开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竖向填充部和横向填充部的厚度为3-10cm。
20.本公开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竖向填充部和/或所述横向填充部在厚度方向上设置的所述连接件的数量为2个。
21.本公开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复合材料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基础组分:1份砂、0.1~0.2份粉煤灰、0.6~0.8份水泥、0.1~0.2份硅灰和0.16~0.22份水,所述复合材料还包括占所述基础组分的体积的1~2%的纤维。
22.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填充墙构造,包括:
23.框架柱,所述框架柱竖直设置;
24.框架梁,所述框架梁水平设置于所述框架柱的顶部;
25.楼板,所述楼板部分设置于所述框架梁的顶部;
26.所述框架柱、所述框架梁和所述楼板或地基围设的空间内可设置填充墙;
27.填充部,采用复合材料制成,所述填充部包括竖向填充部和/或横向填充部,所述竖向填充部设置于所述填充墙与所述框架柱之间,所述横向填充部设置于所述填充墙与所述框架梁之间、所述填充墙与所述楼板之间、或所述填充墙与所述地基之间;
28.复合材料面层,所述复合材料面层覆盖在所述填充墙的至少一个表面上的部分区域。
29.本公开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填充墙构造还包括连接件,所述连接件预埋于所述竖向填充部与所述框架柱之间、所述横向填充部与所述框架梁、所述横向填充部与所述楼板之间、或所述横向填充部与所述地基之间,分别用于连接所述竖向填充部与所述框架柱、所述横向填充部与所述框架梁、所述横向填充部与所述楼板、或所述横向填充部与所述地基。
30.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31.本公开实施例中的填充墙构造,通过在框架梁、框架柱、楼板与填充墙之间设置填充部,并且用连接件将填充部和框架梁、框架柱、楼板之间连接起来,提高了填充墙与框架结构之间的连接强度。省去了构造柱和水平系梁结构,减少了施工工序,施工技术简单易于操作,节省施工周期,提高施工质量。
附图说明
32.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
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33.图1示出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中的填充墙构造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34.图2示出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中的填充墙构造的右视结构的剖视图;
35.图3示出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中的填充墙构造的俯视结构的剖视图;
36.图4示出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中填充墙构造的施工方法流程图。
37.附图标记:
38.100.框架柱,200.框架梁,300.填充墙,401.竖向填充部,402.横向填充部,500.连接件,600.复合材料面层,601.竖向条带,602.横向条带,700.楼板。
具体实施方式
39.现在将参考附图更全面地描述示例实施方式。然而,示例实施方式能够以多种形式实施,且不应被理解为限于在此阐述的范例;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使得本公开将更加全面和完整,并将示例实施方式的构思全面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描述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以任何合适的方式结合在一个或更多实施方式中。
40.此外,附图仅为本公开实施例的示意性图解,并非一定是按比例绘制。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类似的部分,因而将省略对它们的重复描述。附图中所示的一些方框图是功能实体,不一定必须与物理或逻辑上独立的实体相对应。
41.本示例实施方式中提供一种填充墙构造,如图1-3所示,可以包括:框架柱100、框架梁200、楼板700、填充墙300、填充部和连接件500。所述框架柱100竖直设置。所述框架梁200水平设置于所述框架柱100的顶部。所述楼板700部分设置于所述框架梁200的顶部。所述填充墙300的设置位置,当是地面上第一层时,则所述填充墙300设置在所述框架柱100、所述框架梁200和地基威慑的空间内;当是地面二层以及以上时,所述填充墙300设置在所述框架柱100、所述框架梁200和所述楼板700围设的空间内。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填充部包括竖向填充部40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填充部还包括横向填充部402;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填充部包括竖向填充部401和横向填充部402。具体地,所述竖向填充部401设置于所述填充墙300与所述框架柱100之间。所述横向填充部402设置于所述填充墙300与所述框架梁200之间、所述填充墙300与所述楼板700之间。
42.所述连接件500预埋于所述竖向填充部401与所述框架柱100之间、所述横向填充部402与所述框架梁200之间、所述横向填充部402与所述楼板700之间或所述横向填充部402与所述地基之间,分别用于连接所述竖向填充部401与所述框架柱100、所述横向填充部402与所述框架梁200、所述横向填充部402与所述楼板700或所述横向填充部402与所述地基。
43.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在框架梁、框架柱、楼板与填充墙之间设置填充部,并且用连接件将填充部和框架梁、框架柱、楼板之间连接起来,提高了填充墙与框架结构之间的连接强度。省去了构造柱和水平系梁结构,减少了施工工序,施工技术简单易于操作,节省施工周期,提高施工质量。
44.可选的,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填充墙构造还包括复合材料面层600,所述复合材料面层600覆盖在所述填充墙300的至少一个表面上,即可以在所述填充墙300的一侧表面或者两侧表面上均铺设所述复合材料面层600。所述复合材料面层600具有优异的强度、韧
性、抗开裂、整体性、粘结性、弯曲变形大等性能,可以增强所述填充墙300的整体性、面外承载力及抗震性能。
45.可选的,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复合材料面层600包括至少一个竖向条带601和至少一个横向条带602。对所述竖向条带601和横向条带602的数量不作具体限制。在实际施工中,可以根据所述框架柱100和所述框架梁200的长度来进行调整。例如,当两个相邻的框架柱100之间的距离较大时,可以设置多条竖向条带601,以提高填充墙300的整体性和面外承载力,防止出现损坏、倒塌。所述横向填充部402位于所述竖向条带601的顶端和底端,所述竖向填充部401位于所述横向条带602的左端和右端,即所述填充部用于对所述连接件500所在的空间进行填充,以加强所述连接件500与所述填充墙300之间的连接强度。
46.可选的,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填充部的材料为复合材料,利用复合材料的高强度、高韧性等优异性能,增强所述填充墙300的整体性、面外承载力及抗震性能。
47.可选的,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复合材料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基础组分:1份砂、0.1~0.2份粉煤灰、0.6~0.8份水泥、0.1~0.2份硅灰和0.16~0.22份水,所述复合材料还包括占所述基础组分的体积的1~2%的纤维。该复合材料具有较高的强度和韧性,较好的粘结能力和变形能力,在较大面外荷载下,不易裂开或破损,可以有效地防止墙体出现平面外的破损,提高墙体整体强度。
48.可选的,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图3所示,在所述框架梁200、框架柱100、楼板700或所述地基(当所述填充墙300位于所述地面上第一层时,所述填充墙300的底部为地基)的预设位置设置孔洞,用于预埋所述连接件500。在填充墙300砌筑之前,在预设位置设置孔洞,将所述连接件500安装上去以完成预埋。之后可以在所述连接件500的周围铺设一定厚度的复合材料,复合材料铺设完毕后,砌筑所述填充墙300。
49.进一步,可选的,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连接件500为膨胀锚栓,可以使所述填充部与所述框架柱100、框架梁200之间得连接更加牢固,避免墙体倒塌。
50.可选的,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竖向条带601和所述横向条带602的宽度为40~150cm,例如可以为50cm、80cm、100cm等,厚度为1~3cm,例如可以为1.2cm、1.5cm、2cm、2.5cm等,根据实际工程需要进行调整,以满足强度要求为准。
51.可选的,在一些实施例中,两个相邻所述竖向条带601之间的距离为4-8米,当对结构强度要求较高时,可以将距离设置小些,例如可以时4米、5米,当对强度要求较低时,可以将此距离设置大些,以满足工程强度需要为准。
52.可选的,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竖向填充部401和横向填充部402的厚度为3-10cm,例如可以为5cm、8cm等。可以在考虑工程操作难易程度、结构强度要求的前提下进行适当调整。
53.可选的,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竖向填充部401在厚度方向上设置的所述连接件500的数量为2个。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横向填充部402在厚度方向上设置的所述连接件500的数量为2个。在另外的实施例中,所述竖向填充部401和所述横向填充部402在厚度方向上设置的所述连接件500的数量为2个。一般设置2个连接件500即可满足连接强度的需要,在实际工程中,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整,例如还可以设置为1个、3个等。
54.本示例实施方式中还提供一种填充墙构造,如图1所示,包括:框架柱100、框架梁200、楼板700、填充部和复合材料面层600。所述框架柱100竖直设置。所述框架梁200部分设
置于所述框架柱100的顶部,所述楼板700水平设置于所述框架梁200的顶部。所述框架柱100、所述框架梁200和所述楼板700或地基(当所述填充墙300位于所述地面上第一层时,所述填充墙300的底部为地基)围设的空间内可设置填充墙300。
55.所述填充部采用复合材料制成,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填充部包括竖向填充部40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填充部还包括横向填充部402;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填充部包括竖向填充部401和横向填充部402。所述竖向填充部401设置于所述填充墙300与所述框架柱100之间,所述横向填充部402设置于所述填充墙300与所述框架梁200之间、所述填充墙300与所述楼板700之间或所述填充墙300与所述地基(当所述填充墙300位于所述地面上第一层时,所述填充墙300的底部为地基)之间。所述复合材料面层600覆盖在所述填充墙300的至少一个表面上的部分区域。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复合材料面层600可以包括竖向条带601和横向条带602,均设置在所述填充墙300的表面上。所述竖向条带601和横向条带602均可采用复合材料压抹而成。
56.本实施例中,通过在框架梁、框架柱与填充墙之间设置填充部,提高了填充墙与框架结构之间的连接强度;在填充墙的表面上设置复合材料面层,提高了墙体的面外承载力及抗震性能。此结构省去了构造柱和水平系梁结构,减少了施工工序,施工技术简单易于操作,节省施工周期,提高施工质量。
57.可选的,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填充墙构造还包括连接件500,所述连接件500预埋于所述竖向填充部401与所述框架柱100之间、所述横向填充部402与所述框架梁200之间、所述横向填充部402与所述楼板700之间、或所述横向填充部402与所述地基之间,分别用于连接所述竖向填充部401与所述框架柱100、所述横向填充部402与所述框架梁200。采用连接件500增强了框架柱100、框架梁200与填充部之间、所述横向填充部402与所述楼板700、或所述横向填充部402与所述地基的连接强度,进一步防止墙体出现垮塌。
58.本示例实施方式中提供一种填充墙构造的施工方法,如图4所示,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59.s101,在框架柱100、框架梁200、楼板700的预设位置处设置孔洞预埋连接件500;
60.s102,在所述连接件500的周围铺设预设厚度、预设宽度的复合材料;
61.s103,砌筑填充墙300;
62.s104,将所述填充墙300与所述框架柱100、框架梁200、楼板700之间的间隙处填充复合材料,形成填充部;
63.s105,在所述填充墙300的预设位置处压抹复合材料面层600,形成竖向条带601和横向条带602;
64.s106,施工完成后洒水进行养护。
65.本实施例中,通过上述方法,相比传统使用构造柱和水平系梁加固墙体的方法,可以实现墙体砌筑一次性完成,解决传统施工方式中施工不连续,花费大量时间进行构造柱和水平系梁施工、养护的问题。同时由于复合材料施工方便,减少了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质量问题,工作量大大降低,节省施工周期,节约施工成本。
66.需要理解的是,上述描述中的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
本公开实施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公开实施例的限制。
67.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公开实施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68.在本公开实施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公开中的具体含义。
69.在本公开实施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70.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进行接合和组合。
71.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实用新型后,将容易想到本公开的其它实施方案。本技术旨在涵盖本公开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公开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公开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公开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指出。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