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液冷机柜的制作方法

2022-02-21 18:03: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设备散热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液冷机柜。


背景技术:

2.目前,传统风冷数据中心机房的机柜以立式结构为主,采用风冷散热技术的机柜在运行时噪音大、散热效率低,难以满足“碳达峰、碳中和”新方向的要求,而采用浸没式液冷技术的机柜以卧式结构为主,两者结构形态差异较大,在对传统风冷数据中心机房进行升级改造过程中,若采用液冷机柜替代风冷机柜,则成本较高,且造成原有机柜的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液冷机柜,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对传统风冷数据中心机房进行升级改造过程中,若采用液冷机柜替代风冷机柜,则成本较高,且造成原有机柜的浪费问题。
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液冷机柜,该液冷机柜包括柜体,所述柜体具有立式结构,且所述柜体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开口;所述柜体内设置有多个箱体,多个所述箱体沿竖直方向设置,每个所述箱体用于容纳冷却液和电子设备,且所述箱体上设置有进液口和出液口;
5.所述柜体内还设置有供液管路、回液管路、冷量分配单元,所述供液管路与所述进液口连通,所述回液管路与所述出液口连通;所述冷量分配单元与所述供液管路、所述回液管路连通,所述冷量分配单元用于冷却从所述回液管路中输出的高温冷却液,并将冷却后的低温冷却液通过所述供液管路分配到所述箱体内。
6.上述实施例中,该液冷机柜的柜体可以为风冷机柜的柜体在原有立式结构的基础上改造而成,柜体内沿竖直方向设置有多个箱体,箱体内的空间可以容纳冷却液和电子设备;柜体内还设置有供液管路、回液管路、冷量分配单元,冷量分配单元通过供液管路、回液管路与每一个箱体连通,从而为每一个箱体提供低温的冷却液。
7.可选的,所述箱体沿第一方向的尺寸与所述电子设备的宽度相适配;
8.所述箱体沿第二方向的尺寸与所述电子设备的深度相适配;
9.所述箱体沿第三方向的尺寸与所述电子设备的高度相适配;
10.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二方向、所述第三方向两两垂直,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一开口所在平面相平行,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开口所在平面相垂直,所述第三方向为竖直方向。
11.上述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箱体可以容纳一个电子设备,且该电子设备由宽度和深度所定义的表面平行于箱体的底面设置。
12.可选的,所述箱体沿第一方向的尺寸与设定数量的所述电子设备的总高度相适配;
13.所述箱体沿第二方向的尺寸与所述电子设备的深度相适配;
14.所述箱体沿第三方向的尺寸与所述电子设备的宽度相适配;
15.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二方向、所述第三方向两两垂直,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一开口所在平面相平行,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开口所在平面相垂直,所述第三方向为竖直方向。
16.上述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箱体可以容纳多个电子设备,这些电子设备沿第一方向堆叠设置,每个电子设备中以高度和深度定义的表面平行于箱体的底面设置。
17.可选的,所述箱体与所述柜体的内壁滑动连接,所述箱体能够从所述第一开口中滑出。
18.上述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箱体与柜体的内壁滑动连接,当需要将电子设备从箱体内取出时,则将箱体从第一开口内拉出,取出电子设备后,再将箱体推回即可,操作方便,省时省力。
19.可选的,所述柜体还设置有第二开口,所述第一开口与所述第二开口位于所述柜体相对的两侧;
20.所述进液口与所述出液口均设置在所述箱体朝向所述第二开口的一侧;
21.所述供液管路、所述回液管路设置在所述箱体与所述第二开口之间。
22.上述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进液口与出液口同侧设置,且均设置在箱体朝向第二开口的一侧,供液管路与回液管路也相应的设置在箱体与第二开口之间,第二开口处具有较大的操作空间,在将箱体从第一开口内拉出时,可以通过第二开口将进液口与供液管路断开,并将出液口与回液管路断开,避免箱体移动过程中对管路造成拖拽,影响连接处的密封性,并且,还可以通过第二开口同时对供液管路和回液管路进行维护,方便快捷。
23.可选的,所述柜体还设置有第二开口,所述第一开口与所述第二开口位于所述柜体相对的两侧;
24.所述进液口与所述出液口中的一者设置在所述箱体朝向所述第一开口的一侧,另一者设置在所述箱体朝向所述第二开口的一侧;
25.所述进液管路与所述进液口同侧设置,所述回液管路与所述出液口同侧设置。
26.上述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可以将进液口与出液口异侧设置,并设置在箱体朝向第一开口的一侧和箱体朝向第二开口的一侧,相应的,进液管路与进液口同侧设置,回液管路与出液口同侧设置,这样,利用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处的空间,可以将相应的管路与接口进行连接或断开,也可以进行管路的维护。
27.可选的,所述供液管路包括供液主管,所述供液主管沿所述竖直方向延伸,且所述供液主管贴近所述柜体的内壁设置;
28.所述回液管路包括回液主管,所述回液主管沿所述竖直方向延伸,且所述回液主管贴近所述柜体的内壁设置。
29.上述可选的实施方式中,通过使供液主管和回液主管均贴近柜体的内壁设置,可以有效利用柜体内的空间。
30.可选的,所述进液口和所述出液口均位于所述箱体的第一侧;
31.所述电子设备包括进液端和出液端,所述电子设备的出液端靠近所述第一侧设置,所述电子设备的进液端远离所述第一侧设置;
32.所述箱体的内壁上设置有导流组件,所述导流组件与所述进液口连通,且所述导流组件用于引导冷却液流至所述电子设备的进液端。
33.上述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在导流组件的引导下,从进液口流出的温度较低的冷却液可以到达电子设备的进液端,并进入电子设备内部,冷却液与发热元件进行热交换,吸热后的冷却液由出液端流出,并通过出液口从箱体排出。
34.可选的,所述箱体上设置有盖板,所述盖板用于打开或关闭所述箱体;
35.所述盖板位于所述箱体的顶部,或者,所述盖板位于所述箱体朝向所述第一开口设置的一侧。
36.可选的,所述盖板与所述箱体之间设置有密封组件。
37.上述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在密封组件的作用下,箱体的内部空间与外部环境相互隔绝,箱体内部的冷却液在泵体的驱动下流回至冷量分配单元中。
38.可选的,所述盖板位于所述箱体的顶部,且所述箱体的内部空间与外部环境连通;
39.所述箱体内设置有隔板,所述隔板将所述箱体的内部空间分隔为溢流区与散热区,所述溢流区与所述出液口连通,所述散热区与所述进液口连通;
40.冷量分配单元位于所述柜体的底部,且位于所述箱体的下方。
41.上述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盖体与箱体未完全密封,箱体的内部空间与外部环境连通,且箱体的内部空间被隔板分隔为溢流区与散热区,电子设备在散热区内与冷却液进行热交换,当散热区内的液面高于隔板时,位于散热区上层的温度较高的冷却液将溢出至溢流区内,并在重力作用下,通过回液管路向下流动至冷量分配单元中。
附图说明
42.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液冷机柜正面的结构示意图;
43.图2为图1中所示出的液冷机柜背面的结构示意图;
44.图3为图1中所示出的液冷机柜背面的结构示意图;
45.图4为图1中所示出的液冷机柜中箱体与电子设备的组合示意图;
46.图5为图1中所示出的液冷机柜中供液管路的结构示意图;
47.图6为图1中所示出的液冷机柜中回液管路的结构示意图;
48.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液冷机柜正面的结构示意图;
49.图8为图7中所示出的液冷机柜背面的结构示意图;
50.图9为图7中所示出的液冷机柜背面的结构示意图;
51.图10为图7中所示出的液冷机柜中箱体与电子设备的组合示意图;
52.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箱体与电子设备的其他组合示意图;
53.图12为图7中所示出的液冷机柜中供液管路的结构示意图;
54.图13为图7中所示出的液冷机柜中回液管路的结构示意图;
55.图1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当进液口与出液口同侧设置时冷却液的流动示意图;
56.图1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当进液口与出液口异侧设置时冷却液的流动示意图。
57.附图标记:
58.10-柜体;101-第一开口;102-第二开口;
59.20-箱体;201-进液口;202-出液口;203-线缆穿线接头;
60.30-电子设备;301-进液端;302-出液端;
61.40-供液管路;41-供液主管;42-供液支管;43-第一阀门;
62.50-回液管路;51-回液主管;52-回液支管;53-第二阀门;
63.60-冷量分配单元;70-导流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64.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6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液冷机柜,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对传统风冷数据中心机房进行升级改造过程中,若采用液冷机柜替代风冷机柜,则成本较高,且造成原有机柜的浪费问题。
66.如图1、图2、图3、图7、图8、图9所示,该液冷机柜包括柜体10,柜体10具有立式结构,且柜体10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开口101;柜体10内设置有多个箱体20,多个箱体20沿竖直方向设置,箱体20用于容纳冷却液和电子设备30,箱体20上设置有进液口201和出液口202;
67.柜体10内还设置有供液管路40、回液管路50、冷量分配单元60,供液管路40与进液口201连通,回液管路50与出液口202连通;冷量分配单元60与供液管路40、回液管路50连通,冷量分配单元60用于冷却从回液管路50中输出的高温冷却液,并将冷却后的低温冷却液通过供液管路40分配到箱体20内。
68.具体的,该液冷机柜的柜体10具有立式结构,柜体10内部沿竖直方向设置有多个箱体20,箱体20内盛有冷却液,电子设备30浸没在冷却液中,箱体20上设置有进液口201和出液口202,低温的冷却液从进液口201流入箱体20内,吸收电子设备30中的发热元件产生的热量后从出液口202流出;柜体10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开口101,工作人员可以通过第一开口101将箱体20取出或将箱体20放回原位,或者,箱体20与柜体10的内壁滑动连接,箱体20可以从第一开口101内滑出。
69.柜体10内还设置有供液管路40、回液管路50、冷量分配单元60,供液管路40与每个箱体20的进液口201连通,回液管路50与每个箱体20的出液口202连通,冷量分配单元60分别与供液管路40、回液管路50连通,冷量分配单元60包括换热器、泵体、传感器、控制器等,从箱体20的出液口202流出的温度较高的冷却液经回液管路50进入冷量分配单元60中,并在冷量分配单元60中进行放热,温度降低后,冷却液经供液管路40再次回到各个箱体20内,形成一个循环。
70.该液冷机柜可适配标准的柜体10,适用于传统风冷机房的液冷改造,该液冷机柜的柜体10可以为风冷机柜的柜体10在原有立式结构的基础上改造而成,这样,可以降低成本,减少浪费,当然,也可以直接加工制作而成。相比传统的采用卧式结构的液冷机柜而言,该液冷机柜充分利用了机房内的垂直空间,占地面积小,空间利用率高,同时,相较于传统的风冷机柜而言,该液冷机柜可节省风扇耗电,降低数据中心噪音,提高热交换效率。
71.该液冷机柜可适配目前通用的标准的电子设备30,电子设备30一般为长方体结构,如图4、图10、图11所示,通常用宽度(w)、高度(h)、深度(d)来定义电子设备30的大小,箱
体20用于容纳电子设备30,则根据电子设备30在箱体20内的摆放方式的不同,箱体20的尺寸大小也不同,现列举以下几种实施例进行具体说明。
72.实施例一:
73.箱体20沿第一方向(x轴方向)的尺寸与电子设备30的宽度(w)相适配;
74.箱体20沿第二方向(y轴方向)的尺寸与电子设备30的深度(d)相适配;
75.箱体20沿第三方向(z轴方向)的尺寸与电子设备30的高度(h)相适配;
76.第一方向(x轴方向)、第二方向(y轴方向)、第三方向(z轴方向)两两垂直,第一方向(x轴方向)与第一开口101所在平面相平行,第二方向(y轴方向)与第一开口101所在平面相垂直,第三方向(z轴方向)为竖直方向。
77.其中,“箱体20沿第一方向(x轴方向)的尺寸与电子设备30的宽度(w)相适配”具体指,箱体20沿第一方向(x轴方向)的尺寸能够满足电子设备30采用使自身的宽度(w)方向与第一方向(x轴方向)相平行的姿势置于箱体20内;“箱体20沿第二方向(y轴方向)的尺寸与电子设备30的深度(d)相适配”具体指,箱体20沿第二方向(y轴方向)的尺寸能够满足电子设备30采用使自身的深度(d)方向与第二方向(y轴方向)相平行的姿势置于箱体20内;“箱体20沿第三方向(z轴方向)的尺寸与电子设备30的高度(h)相适配”具体指,箱体20沿第三方向(z轴方向)的尺寸能够满足电子设备30采用使自身的高度(h)方向与第三方向(z轴方向)相平行的姿势置于箱体20内。
78.如图4所示,在使用过程中,使电子设备30的宽度(w)方向与第一方向(x轴方向)相平行,使电子设备30的深度(d)方向与第二方向(y轴方向)相平行,使电子设备30的高度(h)方向与第三方向(z轴方向)相平行,这样,该电子设备30由宽度(w)和深度(d)所定义的表面平行于箱体20的底面设置,即结合图1和图4所示,该电子设备30采用“平放”的方式被置于箱体20内。
79.为了便于电子设备30的取放,该箱体20可以容纳一个采用“平放”的布置方式的电子设备30。
80.实施例二:
81.箱体20沿第一方向(x轴方向)的尺寸与设定数量的电子设备30的总高度(h)相适配;
82.箱体20沿第二方向(y轴方向)的尺寸与电子设备30的深度(d)相适配;
83.箱体20沿第三方向(z轴方向)的尺寸与电子设备30的宽度(w)相适配;
84.第一方向(x轴方向)、第二方向(y轴方向)、第三方向(z轴方向)两两垂直,第一方向(x轴方向)与第一开口101所在平面相平行,第二方向(y轴方向)与第一开口101所在平面相垂直,第三方向(z轴方向)为竖直方向。
85.其中,“箱体20沿第一方向(x轴方向)的尺寸与设定数量的电子设备30的总高度(h)相适配”具体指,若使电子设备30的高度(h)方向与第一方向(x轴方向)相平行,则箱体20沿第一方向(x轴方向)的尺寸可以满足多个这样的电子设备30沿第一方向(x轴方向)堆叠设置;而“箱体20沿第二方向(y轴方向)的尺寸与电子设备30的深度(d)相适配”具体指,箱体20沿第二方向(y轴方向)的尺寸能够满足电子设备30采用使自身的深度(d)方向与第二方向(y轴方向)相平行的姿势置于箱体20内,“箱体20沿第三方向(z轴方向)的尺寸与电子设备30的宽度(w)相适配”具体指,箱体20沿第三方向(z轴方向)的尺寸能够满足电子设
备30采用使自身的宽度(w)方向与第三方向(z轴方向)相平行的姿势置于箱体20内。
86.该箱体20的尺寸与实施例一中介绍的箱体20的尺寸不同,电子设备30的摆放方式也不同,如图10所示,该箱体20在使用过程中,使电子设备30的高度(h)方向与第一方向(x轴方向)相平行,使电子设备30的深度(d)方向与第二方向(y轴方向)相平行,使电子设备30的宽度(w)方向与第三方向(z轴方向)相平行,这样,箱体20可以容纳多个电子设备30,这些电子设备30沿第一方向(x轴方向)堆叠设置,每个电子设备30中以高度(h)和深度(d)定义的表面平行于箱体20的底面设置,即如图10所示,该电子设备30采用“侧放”的方式被置于箱体20内。
87.实施例一中的箱体20与电子设备30的组装关系和实施例二中的箱体20与电子设备30的组装关系也有相同之处,即,电子设备30的深度(d)方向均与第二方向(y轴方向)平行,也就是说,电子设备30沿深度(d)方向设置的两端分别朝向箱体20侧壁,并且,通常情况下,电子设备30的这两端设置有与外接线路连接的插口,当电子设备30采用上述“平放”和“侧放”的布置方式时,可以便于线路的插拔,以及线路的维护。
88.实施例三:
89.箱体20沿第一方向(x轴方向)的尺寸与电子设备30的宽度(w)相适配;
90.箱体20沿第二方向(y轴方向)的尺寸与设定数量的所述电子设备30的总高度(h)相适配;
91.箱体20沿第三方向(z轴方向)的尺寸与电子设备30的深度(d)相适配;
92.第一方向(x轴方向)、第二方向(y轴方向)、第三方向(z轴方向)两两垂直,第一方向(x轴方向)与第一开口101所在平面相平行,第二方向(y轴方向)与第一开口101所在平面相垂直,第三方向(z轴方向)为竖直方向。
93.其中,“箱体20沿第一方向(x轴方向)的尺寸与电子设备30的宽度(w)相适配”具体指,箱体20沿第一方向(x轴方向)的尺寸能够满足电子设备30采用使自身的宽度(w)方向与第一方向(x轴方向)相平行的姿势置于箱体20内;“箱体20沿第二方向(y轴方向)的尺寸与设定数量的电子设备30的总高度(h)相适配”具体指,若使电子设备30的高度(h)方向与第二方向(y轴方向)相平行,则箱体20沿第二方向(y轴方向)的尺寸可以满足多个这样的电子设备30沿第二方向(y轴方向)堆叠设置;“箱体20沿第三方向(z轴方向)的尺寸与电子设备30的深度(d)相适配”具体指,箱体20沿第三方向(z轴方向)的尺寸能够满足电子设备30采用使自身的深度(d)方向与第三方向(z轴方向)相平行的姿势置于箱体20内。
94.该箱体20的尺寸与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中介绍的箱体20的尺寸不同,电子设备30的摆放方式也不同,如图11所示,该箱体20在使用过程中,使电子设备30的宽度(w)方向与第一方向(x轴方向)相平行,使电子设备30的高度(h)方向与第二方向(y轴方向)相平行,使电子设备30的深度(d)方向与第三方向(z轴方向)相平行,这样,箱体20可以容纳多个电子设备30,这些电子设备30沿第二方向(y轴方向)堆叠设置,每个电子设备30中以宽度(w)和高度(h)定义的表面平行于箱体20的底面设置,即如图11所示,该电子设备30采用“立放”的方式被置于箱体20内。
95.当电子设备30采用“立放”的方式被置于箱体20内时,可以在箱体20的顶部设置开口,且使电子设备30设置有挂耳的一端靠近开口,这样,便于电子设备30从箱体20内取出或放回。
96.可以理解的是,箱体20的尺寸以及电子设备30的摆放方式包括但不限于上述三种,具体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计,在此不再一一介绍。
97.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4所示,进液口201和出液口202均位于箱体20的第一侧;
98.电子设备30包括进液端301和出液端302,电子设备30的出液端302靠近第一侧设置,电子设备30的进液端301远离第一侧设置;
99.箱体20的内壁上设置有导流组件70,导流组件70与进液口201连通,且导流组件70用于引导冷却液流至电子设备30的进液端301。
100.由于进液口201与出液口202位于箱体20的同一端,为了避免低温的冷却液进入箱体20后直接从出液口202流出,使得冷量得不到充分利用,则可以在箱体20内设置导流组件70,通过导流组件70将低温的冷却液引导至电子设备30的进液端301,低温的冷却液进入电子设备30内后与发热元件进行热交换并从电子设备30的出液端302流出,最后通过出液口202从箱体20排出。
101.一般而言,电子设备30的进液端301与出液端302为电子设备30沿深度方向设置的两端。
102.导流组件70可以为管路,该管路与进液口201连通,并沿箱体20的内壁延伸至电子设备30的进液端301,导流组件70还可以为与箱体20的内壁平行且间隔设置的隔板,隔板与箱体20的内壁围成通道,该通道与箱体20的进液口201连通,并将低温的冷却液引导至电子设备30的进液端301。
103.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5所示,进液口201和出液口202位于箱体20相对的两侧,此时,使电子设备30的进液端301靠近箱体20的进液口201设置,电子设备30的出液端302靠近箱体20的出液口202设置,这样,低温的冷却液依次经箱体20的进液口201、电子设备30的进液端301、电子设备30的出液端302、箱体20的出液口202,最后从箱体20内流出。
104.除了进液口201,出液口202外,箱体20上还设置有线缆穿线接头203,线缆穿线接头203用于将电子设备30上的接线引至箱体20外,如图4、图10、图11所示,线缆穿线接头203可以与进液口201、出液口202同侧设置,或者,线缆穿线接头203也可以与进液口201、出液口202异侧设置。
105.该液冷机柜中,箱体20与柜体10的内壁滑动连接,且箱体20能够从第一开口101中滑出。这样,当需要将电子设备30从箱体20内取出时,可以将箱体20从第一开口101内拉出,取出电子设备30后,再将箱体20推回即可,操作方便,省时省力。
106.值得说明的是,冷量分配单元60也可以与柜体10的内壁滑动连接,这样,便于冷量分配单元60的维护。
107.进一步的,柜体10还设置有第二开口102,第一开口101与第二开口102位于柜体10相对的两侧,而进液口201与出液口202均设置在箱体20朝向第二开口102的一侧,供液管路40、回液管路50设置在箱体20与第二开口102之间。
108.如图2、图3、图4所示,进液口201与出液口202同侧设置,且均设置在箱体20朝向第二开口102的一侧,供液管路40与回液管路50也相应的设置在箱体20与第二开口102之间,第二开口102处具有较大的操作空间,在将箱体20从第一开口101内拉出时,可以通过第二开口102将进液口201与供液管路40断开,并将出液口202与回液管路50断开,避免箱体20移动过程中对管路造成拖拽,影响连接处的密封性,并且,还可以通过第二开口102同时对供
液管路40和回液管路50进行维护,方便快捷。
109.或者,进液口201与出液口202中的一者设置在箱体20朝向第一开口101的一侧,另一者设置在箱体20朝向第二开口102的一侧,而进液管路与进液口201同侧设置,回液管路50与出液口202同侧设置。
110.例如,进液口201设置在箱体20朝向第一开口101的一侧,出液口202设置在箱体20朝向第二开口102的一侧,进液管路与进液口201同侧设置,回液管路50与出液口202同侧设置,这样,利用第一开口101和第二开口102处的空间,可以将相应的管路与接口进行连接或断开,也可以进行管路的维护。
111.针对供液管路40与回液管路50而言,如图2、图3、图8、图9所示,供液管路40与每个箱体20的进液口201连通,回液管路50与每个箱体20的出液口202连通,由于多个箱体20在柜体10内沿竖直方向堆叠设置,因此,供液管路40和回液管路50也需要沿竖直方向延伸,从而与箱体20连通。
112.具体的,如图5、图12所示,供液管路40包括供液主管41,供液主管41沿竖直方向延伸,如图6、图13所示,回液管路50包括回液主管51,回液主管51沿竖直方向延伸,为了合理且有效的利用柜体10内的空间,进一步的,供液主管41和回液主管51均贴近柜体10的内壁设置,并且,当供液管路40或回液管路50设置在箱体20与第一开口101之间时,通过使管路贴近柜体10的内壁设置,还可以避免箱体20从第一开口101内滑出时受到管路的阻挡。
113.继续参考图5、图12,除了供液主管41外,供液管路40还包括供液支管42,且供液支管42与箱体20一一对应,供液支管42用于与箱体20上的进液口201连通,为了便于供液支管42与进液口201进行连接以及断开,供液支管42上设置有快插接头的公头端,进液口201上设置有快插接头的母头端,当快插接头的公头端和母头端连接时,供液支管42与箱体20连通,当快插接头的公头端和母头端分离时,供液支管42与箱体20断开,并且,此时,快插接头的公头端可以在供液支管42的端部起到封堵的作用,快插接头的母头端可以在进液口201处起到封堵的作用。
114.另外,供液支管42上还设置有第一阀门43,通过调整第一阀门43的开度可以改变冷却液的流量,从而使箱体20内电子设备30的发热量与冷却液的冷量相匹配。
115.回液管路50的结构与供液管路40的结构基本相同,如图6、图13所示,回液管路50包括回液主管51以及回液支管52,且回液支管52与出液口202之间通过快插接头的公头端和母头端连接,并且,回液支管52上也设置有第二阀门53。
116.一并参考图1、图2、图3、图4、图5、图6,当箱体20采用实施例一中的尺寸时,柜体10沿竖直方向可以设置的箱体20的数量较多,供液管路40所包含的供液支管42的数量以及回液管路50所包含的回液支管52的数量也均较多;一并参考图7、图8、图9、图10、图12、图13,当箱体20采用实施例二中的尺寸时,柜体10沿竖直方向可以设置的箱体20的数量较少,供液管路40所包含的供液支管42的数量以及回液管路50所包含的回液支管52的数量也均较少。
117.在一些实施例中,箱体20上设置有盖板(未示出),盖板用于打开或关闭箱体20;盖板位于箱体20的顶部,或者,盖板位于箱体20朝向第一开口101设置的一侧。
118.具体的,盖板可以与箱体20可拆卸连接,或者,也可以与箱体20铰接。
119.盖板可以位于箱体20的顶部,当箱体20从第一开口101中滑出时,打开盖板,并从
箱体20中将电子设备30取出,或将电子设备30放回至箱体20内;盖板还可以位于箱体20朝向第一开口101设置的一侧,当需要从箱体20中将电子设备30取出,或将电子设备30放回至箱体20时,首先将箱体20内的冷却液排出,然后打开盖板,再进行取放的操作,排出去的那部分冷却液可以收集在冷量分配单元60的储液罐中,供以后使用。
120.盖板与箱体20之间设置有密封组件(未示出)。盖板将箱体20关闭后,在密封组件的作用下,箱体20的内部空间与外部环境隔离,整个液冷机柜形成闭式循环系统,该闭式循环系统的工作原理在于:冷却液在泵体的驱动下,从储液罐进入热交换器,并依次经过热交换器、供液管路40、箱体20、回液管路50,再回到储液罐完成一次循环。冷却液在热交换器内部与二次侧冷媒进行热交换,冷却后的冷却液经过供液管路40进入各个箱体20内,通过调节各供液支管42上的第一阀门43可以控制进入各个箱体20的液体流量;在箱体20内,冷却液与电子设备30进行热交换,带走发热元件产生的热量,受热后的冷却液经回液管路50回到储液罐内。
121.闭式循环系统的特点在于:由于各箱体20完全密封,并相当于管路的一部分,因此,冷量分配单元60与箱体20的布置相对灵活,冷量分配单元60可以位于柜体10的最底层,也可以位于其他位置;同时,闭式循环系统允许的管内流速较大,适用于流量较大或流量需要大范围调节的工况。
122.可选的,若液冷机柜形成上述闭式循环系统,则每个箱体20可以采用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中的设计尺寸,这是因为,在这两种实施例下,箱体20朝向第一开口101的一侧的面积较小,相对更容易做密封处理。
123.另外,该液冷机柜出了形成闭式循环系统外,还可以形成开式循环系统,具体的技术方案为:
124.盖板位于箱体20的顶部,且箱体20的内部空间与外部环境连通;
125.箱体20内设置有隔板,隔板将箱体20的内部空间分隔为溢流区与散热区,溢流区与出液口202连通,散热区与进液口201连通;
126.冷量分配单元60位于柜体10的底部,且位于箱体20的下方。
127.具体的,当盖板盖合于箱体20上时,盖板与箱体20之间未完全密封,因此,箱体20内的空间与外部环境连通,箱体20内的液面为自由液面。箱体20内的空间被隔板形成溢流区与散热区,散热区与进液口201连通,溢流区与出液口202连通,冷却液在散热区与电子设备30进行热交换后温度升高,而温度较高的冷却液的热密度较小,因此,散热区内上层冷却液的温度较高,当散热区内的液面逐渐升高,并高于隔板时,温度较高的冷却液将溢出到溢流区内,并在重力作用下沿管路向下流动至冷量分配单元60中,因此,冷量分配单元60位于柜体10的底部,且位于箱体20的下方。
128.开式循环系统的工作原理在于:冷却液在泵体的驱动下,从储液罐进入热交换器,并依次经过热交换器、供液管路40、箱体20、回液管路50,再回到储液罐完成一次循环。冷却液在热交换器内部与二次侧冷媒进行热交换,冷却后的冷却液经过供液管路40进入各个箱体20内,通过调节各供液支管42上的第一阀门43可以控制进入各个箱体20的液体流量;在箱体20内,冷却液在散热区与电子设备30进行热交换后温度升高,而温度较高的冷却液的热密度较小,因此,温度较高的冷却液汇集在液面的上层,当散热区内的液面逐渐升高,并高于隔板时,温度较高的冷却液将溢出到溢流区内,并在重力作用下沿管路向下流回储液
罐,随后进入下一次的循环。
129.开式循环系统的特点在于:各箱体20不需要严格的密封,管路设计压力低,装置整体成本较低;箱体20与冷量分配单元60的位置关系要求箱体20的安装位置高于冷量分配单元60的安装位置,这样,回流段液体流动依靠自身重量作用,能减少一部分对泵功率的需求。
130.通过以上描述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该液冷机柜的柜体可以为风冷机柜的柜体在原有立式结构的基础上改造而成,柜体内沿竖直方向设置有多个箱体,箱体内的空间可以容纳冷却液和电子设备;柜体内还设置有供液管路、回液管路、冷量分配单元,冷量分配单元通过供液管路、回液管路与每一个箱体连通,从而为每一个箱体提供低温的冷却液。这样,一方面降低了成本,避免了浪费,另一方面,实现了传统风冷机房的液冷改造,提高了电子设备的冷却效果。
131.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实用新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