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防返流鼻空肠营养管的制作方法

2022-02-21 17:19:28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防返流鼻空肠营养管。


背景技术:

2.临床上,经常遇到胃肠道手术后的患者需要放置鼻肠管进行肠内营养,但是手术使消化道原有的解剖结构改变,导致鼻肠管放置困难或放置的深度不够,在肠内营养的过程中会出现鼻肠管向外滑出或者肠内营养液向消化道近端返流导致恶心、呕吐、腹胀等。一方面影响肠内营养效果,另一方面对于有吻合口漏的患者,肠内营养液向消化道近端返流可能导致腹腔感染。
3.例如,一种在中国专利文献上公开的“改进鼻空肠营养管”,其公开号cn210044501u,包括营养管主体,营养管主体包含有鼻腔肠营养管、胃镜镜身和活检钳,活检钳位于鼻腔肠营养管的前端,鼻腔肠营养管和胃镜镜身的顶端之间还设置有辅助送营养管活本练体,鼻腔肠营养管包含有营养管侧孔、第一导丝和营养管前端。其不足之处是,在肠内营养的过程中会出现鼻肠管向外滑出或者肠内营养液向消化道近端返流导致恶心、呕吐、腹胀甚至腹腔感染等。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鼻空肠营养管的问题,提供一种防返流鼻空肠营养管,防止鼻肠管滑出的同时防止肠内营养返流。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6.一种防返流鼻空肠营养管,包括管体,管体一端外侧设有营养液入口,所述管体远离营养液入口的一端设有外壁形状与肠内壁形状适配的气囊,所述管体内包括主腔和副腔,所述主腔一端连通营养液入口且另一端设有营养液出口,所述副腔一端设有充气口且另一端与气囊连通。
7.本实用新型的特点在于在管体远端设置了气囊,并将管体内腔体分为主腔和副腔,营养液从营养液入口进入主腔,并从营养液出口进入肠道;副腔用于对气囊充气,气囊充气后膨胀,与肠壁抵接,防止鼻肠管滑出;同时,由于气囊膨胀,封堵住了管体和肠壁之间的空间,防止肠营养液向消化道上游返流,避免返流引起的恶心、呕吐、腹胀或腹腔感染;肠道内壁带有褶皱,通过将气囊外壁形状设置成与肠道内壁适配的褶皱状,增大气囊与肠壁的摩擦力,不易打滑移动,可以随着小肠的蠕动往小肠远端移动、进而达到鼻肠管放置的目标位置。
8.作为优选,所述气囊呈螺旋状设置在管体外。
9.气囊形状的一种实施方式为螺旋状缠绕在管体外,螺旋状结构凹凸的外壁增加与肠壁的摩擦力。
10.作为优选,所述营养液出口设有多个,所述营养液出口分布在气囊相邻螺旋线之间。
11.当气囊有较大螺距时,气囊相邻螺旋线之间具有一定空间可设置多个营养液出口用于向肠道内供给营养液。
12.作为优选,所述气囊沿管体轴向包括若干气囊段,所述气囊段的直径由两端向中间逐渐变宽。
13.气囊形状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类似于波纹管状,凹凸表面增加与肠壁的摩擦力,气囊段的长度可与空肠内壁褶皱宽度适配。
14.作为优选,所述副腔设置在主腔内。
15.管体内部最大的腔体为主腔,用于供给营养液,主腔内设有副管,副管内形成较小的副腔,用于向气囊供气,且方便安装。
16.作为优选,还包括套设在管体外的鼻腔保护套,所述鼻腔保护套包括靠近营养液入口的限位段和远离营养液入口的保护段,所述限位段直径向靠近保护段方向逐渐变窄。
17.由于鼻营养管从鼻孔通入消化道中,通过在管体外设置鼻腔保护套避免管体在移动插拔过程中对鼻黏膜的损坏,使用时,保护段设置在鼻孔内,限位段设置在鼻孔外,喇叭口形状的限位段对鼻腔保护套进行限位,防止保护套落入鼻腔内。
18.作为优选,所述保护段靠近外壁上设有柔性侧壁,所述柔性侧壁与保护段之间形成弹性空腔。
19.放入鼻腔保护套之前向内挤压柔性侧壁,压缩弹性空腔,使保护段外壁向内凹陷,减小保护段直径,方便将保护套插入鼻腔中,安装完毕后,向外扩张弹性空腔使柔性侧壁回复原位,与鼻腔贴合进行保护。
20.作为优选,所述弹性空腔与充气口连通。
21.充气口可以同时给气囊和弹性空腔充放气,柔性侧壁通过充放气实现压缩和复位,方便卫生。
22.因此,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通过设置气囊防止鼻肠管滑出,可以随着小肠的蠕动往小肠远端移动、进而达到鼻肠管放置的目标位置;(2)防止肠内营养返流,避免出现恶心呕吐、腹胀及腹腔感染的情况;(3)通过设置鼻腔保护套保护鼻黏膜不受损;(4)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附图说明
23.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24.图2是本实用新型鼻腔保护套的剖视图。
25.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26.图中:1、管体,11、营养液入口,12、营养液出口,13、充气口,131、第一充气管,132、第二充气管,2、气囊,3、鼻腔保护套,31、限位段,32、保护段,321、柔性侧壁,33、弹性空腔。
具体实施方式
27.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描述。
28.实施例1
29.如图1、图2所示的实施例1中,一种防返流鼻空肠营养管,包括管体1、气囊2和鼻腔保护套3,管体1一端设有营养液入口11,营养液入口11整体呈喇叭口状,营养液入口处设有
盖体。管体1远离营养液入口11的一端(距离端部约10cm处)外侧设有螺旋状气囊2,管体1内形成主腔,主腔内设有第一充气管131,第一充气管131内形成副腔,第一充气管131一端与气囊2连通,另一端穿出管体1。管体1靠近气囊2的一端设有多个营养液出口12,营养液出口12分布在气囊2相邻螺旋线之间以及气囊2前后(距离端部5-10cm处),并与主腔连通。鼻腔保护套3呈套筒状,套设在管体1外靠近营养液入口11的一端,鼻腔保护套3沿轴向包括靠近营养液入口11的限位段31和远离营养液入口11的保护段32,限位段31直径向靠近保护段32方向逐渐变窄,呈喇叭口状,保护段32长度长于限位段31,保护段32直径向靠近限位段31方向逐渐变窄,斜率小于限位段31。如图2所示,保护段32远离限位段31的一端外壁上设有柔性侧壁321,柔性侧壁321与保护段32之间形成封闭的弹性空腔33,弹性空腔33通过第二充气管132与充气口13连通。
30.插管前向内挤压柔性侧壁321,压缩弹性空腔33,缩小保护段32体积,将保护段32塞入鼻腔内,将管体1从气囊端开始插入鼻腔保护套3中,此时气囊2中不充气,管体1可顺利通过鼻腔保护套,当气囊到达小肠时,对充气口13进行充气,气体通过第一充气管131对气囊进行充气,通过第二充气管132对弹性空腔33进行充气,气囊膨胀后与小肠内壁抵接,可随着小肠的蠕动向小肠远端移动,进而达到目标位置,且摩擦增大,不易滑出;而弹性空腔充气后使得柔性侧壁321向外弹出与鼻腔黏膜抵接,避免鼻腔保护套掉出。拔出营养管前,先对气囊和弹性空腔放气,方便后续拔出营养管和鼻腔保护套。
31.实施例2
32.如图3所示的实施例2中,一种防返流鼻空肠营养管,其结构与实施例1大致相同,区别之处在于,气囊2沿管体1轴向设有2个,每个气囊2沿轴向包括若干直接连接的气囊段,气囊段的直径由两端向中间逐渐变宽,与肠壁褶皱形状适配。气囊前后两侧、两个气囊之间的管体1壁上设有营养液出口12。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