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止回装置及水表壳体的制作方法

2022-02-24 14:23:54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流体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止回装置及水表壳体。


背景技术:

2.现有技术请参照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告第cn2354109y所揭示的一种止回型水表,如图25所示,其结构包括壳体(1)以及设置于壳体(1)内部的水流通道上的止回装置,该止回装置采用升降式结构,包括阀芯导向块(10)、阀芯(11)、阀套(13)以及阀盖(16);当水流顺着管道正向流入水表,水流顶开阀芯(11)后流出连接口(9);当发生逆流时,水流会自动将阀芯(11)压下,形成关闭状态。
3.但是水表安装时,腔体内不可能是真空的,通过水流的流动,虽然会带走绝大部分的空气,但是仍然会有极少的部分存留在水表壳体内,而根据空气特性,空气气泡一定会存于结构最高处,因此,止回结构顶部阀盖(16)处会存在空气气泡。而该问题会导致传统止回芯轴在向上移动的时候挤压空气气泡形成反作用力,空气气泡在长时间的挤压下缓慢向外排出,造成阀套(13)在较长时间(约3-8秒)内距离止回孔的高度小于止回孔的直径,从而造成计量失准的问题;管道结构体内完全没有空气的极端情况理论上是存在的,但是水的存在仍然会对阀芯(11)的向上移动造成负压,只是水造成的负压远远小于空气气泡,但仍然存在上述问题。同时,该止回装置前的水流通道呈现由小变大的形状,因此该段水流通道的流体流速会逐渐变慢,可能会由于流速或者水压不够而导致无法迅速将所述阀芯(11)向上顶开。
4.因此,有必要提出一种新的止回装置及水表壳体,以改善上述状况。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止回装置及水表壳体,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止回水表壳体存在容易产生真空而造成水表计量失准的技术问题。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止回装置,装设于一水表的一壳体,并位于所述壳体的一出水流道内,所述止回装置包括与所述水表的壳体一体成型的止回空间、围设形成所述止回空间的止回壁、安装于所述止回壁且位于所述止回空间一端的止动盖及可滑动组设于所述止动盖并于所述止回空间运动的密封件,所述止回壁上开设止回孔,所述止回孔连通所述出水流道与所述止回空间;进入所述出水流道的流体均会通过所述止回孔流入所述止回空间后再从所述水表的壳体流出;所述止动盖在装配状态下位于所述密封件上方,所述止动盖与所述密封件中的其中之一上设置滑道,另外一个上设置滑动结构,密封件通过滑动结构和滑道的滑动配合相对所述止动盖沿一止回方向做相对靠近和背离运动,所述密封件背离所述止动盖运动并停止于一密封位置,所述密封件靠近所述止动盖运动并挡止于一挡止位置,所述止回方向具有垂直方向分量;所述密封件位于密封位置时,所述密封件覆盖并密封所述止回孔;
所述滑动结构或者/及所述滑道开设贯通结构,以贯通所述滑道内部空间与所述止回空间。
7.进一步地,所述滑动结构与所述滑道的滑动配合内缘处沿所述止回方向开设贯通所述滑动结构与所述滑道的滑动配合内缘的沿止回方向的两相对端面的至少一个泄压孔。
8.进一步地,所述滑动结构设有自其外周缘向内开设的半槽,所述半槽与所述滑道的内周缘配合形成所述泄压孔。
9.进一步地,所述滑道由一滑道侧壁围设而成,所述泄压孔包括沿止回方向开设于滑动结构的第一部分和开设于滑道侧壁的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相对或错开设置。
10.进一步地,所述滑道由一滑道侧壁围设而成,所述滑道侧壁设有凹陷的槽体,所述槽体与所述滑动结构的外周缘配合形成所述泄压孔。
11.进一步地,所述滑动结构包括滑动部和止动部,所述滑道设置为中空的柱形,所述止动部设置于所述滑动部首先滑动退出所述滑道的一端且沿与所述止回方向垂直的方向凸出于所述滑动部,所述止动部设有横向开槽,所述横向开槽与所述泄压孔贯通设置。
12.进一步地,所述滑动结构设置于所述密封件,所述滑道设置于所述止动盖,所述密封件的所述止动部的下表面为封堵所述止回孔的封堵表面,所述滑动部设置于所述止动部与所述封堵表面相对的一侧且伸入所述滑道内并能够沿所述止回方向在所述滑道内滑动。
13.进一步地,所述密封件的止动部包括主体以及密封轴垫;所述横向开槽开设于所述主体上表面;所述密封轴垫设置于所述主体下部,且所述密封轴垫的下表面为所述封堵表面以封堵所述止回孔。
14.进一步地,所述密封件的滑动部包括设置于所述止动部上方的第一段以及设置于所述止动部下方的第二段;所述泄压孔设置于所述第一段,所述密封轴垫套装于所述第二段,所述止动盖开设有回流沟槽,所述回流沟槽位于所述滑道外侧,回流流体经所述回流沟槽后沿指向所述止动部的方向流向所述止动部。
15.进一步地,所述止回装置的止回方向与水平方向之间具有50-60
°
的夹角。
1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水表壳体,可搭配止回装置使用,所述水表壳体包括入口管壁,连接所述入口管壁的下腔体管壁、连接下腔体管壁的上腔体管壁及连接上腔体管壁的出口管壁,所述入口管壁限定入口流道,所述下腔体管壁限定与所述入口流道连通的下腔体,所述上腔体管壁限定与所述下腔体连通的上腔体,所述出口管壁限定与所述上腔体连通的所述出水流道,所述止回装置的止回壁连接所述出口管壁以形成止回空间。
17.进一步地,所述止回壁还包括将所述出水流道截断的截断壁,所述截断壁将所述出水流道分隔为出水口流道及止回流道。
18.进一步地,所述止回壁还包括一圆周状的倾斜壁以形成圆周封闭的止回空间,所述止回空间贯穿所述出口管壁以连通所述出水流道。
19.进一步地,所述出水口流道倾斜设置且连接于所述上腔体与所述止回流道之间,所述截断壁包括垂直于所述止回方向设置的第一截断壁以及与所述第一截断壁呈一定角度设置的第二截断壁,所述止回孔开设于所述第一截断壁。
20.进一步地,所述出水口流道设置为口部大底部小的倒四棱柱形状,所述口部的截
面积大于所述底部的截面积,所述口部设置于所述底部上方且连通所述上腔体,所述底部设置于所述第二截断壁。
21.进一步地,所述止回孔的截面积小于所述出水流道任意一处的截面积。
22.进一步地,当所述密封件沿所述止回方向运动至所述挡止位置时,所述密封件与所述止回孔沿所述止回方向的最小距离大于所述止回孔的直径。
23.进一步地,所述水表壳体为不锈钢一体铸造成型。
24.进一步地,所述入口流道的前端设有缩小部,所述入口流道在所述缩小部具有最小的截面积;所述入口流道在接近所述下腔体的位置处设有扩大部,所述扩大部呈截面积逐渐变大的形状设置。
25.进一步地,所述下腔体管壁与所述上腔体管壁之间设有向内凸伸的环形台阶部,所述台阶部分隔所述下腔体与所述上腔体,所述水表搭载于所述台阶部上。
26.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截断壁构成所述出水口流道的倒四棱柱结构的一个侧面,所述台阶部连接于所述倒四棱柱结构的与所述第一截断壁相对设置的另一个侧面。
27.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发明之止回装置的泄压孔可将空气在较短时间(1秒以下)内顺着泄压孔向外排出,确保滑动结构在滑道中的快速滑动,可有效避免滑道内产生负压所带来的影响,从而确保计量精确度;同时,本发明的出水口流道设置为口部大底部小的倒四棱柱形状可有效形成水流加速,具有增加水压的效果,可保障水流在止回孔的通过性,有利于确保正向流向的水压足够顶开依靠自重和逆向水流对止回芯形成的背压合力,让止回结构能够正常发挥自身作用。
附图说明
28.图1是本发明水表壳体的立体图。
29.图2是图1另一角度的立体图。
30.图3是图1另一角度的立体图。
31.图4是图1的侧视图。
32.图5是图1的底视图。
33.图6是图1所示的水表壳体沿图5中的c-c线的剖视图。
34.图7是图1所示的水表壳体沿图6中的d-d线的剖视图。
35.图8是图1所示的水表壳体沿图6中的f-f线的剖视图。
36.图9是图1所示的水表壳体沿图6中的h-h线的剖视图。
37.图10是图1所示的水表壳体装上本发明止回装置后沿图5中的c-c线的剖视图,此时密封件位于密封位置。
38.图11是图1所示的水表壳体装上本发明止回装置后沿图5中的c-c线的剖视图,此时密封件位于挡止位置。
39.图12是本发明止回装置的止动盖的立体图。
40.图13是图12另一角度的立体图。
41.图14是图12的俯视图。
42.图15是图12所示的止动盖沿图14中的g-g线的剖视图。
43.图16是本发明止回装置的密封件的部分立体图。
44.图17是图16另一角度的立体图。
45.图18是图16的侧视图。
46.图19是图16的俯视图。
47.图20是图16所示的止动盖沿图19中的i-i线的剖视图。
48.图21是本发明滑动结构与滑道配合的另一实施例的剖视图。
49.图22是本发明泄压孔的第一实施例中滑动结构与滑道配合界面的剖视图示意图。
50.图23是本发明泄压孔的第二实施例中滑动结构与滑道配合界面的剖视图示意图。
51.图24是本发明泄压孔的第三实施例中滑动结构与滑道配合界面的剖视图示意图。
52.图25为现有技术的止回水表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53.为便于更好的理解本发明的目的、结构、特征以及功效等,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止回装置及水表壳体作进一步说明。
54.参阅图1至图6,本发明之水表壳体100为不锈钢一体铸造成型。所述水表壳体100包括入口管壁101,连接所述入口管壁101的下腔体管壁102、连接下腔体管壁102的上腔体管壁103及连接上腔体管壁103的出口管壁104,所述入口管壁101限定入口流道1010,所述下腔体管壁102限定与所述入口流道1010连通的下腔体1020,所述上腔体管壁103限定与所述下腔体1020连通的上腔体1030,所述出口管壁104限定与所述上腔体1030连通的出水流道1040。流体自所述入口流道1010进入所述水表壳体100,自所述出水流道1040离开所述水表壳体100。
55.结合10至图11所示,本发明之止回装置200装设于所述水表壳体100并位于水表壳体100的出水流道1040内,所述止回装置200包括与水表壳体100一体成型的止回空间201、围设形成所述止回空间201的止回壁2011、安装于所述止回壁2011且位于所述止回空间201一端的止动盖2及可滑动组设于所述止动盖2并于所述止回空间201运动的密封件3,所述止回装置200的止回壁2011连接所述出口管壁104以形成所述止回空间201,所述止回壁2011上开设止回孔2010,所述止回孔2010连通所述出水流道1040与所述止回空间201;进入所述出水流道1040的流体均会通过所述止回孔2010流入所述止回空间201后再从水表壳体100流出。
56.所述止动盖2在装配状态下位于所述密封件3的上方,所述止动盖2与所述密封件3中的其中之一上设置滑道,另外一个上设置滑动结构,密封件3通过滑动结构和滑道的滑动配合相对所述止动盖1沿一止回方向做相对靠近和背离运动,具体地,所述滑动结构可在所述滑道中沿所述止回方向来回滑动。所述密封件3背离所述止动盖2运动并停止于一密封位置(参图10),所述密封件3位于密封位置时,所述密封件3覆盖并密封所述止回孔2010,所述密封件3靠近所述止动盖2运动并挡止于一挡止位置(参图11)。所述止回方向具有垂直方向分量,当所述密封件3沿所述止回方向背离所述止动盖2运动时,该垂直方向的分量有利于自重较轻的所述密封件3能够顺利向下滑动。所述滑动结构或者/及所述滑道开设贯通结构,以贯通所述滑道内部空间与所述止回空间201。当流体正向流动并通过所述止回孔2010时,流体会顶开所述密封件3直至所述挡止位置以顺利流出所述水表壳体200;当流体流速过小或者流体反向逆流时,所述密封件3可移动至所述密封位置以密封所述止回孔2010,从
而具有止回的作用。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滑动结构设置于所述密封件3,所述滑道设置于所述止动盖2,参阅第21图,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所述滑动结构设置于所述止动盖2,所述滑道设置于所述密封件3。
57.下面以本实施例为示范,具体介绍所述贯通结构的具体特征。继续参阅图10和图11,由于所述滑动结构可在所述滑道中来回滑动,因此所述滑动结构与所述滑道之间具有一滑动配合内缘4,在所述滑动配合内缘4处设有至少一个泄压孔40,所述泄压孔40沿所述止回方向开设并贯通所述配合内缘4在所述沿止回方向上的两个相对的端面401、402。本实施例中的滑动配合内缘4处设有四个所述泄压孔40。当所述滑动结构在所述滑道中滑动时,空间较小的滑道中的空气可通过所述泄压孔40快速释放至与所述滑道连通且空间较大的止回空间201内(释放时间约为1秒以下),可有效避免滑道内产生负压所带来的影响,从而确保计量精确度。
58.图22至图24为本发明止回装置200之泄压孔的三种不同实施方式的简单剖面示意图。结合图10-21所示,所述滑动结构41包括呈轴状设置的滑动部410,所述滑道42设置为中空的柱形,所述滑动部410可在所述滑道42中滑动。在三种泄压孔的实施例中,如上文所描述的,滑动结构41可设置于所述止动盖2或所述密封件3上,所述滑道42可相应的设置于所述密封件3或所述止动盖2上。结合图10、图11、图16及图22所示,在泄压孔的第一实施例中,所述滑动结构41的呈轴状设置的滑动部410设有自其外周缘向内开设的半槽411,所述半槽411沿止回方向开设,所述半槽411与所述滑道42的内周缘420配合形成所述泄压孔40。
59.结合图23所示,在泄压孔的第二实施例中,所述滑道42由一滑道侧壁421围设而成,所述泄压孔40包括沿止回方向开设于滑动结构41的第一部分412和开设于滑道侧壁421的第二部分422,所述第一部分412自所述滑动部410向内凹设,所述第二部分421自所述滑道42的内周缘420向内凹设,所述第一部分412和所述第二部分422彼此相对并配合形成所述泄压孔40。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部分412和所述第二部分422也可以相互错开配置。结合图24所示,在泄压孔的第三实施例中,所述滑道侧壁421设有凹陷的槽体423,所述槽体423沿止回方向开设,所述槽体423与所述滑动结构41的呈轴状设置的滑动部410的外周缘配合形成所述泄压孔40。
60.参阅图10-20,所述滑动结构41包括呈轴状设置的滑动部410和止动部413,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轴状设置的滑动部410大致为圆柱形,所述滑道42的形状大致为中空的圆柱形,所述止动部413设置于所述滑动部410首先滑动退出滑道42的一端且沿与所述止回方向垂直的方向凸出于所述滑动部410,所述止动部413设有横向开槽4130,所述横向开槽4130与所述泄压孔40贯通设置。结合图11至图17所示,所述滑动部410与所述止动部413的连接处设有连接部414,所述滑动部410的顶部抵接至滑道42顶部时,所述止动部413并未与所述滑道侧壁421接触,即当密封件3位于挡止位置时,在所述连接部414与所述滑道侧壁421的自由末端之间留有空隙(未标示),因此可确保所述横向开槽4130与所述泄压孔40之间的贯通,有利于当滑动部410在所述滑道42中滑动时能够顺利排出所述滑道42中留有的空气或者液体,可有效避免现有技术中由于滑道42真空所带来的水表计量失准的问题。在其他实施例中,当所述滑道42设置的较长时,若当密封件3位于挡止位置时所述止动部413紧密贴合于所述滑道侧壁421的自由末端之时,可在所述连接部414处开设槽孔以确保所述横向开槽4130与所述泄压孔40之间的贯通。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止动部413沿其中心均匀开设有四
个横向开槽4130。
61.继续参阅10-11,所述密封件3的所述止动部413的下表面为封堵所述止回孔2010的封堵表面4131,所述滑动部410设置于所述止动部413与所述封堵表面4131相对的一侧且伸入所述滑道42内并能够沿所述止回方向在所述滑道42内滑动。所述密封件3的止动部413包括主体4132(标号在图17)以及密封轴垫4133;所述横向开槽4130开设于所述主体4132的上表面;所述密封轴垫4133设置于所述主体4132下部,且所述密封轴垫4133的下表面为所述封堵表面4131以封堵所述止回孔2010。
62.如图16-20所示,所述密封件3的滑动部410包括设置于所述止动部413上方的第一段4101以及设置于所述止动部413下方的第二段4102;所述泄压孔40设置于所述第一段4101,所述密封轴垫4133套装于所述第二段4102。如图12-16所示,所述止动盖2开设有回流沟槽20,所述回流沟槽20位于所述滑道42外侧,结合图10至11,回流流体(未图示)经所述回流沟槽20后沿指向所述止动部413的方向流向所述止动部413。所述回流沟槽20可加大止回空间201内的流体容纳空间,同时,所述回流沟槽20的截面积远小于所述止回空间201的截面积,可加速水流从回流沟槽20流出的速度,较大度的水流流向所述止动部413有利于对述止动部413形成较大的作用力从而迅速切断逆流并通过背压形成更强的止回密封效果。在本实施例中,回流沟槽20的开口正对所述止动部413。逆向流动的回流流体回流沟槽20后折返,向所述止动部413方向运动,形成大致沿止回方向的流体作用力,从而对所述止动部413形成背压以封堵所述止回孔2010,有利于进一步防止流体回流,可有效保证影响水表的准确性。
63.结合图1至图6,下面对本发明水表壳体100作进一步的说明。所述止回壁2011包括将所述出水流道1040截断的截断壁,所述截断壁将所述出水流道1040分隔为出水口流道1041及止回流道1042。所述出水口流道1041倾斜设置且连接于所述上腔体1030与所述止回流道1042之间,所述截断壁包括垂直于所述止回方向设置的第一截断壁202以及与所述第一截断壁202呈一定角度设置的第二截断壁203,所述止回孔2010开设于所述第一截断壁202,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止回方向与水平方向之间具有50-60
°
的夹角。所述止回壁2011还包括一圆周状的倾斜壁204以形成圆周封闭的所述止回空间201,所述止回空间201贯穿所述出口管壁104以连通所述出水流道1040。
64.参阅图7至图9,所述出水口流道1041设置为口部大底部小的倒四棱柱形状,所述口部105的截面积大于所述底部106的截面积,所述口部105设置于所述底部106上方且连通所述上腔体1030,所述底部106设置于所述第二截断壁203,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截断壁202构成所述出水口流道1041的倒四棱柱结构的一个侧面107(标号在图10)。如此,倾斜设置的出水口流道1041可以充分利用高度差的动势能转化,从而确保正向流向的水压足够顶开依靠自重和逆向流向水流对密封件3形成的背压合力,让止回装置200能够正常发挥自身作用。结合图6,因为所述口部105的截面积大于所述底部106的截面积,所以可以对正向通过所述出水口流道1041的流体产生有效的水流加速作用,行成了水压的强化效果,保障了水流的通过性。同时,若发生逆流,则逆流流体在所述出水口流道1041是一个减速过程,从而可通过对流来解决逆流计量失准的问题,倾斜的出水口流道1041通过自身设计的结构特点进行逆压缓冲,从而做到不对水表的表芯(未图示)造成逆流冲击。
65.所述止回孔2010的截面积小于所述出水流道1040任意一处的截面积,以利用止回
孔2010处流体的高流速、高水压确保止回功能的正常使用,也就是说,正常排水过程中,所述止回孔2010由于截面积最小,可以给水流一个加速流动效果,排水时也解决了逆流孔径不明造成的不确定的逆流加速问题,在截面积最小的孔直接堵截逆流,最大限度的控制了逆流的压力和流速。为了确保止回孔为水流最小截面积,当所述密封件3沿所述止回方向运动至所述挡止位置时,所述密封件3与所述止回孔2010沿所述止回方向的最小距离大于所述止回孔2010的直径。
66.如图10至图11所示,所述入口流道1010的前端设有缩小部1011,所述入口流道1010在所述缩小部1011具有最小的截面积,和出水口流道1041的设计类似,设置缩小部1011目的在于缩小截面积,让入口流道1010经过减速的水流重新加速,确保下腔体1020水流的进水量和入水侧水压;所述入口流道1010在接近所述下腔体1020的位置处设有扩大部1012,所述扩大部1012呈截面积逐渐变大的形状设置,其目的为防止水流过快,避免水流直接冲击水表表芯造成水表下腔体1020水压过大,同时也有利于避免水流冲击造成的气泡影响水表计量准确性。结合图1与图2,所述下腔体管壁102与所述上腔体管壁103之间设有向内凸伸的环形台阶部108,所述台阶部108分隔所述下腔体1020与所述上腔体1030,所述水表搭载于所述台阶部108上。所述台阶部108连接于所述倒四棱柱结构的与所述第一截断壁202相对设置的另一个侧面109(标号在图10)。
67.水表壳体100为不锈钢一体铸造成型,可以采用组合芯工艺或者胶套工艺进行生产,组合芯工艺指的是用多个模具组件制备整体蜡坯,通过逐个分离,逐个组装的方式实现合模和拆模。胶套工艺是指在制备蜡坯过程中,在水表壳体的下部区域安装胶套,射蜡工序中,可以在胶套外部形成与胶套形状一致的蜡坯,射蜡工艺完成后,可以从水表壳体100内腔手动分离胶套。从而实现整体成型。
68.以上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不应以此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即凡是依本发明权利要求书及本发明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简单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应仍属本发明专利涵盖的范围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