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陶瓷微粉湿法预混分散用搅拌罐的制作方法

2022-02-23 23:31:01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陶瓷浆料生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陶瓷微粉湿法预混分散用搅拌罐。


背景技术:

2.目前陶瓷造粒粉浆料制备工艺路线多样,主要涉及粉料配浆预混过程、循环研磨制浆过程以及转料储存过程,由于不同陶瓷造粒粉的配方粉体原料种类多样,在粉料配浆预混环节投料过程中易出现粉料被溶液包覆粘团现象,为了提高球磨制浆过程的研磨效率和均匀充分性,配方粉体在粉料配浆预混过程中需求预先均匀分散。在循环研磨制浆过程中,由于浆料内会添加有机结合剂和其它有机外加剂,快速剧烈的搅拌会产生大量的泡沫,因此,粉料预混分散用搅拌装置一般不采用具有剧烈混料结构的搅拌桨,也造成了常规的搅拌装置在搅拌过程中出现底部浆料沉淀现象。
3.公告号为cn 210233455 u的专利说明书公开了一种陶瓷浆料搅拌过滤设备,包括搅拌桶、搅拌机构和过滤体,所述搅拌桶为下端开口的回转形结构,下端开口处配合安装电动阀门,所述搅拌桶的侧壁设置通孔,所述通孔内部配合安装过滤体,所述过滤体包括与搅拌桶固定安装的安装架,所述安装架内部固定设置网兜。该陶瓷浆料搅拌过滤设备利用可控的原料加注机构设计,实现原料的自动按比加注,同时采用带有螺旋搅拌叶的搅拌机构,实现原料在搅拌过程中的上下翻动,避免分层,保证搅拌均匀,同时加入过滤体,在搅拌过程中,即可对混合物中不溶解的大颗粒进行过滤,并且加入震动机构,有助于混合物内部气泡逸出,避免成品出现气孔和沙眼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本领域存在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陶瓷微粉湿法预混分散用搅拌罐,避免了投料混料过程中粉料包覆粘团,底部沉降和出料堵孔等问题,有效促进了粉料混合分散作用。
5.一种陶瓷微粉湿法预混分散用搅拌罐,包括搅拌桶体;
6.搅拌桶体上方设有搅拌电机,搅拌电机输出端连接伸入搅拌桶体内的搅拌轴,搅拌轴的另一端连接锚式桨片,锚式桨片的底部连接固定刮片;
7.搅拌桶体底部连接带有出料阀门的出料管;出料管上位于出料阀门和搅拌桶体之间的位置设有气流鼓泡系统。
8.上述陶瓷微粉湿法预混分散用搅拌罐使用时,关闭出料阀门,先在搅拌桶体内加入所需水和外加剂,开启搅拌电机电源开关,通过搅拌电机带动搅拌轴旋转进而带动锚式桨片搅拌运动,开启气流鼓泡系统向搅拌桶体内进行气体鼓泡,然后在搅拌桶体内依次加入所需粉料,使得水和粉料混合分散。本实用新型的搅拌桨结构避免了浆料剧烈搅拌翻滚而产生大量泡沫现象,搅拌分散过程中固定刮片有效避免了混料过程中粉料底部沉积问题,气流鼓泡系统有效避免预混粉料投入搅拌桶体时粉体被溶液包覆团聚及搅拌桶体底部
出料管粉料沉积而出浆堵孔现象,同时有效促进了粉料混合分散作用。完成预混分散后,关闭气流鼓泡系统,打开出料阀门,通过搅拌桶体底部出料管,即可开启下一阶段的循环研磨制浆过程。
9.作为优选,所述的陶瓷微粉湿法预混分散用搅拌罐,搅拌桶体采用sus 304不锈钢材质或内壁内衬耐磨聚氨酯材料。
10.作为优选,所述的陶瓷微粉湿法预混分散用搅拌罐,搅拌轴、锚式桨片采用sus 304不锈钢材质或外衬耐磨聚氨酯材料。
11.作为优选,所述的陶瓷微粉湿法预混分散用搅拌罐,固定刮片采用耐磨聚氨酯材料。
12.作为优选,所述的陶瓷微粉湿法预混分散用搅拌罐,搅拌轴上部2/3处连接搅拌桨叶,以增加预混浆料的混合效果。
13.搅拌桨叶优选采用sus 304不锈钢材质或外衬耐磨聚氨酯材料。
14.作为优选,所述的陶瓷微粉湿法预混分散用搅拌罐,锚式桨片包括对称设置在搅拌轴两侧的两个单边桨叶,每个所述单边桨叶底部中间位置均连接固定刮片,固定刮片长度为所述单边桨叶长度的1/3-1/2,固定刮片宽度为所述单边桨叶下边沿至搅拌桶体内底面高度的1.0-1.25倍,固定刮片厚度为5-10mm。
15.作为优选,所述的陶瓷微粉湿法预混分散用搅拌罐,气流鼓泡系统包括输气软管,输气软管通过气体流量调节阀门连接伸入出料管内的多孔气管。
16.进一步优选,多孔气管采用sus 304不锈钢材质,位于出料管内的气孔孔径为0.5-2mm。
17.在一优选例中,所述的陶瓷微粉湿法预混分散用搅拌罐,搅拌电机位于搅拌桶体顶盖正中间。
18.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主要优点包括:
19.本实用新型的陶瓷微粉湿法预混分散用搅拌罐,与浆料接触部位均采用sus 304不锈钢或者涂衬耐磨聚氨酯材料,避免设备锈蚀引入杂质,影响配料纯度;搅拌轴上部2/3处设有浆式搅拌叶,以增加预混浆料的混合效果;在锚式桨叶下方连接固定刮片,有效避免了粉料沉积问题;搅拌桶体底部出料管设有气流鼓泡系统,有效避免了预混粉料投入搅拌罐时粉体被溶液包覆团聚及底部出料管粉料沉积而出浆堵孔现象,同时有效促进了粉料混合分散作用。
附图说明
20.图1为实施例陶瓷微粉湿法预混分散用搅拌罐的结构示意图;
21.图2为实施例陶瓷微粉湿法预混分散用搅拌罐的气流鼓泡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22.图中:1、搅拌桶体;2、搅拌电机;3、锚式桨叶;4、搅拌桨叶;5、固定刮片;6、出料管;7、气流鼓泡系统;8、出料阀门;9、输气软管;10、气体流量调节阀门;11、多孔气管;12、搅拌轴。
具体实施方式
23.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
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下列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条件的操作方法,通常按照常规条件,或按照制造厂商所建议的条件。
24.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陶瓷微粉湿法预混分散用搅拌罐,包括搅拌桶体1。
25.搅拌桶体1顶盖正中间设有搅拌电机2,搅拌电机2输出端连接伸入搅拌桶体1内的搅拌轴12,搅拌轴12的另一端连接锚式桨片3。锚式桨片3包括对称设置在搅拌轴12两侧的两个单边桨叶,每个所述单边桨叶底部中间位置均连接固定刮片5,固定刮片5长度为所述单边桨叶长度的1/3-1/2,固定刮片5宽度为所述单边桨叶下边沿至搅拌桶体1内底面高度的1.0-1.25倍,固定刮片5厚度为5-10mm。搅拌轴12上部2/3处连接搅拌桨叶4,以增加预混浆料的混合效果。
26.搅拌桶体1底部连接带有出料阀门8的出料管6;出料管6上位于出料阀门8和搅拌桶体1之间的位置设有气流鼓泡系统7。
27.如图2所示,气流鼓泡系统7包括输气软管9,输气软管9通过气体流量调节阀门10连接伸入出料管6内的多孔气管11。多孔气管11采用sus 304不锈钢材质,位于出料管6内的气孔孔径为0.5-2mm。
28.搅拌桶体1采用sus 304不锈钢材质或内壁内衬耐磨聚氨酯材料。
29.搅拌轴12、锚式桨片3、搅拌桨叶4采用sus 304不锈钢材质或外衬耐磨聚氨酯材料。
30.固定刮片5采用耐磨聚氨酯材料。
31.本实施例的陶瓷微粉湿法预混分散用搅拌罐,与浆料接触部位均采用sus 304不锈钢或者涂衬耐磨聚氨酯材料,避免设备锈蚀引入杂质,影响配料纯度。
32.本实施例的陶瓷微粉湿法预混分散用搅拌罐使用时,关闭出料阀门8,先在搅拌桶体1内加入所需水和外加剂,开启搅拌电机2电源开关,通过搅拌电机2带动搅拌轴12旋转进而带动搅拌桨叶4、锚式桨片3搅拌运动,开启气流鼓泡系统7的气体流量调节阀门10向搅拌桶体1内进行气体鼓泡,输气软管9利用压缩空气通入多孔气管11形成气流鼓泡模式,根据不同物料分散情况,通过气体流量调节阀门10调节气流鼓泡剧烈程度,待调节至合适的鼓泡效果后,在搅拌桶体1内依次加入所需粉料,使得水和粉料混合分散。本实施例的搅拌桨结构避免了浆料剧烈搅拌翻滚而产生大量泡沫现象,搅拌分散过程中固定刮片有效避免了混料过程中粉料底部沉积问题,气流鼓泡系统7有效避免预混粉料投入搅拌桶体1时粉体被溶液包覆团聚及搅拌桶体1底部出料管6粉料沉积而出浆堵孔现象,同时有效促进了粉料混合分散作用。完成预混分散后,关闭气流鼓泡系统7的气体流量调节阀门10,打开出料阀门8,通过搅拌桶体1底部出料管6,即可开启下一阶段的循环研磨制浆过程。
33.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描述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技术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