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带轮及带轮拆卸结构的制作方法

2022-02-23 04:02:53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属于皮带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带轮及带轮拆卸结构。


背景技术:

2.皮带轮,属于盘毂类零件,主要用于远距离传送动力的场合,例如农用车、拖拉机、汽车、矿山机械、车床、小型柴油机动力的输出、发电机等等。在使用过程中,这些包含皮带轮的设备必然要考虑到可能会存在更换皮带轮的情况,以电机皮带轮为例,从设计上来说,皮带轮和电机轴的自由端通常为零间隙滑动配合,在电机轴与皮带轮的中心孔之间通过键连接保证两者的同步转动,皮带轮朝向电机的内端面抵接于电机轴的轴肩上,电机轴的自由端再通过外螺纹段连接安装螺母并固于带轮的外端面,限制带轮的轴向移动(有的也采用销子或者卡簧来限制);但实际安装使用中,由于加工误差、键的尺寸误差、变形等多方面原因,在长时间使用后,需要拆卸皮带轮时,卸下轴向限位件后,很难再直接将皮带轮从电机轴上滑动卸下。而为了缩短力臂,皮带轮通常与电机的外壳端面相邻,退出皮带轮时,目前所使用的拆卸方法大多是使用工具楔入皮带轮与电机外壳相邻的两端面之间,撬动皮带轮并使之沿电机轴的轴向脱出,这样容易损坏皮带轮和电机外壳,费时费力;同时还具有安全隐患,比如有的工具是采用三角拔轮器,通过三个固定爪与皮带轮的边缘轮壁接触的三个受力点,将皮带轮与电机转轴分离,这种方法受力点只有三个,应力集中,易损伤皮带轮,且固定爪易弹出伤人,安全性低,同时使用效率低、稳定性差。


技术实现要素:

3.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带轮及带轮拆卸结构,避免目前从驱动机构的转轴上拆卸带轮不便的问题,取得拆卸方便,不会损坏带轮,提高带轮拆卸效率的效果。
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5.一种带轮,所述带轮的外圆周面具有周向均布的轮齿,带轮的中部开设有用于与驱动机构的转轴相连的中心孔,所述中心孔贯穿带轮,中心孔与带轮的外圆周面同轴;所述带轮上贯穿开设有两内螺纹孔,所述两内螺纹孔的轴线与中心孔的轴线平行,两内螺纹孔以中心孔的轴线呈中心对称设置。
6.进一步完善上述技术方案,带轮的端面上开设有与中心孔同轴的减重环槽,减重环槽的底壁上设有两凸起部,所述两内螺纹孔一对一开设于两个凸起部上。
7.进一步地,所述凸起部与带轮的端面平齐;在带轮的径向上,所述凸起部与减重环槽靠近轮齿的一侧内壁相连。
8.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带轮拆卸结构,包括电机,电机的转轴的连接端延伸出电机外,还包括前述的一种带轮,带轮通过中心孔套设于所述连接端上;连接端的外圆周壁与带轮中心孔的内壁上分别开设有键槽并通过适配的键相连,带轮中心孔内壁上开设的键槽沿轴向贯穿带轮;沿转轴的轴向,在所述连接端的外侧设有拆卸垫板,拆卸垫板垂直于转
轴;拆卸垫板与所述连接端的端面之间夹设有支撑柱以使拆卸垫板与相邻的带轮端面之间具有一定拆卸间距;拆卸垫板上开设有与所述两内螺纹孔对应的两通孔,两拆卸螺栓一对一穿过两通孔并与对应的内螺纹孔螺纹连接,拆卸螺栓的头部抵接于拆卸垫板背离带轮的一面,以便通过同步旋紧两拆卸螺栓来驱使带轮沿轴向脱离转轴。
9.进一步地,带轮与拆卸垫板之间的间距不小于带轮的中心孔与连接端的配合长度。
10.进一步地,连接端的端面上延伸设有用于连接带轮压紧螺母的外螺纹轴段,通过所述外螺纹轴段形成为所述支撑柱,外螺纹轴段与转轴为一体结构,外螺纹轴段的外径小于连接端的直径。
11.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2.本实用新型的带轮,在轮辐上贯穿设置两个对称的内螺纹孔,带轮套设在电机的转轴上,中心孔与连接端之间设有键连接,以保证同步转动的可靠性;需要拆卸皮带轮,卸下轴向限位件后,如带轮无法直接从转轴上滑动卸下时,就能以转轴外端的外螺纹轴段和拆卸垫板作为拆卸结构基础,通过两个拆卸螺栓一对一穿过拆卸垫板上的通孔并与对应的内螺纹孔螺纹连接,先旋进拆卸螺栓至其头部抵接于拆卸垫板背离带轮的一面,然后,再进一步同步旋转(向旋紧的方向)两拆卸螺栓,把力均衡地传递给带轮,以使带轮沿轴向从电机的转轴上脱出,在不损坏带轮和电机外壳的同时,就能完成带轮的拆卸,省时省力。
附图说明
13.图1为实施例的一种带轮拆卸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14.图2为图1的俯视图;
15.图3为图2中a-a的立体剖视图;
16.其中,电机1,带轮2,转轴3,凸起部4,拆卸螺栓5,拆卸垫板6,外螺纹轴段7。
具体实施方式
17.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18.请参见图1、图2和图3,具体实施例的一种带轮拆卸结构,包括带轮2,所述带轮2的外圆周面具有周向均布的轮齿,带轮2的中部开设有用于与驱动机构的转轴相连的中心孔,所述中心孔贯穿带轮2,中心孔与带轮2的外圆周面同轴;所述带轮2上贯穿开设有两内螺纹孔,所述两内螺纹孔的轴线与中心孔的轴线平行,两内螺纹孔以中心孔的轴线呈中心对称设置。还包括电机1,电机1的转轴3的连接端延伸出电机1外,带轮2通过中心孔套设于所述连接端上,带轮2与电机1的外壳端面相邻;连接端的外圆周壁与带轮中心孔的内壁上分别开设有键槽并通过适配的键相连,以保证同步转动,带轮中心孔内壁上开设的键槽沿轴向贯穿带轮2;沿转轴3的轴向,在所述连接端的外侧设有拆卸垫板6,拆卸垫板6垂直于转轴3;拆卸垫板6与所述连接端的端面之间夹设有支撑柱以使拆卸垫板6与相邻的带轮端面之间具有一定拆卸间距;拆卸垫板6上开设有与所述两内螺纹孔对应的两通孔,两拆卸螺栓5一对一活动穿过两通孔并与对应的内螺纹孔螺纹连接,拆卸螺栓5的头部抵接于拆卸垫板6背离带轮2的一面,以便通过同步旋转(向旋紧的方向)两拆卸螺栓5来驱使带轮2沿轴向脱离转轴3。
19.实施例的带轮拆卸结构,实际操作时,拆卸垫板6处于固定不动的状态,同时转动两个拆卸螺栓5,拆卸螺栓5的头部与拆卸垫板6相抵紧,拆卸螺栓5既不能沿轴向向上运动也不能向下运动。此时,对拆卸螺栓5所施加的扭力通过拆卸螺栓5和内螺纹孔传递给带轮2,使得带轮2沿着转轴3的轴向均匀缓慢脱出。这样,只需要转动两个拆卸螺栓5即可拆卸带轮2,相较于使用工具将带轮2沿转轴3的轴向撬出来,前者更省时省力且不会损坏带轮2和电机1的外壳。
20.实施时,所述支撑柱既可以作为单独的零件,也可以选择与拆卸垫板6一体成型,还可以选择与转轴3一体成型,根据具体应用场景适应选择即可;本实施例中,电机正常使用时,带轮2是通过带轮压紧螺母压固于转轴3的轴肩上,所以,转轴3的连接端的端面上延伸设有用于连接带轮压紧螺母的外螺纹轴段7,通过外螺纹轴段7形成为所述的支撑柱,外螺纹轴段7与转轴3为一体结构,外螺纹轴段7的外径小于连接端的直径。拆卸垫板6与转轴3为分体结构。
21.请继续参见图1,其中,所述带轮2的端面上凹入开设有与中心孔同轴的减重环槽,减重环槽的底壁上设有两凸起部4,所述两内螺纹孔一对一开设于两个凸起部4上。所述凸起部4与带轮2的端面平齐;在带轮2的径向上,所述凸起部4与减重环槽靠近轮齿的一侧内壁相连。所述减重环槽和凸起部4朝向拆卸垫板6。
22.这样,通过在带轮2的端面(轮辐)上设置减重环槽,就能减轻整个带轮2的重量,进一步在减重环槽的底壁上设置两凸起部4,在做到减重的同时还能保证内螺纹孔处螺纹连接的有效长度,以使不影响本带轮的拆卸结构的正常使用,节省材料成本。其中,凸起部4与减重环槽靠近轮齿的一侧内壁相连则是保证了带轮2的强度。本实施例中,带轮2的另一端面上也对称开设有减重环槽(未设置凸起部)。
23.请参见图3,其中,带轮2与拆卸垫板6之间的间距优选不小于带轮2的中心孔与连接端的配合长度。
24.这样,能保证有足够的拆卸距离,通过同步转动两拆卸螺栓5就可以使带轮2从电机的转轴3上完全脱出,不需要其它附加拆卸步骤。
25.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