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带启动延时器的船用二氧化碳系统的制作方法

2022-02-23 20:29:12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消防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带启动延时器的船用二氧化碳系统。


背景技术:

2.二氧化碳灭火系统常规采用控制器进行延时启动,由于海上环境恶劣,电气设备存在误动作的情况,二氧化碳是降低防护区氧浓度实施灭火,在误动作喷射后,如果船上人员没有及时撤离,存在生命危险;同时由于误动作造成财产损失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带启动延时器的船用二氧化碳系统,包括控制单元、延时气控模块和二氧化碳释放模块,所述控制单元与延时气控模块和二氧化碳释放模块电连接,延时气控模块与二氧化碳释放模块通过管道连接,所述延时气控模块包括施放箱以及安装在施放箱内的第一气瓶、第二气瓶、第三气瓶和行程开关,所述行程开关与控制单元电连接,第一气瓶与第二气瓶处均设有第二压力表,第一气瓶处设有球阀且球阀与二氧化碳释放模块通过管道连接,所述第二气瓶与延时气瓶通过管道连接,延时气瓶处设有延时器,延时器与二氧化碳释放模块通过管道连接且延时器的出气端设有球阀。
4.进一步,所述二氧化碳释放模块与控制单元均安装在二氧化碳房内,所述二氧化碳释放模块包括气控施放阀、若干二氧化碳瓶、拉环箱和安全阀,二氧化碳瓶上均设有气动阀且各气动阀通过管道连接在一起,所述气动阀与延时第一气瓶处的球阀通过管道连接,气动阀的机械启动开关通过钢丝串联且钢丝的一端位于拉环箱内,拉环箱内设有触发开关且触发开关与控制单元电连接,所述气动阀与气控施放阀的进气端通过管道连接且气控施放阀与延时器处的球阀通过管道连接,气控施放阀的出气端与喷嘴通过管道连接且喷嘴安装在船舱防护区内。
5.进一步,所述气动阀与安全阀的进气端通过管道连接,安全阀的另一端通过管道延伸至二氧化碳房之外。
6.进一步,所述气控施放阀与气动阀的连接管道处设有第一压力表和吹通阀,吹通阀与外接压缩空气源连接。
7.进一步,所述控制单元包括声光报警器、复视器、控制主机、信号叫笛、背压阀和压力信号发生器,所述控制主机安装在二氧化碳房内,控制主机与声光报警器、复视器、压力信号发生器电连接,所述信号叫笛与气动阀通过管道连接且信号叫笛与气动阀之间设有背压阀和压力信号发生器,气动阀与气控施放阀之间的管道处设有压力信号发生器,所述声光报警器安装在船舱防护区内。
8.进一步,所述二氧化碳房内设有备件箱。
9.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优点在于:本带启动延时器的船用二氧化碳系统通过延时器空模块能够使得二氧化碳释放模块延时启动,同时通过拉环箱和钢丝能够采用机械启
动的方式快速启动二氧化碳释放模块;本系统通过多种方式释放二氧化碳对船舱防护区进行灭火,在保证船员的生命健康的同时,有效对船舱防护区进行灭火作业。
附图说明
10.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1.图2为本实用新型延时气控模块的结构图。
12.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
13.1.喷嘴,2.声光报警器,3.复视器,4.控制主机,5.延时气控模块,6.二氧化碳房,7. 船舱防护区,8.气控施放阀,9.信号叫笛,10.背压阀,11.压力信号发生器,12.二氧化碳瓶, 13.备件箱,14.拉环箱,15.安全阀,16.第一压力表,17.吹通阀,51.第一气瓶,52.第二压力表,53.瓶头阀,54.行程开关,55.球阀,56.延时器,57.第二气瓶,58.延时气瓶,59. 施放箱。
具体实施方式
14.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15.如图1和图2所示:
16.一种带启动延时器56的船用二氧化碳系统,包括控制单元、延时气控模块5和二氧化碳释放模块,所述控制单元与延时气控模块5和二氧化碳释放模块电连接,延时气控模块5与二氧化碳释放模块通过管道连接,所述延时气控模块5包括施放箱59以及安装在施放箱59 内的第一气瓶51、第二气瓶57、第三气瓶和行程开关54,所述行程开关54与控制单元电连接,第一气瓶51与第二气瓶57处均设有第二压力表52,第一气瓶51处设有球阀55且球阀55与二氧化碳释放模块通过管道连接,所述第二气瓶57与延时气瓶58通过管道连接,延时气瓶58处设有延时器56,延时器56与二氧化碳释放模块通过管道连接且延时器56的出气端设有球阀55。
17.其中,控制单元用于控制本系统的电路运行以及发出相应的警报,延时气控模块5通过延时启动二氧化碳释放模块,二氧化碳释放模块用于释放二氧化碳气体对船舱防护区7进行灭火,第一气瓶51和第二气瓶57内均填充有氮气,延时气瓶58起缓冲作用,缓冲装载第二气瓶57中的气体,球阀55用于开启或关闭气瓶,延时器56用于延缓延时气瓶58的气体释放,施放箱59用于保护第一气瓶51、第二气瓶57和延时气瓶58,行程开关54协同施放箱 59的箱门作用,用于检测施放箱59是否被开启。
18.如图1所示,所述二氧化碳释放模块与控制单元均安装在二氧化碳房6内,所述二氧化碳释放模块包括气控施放阀8、若干二氧化碳瓶12、拉环箱14和安全阀15,二氧化碳瓶12 上均设有气动阀且各气动阀通过管道连接在一起,所述气动阀与延时第一气瓶51处的球阀 55通过管道连接,气动阀的机械启动开关通过钢丝串联且钢丝的一端位于拉环箱14内,拉环箱14内设有触发开关且触发开关与控制单元电连接,所述气动阀与气控施放阀8的进气端通过管道连接且气控施放阀8与延时器56处的球阀55通过管道连接,气控施放阀8的出气端与喷嘴1通过管道连接且喷嘴1安装在船舱防护区7内。
19.其中,二氧化碳瓶12用于装载二氧化碳,钢丝用于串联各二氧化碳瓶12上的气动阀的机械启动开关,钢丝的一端端部设有拉环且拉环位于拉环箱14内,拉环向内设置的触
发开关能够释放反馈信号至控制单元出,气控施放阀8用于控制二氧化碳瓶12与喷嘴1之间的管路通断。
20.如图1所示,所述气动阀与安全阀15的进气端通过管道连接,安全阀15的另一端通过管道延伸至二氧化碳房6之外。
21.其中,安全阀15能够避免二氧化碳释放模块的管道气压过大,其用于泄压。
22.如图1所示,所述气控施放阀8与气动阀的连接管道处设有第一压力表16和吹通阀17,吹通阀17与外接压缩空气源连接。
23.如图1所示,所述控制单元包括声光报警器2、复视器3、控制主机1、信号叫笛9、背压阀10和压力信号发生器11,所述控制主机1安装在二氧化碳房6内,控制主机1与声光报警器2、复视器3、压力信号发生器11电连接,所述信号叫笛9与气动阀通过管道连接且信号叫笛9与气动阀之间设有背压阀10和压力信号发生器11,气动阀与气控施放阀8之间的管道处设有压力信号发生器11,所述声光报警器2安装在船舱防护区7内。
24.其中,控制主机1包括plc可编程控制器及其他辅助控制电路,其为现有成熟技术,在此不再赘述;复视器3用于展示本系统的工作状态,信号叫笛9通过起立启动,背压阀10能够保持进入信号叫笛9的气流压力恒定;声光报警器2发出声光信号警示人员,压力信号发生器11用于检测管道内的压力,以此检测本系统是否正常工作。
25.如图1所示,所述二氧化碳房6内设有备件箱13。
26.其中,备件箱13用于存放备用零件,便于本系统的维修维护。
27.本系统中所设置的各种阀门均为现有的成熟技术,在此不再赘述。
28.具体实施过程如下:
29.本带启动延时器56的船用二氧化碳系统具有自动和手动启动两种启动方式:
30.本系统使用手动启动时,用户进入二氧化碳房6,手动启动气控施放阀8,然后打开拉环箱14拉动钢丝,钢丝即可将二氧化碳瓶12上的气动阀打开,同时钢丝启动触发开关,触发开关将信号回传至控制主机1处,控制主机1控制声光报警器2启动;二氧化碳气体从二氧化碳瓶12中被释放,二氧化碳通过管道传输至喷嘴1处,对船舱防护区7进行灭火,在此过程中,二氧化碳在管道处触发压力信号发生器11,压力信号发生器11将相关信号回传至控制主机1,以此判断二氧化碳气体是否正常释放;二氧化碳气流还能通过管道启动信号叫笛9,使得信号叫笛9发出警报声。
31.本系统使用自动启动方式启动时,用户进入至二氧化碳房6,操作延时控制模块,打开施放箱59的箱门,行程开关54检测到像本被打开,将信号反馈至控制主机1中,控制主机 1识别到火灾信号,控制声光报警装置发出警报,通知该保护区内的人员撤离,人为确认关闭船舱防护区7内的风机、油泵;随后用户打开第一气瓶51处的瓶头阀53和球阀55,第一气瓶51内的氮气通过管道启动气控施放阀8,然后手动打开淹死气瓶处的球阀55和第二气瓶57处的瓶头阀53,第二气瓶57中的氮气进入至延时气瓶58中,随后经过延时器56的延时经过管道启动二氧化碳瓶12处的气动阀,二氧化碳瓶12即可释放二氧化碳进行灭火。延时器56的延时时间可根据用户的使用需求设定。
32.本带启动延时器56的船用二氧化碳系统通过延时器56空模块能够使得二氧化碳释放模块延时启动,同时通过拉环箱14和钢丝能够采用机械启动的方式快速启动二氧化碳释放模块;本系统通过多种方式释放二氧化碳对船舱防护区7进行灭火,在保证船员的生命
健康的同时,有效对船舱防护区7进行灭火作业。
33.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结构及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所属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知晓申请日或者优先权日之前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所有的普通技术知识,能够获知该领域中所有的现有技术,并且具有应用该日期之前常规实验手段的能力,所属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在本技术给出的启示下,结合自身能力完善并实施本方案,一些典型的公知结构或者公知方法不应当成为所属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实施本技术的障碍。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实用新型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适用性。本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应当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说明书中的具体实施方式等记载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的内容。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