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电能传输设备、控制电路、适配器、充电盒及充电系统的制作方法

2022-02-24 20:05:3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电子设备的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电能传输设备、控制电路、适配器、充电盒及充电系统。


背景技术:

2.目前tws(true wireless stereo,真无线立体声)耳机基本是通过耳机充电盒进行收纳、充电,而且与手机蓝牙连接使用,而手机往往需要通过适配器进行充电,耳机充电盒也需要通过适配器进行充电。用户需要携带的适配器较多,导致携带不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3.本技术实施例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电能传输设备,包括:
4.壳体,具有分割设置的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所述第二腔体用于容纳耳机;
5.第一接口,设置于所述壳体上,用于与市电电连接并接收所述市电的电能;
6.第二接口,设置于所述壳体上,用于与电子设备和/或移动电源电连接并进行电能的传输;
7.第三接口,位于所述第二腔体内,用于与所述耳机电连接并与所述耳机进行电能的传输;以及
8.控制电路,位于所述第一腔体内,分别与所述第一接口、所述第二接口和所述第三接口电连接,用于控制所述第一接口与所述第二接口之间的电能传输,用于控制所述第一接口与所述第三接口之间的电能传输。
9.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控制电路,包括适配电路、充电电路和供电电路;所述适配电路分别与第一接口、第二接口和第三接口电连接,用于将所述第一接口接收的市电电能转换为供所述第二接口和所述第三接口输出的直流电电能;所述充电电路分别与电池、所述适配电路和所述第二接口电连接,用于将所述适配电路转换后的直流电电能传输给所述电池,以为所述电池充电,且用于将所述第二接口接收的电能传输给所述电池,以为所述电池充电;所述供电电路分别与所述第二接口、所述第三接口和所述电池电连接,用于控制所述电池的电能通过所述第二接口输出,且用于控制所述电池的电能通过所述第三接口输出。
10.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适配器,所述适配器用于收纳耳机,并能够为所述耳机充电,所述适配器包括如上述述的控制电路、第一接口、第二接口和第三接口。
11.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耳机充电盒,所述耳机充电盒包括如上述所述的控制电路、第一接口、第二接口和第三接口,以使所述耳机充电盒能够将市电电能转换为直流电电能,以对耳机、电子设备、移动电源和/或电池传输电。
12.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充电系统,包括电能传输设备、耳机、传输线;
13.所述电能传输设备包括:
14.壳体,具有分割设置的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所述第二腔体用于容纳所述耳机;
15.第一接口,设置于所述壳体上,用于与市电电连接并接收所述市电的电能;
16.第二接口,设置于所述壳体上,所述第二接口与所述传输线的一端电连接,所述传输线的另一端与电子设备或移动电源电连接,以与所述电子设备和/或所述移动电源传输电能;
17.第三接口,位于所述第二腔体内,并设置在所述壳体上,用于与所述耳机电连接并与所述耳机进行电能的传输;以及
18.控制电路,位于所述第一腔体内,并设置在所述壳体上,分别与所述第一接口、所述第二接口和所述第三接口电连接,用于控制所述第一接口与所述第二接口之间的电能传输,且用于控制所述第一接口与所述第三接口之间的电能传输。
19.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能传输设备,结合了适配器和耳机充电盒各自的特点,通过设置第二腔体、控制电路及接口,可将耳机放置在电能传输设备内,使得用户在随身携带电能传输设备时,无需再次携带耳机充电盒以及与耳机充电盒对应的适配器,使得携带方便,在使用过程中可利用适配器直接与市电电连接,为电子设备、移动电源和耳机进行充电,可使用户长时间持续使用。
附图说明
2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1.图1揭露了本技术一实施例中耳机盒的框架结构示意图;
22.图2揭露了本技术一实施例中耳机盒的框架结构示意图;
23.图3揭露了本技术一实施例中耳机盒的框架结构示意图;
24.图4揭露了本技术一实施例中耳机的框架结构示意图;
25.图5揭露了本技术一实施例中耳机盒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26.图6揭露了本技术一实施例中耳机盒另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27.图7揭露了本技术一实施例中耳机盒的爆炸分解图;
28.图8揭露了本技术一实施例中第一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29.图9揭露了本技术一实施例中第二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30.图10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耳机盒又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31.图11为图10所示实施例中耳机盒的a-a剖视图;
32.图12揭露了本技术另一实施例中耳机盒的结构示意图;
33.图13揭露了图12所示实施例中耳机盒的结构示意图;
34.图14揭露了本技术一实施例中耳机盒的又一结构示意图;
35.图15揭露了本技术一实施例中耳机盒的又一结构示意图;
36.图16揭露了本技术又一实施例中耳机盒的结构示意图;
37.图17揭露了本技术又一实施例中耳机盒的结构示意图;
38.图18揭露了本技术又一实施例中耳机盒的结构示意图;
39.图19揭露了本技术一实施例中耳机盒的结构示意图;
40.图20揭露了本技术一实施例中耳机盒的结构示意图;
41.图21揭露了本技术一实施例中耳机盒的结构示意图;
42.图22揭露了本技术再一实施例中耳机盒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43.图23揭露了本技术再一实施例中耳机盒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44.图24揭露了本技术再一实施例中耳机盒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45.图25揭露了本技术一实施例中耳机盒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46.图26揭露了本技术一实施例中耳机盒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47.图27揭露了本技术一实施例中耳机盒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48.图28揭露了本技术一实施例中耳机盒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49.图29揭露了本技术再一实施例中耳机盒的结构示意图;
50.图30揭露了本技术再一实施例中耳机盒的结构示意图;
51.图31是本技术另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的结构组成示意图;
52.图32是本技术另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53.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特别指出的是,以下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对本技术的范围进行限定。同样的,以下实施例仅为本技术的部分实施例而非全部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54.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技术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55.本技术阐述了一种电子系统,该电子系统(也可被称为“充电系统”)可包括耳机和耳机盒。该耳机盒可用于放置耳机,便于随身携带。
56.请参阅图1,其揭露了本技术一实施例中耳机盒的框架结构示意图。耳机盒000用于对耳机进行充电,所以也可以被称为“电能传输设备”或“充电耳机盒”。耳机盒000可包括第一接口010、第二接口011、第三接口012、控制电路020和电池030(一般为可充电电池)。其中,第一接口010、第二接口011、第三接口012和电池030均可与控制电路020电连接。在一实施例中,电池030省略。
57.请参阅图1,第一接口010可与控制电路020电连接。第一接口010可用于与市电(一般是指工频交流电,全世界市电可能有不相同的电压标准,如中国一般为220v(伏)、日本为110v、美国为110v)电连接,以使耳机盒000通过第一接口010接收市电输出的电能。例如第一接口010为插头,能够与配置市电的插座插接,插头可以是两脚插头或者三脚插头。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第一接口010可以是直接接收工频交流电(市电)的。
58.请参阅图1,第二接口011与控制电路020电连接。第二接口011可用于与电子设备或移动电源进行电连接(在此,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是通过传输线间接连接),便于耳机盒000通过第二接口011与电子设备或移动电源进行电能传输。在一实施例中,耳机盒000通过第二接口011输出电能至电子设备或移动电源,以对电子设备或移动电源进行充电。在一
实施例中,耳机盒000通过第二接口011与电子设备或移动电源传输电能,以进行数据的双向传输。例如耳机盒000通过第二接口011将电能例如工作状态数据输出至电子设备,便于电子设备了解、收集耳机盒000和/或置于耳机盒000上的耳机的历史工作状态。例如耳机盒000通过第二接口011接收移动电源的电能例如充电状态数据,便于耳机盒000实时了解移动电源的充电状态。例如耳机盒000通过第二接口011接收电子设备的电能例如控制数据,便于电子设备对耳机盒000和/或置于耳机盒000上的耳机进行控制。
59.在一实施例中,第二接口011可包括usb接口、lighting接口(即苹果高速多功能i/o接口)中的至少一种。另外,第二接口011的形式可以是对应usb接口和lighting接口等接口的插头端也可以是对应usb接口和lighting接口等接口的插槽端,且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多个(两个或两个以上)。针对不同的应用需求,例如输入输出的需求,第二接口011设置的形式可能不同。当然,可以在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地范围之内,对第二接口011的形式进行设置。
60.在一些实施例中,耳机盒000接收从第一接口010输入的市电电能经过耳机盒000的控制电路020处理,耳机盒000将处理后的电能通过第二接口011输出至电子设备或移动电源等。其中,第二接口011可以直接与电子设备或移动电源连接(例如,第二接口011为type-c插头,用于与电子设备或移动电源的type-c插槽连接,实现电能传输)。在一些实施中,耳机盒000接收从第一接口010输入的市电电能,经过耳机盒000的控制电路020的处理,耳机盒000将处理后的电能通过第二接口011及与第二接口011和电子设备或移动电源连接的传输线实现向电子设备或移动电源传输电能。此时,第二接口011可以是usb插槽例如type-a插槽、type-b插槽及type-c插槽,用于与传输线一端的usb插头例如type-a插头、type-b插头及type-c插头连接。传输线另一端的usb插头例如type-a插头、type-b插头及type-c插头,用于与电子设备或移动电源上对应的usb插槽例如type-a插槽、type-b插槽及type-c插槽连接,实现电能传输。
61.本技术阐述的电子设备包括但不限于手机、平板电脑、穿戴式设备(例如手表、手环、眼镜等)、智能家电(例如台灯、风扇等)、其他音频产品(例如音箱、故事机等)。
62.本技术阐述的移动电源可以是充电宝、具有充电宝功能的电子产品等。
63.请参阅图1,第三接口012与控制电路020电连接。第三接口012用于与耳机进行电连接,便于耳机盒000通过第三接口012与耳机进行电能传输。耳机可以为单个耳机也可以为多个(两个或两个以上),例如一对耳机(例如左耳机和右耳机)。相对应的第三接口012可以是一组接口也可以是多组(两个或两个以上)接口。当耳机为一对耳机时,第三接口012可以是对应的两组接口,例如两组pogo pin接口,一组pogo pin接口用于与一个耳机对应的接口连接。在一实施例中,耳机盒000通过第三接口012输出电能至耳机,以对耳机进行充电。在一实施例中,耳机盒000通过第三接口012与耳机传输电能,以进行数据传输。例如耳机盒000通过第三接口012接收耳机的电能例如工作状态数据、充电状态数据,便于耳机盒000了解、收集耳机的历史工作状态,便于电子设备通过耳机盒000了解、收集耳机的历史工作状态。在一实施例中,第三接口012可包括pogo pin接口例如pogo pin弹簧针。
64.请参阅图1,控制电路020分别与第一接口010、第二接口011、第三接口012和电池030电连接。在一实施例中,控制电路020用于控制从第一接口010输入的电能传输至第二接口011,以从第二接口011输出。例如第一接口010为插头,当插头与配置市电的插座连接时,
市电从第一接口010输入耳机盒000内,控制电路020(例如可以包括适配电路021,适配电路021又可以包括ac/dc转换电路)控制市电的电能被转换成第一电压例如5v的直流电电能从第二接口011输出,第二接口011为usb或lighting接口,电子设备或移动电源的与第二接口011适配的接口与第二接口011电连接,以对电子设备或移动电源进行充电。在一实施例中,控制电路020用于控制从第一接口010输入的电能传输至第三接口012,并从第三接口012输出。例如控制电路020控制市电的电能转换成第二电压例如5v的直流电电能从第三接口012传输至置于耳机盒000上的耳机,对置于耳机盒000上的耳机进行充电。例如,第一接口010为插头,当插头与配置市电的插座(也可以被称为“市电插头”)连接时,市电从第一接口010输入耳机盒000内,控制电路020控制市电的电能转换成第二电压例如5v的直流电电能从第三接口012输出,第三接口011为pogo pin接口,耳机的与第三接口012适配的接口与第二接口011电连接,以对耳机进行充电。
65.在一实施例中,从第一接口010输入的市电电能经控制电路020(例如可以包括充电电路022,充电电路022可以是dc/dc转换电路)的处理传输至电池030,以对电池030进行充电。例如,市电的电能从第一接口010传输至耳机盒000内,经控制电路020处理后为耳机盒000内部的电池030充电。在一实施例中,控制电路020用于控制从第三接口012输入电能例如充电状态数据,以便于了解置于耳机盒000上的当前电量情况,以便进一步控制耳机。
66.在一实施例中,控制电路020(例如可以包括充电电路022,充电电路022可以是dc/dc转换电路)用于控制从第二接口011输入的电能传输至电池030,以对电池030进行充电。例如移动电源对电池030进行充电。在一实施例中,控制电路020用于控制从第二接口011输入的电能传输至第三接口012,以从第三接口012输出。例如,移动电源对置于耳机盒000上的耳机进行充电。在一实施例中,控制电路020用于控制从第二接口011输入的电能例如控制数据传输至第三接口012,以从第三接口012传输至置于耳机盒000上的耳机,对置于耳机盒000上的耳机进行控制。例如,电子设备对置于耳机盒000上的耳机进行控制例如电量控制、充电控制。
67.在一实施例中,控制电路020(可包括供电电路023,例如升压电路)用于控制电池030输出的电能传输至第三接口012,以从第三接口012输出,以便对置于耳机盒000上的耳机进行充电。在一实施例中,控制电路020用于控制电池030输出的电能传输至第二接口011,以便对电子设备或移动电源进行充电。
68.在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控制电路020可包括适配电路021、充电电路022和供电电路023。适配电路021可分别与第一接口010、第二接口011、第三接口012和充电电路022电连接。便于适配电路021将从第一接口010输入的电能转化为供第二接口011、第三接口012和充电电路022接收的电能。例如适配电路021用于将第一接口010接收的市电电能转换为直流电电能,以从第二接口011和第三接口012输出。充电电路022分别与第二接口011、适配电路021和电池030电连接。以便于充电电路022分别接收适配电路021输出电能,并将电能传输至电池030为电池030充电,以便于充电电路022接收第二接口011处输入的电能,并将电能传输至电池030为电池030充电。例如充电电路022用于将第二接口011接收的高电压直流电电能转换为低电压直流电电能,以为电池030充电。在一实施例中,供电电路023分别与第二接口011、第三接口012和电池030电连接。以便于供电电路023接收电池030输出的电能,并将电能传输至第二接口011、第三接口012,并分别从第二接口011、第三接口012输出
电能。例如,供电电路023用于将电池030的电能以第一电压(例如12v)的形式输出给电子设备和/或移动电源,用于将电池030的电能以第二电压(例如5v)的形式输出给耳机。从而实现耳机盒000同时为耳机和移动电源或电子设备充电,例如给手机进行快充,同时给耳机进行普通充电。当然第一电压和第二电压也可以相同,例如都是5v,例如有些手机不支持快充的情况。
69.在一实施例中,耳机盒000通过第一接口010接收市电电能,并通过适配电路021和第三接口012为置于耳机盒000上的耳机进行充电。在一实施例中,耳机盒000通过第一接口010接收市电电能,并通过适配电路021和第二接口011为电子设备、移动电源进行充电。在一实施例中,耳机盒000通过第一接口010接收市电电能,并通过适配电路021和充电电路022为电池030进行充电。在一实施例中,耳机盒000通过第二接口011接收移动电源的电能,并通过充电电路022为电池030充电。在一实施例中,耳机盒000通过第二接口011接收移动电源的电能并通过控制电路020、第三接口012为置于耳机盒000上的耳机进行充电。在一实施例中,耳机盒000的电池030通过供电电路023、第三接口012为置于耳机盒000上的耳机进行充电。在一实施例中,耳机盒的电池030通过供电电路023、第二接口011为移动电源或电子设备进行充电。
70.在一实施例中,耳机盒000的第一接口010例如插头与配置市电的插座连接,适配电路021对市电电能转换为可分别通过充电电路022、第二接口011和第三接口012传输的电能,充电电路022利用电能为电池030充电,耳机盒000的第二接口011例如usb接口或lighting接口输出电能,对与第二接口011电连接的电子设备或移动电源充电,耳机盒000的第三接口012例如pogo pin接口输出电能,对与第三接口012电连接的耳机充电。即,耳机盒000可以同时为电池030、电子设备或移动电源、耳机进行充电。
71.在一实施例中,适配电路021可包括ac/dc转换电路,ac/dc转换电路用于将市电电能转换成直流电电能。
72.在一实施例中,充电电路022可包括dc/dc转换电路,dc/dc转换电路用于将一种电压的直流电电能转换成另一种电压的直流电电能。例如dc/dc转换电路用于将12v电压的直流电电能转换成5v电压的直流电电能。
73.在一实施例中,电子设备在不进行特殊功能操作时,也可以作为提供电能的移动电源使用。
74.在一实施例中,充电电路022、供电电路023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或两个。
75.在一实施例中,电池030可为耳机盒000的正常运行供电。
76.请参阅图2,其揭露了本技术一实施例中耳机盒000的框架结构示意图。耳机盒000还可包括无线充电线圈031。控制电路020还可包括无线充电电路024和无线供电电路025。无线充电电路024分别与电池030、无线充电线圈031电连接。便于无线充电线圈031与其他设备的感应线圈采用电磁感应的连接方式连接,进行感应通信,实现电能的接收,并通过无线充电电路024为电池030进行充电。例如设置感应线圈的电子设备通过无线充电线圈031为电池030进行充电。无线供电电路025分别与第一接口010、第二接口011、电池030和无线充电线圈031电连接。便于从第一接口010输入的电能通过无线供电电路025传输至无线充电线圈031,无线充电线圈031与其他设备的感应线圈采用电磁感应的连接方式连接,进行感应通信,实现电能的发送。例如市电电能通过无线充电线圈031为设置感应线圈的电子设
备进行充电,例如市电电能通过无线充电线圈031为设置感应线圈的耳机进行充电。便于从第二接口011输入的电能通过无线供电电路025传输至无线充电线圈031,无线充电线圈031与其他设备的感应线圈采用电磁感应的连接方式连接,进行感应通信,实现电能的发送。例如移动电源通过无线充电线圈031为设置感应线圈的电子设备进行充电,例如移动电源通过无线充电线圈031为设置感应线圈的耳机进行充电。便于电池030输出的电能通过无线供电电路025传输至无线充电线圈031,无线充电线圈031与其他设备的感应线圈采用电磁感应的连接方式连接,进行感应通信,实现电能的发送。例如电池030通过无线充电线圈031为设置感应线圈的电子设备进行充电,例如电池030通过无线充电线圈031为设置感应线圈的耳机进行充电。在一实施例中,无线充电电路024和无线供电电路025可以省略其中一个。
77.在一实施例中,无线充电电路024可包括ac/dc转换电路,无线供电电路025可包括dc/ac转换电路和/或ac/ac转换电路。
78.在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3,其揭露了本技术一实施例中耳机盒000的框架结构示意图。耳机盒000还包括扬声器032。扬声器032用于与控制电路020电连接。便于扬声器032播放耳机盒000的工作状态,便于播放电子设备从第二接口011输入的电能例如音频信号。可使得耳机盒000作为电子设备的音频设备使用。
79.接下来阐述一种耳机,该耳机可用于上述电子系统中。请参阅图4,其揭露了本技术一实施例中耳机的框架结构示意图。具体地,耳机100包括,但不限于被设置成经由有线线路连接(如经由公共交换电话网络(pstn)、数字用户线路(dsl)、数字电缆、直接电缆连接,以及/或另一数据连接/网络)和/或经由(例如,针对蜂窝网络、无线局域网(wlan)、诸如dvb-h网络的数字电视网络、卫星网络、am-fm广播发送器,以及/或另一通信终端的)无线接口接收/发送通信信号的耳机。被设置成通过无线接口通信的耳机可以被称为“无线耳机”。无线耳机可以是一个耳机也可以是多个(两个或两个以上)耳机,例如一对耳机(例如第一耳机、第二耳机),下面以耳机为蓝牙耳机为例进行阐述。
80.耳机100置于耳机盒000上与第三接口012电连接。耳机100可包括第四接口040、耳机控制电路050、耳机电池060、播放电路070和第一蓝牙电路071。第四接口040用于与耳机盒000上的第三接口012进行电连接,便于第三接口012输出的电能从第四接口040输入耳机100,便于耳机100通过第四接口040输出电能例如耳机100的工作状态数据,并从第三接口012传输至耳机盒000。耳机控制电路050分别与第四接口040、耳机电池060、播放电路070和第一蓝牙电路071电连接。便于耳机控制电路050将从第四接口040输入的电能输出至耳机电池060,以对耳机电池060充电。便于耳机控制电路050根据从第四接口040输入的电能例如控制数据,对耳机100进行控制。便于耳机控制电路050控制耳机电池060输出电能至播放电路070、第一蓝牙电路071,为播放电路070、第一蓝牙电路071的正常工作提供电能。便于耳机控制电路050控制第一蓝牙电路071接收的电能例如音频数据通过播放电路070播放。便于耳机控制电路050控制第一蓝牙电路071与电子设备中的第二蓝牙电路进行蓝牙通信。便于耳机电池060为耳机控制电路050、播放电路070和第一蓝牙电路071提供电能,以便耳机100正常运行。
81.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第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82.第一蓝牙电路071可与播放电路070电连接。第一蓝牙电路071可与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可穿戴设备等具有蓝牙通信能力的电子设备电连接。
83.在一实施例中,播放电路070可为扬声器和/或麦克风。
84.在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4,耳机100还可包括耳机无线充电线圈080。耳机控制电路050可包括耳机无线充电电路051、耳机充电电路052和耳机供电电路053。耳机无线充电电路051分别与耳机无线充电线圈080、耳机电池060电连接。便于耳机无线充电线圈080与其他设备例如耳机盒000内的无线充电线圈031采用电磁感应的连接方式连接,进行感应通信,实现电能的接收。便于耳机无线充电电路051接收耳机无线充电线圈080输出的电能并输出至耳机电池060,为耳机电池060充电。耳机充电电路052分别与第四接口040、耳机电池060电连接。便于第四接口040输出的电能通过耳机充电电路052为耳机电池060充电。耳机供电电路053分别与耳机电池060、播放电路070、第一蓝牙电路071电连接。便于耳机电池060输出的电能通过耳机供电电路053分别为播放电路070、第一蓝牙电路071供电。
85.在一实施例中,耳机充电电路052和耳机供电电路053均可包括dc/dc转换电路。
86.在一实施例中,耳机100还可以为tws(true wireless stereo,真无线立体声)耳机。
87.可以理解地,电子系统还可以包括电子设备,电子设备与耳机盒000进行电连接,电子设备还可以与耳机100进行通信,例如电子设备内部可设置第二蓝牙电路,电子设备通过第一蓝牙电路071、第二蓝牙电路与耳机100进行蓝牙通信。
88.在一实施例中,第四接口040可为pogo pin接口例如pogo pin插针,以便与第三接口012进行电连接。
89.接下来阐述一种耳机盒,该耳机盒200可用于上述所述的电子系统中,也可以用于上述实施例中耳机盒000中。请参阅图5、图6和图7,图5揭露了本技术一实施例中耳机盒200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6揭露了本技术一实施例中耳机盒200另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7揭露了本技术一实施例中耳机盒200的爆炸分解图。
90.耳机盒200可包括第一壳体10、第二壳体20和电路组件30。其中,第一壳体10和第二壳体20可组成耳机盒的壳体,用于安装电路组件30,用于放置耳机100,以便耳机盒200为耳机100进行充电。第一壳体10和第二壳体20可扣合形成一容置空间,用于容置电路组件30。第二壳体20可用于放置耳机100。电路组件30可用于为耳机100供电,可用于实现电子设备与耳机100的通信,可用于实现电子设备与耳机盒200的通信,可用于为电子设备或移动电源供电。
91.请一并参阅图8,其揭露了本技术一实施例中第一壳体10的结构示意图。第一壳体10可为壳体状,其材质可为绝缘材料例如橡胶、塑料、陶瓷等。第一壳体10可包括底板11和侧板12。侧板12围设在底板11的四周并自底板11的边缘向第二壳体20一侧延伸设置。
92.具体地,底板11可为板状结构。底板11的中部位置设置贯穿孔111以便安装电路组件30。当然,贯穿孔111可以设置在底板11的任意位置,也可以设置在侧板12上,也可以设置在第二壳体20上。在此不对贯穿孔111的具体位置进行限定。侧板12可包括第一侧板121、第二侧板122、第三侧板123和第四侧板124。第一侧板121、第二侧板122、第三侧板123和第四侧板124依次首尾连接。侧板12例如第一侧板121上设置安装孔1211以便安装电路组件30。
当然,安装孔1211也可以设置在底板11或第二侧板122或第三侧板123或第四侧板124上。安装孔1211也可以设置在第二壳体20上。
93.可以理解地,第一壳体10的形状也可以为其他形状例如正方体、球体、不规则体等。
94.请参阅图5、图7和图9,图9揭露了本技术一实施例中第二壳体20的结构示意图。第二壳体20大体可为板状结构,其材质可为绝缘材料例如橡胶、塑料、陶瓷等。第二壳体20与第一壳体10扣合时,第二壳体20与侧板12例如第一侧板121、第二侧板122、第三侧板123和第四侧板124扣合连接,可采用卡扣结构、螺接结构、胶黏结等形式固定在一起。
95.第二壳体20向第一壳体10一侧凹陷,即向容置空间内凹陷形成放置槽21,放置槽21的形状可与耳机100的外形相适配,以便可容纳并卡固耳机100。容置空间内可设置电路组件30,以便给放置在放置槽21内的耳机100进行充电,以便可与放置在放置槽21内的耳机100通信。在一实施例中,放置槽21可包括第一放置槽211和第二放置槽212,以便对应两个耳机100,耳机100可分为左耳机(也可被称为“第一耳机”)和右耳机(也可被称为“第二耳机”)两个,左耳机佩戴在人的左耳朵,右耳机可佩戴在人的右耳朵。
96.可以理解地,第一壳体10和第二壳体20也可以理解为:第一壳体10设置内部有腔体,第二壳体20作为隔板将腔体分割为第一腔体(即容置空间)和第二腔体(即放置槽21)。
97.请参阅图7、图10和图11,图10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耳机盒200又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11为图10所示实施例中耳机盒200的a-a剖视图。电路组件30可包括插头31、电路板33、第二接口32和第三接口34。插头31、第二接口32和第三接口34均与电路板33电连接。
98.插头31可作为上述图1、图2和图3所示实施例中的第一接口010,也可用上述图1、图2和图3所示实施例中的第一接口010代替。插头31可与市电电连接。第二接口32可作为上述图1、图2和图3所示实施例中的第二接口011,也可用上述图1、图2和图3所示实施例中的第二接口011代替。第二接口32可与子设备或移动电源电连接。电路板33上可集成上述图1、图2和图3所示实施例中的控制电路020。第三接口34可作为上述图1和图3所示实施例中的第三接口012,也可用上述图1和图3所示实施例中的第三接口012代替。第三接口34用于与图4所示实施例中耳机100的第四接口040电连接。例如,第三接口34为pogo pin接口例如pogo pin插针,第四接口040为pogo pin触点。
99.在一实施例中,第三接口34可包括第一插针341和第二插针342。第一插针341可安装在第一放置槽211内,第二插针342可安装在第二放置槽212上。其中,第一插针341和第二插针342均可以包括一个充电触点和一个接地触点。
100.请参阅图6和图8,插头31可为金属制品,可导电。插头31可安装在底板11的贯穿孔111上。在一实施例中,插头31和第一壳体10的连接方式可采用注塑的方式,使得插头31与第一壳体10为一体结构。请参阅图6、图8和图11,第二接口32安装在侧板12例如第一侧板121上的安装孔1211上。电路板33可安装在容置空间内,并安装在侧板12上。请参阅图7、图9和图11,第三接口34安装在放置槽21内,可在耳机100放置在放置槽21内时与耳机100的第四接口040电连接,为耳机电池060充电。
101.请参阅图12和图13,图12揭露了本技术另一实施例中耳机盒200的结构示意图,图13揭露了图12所示实施例中耳机盒200的结构示意图。第一壳体10可包括底板11和侧板12。底板11向第二壳体20一侧凹陷设置,以形成插头槽112。即底板11向容置空间内凹陷设置以
形成插头槽112。电路组件30可包括插头31、第二接口32、电路板33和第三接口34。插头31的一端可置于插头槽112内,并与第一壳体10铰接,以使得插头31可绕铰接轴311旋转。插头31绕铰接轴311旋转的过程中,插头31可正好放置在插头槽112内,便于携带。插头31也可旋出插头槽112,与市电电源连接。在一实施例中,插头槽112也可以设置第一壳体10的其他位置。
102.即,插头31可被配置于旋转至全部容纳于插头槽112内的第一状态,可被配置于一端旋转至插头槽112外的第二状态,可被配置于在第一状态与第二状态之间移动,可被配置于在第二状态时与市电电源电连接。
103.请参阅图14,其揭露了本技术一实施例中耳机盒200的又一结构示意图。耳机盒200可包括第一壳体10、第二壳体20、电路组件30和第三壳体40。第一壳体10和第二壳体20可扣合形成一容置空间,用于容置电路组件30。第二壳体20可用于放置耳机100。电路组件30可用于为耳机100供电,可用于实现电子设备与耳机100的通信,可用于实现电子设备与耳机盒200的通信。第二壳体20位于第一壳体10和第三壳体40之间,第三壳体40与第二壳体20或第一壳体10扣合以形成收纳空间。耳机100置于收纳空间内。第三壳体40的形状可与第一壳体10的大体形状与构造相同。
104.在一实施例中,第三壳体40可与第一壳体10或第二壳体20铰接,以便可转动,完成第三壳体40与第一壳体10或第三壳体40与第二壳体20的扣合与打开的操作。即,第三壳体40具有打开位置和闭合位置,当第三壳体40处于打开位置时,使得第二腔体被漏出,当第三壳体40处于闭合位置时,使得第二腔体被遮挡。当然,第三壳体40也可与第一壳体10或第二壳体20采用其他方式连接,在此不做过多限定。
105.可以理解地,第三壳体40设置第三腔体,当第三壳体40与第一壳体10或第二壳体20扣合时,第二腔体和第三腔体相通,第三腔体可用于存放传输线。
106.请参阅图15,其揭露了本技术一实施例中耳机盒200的又一结构示意图。可以理解地,第二壳体20可作为第一壳体10的一部分,即第一壳体10设置内部有腔体,第二壳体20将腔体分割为第一腔体(即容置空间)和第二腔体(即放置槽211),第三壳体40与第一壳体10扣合,并对第二腔体进行遮盖,以形成容纳空间。容纳空间可用于容纳传输线50。
107.请参阅图16,其揭露了本技术又一实施例中耳机盒200的结构示意图。耳机盒200可包括第一壳体10、第二壳体20和电路组件30。第一壳体10和第二壳体20可扣合形成一容置空间,用于容置电路组件30。第一壳体10可包括底板11和侧板12。侧板12可向容置空间内凹陷以形成收容槽13,便于收容电子系统的配件例如传输线50。即电子系统还可以包括传输线50。传输线50用于与第二接口32电连接,用于与电子设备电连接。可以理解地,收容槽13也可以设置在底板11或第二壳体20上。
108.请参阅图17,其揭露了本技术又一实施例中耳机盒200的结构示意图。耳机盒200可包括第四壳体60。第四壳体60扣合在第一壳体10设置插头31的一侧,以对插头31进行遮盖。即第四壳体60与第一壳体10扣合,以形成收容空间。插头31置于收容空间内。
109.对于上文以及下文所述的名称,“第一壳体”、“第二壳体”、“第三壳体”、“第四壳体”、“耳机盒壳体”和“壳体”可以相互转换,比如,“第一壳体”也可以被称为“第二壳体”,也可以被称为“壳体”。第三壳体40和/或第四壳体60也可以作为耳机盒壳体的一部分。
110.在一实施例中,插头槽112作为收容空间的一部分。插头31的一端可置于插头槽
112内,并与第一壳体10铰接,以使得插头31可绕铰接轴311旋转。插头31绕铰接轴311旋转的过程中,插头31可正好放置在插头槽112内,便于携带。插头31也可旋出插头槽112,与市电电源连接。
111.在一实施例中,第四壳体60的形状可与第三壳体40的大体形状与构造相同。
112.在一实施例中,第四壳体60可与第一壳体10或第二壳体20铰接,以便可转动,完成第四壳体60与第一壳体10或第三壳体40与第二壳体20的扣合与打开的操作。
113.即,第四壳体60用于与第一壳体10连接,第四壳体60具有打开位置和闭合位置,当第四壳体60处于闭合位置时,与第一壳体10形成一容纳插头31和传输线的空间。
114.请参阅图17和图18,图18揭露了本技术又一实施例中耳机盒200的结构示意图。耳机盒200可包括第一壳体10、第二壳体20、第三壳体40和第四壳体60和电路组件30。第一壳体10和第二壳体20可扣合形成一容置空间,用于容置电路组件30。第四壳体60与第一壳体10扣合形成的收容空间,便于收容电子系统的配件例如传输线50。
115.请参阅图19,其揭露了本技术一实施例中耳机盒200的结构示意图。其中,第一壳体10的侧板12上外表面环绕设置螺旋槽126,用于放置传输线50。传输线50可以顺着螺旋槽126的延伸方向缠绕在第一壳体10上,此时,传输线50将置于螺旋槽126中,方便用户携带传输线50。在一实施例中,第二接口32可为传输线50的一端的连接头,而传输线50的另一端直接与电路板33电连接。即,传输线50作为耳机盒200的一部分。第二接口32经传输线50与电路板33电连接。在使用时,将第二接口32从螺旋槽126取下,旋出适量长度的传输线50与电子设备或移动电源电连接,在不使用时,将传输线50、第二接口32缠绕在第一壳体10上,并置于螺旋槽126中。
116.请参阅图20,其揭露了本技术一实施例中耳机盒200的结构示意图。第一壳体10例如底板11在靠近第一侧板121处向内凹陷设置固定槽113,用于容纳传输线50的两端端部。第一侧板121在与固定槽113相对的部分开设第一卡固孔1212和第二卡固孔1213。便于传输线50两端端部之间的线材卡设在第一卡固孔1212和第二卡固孔1213,形成环状结构,即连接带。便于传输线50的端部置于固定槽113内,传输线50的线材分别置于第一卡固孔1212和第二卡固孔1213,形成连接带,便于耳机盒200和传输线50一起悬挂,悬挂在书包或用户身上方便耳机盒200和传输线50携带。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卡固孔1212和第二卡固孔1213中可以省略一个。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卡固孔1212和第二卡固孔1213和可以和第四壳体60配合使用,便于加强传输线50与耳机盒200的稳定连接。
117.在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1,其揭露了本技术一实施例中耳机盒200的结构示意图。第一壳体10例如侧板12上设置有一个固定接口37,以与第二接口32配合。固定接口37仅仅是用于固定传输线50与电子设备或移动电源连接的一端,便于传输线50一端与第二接口32连接,另一端与固定接口37连接,以形成一环状结构,便于形成连接带,便于耳机盒200和传输线50一起悬挂,悬挂在书包或用户身上方便耳机盒200和传输线50携带。在一实施例中,为了放置传输线50与耳机盒200的脱落,可以设置固定件例如卡扣、螺钉等结构加以固定。
118.请参阅图22、图23和图24,图22揭露了本技术再一实施例中耳机盒200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23揭露了本技术再一实施例中耳机盒200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24揭露了本技术再一实施例中耳机盒200的剖面结构示意图。第一壳体10例如第三侧板123开设滑
槽1231。滑槽1231与容置空间相通。插头31的一端置于置于容置空间内,并设置滑键312。滑键312卡设在滑槽1231内。滑槽1231的延伸方向与插头31的方向一致。滑键312在滑槽1231内滑动时,带动插头31在贯穿孔111内滑动,进而使得插头31可缩进容置空间内,也可以从容置空间伸出。便于耳机盒200的携带。在一实施例中,滑槽1231也可以设置在第一壳体10的其他位置。
119.即,插头31的另一端可被配置于在插头31的延伸方向上滑进容置空间内的第三状态,可被配置于在插头31的延伸方向上滑出容置空间的第四状态,可被配置于在第三状态和第四状态之间移动,可被配置于在第四状态时与市电电连接。
120.插头31处于第四状态时,插头31部分置于贯穿孔111内。
121.请参阅图25、图26、图27和图28,图25揭露了本技术一实施例中耳机盒200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26揭露了本技术一实施例中耳机盒200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27揭露了本技术一实施例中耳机盒200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28揭露了本技术一实施例中耳机盒200的剖面结构示意图。耳机盒200可包括第一壳体10和第二壳体20、电路组件30。其中第一壳体10和第二壳体20滑动连接。第一壳体10包括底板11、侧板12和顶板14。底板11和顶板14相对设置。顶板14与侧板12连接,使得容置空间密封。顶板14向底板11一侧凹陷设置卡槽1251,用于与第二壳体20连接。卡槽1251为条形。延伸方向可以为自第一侧板121至第三侧板123。在一实施例中,第三侧板123开设让位口1232,以便第二壳体20从让位口1232处滑进卡槽1251内,与第一壳体10卡接。在一实施例中,第一侧板121位于卡槽1251内的部分设置第一抵接口1214,用于与第二壳体20抵接,便于实现插头31与第三接口34的电连接。
122.在一实施例中第二壳体20为一壳体状结构,其在一侧设置放置槽21,其在朝向第一壳体10一侧设置滑块22。滑块22可从让位口1232处滑进卡槽1251内,滑块22朝向第一侧板121一侧设置第二抵接口221,以便于第一抵接口1214抵接,便于插头31与放置槽21内的第三接口34抵接。
123.可以理解地,通过滑块22在卡槽1251内滑动,可实现第一壳体10和第二壳体20的组装与拆卸。
124.第一抵接口1214设置在第一壳体10与第二壳体20抵接的一侧,第二抵接口221设置在第二壳体20与第一壳体10抵接的一侧。
125.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壳体10设置插头31和第二接口32,第二壳体20设置第三接口34。在一实施例中,电路组件30可部分设置在第一壳体10,可部分设置在第二壳体20。可根据实际需要布置电路组件30。
126.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壳体10和第二壳体20还可以通过其他方式例如磁铁连接。
127.请参阅图29,其揭露了本技术再一实施例中耳机盒200的结构示意图。耳机盒200可包括第一壳体10、第二壳体20和电路组件30。第一壳体10和第二壳体20可扣合形成一容置空间,用于容置电路组件30。电路组件30可包括无线充电线圈35、电路板33、第二接口32和第三接口34。无线充电线圈35、第二接口32和第三接口34均与电路板33电连接。
128.在一实施例中,无线充电线圈35可作为上述图2所示实施例中的无线充电线圈031,也可用上述图2所示实施例中的无线充电线圈031替代。无线充电线圈35可与交流电源或直流电源连接。第二接口32可为usb接口或lighting接口,以便与其他电子设备电连接。当然第二接口32也可以采用其他接口,在此不做具体限定。电路板33上集成了图2中的控制
电路020。
129.在一实施例中,第三接口34可作为图1和图3中第三接口012,以便与耳机100连接。
130.请参阅图30,其揭露了本技术再一实施例中耳机盒200的结构示意图。电路组件30上设置了扬声器36。扬声器36可为图3中的扬声器032。扬声器36安装在电路板33朝向第二壳体20一侧。第二壳体20上设置出音孔23,出音孔23可与容置空间连通。
131.可以理解的,耳机盒200可便携,耳机盒200内的容置空间安装图1、图2和图3所示实施例中的电池030,可在耳机100没电的时候,将耳机100放置在耳机盒200内,利用电池030充电。耳机盒200也可以直接插在市电插座上实现有线充电,也可以进行无线充电。
132.当然也可以理解的是,耳机盒200可通过传输线50与电子设备,以便为电子设备进行充电,因此,耳机盒200可具有适配器的作用,所以耳机盒200也可以被称为“适配器”。
133.进一步地,本技术另一些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电子设备可通过第二蓝牙电路与耳机100进行蓝牙通信,也可以通过接口与耳机盒200进行电连接,实现电子设备的充电。请一并参阅图31和图32,图31是本技术另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的结构组成示意图,图32是本技术另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的整体结构示意图。该电子设备300可以为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以及可穿戴设备等,本实施例图示以手机为例。该电子设备300的结构可以包括rf电路310、存储器320、输入单元330、显示单元340、传感器350、音频电路360、wifi模块370、处理器380、电源390、第二蓝牙电路410以及第五接口420等。其中,rf电路310、存储器320、输入单元330、显示单元340、传感器350、音频电路360、wifi模块370、第二蓝牙电路410以及第五接口420分别与处理器380连接。电源390用于为整个电子设备300提供电能。
134.具体而言,rf电路310用于接发信号。存储器320用于存储数据指令信息。输入单元330用于输入信息,具体可以包括触控面板331以及操作按键等其他输入设备332。显示单元340则可以包括显示面板341等。传感器350包括红外传感器、激光传感器等,用于检测用户接近信号、距离信号等。扬声器361以及传声器(或者麦克风)362通过音频电路360与处理器380连接,用于接发声音信号。wifi模块370则用于接收和发射wifi信号。处理器380用于处理移动终端设备的数据信息。第二蓝牙电路410用于与耳机100的第一蓝牙电路071进行连接通信。电子设备300可以通过第五接口420与图2中耳机盒000的第二接口011或图6中耳机盒200的第二接口32进行电连接,以实现耳机盒作为适配器的功能。
135.可以理解地,对于上述第二接口011、第二接口32以及第五接口420可以采用type-c接口,也可以采用type-a接口、type-b接口等类型的接口,在此不对usb接口做过多限制。
136.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部分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凡是利用本技术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装置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技术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