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和可读存储介质与流程

2022-02-24 17:04:44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空调器的控制方法、空调器的控制 装置、空调器和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2.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空调器在人们的生活中的应用十分的普遍,而人 们对空调器的性能要求也越来越高。然而,目前的空调器气流从室内机吹出 后无法调控,空调器形成的风场单一,用户距离室内机较远或不同用户存在 不同吹风需求时,用户的舒适性难以保证。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调器的控制方法,旨在实现空调器的 风场可调节,以提高空调器作用空间内用户的舒适性。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空调器的控制方法,所述空调器包括 主机和可移动的子机,所述主机包括换热模块和第一送风风机,所述子机包 括第二送风风机,所述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5.获取所述主机送风过程的运行参数;
6.根据所述运行参数确定所述主机出风的覆盖区域内的子机运行区域;
7.控制所述子机移动至所述子机运行区域并执行送风操作。
8.可选地,所述运行参数包括出风特征参数和换热特征参数,所述根据所 述运行参数确定所述主机出风的覆盖区域内的子机运行区域的步骤包括:
9.根据所述出风特征参数确定所述覆盖区域对应的基准区域参数,根据所 述换热特征参数确定对应的调整参数;
10.根据所述基准区域参数和所述调整参数确定所述子机运行区域的目标区 域参数;
11.在所述空调器的作用空间内,将所述目标区域参数对应的区域作为所述 子机运行区域。
12.可选地,所述根据所述出风特征参数确定所述覆盖区域对应的基准区域 参数的步骤包括:
13.根据所述出风特征参数确定基准距离和基准角度范围;所述基准距离为 所述主机出风所能达到的最远距离,所述基准角度范围为所述主机出风覆盖 的角度范围;
14.将所述基准距离和所述基准角度范围作为所述基准区域参数。
15.可选地,所述出风特征参数包括出风方向、出风风速和出风扩散角,所 述根据所述出风特征参数确定基准距离和基准角度范围的步骤包括:
16.根据所述出风方向和所述出风风速确定所述空调器的出风基准线;所述 出风基准线为所述空调器的出风在所述空调器作用空间内对应的出风落地点 与所述主机的出风
口的连线;
17.根据所述出风基准线确定所述基准距离,根据所述出风基准线和所述出 风扩散角确定所述基准角度范围。
18.可选地,所述根据所述出风基准线确定所述基准距离的步骤包括:
19.确定所述出风基准线上相对于所述主机最远的位置为第一位置;
20.获取第一位置与所述主机所在位置之间的距离作为所述基准距离。
21.可选地,所述根据所述基准线和所述出风扩散角确定所述基准角度范围 的步骤包括:
22.在所述空调器作用空间内,将以所述出风口为角点、以所述出风扩散角 为角度大小且所述基准线为角平分线的区域范围作为所述角度范围。
23.可选地,所述控制所述子机移动至所述子机运行区域并执行送风操作的 步骤之后,还包括:
24.获取所述主机的出风方向的变化角度;
25.根据所述变化角度调整所述出风基准线;
26.返回执行所述根据所述出风基准线确定所述基准距离,根据所述出风基 准线和所述出风扩散角确定所述基准角度范围的步骤。
27.可选地,所述根据所述变化角度调整所述出风基准线的步骤包括:
28.当所述变化角度包括所述主机在上下出风方向上的第一变化角度时,获 取所述出风基准线当前的水平夹角;
29.根据所述水平夹角和所述第一变化角度确定目标水平夹角;
30.将所述出风基准线将当前的水平夹角调整至所述目标水平夹角。
31.可选地,所述根据所述变化角度调整所述出风基准线的步骤包括:
32.当所述变化角度包括所述主机在左右出风方向上的第二变化角度时,获 取所述出风基准线当前的垂直夹角;
33.根据所述垂直夹角和所述第二变化角度确定目标垂直夹角;
34.将所述出风基准线将当前的垂直夹角调整至所述目标垂直夹角。
35.可选地,所述根据所述基准区域参数和所述调整参数确定所述子机运行 区域的目标区域参数的步骤包括:
36.根据所述基准距离和所述调整参数确定所述子机运行区域对应的目标距 离;所述目标距离为所述子机运行区域的区域边界相对于所述主机的最大距 离;
37.将所述目标距离和基准角度范围作为所述目标区域参数。
38.可选地,所述换热特征参数包括室内环境温度、所述换热模块的温度和/ 或空调器的设定温度,所述根据所述换热特征参数确定基准区域参数的调整 参数的步骤包括:
39.根据所述室内环境温度和所述设定温度确定第一距离调整参数,和/或, 根据所述换热模块的温度和所述室内环境温度确定第二距离调整参数;
40.将所述第一距离调整参数和/或所述第二距离调整参数作为所述调整参 数。
41.可选地,所述根据所述室内环境温度和所述设定温度确定所述第一距离 调整参数的步骤包括:
42.当所述室内环境温度小于所述设定温度时,获取第一子距离调整参数作 为所述
第一距离调整参数;
43.当所述室内环境温度大于所述设定温度时,获取第二子距离调整参数作 为所述第一距离调整参数;
44.其中,所述第一子距离调整参数对应的所述目标距离小于所述第二子距 离调整参数对应的所述目标距离。
45.可选地,所述根据所述换热模块的温度和所述室内环境温度确定第二距 离调整参数的步骤包括:
46.确定所述换热模块的温度和所述室内环境温度的温度偏差;
47.根据所述温度偏差确定所述第二距离调整参数;
48.其中,所述第二距离参数随所述温度偏差增大而增大,且,所述目标距 离随所述第二距离调整参数增大呈增大趋势。
49.可选地,所述控制所述子机移动至所述子机运行区域并执行送风操作的 步骤包括:
50.获取用户位置信息;
51.根据所述用户位置信息确定在所述子机运行区域内确定所述子机的目标 位置;
52.控制所述子机移动至所述目标位置;
53.控制所述子机执行送风操作。
54.可选地,所述控制所述子机执行送风操作包括:
55.获取所述子机相对于用户的相对距离;
56.根据所述相对距离确定所述第二送风风机的目标转速;所述目标转速随 所述相对距离增大呈增大趋势;
57.根据所述目标转速控制所述第二送风风机运行。
58.可选地,所述根据所述目标转速控制所述第二送风风机运行的步骤之前, 还包括:
59.获取所述第一送风风机当前的实际转速;
60.根据所述目标转速和所述实际转速确定所述空调器送风的目标覆盖区 域;
61.当所述用户位置信息对应的位置位于所述目标覆盖区域内时,执行所述 目标转速控制所述第二送风风机运行的步骤。
62.可选地,所述根据所述目标转速和所述实际转速确定所述空调器送风的 目标覆盖区域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63.当所述用户位置信息对应的位置位于所述目标覆盖区域外时,控制所述 主机提高所述第一送风风机的当前转速;
64.返回执行所述获取所述主机运行的运行参数的步骤。
65.可选地,所述控制所述子机移动至所述子机运行区域并执行送风操作的 步骤包括:
66.根据所述运行参数确定所述子机上用于位置标定的特征部;
67.获取所述特征部的位置信息作为子机位置信息;
68.根据所述子机位置信息控制所述子机移动至所述子机运行区域并执行送 风操作,以使所述特征部位于所述子机运行区域内。
69.可选地,所述子机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出风口设于所述进风口上 方,所述根据所述运行参数确定所述子机上用于位置标定的特征部的步骤包 括:
70.确定所述运行参数对应的换热状态;
71.当所述换热状态为制热状态时,确定所述子机的进风口作为所述特征部;
72.当所述换热状态为制冷状态时,确定所述子机的出风口作为所述特征部。
73.此外,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还提出一种空调器的控制装置,所述 空调器的控制装置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 处理器上运行的空调器的控制程序,所述空调器的控制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 行时实现如上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的步骤。
74.此外,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还提出一种空调器,所述空调器包括:
75.主机,所述主机包括第一送风风机和换热模块;
76.可移动的子机,所述可移动的子机包括第二送风风机;
77.如上所述的空调器的控制装置,所述主机和所述子机均与所述空调器的 控制装置连接。
78.可选地,所述主机内设有容纳腔,所述子机具有收纳状态和分离状态, 所述子机处于收纳状态时位于所述容纳腔内,所述子机处于分离状态时位于 所述主机外部;且/或,
79.所述子机还包括空气调节模块,所述空气调节模块与所述空调器的控制 装置连接。
80.此外,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还提出一种可读存储介质,所述可读 存储介质上存储有空调器的控制程序,所述空调器的控制程序被处理器执行 时实现如上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的步骤。
81.本发明提出的一种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基于包括主机和可移动子机的空 调器,该方法根据主机送风过程中的运行参数确定主机出风的覆盖区域中的 子机运行区域,控制子机移动至子机运行区域执行送风操作,从主机吹出的 气流在其覆盖区域内形成风场,在其风场内适应于主机当前的运行特点确定 子机的运行区域,子机在所确定的运行区域内送风时其扰动作用可有效地改 变主机所形成的风场,从而使子机适应于用户实际出风需求在所确定的运行 区域内送风时,主机送入室内环境的出风效果可通过子机的送风作用进一步 地优化调整,实现空调器作用空间内用户的舒适性的提高。
附图说明
82.图1为本发明空调器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83.图2为本发明空调器的控制装置一实施例运行涉及的硬件结构示意图;
84.图3为本发明空调器的控制方法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85.图4为本发明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另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86.图5为图4中步骤s21的细化步骤示意图;
87.图6为本发明空调器的控制方法涉及的出风基准线的位置示意图;
88.图7为本发明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又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89.图8为本发明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再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90.图9为本发明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再另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91.图10为本发明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实施例涉及的不同换热状态下用于标识 子机位置的特征部在子机运行区域内的位置示意图。
92.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 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93.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 定本发明。
94.本发明实施例的主要解决方案是:获取所述主机送风过程的运行参数; 根据所述运行参数确定所述主机出风的覆盖区域内的子机运行区域;控制所 述子机移动至所述子机运行区域并执行送风操作。
95.由于现有技术中,目前的空调器气流从室内机吹出后无法调控,空调器 形成的风场单一,用户距离室内机较远或不同用户存在不同吹风需求时,用 户的舒适性难以保证。
96.本发明提供上述的解决方案,旨在实现空调器的风场可调节,以提高空 调器作用空间内用户的舒适性。
97.本发明实施例提出一种空调器。
98.参照图1,空调器包括主机1和可移动的子机2。其中,主机1固定安装 于室内,子机2可在室内自由移动。在本实施例中,主机1为落地式的结构。 在其他实施例中,主机1也可为壁挂式、穿墙式的结构。而子机2为不具备 空气换热功能的设备。
99.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主机1内可设有容纳腔,以用于收纳所述子机2。 所述子机2具有收纳状态和分离状态,所述子机2处于收纳状态时位于所述 容纳腔内,所述子机2处于分离状态时位于所述主机1外部。
100.主机1包括换热模块和第一送风风机,主机1内部设有第一风道,第一 风道具有连通室内环境的回风口和出风口,第一送风风机和换热模块设于第 一风道内。换热模块可对从回风口进入到第一风道的空气进行换热,换热后 的空气在第一送风风机扰动的作用下从出风口吹出,以实现对室内空气进行 换热。在本实施例中,换热模块具体指的是热泵系统。
101.进一步的,主机1还可包括导风件,导风件具体设于出风口,以用于调 节主机1的出风风向。具体的额,导风件包括上下导风条和左右导风条,上 下导风条用于调节主机1在竖直方向上的出风方向,左右导风条用于调节主 机1在水平方向上的出风方向。
102.可移动的子机2包括第二送风风机、运动模块和空气调节模块,子机2 内部设有第二风道,第二送风风机设于第二风道内,第二风道具有连通室内 环境的进风口和出风口。在第二送风风机的作用下,子机2所在区域内的环 境中的空气从进风口进入第二风道后第二风道的出风口吹出,可对改变子机2 所在区域的风速、风向。进一步的,空气调节模块也可设于第二风道内,空 气调节模块开启时可对进入第二风道内的空气的湿度、温度、净化度、香味、 氧气浓度等进行调节,调节后的空气吹向室内环境可实现对子机2当前所在 区域内空气质量进行调节。运动模块具体包括设于子机2底部的脚轮(包括 驱动轮和支撑轮)和驱动模块,脚轮可在驱动模块的驱动下滚动,以实现子 机2的可移动。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空气调节模块包括加湿模块、净化 模块、调香模块、加热模块、和/或制氧模块中至少一种。
103.本发明实施例提出一种空调器的控制装置,可应用于对上述空调器的运 行进行控制。
104.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参照图2,空调器的控制装置包括:处理器1001(例 如cpu),存储器1002等。存储器1002可以是高速ram存储器,也可以是 稳定的存储器(non-volatile memory),例如磁盘存储器。存储器1002可选的 还可以是独立于前述处理器1001的存储装置。上述的主机1和子机2、这里 的存储器1002均与存储器1001连接。
105.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2中示出的装置结构并不构成对装置的限 定,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 件布置。
106.如图2所示,作为一种可读存储介质的存储器1002中可以包括空调器的 控制程序。在图2所示的装置中,处理器1001可以用于调用存储器1002中 存储的空调器的控制程序,并执行以下实施例中空调器的控制方法的相关步 骤操作。
107.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应用于对上述空调器进行 控制。
108.参照图3,提出本技术空调器的控制方法一实施例。在本实施例中,所述 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包括:
109.步骤s10,获取所述主机送风过程的运行参数;
110.这里运行参数指的是主机送风过程中表征其出风特点、换热特点等的特 征参数。具体的,运行参数具体包括出风特征参数(如出风风速、出风方向、 出风扩散角等),换热特征参数(如环境温度、设定温度和/或换热模块的温度 等)。
111.运行参数可根据其实际的类型通过传感器检测或读取空调器当前存储的 控制参数得到。例如,运行参数中的出风风速可通过读取主机的第一送风风 机的当前转速得到;运行参数中的出风方向可通过读取主机的导风件的当前 的导风角度控制参数得到;运行参数中的出风扩散角可通过预先存储的参数 得到;运行参数中的环境温度可通过获取设于主机的回风口的温度传感器检 测的数据得到;运行参数中的设定温度可通过读取空调器存储的温度控制的 目标参数得到;运行参数中的换热模块的温度可通过获取设于换热模块中的 室内换热器盘管上的温度传感器检测的数据得到。
112.步骤s20,根据所述运行参数确定所述主机出风的覆盖区域内的子机运行 区域;
113.子机运行区域指的是空调器作用空间内子机所允许移动的所有空间位置 的集合。不同的运行参数对应有不同的子机运行区域。主机出风的覆盖区域 的区域面积大于或等于子机运行区域。具体的,主机出风特点(如出风风速、 出风方向等)的不同,其出风覆盖的区域则不同。而子机在主机的出风覆盖 范围内运行才可保证送风时可对主机出风所形成的风场进行调节。进一步的, 主机送风过程中的换热特点不同(如环境温度、设定温度、换热模块的温度 等),则在主机出风覆盖的区域内,主机出风中实际冷量或热量下沉的区域便 会有所差异,为了保证对主机出风效果的有效调节,还可进一步的结合主机 送风过程中的换热特点确定子机冷量或热量下沉的实际区域作为子机的运行 区域。基于此,可基于大量的数据采集和分析确定主机的运行参数与子机运 行区域之间的对应关系。基于该对应关系便可确定当前主机运行参数所对应 的子机运行区域。
114.步骤s30,控制所述子机移动至所述子机运行区域并执行送风操作。
115.具体的,子机可移动到所确定的子机运行区域内进行定向送风(如朝向 用户所在位置送风等)或不定向送风(如动态扫风)。具体的,子机送风的过 程中可固定在子机运行
区域的一个位置(具体位置可基于用户需求进行确 定),也可在子机运行区域内移动。
116.这里的送风操作可具体包括改变环境中风速、风向的操作,还可包括通 过送出具有空气调节功能(如调温、调湿、增氧、加香、净化等)的气流的 操作。其中,在空气调节功能可由用户通过输入指令开启,也可通过获取空 调器作用空间内空气监测参数(如温度、湿度、污染物浓度、氧气浓度等), 获取的空气监测参数达到设定阈值时开启,还可获取主机的运行状态,在主 机的运行状态为设定状态时开启(例如,主机为制热状态时子机的加热模块 可开启以同步升温,主机的香薰功能开启时子机的香薰模块也可开启以同步 加香,主机为制冷状态或加湿功能开启时子机的加湿模块可开启,主机的净 化功能开启时子机的净化模块也可开启,等等)。
117.本发明实施例提出的一种空调器的控制方法,该方法基于主机送风过程 中的运行参数确定主机出风的覆盖区域中的子机运行区域,控制子机移动至 子机运行区域执行送风操作,从主机吹出的气流在其覆盖区域内形成风场, 在其风场内适应于主机当前的运行特点确定子机的运行区域,子机在所确定 的运行区域内送风时其扰动作用可有效地改变主机所形成的风场,从而使子 机适应于用户实际出风需求在所确定的运行区域内送风时,主机送入室内环 境的出风效果可通过子机的送风作用进一步地优化调整,实现空调器作用空 间内用户的舒适性的提高。
118.进一步的,基于上述实施例,提出本技术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另一实施例。 在本实施例中,参照图4,所述步骤s20包括:
119.步骤s21,根据所述出风特征参数确定所述覆盖区域对应的基准区域参 数,根据所述换热特征参数确定对应的调整参数;
120.出风特征参数具体指的是表征主机当前吹出气流特点的特征参数。出风 特征参数具体包括出风温度、出风风速、出风方向和出风扩散角等。其中, 出风扩散角具体指的是主机朝固定方向出风时,以主机所在位置(如主机的 出风口)为角点,其气流的辐射作用所能达到的有效角度范围,可以是空间 中任意方向上的角度。例如,主机朝设定方向出冷风或热风时,由主机出风 所引起的气温与回风口检测到的环境温度的温差达到设定阈值以上的空间的 角度范围可认为是主机出风的辐射作用所能达到的有效角度范围,基于此, 便可将该角度范围以主机所在位置为角点形成的角度作为出风扩散角。出风 扩散角的具体大小基于风道的结构、风机的类型分析得到。
121.基准区域参数具体指的是表征主机出风的覆盖区域的位置、大小的特征 参数。基准区域参数具体包括主机出风的覆盖区域在空调器所在空间内所覆 盖的角度范围和/或主机出风的覆盖区域边界的位置特征参数(如相对于主机 的距离等)。
122.不同的出风特征参数对应不同的基准区域参数。具体的,不同的出风风 速和不同的出风方向对应不同的主机出风覆盖区域的大小和位置。主机的出 风方向一定时,出风风速越大,则主机出风覆盖区域的区域范围越大;出风 风速越小,则主机出风覆盖区域的区域范围越小。主机的出风风速一定时, 上下出风方向的水平夹角越小,则主机出风覆盖区域的区域范围越大;上下 出风方向的水平夹角越小,则主机出风覆盖区域的区域范围越小。当出风风 速、上下出风方向一定时,左右出风方向的垂直夹角越小,则主机出风覆盖 区域的区域范围越靠近主机的正面;左右出风方向的垂直夹角越小,则主机 出风覆盖区域的区域范围越靠近主机的侧面。其中,出风特征参数与其对应 的基准区域参数的对应关系
可以预先设置,基于该预先设置的对应关系可确 定主机当前出风特征参数所对应的基准区域参数。
123.换热特征参数具体指的是表征主机当前换热特点的特征参数。换热特征 参数具体包括室内环境温度、所述换热模块的温度和/或空调器的设定温度中 的一个或多于一个的组合。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换热特征参数包括第一 换热特征参数和/或第二换热特征参数,可将室内环境温度和换热模块的温度 作为第一换热特征参数,以表征主机的换热负荷;可将室内环境温度和设定 温度作为第二换热特征参数,以表征主机的换热状态。
124.调整参数具体指的是对基准区域参数中的大小、位置等特征值进行调整 的参数,可以是调整比例、调整幅度等。
125.不同的换热特征参数对应有不同的调整参数。调整参数可具体包括基准 区域参数的调整方式(如增大、减小或维持)和/或调整系数(如调整幅度或 调整比例等)。例如,换热负荷较小时,可对应的调整方式为缩小;换热负荷 较大时,可对应的调整方式为增大;换热状态为制冷时,可对应的调整系数 为1(该调整系数对应的调整结果为维持基准区域参数不变),换热状态为制 热时可对应的调整系数小于1(该调整系数对应的调整结果为减小基准区域参 数)。
126.步骤s22,根据所述基准区域参数和所述调整参数确定所述子机运行区域 的目标区域参数;
127.目标区域参数指的是表征子机运行的区域大小、位置的特征参数。
128.具体的,基于调整参数对基准区域参数进行调整后,将得到的结果作为 子机运行区域的目标区域参数。具体的,基准区域参数同时包括表征区域大 小和表征区域位置的特征参数时,可基于调整参数同时对表征区域大小和表 征区域位置的特征参数进行调整后得到目标区域参数;也可基于调整参数对 表征区域大小和表征区域位置的特征参数中的一个进行调整,在调整后与调 整的另一参数共同形成目标区域参数。
129.步骤s23,在所述空调器的作用空间内,将所述目标区域参数对应的区域 作为所述子机运行区域。
130.具体的,在空调器的作用空间内,将区域大小、位置与目标区域参数匹 配的区域范围作为子机运行区域。
131.在本实施例中,通过上述步骤s21、步骤s22和步骤s23,可实现主机送 过的过程中子机在空调器作用空间内移动时,其所在位置可与主机的出风特 点、换热特点相匹配,保证子机可在主机换热送风的过程中,有效地调整主 机的风场,以使子机的送风与主机的送风的配合可满足用户的实际的舒适性 需求。
132.进一步的,在本实施例中,步骤s22的细化步骤具体包括:
133.步骤s221,根据所述基准距离和所述调整参数确定所述子机运行区域对 应的目标距离;所述目标距离为所述子机运行区域的区域边界相对于所述主 机的最大距离;
134.步骤s222,将所述目标距离和基准角度范围作为所述目标区域参数。
135.具体的,可基于调整参数对基准距离进行调整后得到的结果作为目标距 离。在本实施例中,目标距离小于或等于基准距离。
136.将上述确定的主机出风的覆盖范围的基准角度范围作为子机运行区域的 区域边界相对于主机所在位置的最大距离。基于此,在空调器作用空间内, 距离主机所在位置小
于或等于目标距离、且位于基准角度范围内的所有空间 位置的集合可作为子机运行区域。
137.在本实施例中,通过上述步骤s221和步骤s222,有利于使子机可移动至 主机的换热出风实际的下沉的区域内,从而使子机送风时,可对主机的出风 效果进行进一步的优化调控,保证子机与主机协调配合使空调器的整体出风 效果可满足用户的舒适性。
138.进一步的,在本实施例中,参照图5,上述所述根据所述出风特征参数确 定所述覆盖区域对应的基准区域参数的步骤包括:
139.步骤s211,根据所述出风特征参数确定基准距离和基准角度范围;所述 基准距离为所述主机出风所能达到的最远距离,所述基准角度范围为所述主 机出风覆盖的角度范围;
140.在空调器所在空间内以相对于主机所在位置的最远距离为基准距离的空 调器作用空间内的位置作为边界、以基准角度范围作为区域角度范围的空间 区域范围则为主机出风的覆盖范围。
141.不同的出风特征参数对应不同的基准距离和基准角度范围。具体的,在 本实施例中,出风特征参数包括出风方向、出风风速和出风扩散角,其中, 出风方向具体包括上下出风方向和/或左右出风方向,可根据上下出风方向和 出风风速确定基准距离,根据左右出风方向和出风扩散角确定基准角度范围。 其中,上下出风方向一定时,出风风速越大则基准距离越大,出风风速越小 则基准距离越小;出风风速一定时,上下出风方向的水平夹角越小则基准距 离越大,上下出风方向的水平夹角越大则基准距离越小。基于左右出风方向 可确定基准角度范围的位置,基于出风扩散角可确定基准角度范围的大小。
142.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步骤s211包括:
143.步骤s211a,根据所述出风方向和所述出风风速确定所述空调器的出风基 准线;所述出风基准线为所述空调器的出风在所述空调器作用空间内对应的 出风落地点与所述主机的出风口的连线;
144.基于此,参照图6,图6(a)为主机在空间内的立体图,图6(b)为主 机的俯视图,图6(c)为主机的侧视图。以主机的出风口的一个位置点为基 准点o(如出风口的中点等),可基于左右出风方向确定出风基准线在水平方 向上的位置,基于上下出风方向和出风风速确定出风基准线在垂直方向上的 位置。例如,结合图6(a)和图6(b),oa、ob分别为主机在上下出风方 向和出风风速一定时,在两个不同的左右出风方向时基准线的位置;结合图6 (a)和图6(c),ob、oc分别为主机在左右出风方向一定时,在两组不同 的上下出风方向和出风风速时基准线的位置。
145.步骤s211b,根据所述出风基准线确定所述基准距离,根据所述出风基准 线和所述出风扩散角确定所述基准角度范围。
146.不同的出风基准线对应有不同的基准距离,出风基准线越长则基准距离 越大,出风基准线越短则基准距离越小。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确定所述 出风基准线上相对于所述主机最远的位置为第一位置;获取第一位置与所述 主机所在位置之间的距离作为所述基准距离。例如,参照图6,当基准线为 oa时,oa的距离作为基准距离;当基准线为ob时,将ob的距离作为基 准距离。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主机所在位置的位置标识点可不 是出风口,也可以是主机上的其他位置,如主机的落地点等。
147.按照出风基准线在水平方向上的位置结合出风扩散角确定基准角度范 围。出风
基准线在水平方向上的位置不同,则基准角度范围的位置不同,出 风扩散角的大小不同,则基准角度范围的大小不同。具体的,在所述空调器 作用空间内,将以所述出风口为角点、以所述出风扩散角为角度大小且所述 基准线为角平分线的区域范围作为所述角度范围。例如,参照图6(b),当基 准线为oa,出风扩散角为α时,基准角度范围可确定为mon为形成的区域; oa为mon区域的角平分线,当基准线为oa,出风扩散角为β时,基准角 度范围可确定为poq为形成的区域,oa为poq区域的角平分线。
148.步骤s212,将所述基准距离和所述基准角度范围作为所述基准区域参数。
149.在本实施例中,通过上述步骤s211和步骤s212,结合出风方向、出风风 速和出风扩散角确定基准区域参数,从而保证所确定的基准区域参数的精准 性,提高后续子机运行区域的准确性,从而保证子机与主机配合送风的效果 可更好地满足用户舒适性。
150.进一步的,基于上述的步骤s211、步骤s212,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换热 特征参数包括室内环境温度、所述换热模块的温度和/或空调器的设定温度, 参照图4,所述根据换热特征参数确定基准区域参数的调整参数的步骤包括:
151.步骤s213,根据所述室内环境温度和所述设定温度确定第一距离调整参 数,和/或,根据所述换热模块的温度和所述室内环境温度确定第二距离调整 参数;
152.在本实施例中,不同的室内环境温度和设定温度对应不同的第一距离调 整参数。预先建立室内环境温度、设定温度与第一距离调整参数之间的对应 关系(如计算关系、映射关系等),基于所建立的对应关系确定当前室内环境 温度和设定温度所对应的第一距离调整参数。具体的,在对应关系中,可采 用室内环境温度与设定温度的温度差表征主机的换热状态,温度差不同,换 热状态不同,则对应不同的第一距离调整参数。
153.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当所述室内环境温度小于所述设定温度时,表 明主机处于制热状态时,可获取第一子距离调整参数作为所述第一距离调整 参数;当所述室内环境温度大于所述设定温度时,表明主机处于制冷状态, 可获取第二子距离调整参数作为所述第一距离调整参数;其中,所述第一子 距离调整参数对应的所述目标距离小于所述第二子距离调整参数对应的所述 目标距离。具体的,第一子距离调整参数和第二子距离调整参数可以是设定 的调整比例,也可以是设定的调整幅度。其中,第一距离调整参数为调整比 例时,第一子距离调整参数可具体为小于1的比例值(如0.8等),第二子距 离调整参数可具体为1;第一距离调整参数为调整幅度时,第一子距离调整参 数可具体为基准距离缩小的幅度,第二距离调整参数具体为0。基于此,在基 准距离不变的条件下,主机制热时子机运行区域对应的目标距离小于主机制 冷时子机运行区域对应的目标距离。由于主机制热时热风会上浮、距离主机 较远时可集中到地面附近的热风较少,主机制冷时冷风会下沉、距离主机较 远时还可较多地集中到距离地面较近的位置,结合子机在地面上自由移动, 因此,通过不同换热状态下采用不同的距离调整参数,从而保证子机在不同 换热状态下均可位于主机热风或冷风实际的下沉位置,保证子机可对主机出 风效果的进一步优化,从而进一步提高用户的舒适性。
154.在本实施例中,换热模块的温度具体指的是室内换热器的盘管温度。不 同的换热模块的温度和室内环境温度对应有不同的第二距离调整参数。预先 建立换热模块的温度、室内环境温度与第二距离调整参数之间的对应关系(如 计算关系、映射关系等),基于所建立的对应关系确定当前换热模块的温度和 室内环境温度所对应的第二距离调整参数。具
体的,在对应关系中,可采用 换热模块的温度与室内环境温度的温度偏差表征主机的换热效率,温度差不 同,换热负荷不同,则对应不同的第二距离调整参数。
155.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可确定所述换热模块的温度和所述室内环境温 度的温度偏差;根据所述温度偏差确定所述第二距离调整参数;其中,所述 第二距离参数随所述温度偏差增大而增大,且,所述目标距离随所述第二距 离调整参数增大呈增大趋势。温差越大,换热效率越高主机的换热风可扩散 到更远,温差越小换热效率越差主机的换热风则不利于扩散,基于此,利用 换热模块的温度与设定温度之间的温度偏差对基准距离进行修正后得到子机 运行区域对应的目标距离,有利于使子机的运行位置可与主机的实际换热效 率匹配,保证子机可对主机出风效果的进一步优化,从而进一步提高用户的 舒适性。
156.步骤s214,将所述第一距离调整参数和/或所述第二距离调整参数作为所 述调整参数。
157.可将第一距离调整参数和第二距离调整参数中之一或同时作为调整参数 对基准距离进行调整。
158.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调整参数包括第一距离调整参数和第二距离调 整参数。基于此,目标距离l’=l*δ*s,其中l为上述根据出风特征参数确 定的基准距离,s为第一距离调整参数,δ为第二距离调整参数。
159.在本实施例中,通过上述步骤s213和步骤s214确定基准距离的调整参 数,保证所确定的目标距离可精准地与主机当前的换热情况匹配,从而进一 步提高子机运行区域的精准性,以使子机的运行位置可保证与主机的配合可 满足用户的舒适性需求。
160.进一步的,基于上述实施例,提出本技术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又一实施例。 在本实施例中,基于上述实施例中的步骤s211和步骤s212,参照图7,所述 步骤s30之后,还包括:
161.步骤s40,获取所述主机的出风方向的变化角度;
162.出风方向的变化角度具体可通过读取主机运行参数中导风件的控制参数 得到。当导风件的控制参数中导风角度发生变化,则主机的出风方向发生变 化。
163.出风方向的变化角度可具体包括上下出风方向的变化角度和/或左右出风 方向的变化角度。具体的,将主机的出风方向与水平方向的夹角定义为主机 上下出风方向的出风角度,当该角度发生变化,则变化的幅度即为上下出风 方向的变化角度。将主机的出风方向与垂直方向的夹角定义为主机左右出风 方向的出风角度,当该角度发生变化,则变化的幅度即为左右出风方向的变 化角度。
164.步骤s50,根据所述变化角度调整所述出风基准线;
165.不同的变化角度对应有不同的出风基准线的调整方向和调整幅度,具体 的,当出风风速不变时,上下出风方向的出风角度缩小则出风基准线与水平 方向的夹角变小,上下出风方向的出风角度增大则出风基准线与水平方向的 夹角变大。另外,左右出风方向的出风角度缩小则出风基准线与垂直方向的 夹角变小,左右出风方向的出风角度增大则出风基准线与垂直方向的夹角变 大。
166.具体的,当所述变化角度包括所述主机在上下出风方向上的第一变化角 度时,获取所述出风基准线当前的水平夹角;根据所述水平夹角和所述第一 变化角度确定目标水平夹角;将所述出风基准线将当前的水平夹角调整至所 述目标水平夹角。这里,水平夹角指的是当前出风基准线与水平方向的夹角, 第一变化角度指的是主机的上下出风方向与
垂直方向的夹角的变化幅度。具 体的,可通过下列公式计算目标水平夹角γ’,γ’=γ ε/5,其中,γ为出 风基准线当前的水平夹角,ε为第一变化角度。
167.当所述变化角度包括所述主机在左右出风方向上的第二变化角度时,获 取所述出风基准线当前的垂直夹角;根据所述垂直夹角、所述第二变化角度 和第二设定角度调整参数确定目标垂直夹角;将所述出风基准线将当前的垂 直夹角调整至所述目标垂直夹角。这里,垂直夹角指的是当前出风基准线与 垂直方向的夹角,第二变化角度指的是主机的左右出风方向与垂直方向的夹 角的变化幅度。具体的,可通过下列公式计算目标垂直夹角δ’,δ’=δ ζ/3, 其中,δ为出风基准线当前的垂直夹角,ζ为第二变化角度。
168.进一步的,在步骤s50之后,返回执行步骤s211。
169.在本实施例中,通过上述的步骤s40和步骤s50,适应于主机出风方向的 变化对子机运行的位置进行调整,保证子机的送风对主机的出风效果的进一 步优化,从而通过子机与主机的送风配合进一步提高用户的舒适性。
170.进一步的,基于上述任一实施例,提出本技术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再一实 施例。在本实施例中,参照图8,所述步骤s30包括:
171.步骤s31,获取用户位置信息;
172.在本实施例中,用户位置信息可具体通过子机上的人体位置识别模块(如 声音识别模块、红外识别模块和/或图像识别模块等)进行检测。在其他实施 例中,也用户位置信息也可通过主机上的人体位置识别模块进行检测。
173.具体的,这里用户位置信息具体指的是空调器作用空间内用户当前所在 位置的表征信息。当空调器作用空间内用户数量为一个时,可获取该用户的 位置信息作为这里的用户位置信息;当空调器作用空间内用户数量多于一个 时,可基于用户设置参数确定指定用户的位置信息作为这里的用户位置信息, 也可将位于主机出风覆盖区域以外的用户的位置信息作为这里的用户位置信 息。
174.步骤s32,根据所述用户位置信息确定在所述子机运行区域内确定所述子 机的目标位置;
175.具体的,基于用户位置信息可确定用户所在位置,在上述确定的子机运 行区域内,将距离用户所在位置最近的位置作为子机的目标位置。此外,所 所确定的目标位置有障碍物时,确定子机运行区域内不存在障碍物的区域作 为目标区域,在目标区域内确定距离用户所在位置最近的位置作为目标位置。
176.步骤s33,控制所述子机移动至所述目标位置;
177.步骤s34,控制所述子机执行送风操作。
178.具体的,控制子机执行送风操作的步骤可包括控制子机中的第二送风风 机运行。第二送风风机送风时的转速可以是预先设定的固定转速,也可根据 子机的实际使用情况进行确定。
179.在本实施例中,适应于用户所在位置确定子机在子机运行区域中的位置, 从而保证子机与主机出风的送风配合可满足用户所在位置的舒适性需求。
180.在本实施例中,为了保证用户所在位置可感觉到子机的出风作用,以提 高用户舒适性,步骤s34包括:
181.步骤s341,获取所述子机相对于用户的相对距离;
182.其中,相对距离可通过获取子机当前的位置信息,结合子机当前的位置 信息和上述的用户位置信息计算子机与用户之间的距离作为这里的相对距 离。
183.步骤s342,根据所述相对距离确定所述第二送风风机的目标转速;所述 目标转速随所述相对距离增大呈增大趋势;
184.不同的相对距离对应有不同的目标转速。预先建立相对距离和目标转速 之间的对应关系(如计算关系、映射关系等),基于该对应关系可确定当前相 对距离所对应的转速作为目标转速。
185.步骤s343,根据所述目标转速控制所述第二送风风机运行。
186.基于此,通过上述步骤s341至步骤s343,可保证子机送风的辐射范围可 到达用户所在位置,从而使主机的出风效果(如制冷、制热、除湿、香薰、 净化、制氧等)无法辐射到用户所在区域时,可通过子机的出风满足用户的 舒适性需求。
187.进一步的,在步骤s343之前,还包括:
188.步骤s301,获取所述第一送风风机当前的实际转速;
189.步骤s302,根据所述目标转速和所述实际转速确定所述空调器的送风的 目标覆盖区域;
190.目标覆盖区域具体指的是子机与主机送风风速配合下子机的出风覆盖区 域。不同的目标转速和不同的实际转速对应的不同的目标覆盖区域。目标转 速越大,则目标覆盖区域越大;实际转速越大则目标覆盖区域越大。具体的, 可结合实际转速和目标转速确定子机的出风所能达到的最大距离,将与子机 所在位置间隔距离小于或等于该最大距离的位置集合作为目标覆盖区域。
191.步骤s303,根据所述用户位置信息判断对应的用户所在位置是否位于目 标覆盖区域内;
192.当所述用户位置信息对应的位置位于所述目标覆盖区域内时,步骤s343; 当所述用户位置信息对应的位置不位于所述目标覆盖区域内时,执行步骤 s304后,返回执行步骤s10。
193.步骤s304,控制所述主机提高所述第一送风风机的当前转速。
194.具体的,可获取目标覆盖区域内所有位置点对应的位置信息所形成的位 置参数范围;当用户位置信息位于该位置参数范围内,则判定用户位置信息 对应的位置位于目标覆盖区域内,则表明子机与主机配合的出风可到达用户 所在区域,此时才按照目标转速控制第二送风风机运行,以保证用户舒适性; 当用户位置信息位于该位置参数范围以外,则判定用户位置信息对应的位置 位于目标覆盖区域以外,此时通过提高主机的转速增大目标覆盖区域,从而 保证空调器的出风可到达用户所在位置。需要说明的是,主机的第一送风风 机的转速提高后,需重新确定子机的运行区域,从而保证子机运行位置的准 确性,保证子机与主机的配合可精准地满足用户舒适性需求。
195.进一步的,基于上述任一实施例,提出本技术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再另一 实施例。在本实施例中,参照图9,所述步骤s30包括:
196.步骤s30a,根据所述运行参数确定所述子机上用于位置标定的特征部;
197.特征部具体为子机上用于表征子机所在位置的特征部位。特征部在空调 器所在空间内的位置信息则作为子机在空调器所在空间内的位置信息。不同 的运行参数对应不
同的特征部。
198.在本实施例中,特征部具体包括子机的进风口和子机的出风口,运行参 数包括换热状态。其中,子机的出风口位于子机的进风口上方,子机的进风 口位于子机的底部。确定所述运行参数对应的换热状态;当所述换热状态为 制热状态时,确定所述子机的进风口作为所述特征部;当所述换热状态为制 冷状态时,确定所述子机的出风口作为所述特征部。具体的,换热状态可根 据上述实施例中的出风温度或换热特征参数确定,也可直接读取主机的换热 模式的控制参数得到。具体的,当所述出风温度大于或等于设定温度阈值时, 可认为主机在制热状态;当所述出风温度小于所述设定温度阈值时,可认为 主机在制冷状态。或者,当室内环境温度小于设定温度时,可认为主机在制 热状态;当室内环境温度大于设定温度时,可认为主机在制冷状态。
199.在其他实施例中,特征部也可根据实际需求设置为子机的其他部位。例 如,顶部的顶盖,底部的脚轮等。
200.步骤s30b,获取所述特征部的位置信息作为子机位置信息;
201.步骤s30c,根据所述子机位置信息控制所述子机移动至所述子机运行区 域并执行送风操作,以使所述特征部位于所述子机运行区域内。
202.参照图10,2a为子机的出风口,2b为子机的进风口,oxy为上述确定 的子机运行区域。位置

为主机制热时子机距离主机最远的位置,位置

为 主机制冷时距离主机最远的位置。
203.在本实施例中,基于主机运行参数的不同,采用子机上不同的部位作为 表征子机位置的特征位置,从而保证子机所移动的位置的准确性。具体的, 主机制热时,主机的出风呈上升趋势,此时采用子机的进风口作为子机位置 的特征点,基于此,需保证子机的底部位于子机运行区域内,基于气流的上 升趋势,主机出风口的出风便可实现对主机的出风效果的进一步优化;主机 制冷时,主机的出风呈下降趋势,此时采用子机的出风口作为子机位置的特 征点,基于此,需保证子机上部和底部均位于子机运行区域内,基于气流的 下降趋势,从而保证主机出风口的出风可对主机的出风效果的进一步优化。
204.此外,本发明实施例还提出一种可读存储介质,所述可读存储介质上存 储有空调器的控制程序,所述空调器的控制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空 调器的控制方法任一实施例的相关步骤。
205.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 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系 统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 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系统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 由语句“包括一个
……”
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过程、方法、物 品或者系统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206.上述本发明实施例序号仅仅为了描述,不代表实施例的优劣。
207.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上述 实施例方法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 过硬件,但很多情况下前者是更佳的实施方式。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 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 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如上所述的一个存储介质(如rom/ram、 磁碟、光盘)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终端设备(可以是
手机,计算机, 服务器,空调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的方法。
208.以上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 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 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