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电子设备保护壳的制作方法

2022-02-23 02:42:46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周边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电子设备保护壳。


背景技术:

2.手机、平板、mp3等电子设备在使用的过程中,经常会意外掉落而致使其屏幕、外壳等碎裂,因此越来越多的用户在电子设备上套装保护壳来缓冲掉落时的冲击力,保护电子设备不被摔坏。
3.市面上的保护壳大多为硬胶框套啤软胶框的结构,通过硬胶框保证整体的强度、通过软胶框保证弹性缓冲的效果,但是硬胶框与软胶框在成型后由于连接不够牢固,经常有开裂的现象发生;另外,现有保护壳难以对电子设备背面凸设的镜头形成有效的保护,因此有必要对现有保护壳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4.有鉴于此,提供一种结构牢固且能对电子产品形成全面保护的电子设备保护壳。
5.一种电子设备保护壳,包括第一框体和第二框体,所述第一框体的硬度大于所述第二框体的硬度,所述第一框体包括一体连接的第一主体框和第一镜头框,所述第二框体包括一体连接的第二主体框和第二镜头框,所述第一主体框环套所述第二主体框,所述第一主体框和所述第二主体框其中之一设有凸肋、其中之另一设有供所述凸肋穿设的穿孔。
6.进一步地,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二主体框内并与所述第二主体框固定连接的背板,所述背板在对应所述第二镜头框的位置处设置缺口,所述第二镜头框包裹所述第一镜头框。
7.进一步地,所述凸肋由所述第一主体框的内壁面朝向所述第二主体框凸伸而成,所述穿孔设置于所述第二主体框,所述凸肋相对于所述第一主体框的内壁面凸伸的高度小于所述第二主体框的厚度。
8.进一步地,所述第二主体框的内壁面向外凹陷形成有凹部,所述凹部环绕所述穿孔设置并与所述穿孔相连通,所述凸肋的外端面与所述凹部的底面共面。
9.进一步地,所述凸肋相对于所述第一主体框的内壁面凸伸的高度不大于0.6mm,所述凹部相对于所述第二主体框的内壁面凹陷的深度不大于0.2mm。
10.进一步地,所述第二主体框的外壁面向内凹陷形成容置槽用来收容所述第一主体框,所述第二主体框位于所述容置槽的相对两侧的部分构成所述容置槽的槽壁,所述槽壁与所述第一主体框其中之一形成有凹槽、其中之另一形成有凸部,所述凸部嵌设于所述凹槽内。
11.进一步地,所述第二主体框的外壁面向内凹陷形成容置槽用来收容所述第一主体框,所述第二主体框位于所述容置槽的相对两侧的部分构成所述容置槽的槽壁,所述槽壁与所述第一主体框其中之一倾斜延伸有折边、其中之另一形成有斜槽,所述折边嵌设于所述斜槽内。
12.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主体框设置有第一避让孔,所述第二主体框设置有第二避让孔,所述第二避让孔的边缘延伸形成有键套,所述键套从所述第一避让孔内向外伸出。
13.进一步地,所述键套的外端面与所述第一主体框的外壁面共面。
14.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主体框在对应电子设备的充电孔的位置处形成断口。
15.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电子设备保护壳通过其第一主体框和第二主体框的凸肋与穿孔的配合,使得第一框体与第二框体的接触面积更大、连接更为牢固,不会自动开裂,保证产品质量;另外,第一框体设置一体连接的第一镜头框、第二框体设置一体连接的第二镜头框,对电子产品的镜头形成良好的保护。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电子设备保护壳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17.图2为图1所示电子设备保护壳的另一角度视图。
18.图3为图2所示电子设备保护壳的爆炸图。
19.图3a为图3的另一角度视图。
20.图4为图1所示电子设备保护壳沿iv-iv线的剖视图。
21.图5为图4中圈v的放大图。
22.图6为图2所示电子设备保护壳沿vi-vi线的剖视图。
23.图7为图6中方框vii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24.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示例性地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以使得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技术方案的理解更为准确、透彻。但是,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多种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以下所描述的实施例。
25.本实用新型所使用的措辞及术语仅仅用作描述用途,不应作限定性解释。如,本实用新型所使用的“包括”、“包含”、“具有”等类似措辞意为包含其后所列出之事项、其等同物及其它附加事项。特别是,当描述“一个某元件”时,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定该元件的数量为一个,也可以包括多个。
26.本实用新型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有术语“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27.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保护壳,用于套装在手机、平板等电子设备上,减缓电子设备碰撞、掉落时所受到的冲击力而避免电子设备受损。图1-图7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电子设备保护壳的一具体实施例,所示电子设备保护壳包括第一框体10、设置于第一框体10内的背板20以及一体连接背板20和第一框体10的第二框体30。较佳地,第一框体10和背板20均由硬质材料,例如金属材料、硬胶材料如pc(polycarbonate,聚碳酸酯)等制成,可以起
到定型与支撑作用;第二框体30由柔性材料,例如软胶材料如tpu(thermoplastic polyurethanes,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橡胶)等制成,可以起到弹性缓冲的作用。
28.背板20整体上为方形薄板结构,背板20上设置有缺口22用于避让电子设备的镜头,图示中缺口22形成于背板20的右上角。应当理解地,不同电子设备的镜头的位置会有不同,相对应地背板20的缺口22的位置可以不同。第一框体10包括环绕背板20设置的第一主体框12和设置于背板20的缺口22位置处的第一镜头框14,其中第一主体框12用于套设电子设备、第一镜头框14用于套设电子设备的镜头。第一主体框12的内轮廓的尺寸大于背板20的外轮廓的尺寸,第一镜头框14的外轮廓尺寸小于背板20的缺口22的尺寸,第二框体30一体连接第一框体10和背板20并填充两者之间的间隔。
29.成型本实用新型电子设备保护壳时,可以先将背板20置于模具内并注塑成型第二框体30,之后将背板10和第二框体30置于模具内再注塑成型第一框体10;或者,先分别成型第一框体10和背板20,然后将第一框体10和背板20置于模具内并注塑成型第二框体30,成型后整个电子设备保护壳为一体不可拆的结构。从整体结构上看,第一框体10环套于第二框体30的外侧,第一框体10提供整体上的支撑强度;第二框体30覆盖第一框体10的内壁面和两侧面,取代第一框体10作为整个保护壳与外部接触的界面。电子设备掉落或者碰撞时,冲击力首先作用于第二框体30上,可以起到有效的弹性缓冲作用。
30.如图3和图3a所示,第一主体框12形成有若干贯穿的第一避让孔16,用于避让电子设备的按键和开孔,如形成于第一主体框12的左右两侧的第一避让孔16,用于避让音量键、开关键等;又如形成于第一主体框12下侧的第一避让孔16,用于避让声孔、耳机孔等。图示中,第一主体框12的下侧中央处形成断口18,断口18的位置对应电子设备的充电孔,减小本实用新型保护壳在正对充电孔位置处的厚度而避免与充电线的接头产生干涉。应当理解地,根据电子设备的具体型号,断口18、第一避让孔16可以相应变化;另外,在厚度允许的情况下,第一主体框12可以是完整的方框,不设置断口18。
31.第一主体框12的正面(即背离第一镜头框14的侧面)内凹形成有第一凹槽121,第一凹槽121沿第一主体框12的周向延伸。第一主体框12的正面位于第一凹槽121内侧的部分构成第一凸部123,使得第一主体框12的正面呈凹凸不平的台阶状。如图3所示,第一主体框12的背面(即第一镜头框14所在的侧面)的内边缘向内倾斜延伸形成一圈折边125,用于加强与第二框体30的连接。较佳地,第一主体框12的内壁面突出形成有若干凸肋127,凸肋127沿第一主体框12的周向间隔设置。凸肋127相对于第一主体框12的内壁面凸出的高度h1小于框体30的厚度,优选地h1不大于0.6mm。
32.第一主体框12与第一镜头框14之间形成有连接部13,连接部13为l形的薄片结构,一体连接第一主体框12和第一镜头框14的上边缘以及右边缘。图示中,连接部13顺着折边125倾斜向外延伸,使得第一镜头框14朝向保护壳的背面进一步外凸,如此在不增加第一镜头框14的厚度的前提下可以提高第一镜头框14相对于背板20外凸的高度,对镜头形成有效的保护。应当理解地,根据镜头位置的不同,第一镜头框14的位置、第一镜头框14与第一主体框12相连接的位置也不相同;另外,连接部13可以是环绕第一镜头框14的整圈结构,连接部13也可以是平面或者曲面结构,不以具体实施例为限。
33.第二框体30包括包裹第一主体框12的第二主体框32和包裹第一镜头框14的第二镜头框34。第二镜头框34可以是全封闭结构,将第一镜头框14完全包裹住,也可以是半封闭
结构,使第一镜头框14部分外露,如使第一镜头框14凸伸出背板20的部分外露等。通过第一镜头框14、第二镜头框34的设置,可以对电子设备的镜头进行有效的保护;第一镜头框14与第一主体框12一体连接,使得第一镜头框14的位置固定不可移动,确保能够与镜头相对正,同时也使得第一框体10与第二框体30的接触面的面积更大,使得两者的连接更为牢固,不会自动开裂,保证产品质量。
34.第二主体框32为方框结构,其外壁面内凹形成容置槽36来收容第一主体框12。容置槽36沿第二主体框32的周向延伸,长度、位置等与第一主体框12相适配。第二主体框32位于容置槽36的相对两侧的实体部分分别构成容置槽36的第一槽壁38和第二槽壁38,其中第一槽壁38遮盖第一主体框12的正面,第二槽壁39遮盖第一主体框12的背面。较佳地,容置槽36内凹的深度略大于第一主体框12的厚度,使得第一槽壁38和第二槽壁38相对于第一主体框12的外壁面向外突出,受到冲击时作用力首先作用于第二主体框32的第一槽壁38、第二槽壁39,实现弹性缓冲。
35.如图3和图5所示,第一槽壁38朝向第一主体框12的一侧凹陷形成有第二凹槽381,第一槽壁38位于第二凹槽381外侧的部分构成第二凸部383;第二槽壁39朝向第一主体框12的一侧凹陷形成有斜槽391。第一主体框12的第一凸部123伸入至第一槽壁38的第二凹槽381、第一槽壁38的第二凸部383伸入至第一主体框12的第一凹槽121内;第二槽壁39的斜槽391收容第一主体框12底部的折边125。如此,第一槽壁38和第一主体框12的接触面凹凸配合、第二槽壁39与第一主体框12的接触面凹凸配合,有效增加第一主体框12与第二主体框32的接触面积、增加连接强度,避免第一框体10和第二框体30自动开裂,确保产品质量。另外,倾斜的折边125与斜槽391相配合,方便第一框体10、第二框体30在成型后脱模。
36.第二主体框32沿其周向设置有多个穿孔365。每一穿孔365对应第一主体框12的一凸肋127设置,成型后凸肋127由穿孔365向内伸出。较佳地,第二主体框32的内壁面向外凹陷一定深度形成有凹部367,凹部367环绕穿孔365设置并与穿孔365相连通。较佳地,凹部367相对于第二主体框32的内壁面向外凹陷的深度h2不大于0.2mm,小于凸肋127相对于第一主体框12的内壁面向内突出的高度h1。如图7所示,第二主体框32成型后,凸肋127插入至穿孔365内,其外端面与凹部367的底面呈共面设置,可起到兼容公差、减震等效果,使得电子产品能够紧配合地固定于本实用新型保护壳内,避免装配过松而使得电子产品自保护壳中脱落。
37.第二主体框32对应电子设备的按键(包括音量键、开关键等)以及开孔(包括声孔、耳机孔、充电孔等)的位置处分别设置有第二避让孔361。另外,第二主体框32于对应电子设备的按键处的第二避让孔361的边缘向外突出延伸形成有键套363,键套363由第一主体框12相应的第一避让孔16向外伸出。当电子设备套装在保护壳内时,其按键收容于键套363内,用户通过按压键套363来启动按键。较佳地,如图7所示,键套363的外端面与第一主体框12的外壁面呈共面设置,如此既能不影响用户操作电子产品的手感,又能提升本实用新型保护壳的整体外观,更受用户欢迎。
38.本实用新型电子设备保护壳第一框体10和第二框体30形成相配合的凸肋127与穿孔365,有效增加两者的接触面积,增加连接强度,避免开裂。另外,第二框体30的第一槽壁38、第二槽壁39对第一主体框12的正面和背面形成遮挡,在受到冲击时作用力首先作用于第一槽壁38、第二槽壁39上,相对于直接作用于第一主体框12上,通过第一槽壁38、第二槽
壁39的变形先对冲击力进行缓冲,有效减小传递至电子设备的冲击力;其次,第二主体框32位于第一主体框12的内侧,可以在第一主体框12与电子设备之间进行二次缓冲,使得最终作用于电子产品上的力量进一步减小,有效避免电子产品受损。
39.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创造精神,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以做出其他变化,这些依据本实用新型的创造精神所做的变化,都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