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电压信号检测电路、供电装置及用电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2-23 23:13:1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电压检测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电压信号检测电路、供电装置和用电装置。


背景技术:

2.在很多电路系统的工作过程中,常需对电路系统的某一识别端口是否短接了电路系统的某一电压信号进行识别,当识别到该识别端口短接了该电压信号时,则可进一步执行对应的功能操作。例如,在利用电池供电的一些场合,电池对外输出供电正极,电池上还设置有识别端口,用于识别该识别端口是否短接到所述供电正极,当识别到该识别端口短接到供电正极时,则使电池放电以利用电池供电。
3.而目前检测该识别端口是否短接到某一电压信号的电压检测电路无法精准检测,容易误识别,且电路复杂,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技术实施例旨在提供一种电压信号检测电路、供电装置及用电装置,以提高检测供电装置的识别端口是否短接电压信号的精准度,且降低电路成本。
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实施例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
6.在第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压信号检测电路,所述电压信号检测电路包括第一开关单元和下拉电阻单元。所述第一开关单元的第一端用于连接第一电压信号输入端,所述第一开关单元的第二端与所述下拉电阻单元的第一端电连接,所述第一开关单元的第二端还用于连接识别端口,所述第一开关单元的第三端为所述第一开关单元的信号输出端。其中,所述识别端口用于检测是否接入所述第一电压信号,所述第一开关单元用于在所述第二端未接入第一电压信号时、连通所述第一开关单元的第一端和第三端,以在所述信号输出端输出第一电平信号。
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压信号检测电路还包括第二开关单元。所述第二开关单元的第三端与所述第一开关单元的信号输出端相连,所述第二开关单元的第一端与第二电压信号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第二开关单元的第二端接地,所述第二开关单元用于在所述第二开关单元的第三端接入所述第一电平信号时连通所述第二开关单元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其中,所述第二开关单元的第一端为所述第二开关单元的信号输出端。
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压信号检测电路还包括分压单元,所述分压单元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开关单元的信号输出端电性连接,所述分压单元的第二端接地,所述分压单元的第三端与所述第二开关单元的第三端连接,所述分压单元用于对所述分压单元的第一端接入的电压进行分压,以在所述分压单元的第三端输出分压信号。
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开关单元包括第一三极管,所述分压单元包括第一电阻和第二电阻。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基极与所述下拉电阻单元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基极还用于连接所述识别端口,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用于连接所述第一电压信号
输入端,所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与所述第一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二开关单元的第三端和所述第二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电阻的另一端接地。
1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压信号检测电路还包括第一单向导通电路。所述第一单向导通电路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开关单元的第一端电性连接,所述第一单向导通电路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电压信号输入端电性连接。
1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压信号检测电路还包括第二单向导通电路。所述第二单向导通电路的第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开关单元的第二端和所述下拉电阻单元的第一端电性连接,所述第二单向导通电路的第二端用于连接所述识别端口。
1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单向导通电路包括第一二极管和第二二极管。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阳极与所述第一电压信号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阴极与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阳极连接,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阴极与所述第一开关单元的第一端电性连接。
1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单向导通电路包括第三二极管。所述第三二极管的阴极分别与所述第一开关单元的第二端和所述下拉电阻单元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三二极管的阳极用于连接所述识别端口。
1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开关单元包括第二三极管。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基极与所述分压单元的第三端连接,所述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与所述第二电压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
1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压信号检测电路还包括滤波电路。所述滤波电路的第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二电压信号输入端和所述第二开关单元的第一端电性连接,所述滤波电路的第二端接地,所述滤波电路的第三端为所述滤波电路的输出端,所述滤波电路用于对所述第二电压信号输入端输入的第二电压信号进行滤波。
1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滤波电路包括第三电阻和电容。所述第三电阻的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二电压信号输入端和所述第二开关单元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三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电容的一端连接,所述电容的另一端接地。
1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下拉电阻单元包括第四电阻,所述第四电阻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开关单元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四电阻的另一端接地。
1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压信号检测电路还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所述第二电压信号输入端和所述第二开关单元的第一端连接。
19.在第二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供电装置,包括:如上所述的电压信号检测电路,所述供电装置用于提供所述第一电压信号,所述供电装置还设置有所述识别端口。
20.在第三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电装置,包括负载及上述的供电装置,所述供电装置用于为所述负载供电。
2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用电装置包括无人机或电动车或电动工具中的至少一种。
22.本技术中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包括如下有益效果:区别于现有技术的情况,电压信号检测电路包括第一开关单元和下拉电阻单元,其中,第一开关单元的第一端用于连接第一电压信号输入端,第一开关单元的第二端与下拉电阻单元的第一端电性连接,第一开关电路的第三端为所述第一开关电路的信号输出端。当需要检测某一识别端口是否接入第一电压信号时,可以将第一开关单元的第二端连接所述识别端口,当识别端口未连接第一
电压信号时,下拉电阻单元为第一开关单元第二端提供一电压信号,第一电压信号输入端为第一开关单元的第一端提供一电压信号,这两个电压信号使第一开关单元处于通路状态,第一电压信号输入端向第一开关单元的第三端提供一第一电平信号,通过该第一电平信号,可以判定识别端口未接入第一电压信号,以提高检测供电装置的识别端口是否短接电压信号的精准度,且电路结构简单,降低电路成本。
附图说明
23.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其中一种供电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4.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其中一种电压信号检测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25.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其中一种电压信号检测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26.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其中一种电压信号检测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27.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其中一种电压信号检测电路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8.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更详细的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当一个元件被表述“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其间可以存在一个或多个居中的元件。
29.除非另有定义,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说明书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用于限制本技术。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30.首先介绍能够实现本技术实施例所描述的电压信号检测电路的一些供电装置。
31.请参阅图1,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供电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该供电装置100提供第一电压信号,在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供电装置100通过一输出端口101提供第一电压信号。该供电装置100上还设置有识别端口102,识别端口102用于识别该端口是否接入第一电压信号。其中,该第一电压信号可以来自供电装置100的供电正极,在其他实施例中,该第一电压信号也可以来自供电装置100的供电负极。
32.在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电压检测电路10集成于供电装置100内,在其他实施例中,电压检测电路10也可以与供电装置100分离设置。第一电压信号用于为电压检测电路10供电,电压检测电路10还连接识别端口102,用于检测识别端口102是否接入第一电压信号。
33.供电装置100可以包括多种实现方式,如电池、充电器或者其他电源系统。供电装置100的识别端口102的数量可以为1个也可以为多个,其数量取决于需要实现的功能操作,往往一个识别端口102对应于一个或多个功能操作。
34.例如,该电压检测电路可以用于对供电装置(例如电池)进行放电以对用电装置(例如电动汽车)进行供电的功能。供电装置可以通过输出端口101提供一供电正极给用电装置(还可以提供供电负极给用电装置),当供电装置未用于用电装置时,识别端口悬空,未接入供电正极,则此时控制器判断到识别端口未接入供电正极,则不会对供电装置采取放电操作。
35.当供电装置用于用电装置时,输出端口101和识别端口102短接,则识别端口102接
入供电正极,此时控制器可检测到识别端口接入供电正极,则对供电装置进行放电,以为用电装置供电。以上仅举例说明一种功能实现,如需另外实现其他功能,也可以在供电装置上设置更多的识别端口。
36.电压信号检测电路10的数量与识别端口的数量一一对应,在每个识别端口处均设置一电压信号检测电路10,用于检测该识别端口是否接入第一电压信号,例如用于检测该识别端口是否接入供电装置100的供电正极。
37.其中,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应用环境仅是为了进行示例性说明,在实际应用中,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压信号检测电路10还可以进一步的拓展到其他合适的应用环境中,而不限于图1中所示的应用环境。比如:电压信号检测电路10用于识别电机控制器系统端口是否短接正极信号,或者用于识别电池充电系统端口是否短接正极信号等。
38.请参阅图2,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压信号检测电路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该电压信号检测电路10包括第一开关单元11和下拉电阻单元12。其中,第一开关单元11的第一端与第一电压信号输入端200电性连接,第一开关单元11的第二端与下拉电阻单元12的第一端电性连接,第一开关单元11的第三端为第一开关单元11的信号输出端。
39.当需要检测识别端口是否接入第一电压信号时,第一开关单元11的第二端与供电装置100的识别端口电性连接。若第一开关单元11的第二端未连接第一电压信号,第一开关单元11的第二端处于悬空状态。下拉电阻单元为第一开关单元第二端提供一电压信号,第一电压信号输入端为第一开关单元的第一端提供一电压信号,这两个电压信号使第一开关单元11处于通路状态,第一电压信号输入端向第一开关单元11的第三端提供一第一电平信号。通过该第一电平信号,可以判定识别端口未接入第一电压信号。
40.当第一开关单元11的第二端接入第一电压信号时,该第一开关单元11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均接入第一电压信号,使第一开关单元断开,则第一开关单元的第三端无法输出第一电平信号。
41.即当第一开关单元11的第二端未连接第一电压信号时,第一开关单元的信号输出端输出第一电平信号,通过该第一电平信号,可以判定供电装置100的识别端口未接入第一电压信号,从而实现对电压信号的精准检测,且电路结构简单,降低电路成本。
42.在图3所示的实施例中,通过控制器13连接第一开关单元的第三端,以检测该第一电平信号,并通过该第一电平信号判定供电装置100是否接入第一电压信号。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利用其他具有运算处理能力的处理模块来检测该第一电平信号。
43.在一些实施例中,控制器13可以为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sp)、专用集成电路(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单片机、arm(acorn risc machine)或其它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晶体管逻辑、分立的硬件组件或者这些部件的任何组合。
44.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电压信号输入端200为直流电源,其电压可根据需要而设置。第一电压信号输入端200可为单独设置的电源,也可由供电装置100的供电正极或供电负极直接提供。
45.请参阅图4,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压信号检测电路的电路结构示意图,所述电压信号检测电路还包括分压单元14,分压单元14的第一端与第一开关单元11的第三端电性连接,分压单元14的第二端接地,分压单元14的第三端与控制器13电性连接。当第一开关单元11的第二端未连接第一电压信号时,第一开关单元11处于导通状态,第一开
关单元11的信号输出端输出一第一电平信号,分压单元14接入该第一电平信号时,分压单元14对该第一电平信号进行分压,并通过第三端将分压信号传送至控制器13,由控制器13进行处理和分析。
46.请参考图4,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电压信号检测电路10还包括第一单向导通电路15和第二单向导通电路16。第一单向导通电路15的第一端与第一开关单元11的第一端电性连接,第一单向导通电路15的第二端与第一电压信号输入端200电性连接,第二单向导通电路16的第一端分别与第一开关单元11的第二端和下拉电阻单元12的第一端电性连接,第二单向导通电路16的第二端用于连接识别端口102。
47.第二单向导通电路16用于对第一单向导通电路15和第一开关单元11实现进行对地短路防护,防止第一开关单元11的第二端接到地或者低电平信号而烧坏。第一电压信号输入端200在第一单向导通电路15上产生压降,再作用于第一开关单元11的第一端,若第二单向导通电路16的第二端接入第一电压信号,则第一电压信号在第二单向导通电路16上产生压降,再作用于第一开关单元11的第二端,第一单向导通电路15上产生的压降大于或等于第二单向导通电路16上产生的压降,进而使得第一开关单元11的第一端电压小于或等于第一开关单元11的第二端电压,从而保证第一开关单元11可靠断开,因此,第一单向导通电路15用于在第二单向导通电路16的第二端接入第一电压信号时,保证第一开关单元11能够可靠断开。
48.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电压检测电路10也可以仅包括第一单向导通电路15,而不包括第二单向导通电路16,同样可以使第一开关单元11的第一端电压小于或等于第一开关单元11的第二端电压,保证第一开关单元11可靠断开。
49.在一些实施例中,电压信号检测电路10还包括第二开关单元17,第二开关单元17的第三端与分压单元14的第三端连接,第二开关单元17的第一端分别与第二电压信号输入端300和控制器13电性连接,第二开关单元17的第二端接地,第二开关单元17用于基于第一开关单元11的信号输出端输出的信号导通或截止。其中所述第二开关单元17的第一端为信号输出端,所述第二开关单元17的第二端为驱动端,所述第二开关单元17的第三端为信号输入端。
50.当第一开关单元11的第二端未接入第一电压信号时,第一开关单元11的第二端处于悬空状态,第一开关单元11的第一端电压大于第一开关单元11的第二端电压,第一开关单元11处于导通状态,则第一开关单元11的信号输出端输出所述第一电平信号(所述第一电平信号可以为一高电平信号),第二开关单元17导通,则第二开关单元17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接通,控制器13将接收到一低电平信号。当第一开关单元11的第二端接入第一电压信号时,第一开关单元11的第一端电压小于或等于第一开关单元11的第二端电压,第一开关单元11处于截止状态,则第二开关单元17的第三端由于没有输入电压亦处于截止状态,则控制器通过第二电压信号输入端300获得一高电平信号。从而,控制器13可以根据获取的高电平信号或低电平信号判断识别端口是否接入第一电压信号。
51.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开关单元11或第二开关单元17可以包含三极管、mos管、接触器、继电器、电子开关、延时开关、光电开关、轻触开关、接近开关以及双控开关等类型。
52.在一些实施例中,电压信号检测电路10还包括滤波电路18,滤波电路18的第一端分别与第二电压信号输入端和第二开关单元17的第一端电性连接,滤波电路18的第二端接
地,滤波电路18的第三端与控制器13电性连接,该滤波电路18用于对第二电压信号输入端的信号进行滤波。当第二开关单元17导通时,第二电压信号输入端、第二开关单元17以及地形成闭合回路,滤波电路18的第一端相当于接地,滤波电路18经其第三端向控制器13发送低电平信号。当第二开关单元17截止时,第二电压信号输入端的信号经滤波电路18滤波以后,被传送至控制器13,控制器13接收到高电平信号。因此,控制器13根据接收到的电平信号,确定第一开关单元11的第二端是否接入第一电压信号。
53.请参阅图5,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压信号检测电路的电路结构示意图,其中,供电装置100的正极提供第一电压信号,其正极为p ,其负极为p-。该第一开关单元11包括第一三极管q1,分压单元14包括第一电阻r1和第二电阻r2,第一三极管q1的基极与下拉电阻单元12的第一端连接,第一三极管q1的发射极与p 连接,第一三极管q1的集电极与第一电阻r1的一端连接,第一电阻r1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二开关单元17和第二电阻r2的一端连接,第二电阻r2的另一端接地。
54.在本技术实施例中,第一三极管q1为pnp三极管或pmos管,图中以pnp三极管为例,第一电压信号输入端200的电压为供电电源提供的正极电压。第一电阻r1和第二电阻r2均为分压电阻,用于对第一三极管q1输出的电压进行分压。
55.第一单向导通电路15包括第一二极管d1和第二二极管d2,第一二极管d1的阳极与第一电压信号输入端200的正极p 电性连接,第一二极管d1的阴极与第二二极管d2的阳极连接,第二二极管d2的阴极与第一开关单元11的第一端电性连接,具体地,第二二极管d2的阴极与第一三极管q1的发射极连接。
56.第二单向导通电路16包括第三二极管d3,第三二极管d3的阴极分别与第一开关单元11的第二端和下拉电阻单元12的第一端连接,具体地,第三二极管d3的阴极与第一三极管q1的基极连接,第三二极管d3的阳极连接识别端口on。在本技术实施例中,第一二极管d1、第二二极管d2以及第三二极管d3可为同类型,且规格相同的二极管,其可以为肖特基二极管、快恢复二极管及普通开关二极管等。
57.第二开关单元17包括第二三极管q2,第二三极管q2的基极与分压单元14的第三端连接,第二三极管q2的集电极分别与第二电压信号输入端vcc和控制器13连接,第二三极管q2的发射极接地。具体地,第二三极管q2的基极与第一电阻r1和第二电阻r2之间的节点连接。在本技术实施例中,第二三极管q2可以为npn三极管或nmos管,在图中以npn三极管为例。
58.滤波电路18包括第三电阻r3和电容c1,第三电阻r3的一端分别与第二电压信号输入端和第二开关单元17的第一端连接,具体地,第三电阻r3的一端分别与第二电压信号输入端vcc和第二三极管q2的集电极连接,第三电阻r3的另一端分别与电容c1的一端和控制器芯片mcu的on_in信号端连接,所述电容c1的另一端接地。
59.下拉电阻单元12包括第四电阻r4,第四电阻r4的一端与第一开关单元11的第二端连接,具体地,第四电阻r4的一端与第一三极管q1的基极连接,所述第四电阻r4的另一端接地。第四电阻r4用于一端与地连接从而将另一端(亦即第一三极管q1的基极)固定在一个低电平。
60.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电压信号检测电路10还包括第五电阻r5,第五电阻r5的一端连接第二电压信号输入端,第五电阻r5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第三电阻r3的一端和第二三极管
q2的集电极。该第五电阻r5为上拉电阻。第五电阻r5用于一端与第二电压信号输入端(高压信号)连接从而将另一端(亦即控制器的on_in端)固定在一个高电平。
61.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电压信号检测电路10还包括第六电阻r6,第六电阻r6的一端与第一二极管d1的阳极连接,第六电阻r6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一三极管q1的基极、第三二极管d3的阴极以及第四电阻r4的一端连接。第六电阻r6的作用是分压p ,将第一三极管q1的基极和发射极的电压差箝位在合理范围内,防止第一三极管q1误导通。
62.在上述电阻中,第一电阻r1为限流电阻,第二电阻r2和第六电阻r6为偏置电阻,第三电阻r3为滤波电阻,第四电阻r4为下拉电阻,第五电阻r5为上拉电阻。
63.请继续参阅图5,图5以电池为例,电池的电芯正极为b ,电芯负极为b-,其输出的正极为p /c ,输出的负极为p-/c-,其中电芯负极b-相当于接地端,电池的识别端口为on端口,电压信号检测电路用于检测on端口是否接入了高压信号p /c ,若以外部开关sw1模拟高压信号p /c 与识别端口on端口之间的连接状态,则当外部开关sw1闭合时,高压信号p 短接于on端口,当外部开关sw1断开时,高压信号p 未短接于on端口,其中,外部开关sw1的绝缘电阻为电阻rl。
64.结合图5,该电压信号检测电路的工作原理可以描述如下:
65.当on端口处于悬空状态时,在刚上电阶段,高压信号p 经第一二极管d1、第二二极管d2,第一三极管q1的发射极、第一三极管q1的基极以及第四电阻r4接地,使得第一三极管q1的be结处于正偏状态,进而使得第一三极管q1导通,此时,高压信号p 经第一二极管d1、第二二极管d2,第一三极管q1的发射极、第一三极管q1的集电极、第一电阻r1以及第二电阻r2接地,第一电阻r1和第二电阻r2对p 电压进行分压,分压信号为高电平信号,该高电平信号作用于第二三极管q2的基极,驱动第二三极管q2导通,第二三极管q2的集电极电压被拉低到gnd,即为低电平,同时,控制器13的on_in端口识别到该低电平信号,确认on端口处未与高压信号p 短接。
66.当on端口与高压信号p 短接时,即外部开关sw1闭合时,第一三极管q1的基极电压等于p 电压减去第三二极管d3的管压降,第一三极管q1的发射极电压等于p 电压减去第一二极管d1与第二二极管d2的管压降,同时,第一三极管q1、第二三极管q2和第三三极管q3为同类型同规格的三极管,因此,第一三极管q1的发射极电压必然小于其基极电压,第一三极管q1处于截止状态,p 电压无法通过第一电阻r1和第二电阻r2的分压驱动第二三极管q2,第二三极管q2处于截止状态,因此,控制器13的on_in端口的信号被第五电阻r5上拉到第二电压信号输入端vcc,控制器13可被中断唤醒同时检测到on_in端口的信号电平为高,确定on端口已与p 相连接,确定on端口短接了第一电压信号。
67.在实际使用过程中,需要关注电路的功耗问题,需要根据输入p 电压的大小选择合适的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以及第四电阻r4的阻值。需要考虑晶体管漏电流特性,合理设置第一电阻r1阻值防止由于漏电流过大导致第二三极管q2误导通,控制器错误识别接口状态。同时考虑第一电阻r1与第二电阻r2的比例关系,使p 处于最低电压时第二三极管q2也能正常导通,第二三极管q2需要工作于饱和状态,通过调节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四电阻r4以及第五电阻r5阻值调节晶体管工作状态。为了防止on端口对地短接时烧坏第一二极管d1,第二二极管d2及第一三极管q1,需要选择合适反向耐压值的第三二极管d3。为了保证电路的可靠动作,第一二极管d1、第二二极管d2以及第三二极管d3需选择同一型号的
二极管,另外,为了增加电路的健壮性、可靠性,可根据需要增加防护器件,如在on端口或控制器的端口增加稳压二极管、滤波电路、瞬态电压抑制二极管等。
68.现有的电压信号检测电路主要是通过电阻分压电路产生的分压驱动mos管或三极管产生电平翻转,由控制器识别翻转信号从而判断指定节点(即识别端口)是否有电压接入。分压电路通常由两个串联电阻组成,分压电路的一端连接识别端口,另一端接地,两个电阻之间的节点作为分压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控制器。为了使p 较低时仍能识别到识别端口接入p ,分压电阻需要足够大,同时为了降低电路功耗,也需要两个串联电阻的阻值比较大,但这容易造成检测误差。
69.例如,当电池由于漏水或者其他原因导致识别端口和电池p 输出端口之间的绝缘性降低时,即使识别端口和输出端口并未真正短接,rl仍然很大,也会在识别端口产生一个电压信号,由于分压电阻较大,则分压电路仍可以输出一较大的分压信号,此时,控制器会检测到该分压信号而误认为识别端口已经接入p 。因此,现有技术中的抗绝缘漏电能力较差,容易产生误识别,若想降低误识别的几率,则会减小分压电阻的阻值,这样又会增加电路功耗,从而使得现有技术无法满足低功耗与识别精度高的双重需求。
70.而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以图5所示实施例为例,当识别端口未接入p 时,第一三极管q1的基极因下拉电阻r4的作用被拉至低电平,第一三极管q1的发射极为高电平,第一三极管q1处于导通状态,第二三极管q2因第一三极管q1输出的高电平而导通,此时控制器检测到一个低电平。当电池由于漏水或者其他原因导致识别端口和电池p 输出端口之间的绝缘性降低时,因为识别端口和输出端口并未真正短接,rl仍然很大,则识别端口虽然可以接入一个小于p 的电压信号,但第一三极管基极的电压仍然小于第一三极管发射极的电压,第一三极管q1仍然处于导通状态。
71.只有当识别端口和输出端口真正短接时,绝缘电阻rl特别小,则绝缘电阻rl分掉的电压特别小,第一三极管q1基极的电压才可能大于第一三极管q1发射极的电压,第一三极管q1处于截止状态,则第二三极管q2截止,控制器检测到上拉电阻r5一端的高电平,控制器检测的电平信号产生反转,控制器检测到识别端口接入p 。
72.本技术实施例的电压信号检测电路10的抗绝缘漏电能力较强,且识别精度较高,不会在绝缘电阻rl过大时,就发生误识别。同时,该电压信号检测电路10可通过调节第一电阻r1和第二电阻r2的阻值,使得电路的功耗降低,因此,该电压信号检测电路10能够满足低功耗与识别精度的双重要求。
73.综上,该电压信号检测电路能够精准检测供电装置的识别端口处是否与第一电压信号短接,识别精度高,且功耗较低。
74.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用电装置,包括负载和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用电装置,其中,用电装置例如无人机、电动车或电动工具等。
75.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的说明书及其附图中给出了本技术的较佳的实施例,但是,本技术可以通过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说明书所描述的实施例,这些实施例不作为对本技术内容的额外限制,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技术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并且,上述各技术特征继续相互组合,形成未在上面列举的各种实施例,均视为本技术说明书记载的范围;进一步地,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而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技术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