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导演椅的制作方法

2022-02-21 16:40:38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椅子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导演椅。


背景技术:

2.导演椅多由几组交叉管实现定位、支撑以及折叠,也可以在椅子侧边加装可展开和收拢的桌板,从而用于放置常用的如茶杯等物品,方便使用。
3.公告号为cn207969914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折叠导演椅,该折叠导演椅包括导演椅骨架,所述导演椅骨架包括扶背管总成、座管总成和桌管总成,所述扶背管总成包括开口朝下并前后布置的u型扶手管、横撑管和后背管,所述u型扶手管包括左u型扶手管和右u型扶手管,所述左u型扶手管与右u型扶手管左右对称布置,每个u型扶手管上均设置有横撑管和后背管,所述横撑管的前后两端分别通过三通件和横撑管管塞安装在u型扶手管的下部上,所述后背管竖向安装在u型扶手管后侧的折弯圆弧处;所述座管总成包括座布开槽管、交叉管、交叉管支撑管和塑料滑套,所述座布开槽管的开槽朝下布置且其前后两端分别与交叉管的上端固定连接,所述交叉管的上部通过连接片与u型扶手管铰接,所述交叉管支撑管的下端与三通件连接,所述交叉管支撑管的上端与交叉管的中上部铰接,所述交叉管支撑管的中部套装有所述塑料滑套,所述交叉管的下端与所述塑料滑套铰接;所述座布开槽管包括左座布开槽管和右座布开槽管,所述左座布开槽管与右座布开槽管左右对称布置,所述左座布开槽管上的交叉管的中下部与右座布开槽管上的交叉管的中下部通过交叉管套铰接在一起。
4.但是该折叠导演椅在使用过程中,需要通过连接片连接u型扶手管和交叉管,导致在该折叠导演椅打开时,连接片与交叉管之间形成一端剪切的过程并造成夹手风险,且在采用与交叉管连接固定的座布开槽管安装座垫布,导致坐垫布的安装拆卸难度大,进而影响到该折叠导演椅的使用安全性和便捷性,有待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5.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导演椅,以实现提升使用安全性和便捷性的目的。其具体方案如下:
6.一种导演椅,包括两个左右对称的扶手框体,两个所述扶手框体之间设置有两个分别位于前后两侧的折叠机构,所述折叠机构由两根左右对称的下支撑管、两根左右对称的上支撑管以及四个对顶件组成,所述对顶件为两个相互铰接且分别固定在两根所述下支撑管上的下对顶件以及两个相互铰接且分别固定在两根所述上支撑管上的上对顶件;位于相应一侧的所述下支撑管和所述上支撑管相互交叉铰接连接,且所述上支撑管的下端与所述扶手框体铰接,所述下支撑管的上端位于所述上支撑管下端的上侧并铰接连接有滑动件,所述滑动件与所述扶手框体滑动连接。
7.优选地:所述扶手框体包括两根位于上下两端的横杆和两根位于前后两端的竖杆,位于上端的所述横杆的两端分别与两根所述竖杆的上端连接,位于下端的所述横杆的
两端分别与两根所述竖杆的下端连接;所述滑动件包括套接在位于前端的所述竖杆上的前滑动件和套接在位于后端的所述竖杆上的后滑动件,且所述扶手框体设置有与所述前滑动件和所述后滑动件可拆卸连接的坐管。
8.优选地:所述后滑动件设置有与所述坐管匹配的插接孔,所述前滑动件的上端设置有上勾部,所述上勾部和位于前端的所述竖杆之间形成与所述坐管匹配的间隔腔。
9.优选地:所述坐管的前端设置有弯折部,所述弯折部用于向前穿出所述间隔腔并向下弯曲。
10.优选地:所述竖杆的底部设置有脚套。
11.优选地:位于上端的所述横杆的上侧设置有扶手。
12.优选地:位于后端的所述竖杆的上端连接有靠管。
13.优选地:两个所述下对顶件相互靠近的一侧设置有位于上端且相互铰接的下铰接部以及位于下端且用于相互抵接的下抵接部;两个所述上对顶件相互靠近的一侧设置有位于下端且相互铰接的上铰接部以及位于上端且用于相互抵接的上抵接部。
14.通过以上方案可知,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导演椅,该导演椅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5.1、通过下支撑管与套接在竖杆上的滑动件转动连接,从而避免在折叠过程中造成安全隐患;
16.2、通过简化该导演椅的结构,在下支撑管和上支撑管的相互铰接、相邻两个下支撑管铰接且相邻两个上支撑管铰接中实现对导演椅的整体折叠结构设计,具有使用便捷和安全的效果;
17.3、通过背管连接靠背布实现背部的依靠效果,坐管连接坐垫布实现臀部的支撑效果,且在臀部施压在坐管上时,令滑动块具备相对于竖杆向下移动的趋势,从而提升该导演椅的使用稳定性和安全性;
18.4、通过后滑动件的插接孔插接坐管,上勾部对坐管的前端进行限位,并在结合弯折部时进一步提升该导演椅的使用稳定性;
19.5、通过上对顶件实现相邻两个上支撑管的稳定连接,下对顶件实现相邻两个下支撑管的稳定连接。
附图说明
2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1.图1为本技术公开的导演椅的打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22.图2为本技术公开的导演椅的部分折叠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23.附图标记说明:1、扶手框体;11、靠管;12、横杆;121、扶手;13、竖杆;131、脚套;2、下支撑管;21、下对顶件;211、下铰接部;212、下抵接部;3、上支撑管;31、上对顶件;311、上铰接部;312、上抵接部;4、前滑动件;41、上勾部;5、后滑动件;51、插接孔;6、坐管;61、弯折部。
具体实施方式
24.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25.如图1所示,一种导演椅,包括两个左右对称的扶手121框体1。扶手121框体1呈方形,且包括两根位于上下两端的横杆12和两根位于前后两端的竖杆13。其中,位于上端的横杆12的两端分别与两根竖杆13的上端连接,位于下端的横杆12的两端分别与两根竖杆13的下端连接,并以此成为稳定的支撑结构。
26.需要提及的是,在两个扶手121框体1之间设置有两个分别位于前后两侧的折叠机构。折叠机构用于将两个扶手121框体1展开,以形成供人体座靠的空间。其中,每个折叠机构均由两根左右对称的下支撑管2、两根左右对称的上支撑管3以及四个对顶件组成。对顶件为两个相互铰接且分别固定在两根下支撑管2上的下对顶件21以及两个相互铰接且分别固定在两根上支撑管3上的上对顶件31。位于相应一侧的下支撑管2和上支撑管3相互交叉并铰接连接,且上支撑管3的下端与扶手121框体1铰接,下支撑管2的上端位于上支撑管3下端的上侧并铰接连接有滑动件。滑动件套接在竖杆13上,以在竖杆13的限定下做升降运动并实现折叠和打开的效果,进而在通过将下支撑管2与套接在竖杆13上的滑动件转动连接,从而避免在折叠过程中造成安全隐患,提升该导演椅的使用安全性。
27.如图1所示,滑动件包括套接在位于前端的竖杆13上的前滑动件4和套接在位于后端的竖杆13上的后滑动件5。在扶手121框体1上设置有与前滑动件4和后滑动件5可拆卸连接的坐管6,坐管6用于连接坐垫布,以实现臀部的支撑效果,且在臀部施压在坐管6上时,令滑动块具备相对于竖杆13向下移动的趋势,从而提升该导演椅的使用稳定性和安全性。
28.需要说明的是,在后滑动件5上设置有与坐管6匹配的插接孔51,以供坐管6的后端插入插接孔51内固定。在前滑动件4的上端设置有上勾部41,进而在上勾部41和位于前端的竖杆13之间形成与坐管6匹配的间隔腔,以供坐管6的前端放置与限位,进而在避免坐管6摆动的同时,提升该导演椅的使用效果。与此同时,在坐管6的前端设置有弯折部61。弯折部61用于向前穿出间隔腔并向下弯曲,以起到进一步提升该导演椅的使用稳定性的作用。
29.其中,两个下对顶件21相互靠近的一侧设置有位于上端且相互铰接的下铰接部211以及位于下端且用于相互抵接的下抵接部212。两个上对顶件31相互靠近的一侧设置有位于下端且相互铰接的上铰接部311以及位于上端且用于相互抵接的上抵接部312。
30.同时,为了进一步提升该导演椅的使用效果,在竖杆13的底部设置有脚套131,以使得脚套131起到显著提升该导演椅稳定性的作用。在位于上端的横杆12的上侧设置有扶手121,以使得扶手121供人体依靠。在位于后端的竖杆13的上端连接有靠管11,以通过靠管11连接靠背布,并通过背靠布实现背部的依靠效果。
31.如图1、图2所示,在使用并打开该导演椅时,两个扶手121框体1相互远离,并使得两根相互铰接的下支撑管2相互远离的一端逐渐打开,相互交接的两根下支撑管2相互远离的一端逐渐打开,直至两个上对顶件31的上抵接部312相互抵接,两个下对顶件21的下抵接部212相互抵接时实现完全打开的效果;在收纳并折叠该导演椅时,两个扶手121框体1相互靠近,并使得两根相互铰接的下支撑管2相互远离的一端逐渐靠拢,两根相互铰接的上支撑
管3相互远离的一端逐渐靠拢,并在相互抵接的两个上对顶件31和相互抵接的两个下对顶件21逐渐分离后实现便捷折叠的效果。
32.综上,本技术通过下支撑管2与套接在竖杆13上的滑动件转动连接,从而避免在折叠过程中造成安全隐患,并在简化该导演椅的结构时,通过在下支撑管2和上支撑管3的相互铰接、相邻两个下支撑管2铰接且相邻两个上支撑管3铰接中实现对导演椅的整体折叠结构设计,具有使用便捷和安全的效果。
33.本技术涉及的“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等(如果存在)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内容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34.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技术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35.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技术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技术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技术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