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电极导线及医疗设备的制作方法

2022-02-21 15:52:48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用电导线连接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极导线及医疗设备。


背景技术:

2.目前,起搏器等医疗设备的电极导线主要分为主动电极导线和被动电极导线。被动电极的电极端有倒刺样的结构,可以直接挂在心肌小梁上,随着时间的推移,电极端将被心肌包裹,逐步稳定。主动电极的电极端为螺旋结构,电极端伸缩旋入至心肌内,并固定在心房或心室内。
3.现有主动电极导线的连接器主要包括壳体和设于壳体内的内部部件,内部部件较多,一般含连接器针、绝缘部件、内部导体或线圈、针套管等,由于组成壳体密封件的肋沿内部中心孔径向设置对其他部件产生干涉,且内部部件较多导致连接器针转动阻力较大,使得连接器针旋转不顺畅,电极导线的使用舒适度较低,容易对患者造成刺激。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极导线及医疗设备,旨在提高连接器的第一信号连接件的转动顺畅性,以提升电极导线的使用舒适度,降低对患者造成的刺激感。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电极导线,所述电极导线包括:
6.导线主体段,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导线主体段包括外绝缘管及依次设于所述外绝缘管内的外多股丝、内绝缘管和内多股丝;
7.电极头,设于所述导线主体段的第一端;以及
8.连接器,所述连接器设于所述导线主体段的第二端,并适于与医疗设备的连接接口插接;所述连接器包括连接器本体、第一信号连接件和第二信号连接件,所述连接器本体设有连通通道,所述导线主体段的第二端插设于所述连通通道的一端;第一信号连接件插设于所述连通通道的另一端并与所述内多股丝连接;第二信号连接件设于所述连接器本体上并与所述外多股丝连接;
9.其中,所述第一信号连接件包括电接触段及与所述电接触段连接的插入段,所述电接触段适于与所述医疗设备的连接接口电连接,所述插入段插设于所述连通通道内并与所述内多股丝连接;
10.所述电接触段与所述插入段均呈圆柱状设置,所述电接触段的外径大于所述插入段的外径,且所述插入段与所述连通通道的内壁之间具有间隙,以使所述第一信号连接件可转动地插设于所述连通通道。
11.可选地,所述第一信号连接件还包括卡合部,所述卡合部设于所述插入段的端部,所述连接器本体内壁对应所述卡合部的位置设有相适配的配合部,所述卡合部卡入于所述配合部;
12.所述电接触段与所述插入段的连接处形成有第一限位台阶,所述第一限位台阶与
所述连接器本体的端部间隔设置;所述卡合部与所述插入段之间形成有第二限位台阶,所述连接器本体的内壁对应所述第二限位台阶设有内台阶面,以限制所述插入段沿其轴向自所述连通通道内脱出。
13.可选地,所述第一信号连接件设有沿其长度方向贯穿设置的插孔,适于供电极辅助器械插入至所述内多股丝中。
14.可选地,所述插入段一端设有连接部,所述内多股丝焊接固定于所述连接部上。
15.可选地,所述第一信号连接件的材质为铂铱合金、不锈钢、mp35n合金、钛或钛合金。
16.可选地,所述第二信号连接件包括环电接触段及与所述环电接触段连接的粘接段,所述环电接触段适于与所述医疗设备的连接接口电连接,所述环电接触段的端部与所述连接器本体粘接固定;所述粘接段的内壁与所述连接器本体粘接固定,且所述粘接段的端部与所述连接器本体通过焊接固定。
17.可选地,所述粘接段上开设有适于供粘合剂注入的注入口。
18.可选地,所述第二信号连接件呈中空管状设置,所述第二信号连接件设有第三限位台阶,适于限制所述第二信号连接件沿其轴向移动。
19.可选地,所述第二信号连接的材质为铂铱合金、不锈钢、mp35n合金、钛或钛合金。
20.可选地,所述连接器本体包括:
21.绝缘件,呈中空管状设置,所述第二信号连接件环绕设置于所述绝缘件上;以及
22.信号连接座,所述信号连接座与所述绝缘件抵接,所述第二信号连接件通过所述信号连接座与所述外多股丝连接。
23.可选地,所述绝缘件包括第一管段及与所述第一管段连接的第二管段,所述第一管段的外径大于所述第二管段的外径,并且所述第一管段与所述第二管段的外侧连接处形成有第四限位台阶,适于限制所述绝缘件沿其轴向移动。
24.可选地,所述第一管段与所述第二管段的内侧连接处对应所述第二限位台阶的位置设有所述内台阶面;
25.所述绝缘件内壁对应所述卡合部的位置设有所述配合部,所述配合部呈锥形设置。
26.可选地,所述绝缘件的材质为聚碳酸酯、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聚砜、聚亚苯基砜或聚醚醚酮。
27.可选地,所述信号连接座形成有供所述内绝缘管穿入的内孔;
28.所述信号连接座包括穿入段及与所述穿入段连接的焊接段,所述穿入段与所述焊接段的连接处设有抵接臂,所述穿入段穿入至所述第二信号连接件中且所述抵接臂与所述第二信号连接件的端部抵接并通过焊接固定,所述焊接段与所述外多股丝焊接固定。
29.可选地,所述信号连接座的材质为铂铱合金、不锈钢、mp35n合金、钛或钛合金。
30.可选地,所述连接器还包括适于封堵所述医疗设备的连接接口的第一密封件,所述第一密封件环绕设置于所述第二管段上。
31.可选地,所述连接器还包括适于封堵所述医疗设备的连接接口第二密封件,所述第二密封件环绕设置于所述第二信号连接件上并通过粘接固定,所述第二密封件形成有供所述外绝缘管穿入的通孔。
32.可选地,所述第二信号连接件与所述第一管段、所述第一密封件与所述第二管段、所述第二密封件与所述第二信号连接件之间均通过第一粘结剂粘接固定。
33.可选地,述第一粘结剂的材质为硅胶或环氧树脂。
34.可选地,所述电极头包括螺旋头和电极环;
35.所述螺旋头与所述内多股丝的第一端连接,并在转动所述连接器的第一信号连接件时,所述螺旋头旋入至患者心肌内,并固定在心房或心室内;
36.所述电极环设于所述外绝缘管上并与所述外多股丝连接。
37.可选地,所述内绝缘管与所述连接器本体、所述外绝缘管与所述连接器本体之间均通过第二粘结剂粘接固定。
38.可选地,所述第二粘结剂的材质为硅胶或环氧树脂。
39.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医疗设备,所述医疗设备包括:
40.机器主体,设有连接接口;以及
41.电极导线,所述电极导线为如上所述的电极导线,所述电极导线的连接器插设于所述连接接口,所述电极导线包括:
42.导线主体段,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导线主体段包括外绝缘管及依次设于所述外绝缘管内的外多股丝、内绝缘管和内多股丝;
43.电极头,设于所述导线主体段的第一端;以及
44.连接器,所述连接器设于所述导线主体段的第二端,并适于与医疗设备的连接接口插接;所述连接器包括连接器本体、第一信号连接件和第二信号连接件,所述连接器本体设有连通通道,所述导线主体段的第二端插设于所述连通通道的一端;第一信号连接件插设于所述连通通道的另一端并与所述内多股丝连接;第二信号连接件设于所述连接器本体上并与所述外多股丝连接;
45.其中,所述第一信号连接件包括电接触段及与所述电接触段连接的插入段,所述电接触段适于与所述医疗设备的连接接口电连接,所述插入段插设于所述连通通道内并与所述内多股丝连接;
46.所述电接触段与所述插入段均呈圆柱状设置,所述电接触段的外径大于所述插入段的外径,且所述插入段与所述连通通道的内壁之间具有间隙,以使所述第一信号连接件可转动地插设于所述连通通道。
47.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该电极导线包括导线主体段、电极头和连接器,导线主体段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导线主体段包括外绝缘管及依次设于外绝缘管内的外多股丝、内绝缘管和内多股丝;电极头设于导线主体段的第一端;连接器设于导线主体段的第二端,并适于与医疗设备的连接接口插接;连接器包括连接器本体、第一信号连接件和第二信号连接件,连接器本体设有连通通道,导线主体段的第二端插设于连通通道的一端;第一信号连接件插设于连通通道的另一端并与内多股丝连接;第二信号连接件设于连接器本体上并与外多股丝连接;其中,第一信号连接件包括电接触段及与电接触段连接的插入段,电接触段适于与医疗设备的连接接口电连接,插入段插设于连通通道内并与内多股丝连接;电接触段与插入段均呈圆柱状设置,电接触段的外径大于插入段的外径,且插入段与连通通道的内壁之间具有间隙,以使第一信号连接件可转动地插设于连通通道,第一信号连接件与其他部件或结构的干涉较小,旋转阻力相对较低,提高了连接器的第一信号连接件
的转动顺畅性,进而提升了电极导线的使用舒适度,降低了对患者造成的刺激感。
附图说明
4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49.图1为本实用新型电极导线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50.图2为本实用新型电极导线一实施例中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
51.图3为本实用新型电极导线一实施例中连接器的剖视图;
52.图4为本实用新型电极导线一实施例中连接器的第一信号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53.图5为本实用新型电极导线一实施例中连接器的第二信号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54.图6为本实用新型电极导线一实施例中连接器的第二信号连接件的剖视图;
55.图7为本实用新型电极导线一实施例中连接器的绝缘件的结构示意图;
56.图8为本实用新型电极导线一实施例中连接器的绝缘件的剖视图;
57.图9为本实用新型电极导线一实施例中连接器的信号连接座的结构示意图;
58.图10为本实用新型电极导线一实施例中连接器的第一密封件的结构示意图;
59.图11为本实用新型电极导线一实施例中连接器的第二密封件的结构示意图;
60.图12为本实用新型电极导线一实施例中导线主体段的内多股丝的结构示意图;
61.图13为本实用新型电极导线一实施例中导线主体段的外多股丝的结构示意图;
62.图14为本实用新型电极导线一实施例中导线主体段的内绝缘管的结构示意图;
63.图15为本实用新型电极导线一实施例中导线主体段的外绝缘管的结构示意图。
64.附图标号说明:
65.[0066][0067]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0068]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69]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
……
)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0070]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全文中出现的“和/或”的含义为,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 /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0071]
目前,起搏器等医疗设备的电极导线主要分为主动电极导线和被动电极导线。被动电极的电极端有倒刺样的结构,可以直接挂在心肌小梁上,随着时间的推移,电极端将被心肌包裹,逐步稳定。主动电极的电极端为螺旋结构,电极端伸缩旋入至心肌内,并固定在心房或心室内。
[0072]
在一些示例性技术中,主动电极导线的连接器包括壳体和设于壳体内的内部部件,内部部件较多,包括连接器针、绝缘部件、内部导体或线圈、针套管等,由于组成壳体密封件的肋沿内部中心孔径向设置对其他部件产生干涉,且内部部件较多导致连接器针转动阻力较大,使得连接器针旋转不顺畅,电极导线的使用舒适度较低,容易对患者造成刺激。
[0073]
为了提高连接器的第一信号连接件的转动顺畅性,以提升电极导线的使用舒适度,降低对患者造成的刺激感,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电极导线,适用于多种医疗设备,尤其是除颤器、起搏器或者其他电刺激装置,此处不限。
[0074]
参照图1至图3,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电极导线包括导线主体段10、电极头20和连接器30,导线主体段10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导线主体段10包括外绝缘管11及依次设于外绝缘管11内的外多股丝12、内绝缘管 13和内多股丝14;电极头20设于导线主体段10的第一端;连接器30设于导线主体段10的第二端,并适于与医疗设备的连接接口插接;连接器30包括连接器本体31、第一信号连接件32和第二信号连接件33,连接器本体31 设有连通通道31a,导线主体段10的第二端插设于连通通道31a的一端;第一信号连接件32插设于连通通道31a的另一端并与内多股丝14连接;第二信号连接件33设于连接器本体31上并与外多股丝12连接。
[0075]
其中,如图3和图4所示,第一信号连接件32包括电接触段321及与电接触段321连接的插入段322,电接触段321适于与医疗设备的连接接口电连接,插入段322插设于连通通道31a内并与内多股丝14连接;电接触段321 与插入段322均呈圆柱状设置,电接触段321的外径大于插入段322的外径,且插入段322与连通通道31a的内壁之间具有间隙,以使第一信号连接件32 可转动地插设于连通通道31a。
[0076]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电极导线可为可植入主动式医用电导线,其在自由端设有主动机构,可植入主动式医用电导线的自由端可以包括螺旋型固定机构,其用于为被制动且轴向地延伸和/或旋转出导线的顶部,以接合或嵌入到患者心肌中,并固定在心房或心室内。
[0077]
结合图1和图3,电极导线的导线主体段10为医用电导线,一般包括外绝缘管11、设于外绝缘管11内的外多股丝12、内绝缘管13和内多股丝14。其中,外绝缘管11处于导线主体段10的外周侧并将其他部件包裹住,以进行绝缘保护;内多股丝14置于线缆的最里层,内绝缘管13将其包裹住,并设于内多股丝14与外多股丝12之间,以进行绝缘保护的同时,内绝缘管13 与外绝缘管11形成供外多股丝12容置的空间。
[0078]
结合图3和图12,内多股丝14配置在内绝缘管13内,内多股丝14的一端可通过电阻焊、粘接或激光焊接等方式与第一信号连接件32连接在一起,另一端与电极头20的螺旋头21连接,以传递第一信号连接件32从起搏器或除颤器等医疗设备所接收的电信号。
[0079]
结合图3和图13,外多股丝12配置在内绝缘管13和外绝缘管11之间,一端通过电阻焊、粘接或激光焊接等方式与信号连接座320连接在一起,另一端则与电极头20的电极环22连接,以传递第二信号连接件33所接收的电信号。
[0080]
结合图3和图14,内绝缘管13配置在内多股丝14和外多股丝12之间,内多股丝14可在内绝缘管13的内绝缘管13腔内转动,外多股丝12可缠绕在内绝缘管13外壁上。
[0081]
结合图3和图15,导线主体段10第二端的外绝缘管11配置在连接器本体31和外多股丝12之间,外多股丝12固定在外绝缘管11腔内,外绝缘管 11一端与电极头20连接,另一端外壁的一部分则与连接器本体31可通过粘接等方式固定。
[0082]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电极头20可设于导线主体段10的第一端,以形成主动机构。电机头可包括一个或多个电极部件,可采用316l不锈钢或贵金属等固体导电体材质,具体结构可根据医用设备的信号检测需求等进行设置,此处不限。
[0083]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连接器30可设于导线主体段10的第二端,用于与医疗设备的连接接口插接,其作为连接导线主体段10的导体(即内多股丝14和外多股丝12)与医用设备的连接接口的连接器件,医生可通过旋转连接器30的第一信号连接件32使位于导线
主体段10第一端的电极头20旋入至患者心肌中,并固定在心房或心室内。
[0084]
在组装时,可先通过焊接、缠绕连接等方式将电极头20固定在导线主体段10的第一端,再将导线主体段10的第二端剖开将其端部的外绝缘管11、外多股丝12、内绝缘管13和内多股丝14分别显露出来,然后将端部的内多股丝14通过焊接或粘接等方式固定于第一信号连接件32上或通过连接部件将两者连接固定,再将端部的内绝缘管13通过粘接、卡接等方式插入并固定于连接器本体31的连通通道31a内,再把端部的外多股丝12通过焊接或粘接等方式固定于第二信号连接件33上或通过连接部件将两者连接固定,然后再把端部的外绝缘管11通过粘接、卡接等方式插入并固定于连接器本体31 的连通通道31a内。
[0085]
可以理解的是,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中,该电极导线包括导线主体段10、电极头20和连接器30,导线主体段10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导线主体段10包括外绝缘管11及依次设于外绝缘管11内的外多股丝12、内绝缘管 13和内多股丝14;电极头20设于导线主体段10的第一端;连接器30设于导线主体段10的第二端,并适于与医疗设备的连接接口插接;连接器30包括连接器本体31、第一信号连接件32和第二信号连接件33,连接器本体31 设有连通通道31a,导线主体段10的第二端插设于连通通道31a的一端;第一信号连接件32插设于连通通道31a的另一端并与内多股丝14连接;第二信号连接件33设于连接器本体31上并与外多股丝12连接;其中,第一信号连接件32包括电接触段321及与电接触段321连接的插入段322,电接触段 321适于与医疗设备的连接接口电连接,插入段322插设于连通通道31a内并与内多股丝14连接;电接触段321与插入段322均呈圆柱状设置,电接触段 321的外径大于插入段322的外径,且插入段322与连通通道31a的内壁之间具有间隙,以使第一信号连接件32可转动地插设于连通通道31a,第一信号连接件32与其他部件或结构的干涉较小,旋转阻力相对较低,提高了连接器 30的第一信号连接件32的转动顺畅性,进而提升了电极导线的使用舒适度,降低了对患者造成的刺激感。
[0086]
为了避免第一信号连接件32从连接器本体31的连通通道31a内脱离出来,提高连接器30的连接稳定性,在一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4所示,第一信号连接件32还可包括卡合部323,卡合部323设于插入段322的端部,连接器本体31内壁对应卡合部323的位置设有相适配的配合部313,如图8所示,卡合部323卡入于配合部313。主要参考图4和图8,电接触段321与插入段322的连接处形成有第一限位台阶324,第一限位台阶324与连接器本体 31的端部间隔设置;卡合部323与插入段322之间形成有第二限位台阶325,连接器本体31的内壁对应第二限位台阶325设有内台阶面315,以限制插入段322沿其轴向自连通通道31a内脱出。
[0087]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信号连接件32可呈圆柱形针状设置,可由导电体材料制成,此处不做具体限定。第一信号连接件32可开设有沿其长度方向贯穿设置的插孔32a,适于供电极辅助器械插入至内多股丝14中。
[0088]
需要说明,在实际应用中,电极辅助器械可以通过第一信号连接件32的插孔32a穿入至内多股丝14中。
[0089]
进一步地,如图4所示,插入段322一端可设有连接部326,内多股丝 14焊接固定于连接部326上。
[0090]
在实际组装时,可将内多股丝14穿到第一信号连接件32的连接部326 上,并与第二限位台阶325对齐,再进行电阻焊、激光焊接或粘接等,将内多股丝14与第一信号连接件32固定在一起。然后,利用带有锥度的卡合部 323,将第一信号连接件32卡入连接器本体31
中,同时通过其第一限位台阶 324端面和第二限位台阶325端面对卡合后的第一信号连接件32进行限位,保证其与连接器本体31之间不发生滑脱。
[0091]
在实际使用时,可利用露出来的第一信号连接件32的电接触面接收起搏器或除颤器等医用设备发出的电信号。
[0092]
可以理解,由于第一信号连接件32的中部侧面与连接器本体31为间隙配合,保证了第一信号连接件32的轴向被限位的同时,其周向上可以带动内多股丝14及电极螺旋头21自由旋转。
[0093]
本实施例中,第一信号连接件32的材料优选为铂铱合金、不锈钢、mp35n 合金、钛或钛合金等,此处不限。
[0094]
值得一提的是,常规电极导线的内外多股丝12需要用到四个金属件进行压接固定,金属件特别是磁性组件较多,装配复杂,成本较高且不易通过核磁共振检查。然而,该电极导线的连接器30采用激光焊接的结构和工艺来与内外多股丝12进行连接固定,减少了金属件数量,降低了装配难度,减少了装配工序,更易通过核磁共振检查。并且,常规电极导线的绝缘部件与第一信号连接件32的连接需要多个配合结构,甚至多个绝缘部件的配合,装配工序繁杂,多个部件装配造成的累积公差较大,且成本较高。该电极导线连接器30的第一信号连接件32和绝缘部件采用卡合结构,两个部件就可保证第一信号连接件32的轴向限位和周向的自由旋转,减少装配部件和工序,降低了产品成本。
[0095]
请参考图5和图6,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信号连接件33可包括环电接触段331及与环电接触段331连接的粘接段332,环电接触段331适于与医疗设备的连接接口电连接,环电接触段331的端部与连接器本体31粘接固定;粘接段332的内壁与连接器本体31粘接固定,且粘接段332的端部与连接器本体31通过焊接固定。如此,可方便组装,并提高了连接器30的信号传输的稳定性。
[0096]
本实施例中,第二信号连接件33整体可呈中空的管状设置,其环电接触段331和粘接段332可通过一体成型制造而成,也可通过焊接等方式组装而成,此处不限。第二信号连接件33的环电接触段331和粘接段332的材料可为相同的铂铱合金、不锈钢、mp35n合金、钛或钛合金等导体材料,也可采用不同的导体材料,此处不做限定。
[0097]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如图5和图6所示,第二信号连接件33的粘接段332上开设有适于供粘合剂注入的注入口332a,以提升组装的便利性。
[0098]
可以理解,在对连接器30与导电主体段的第二端进行组装的过程中,可通过注入口332a来注入硅胶等粘结剂,对连接器本体31的绝缘件310进行固定。
[0099]
在本实施例中,请参考图6,第二信号连接件33可设有第三限位台阶333,适于限制第二信号连接件33沿其轴向移动。
[0100]
可以理解,第二信号连接件33通过其中心孔、第三限位台阶333来对连接器本体31的绝缘件310进行轴向的前侧限位,并通过注入口332a来注入硅胶等粘结剂,对绝缘件310进行固定。并且,可通过第二信号连接件33的前端面来和连接器30的第一密封件34进行端面粘接,可通过第二信号连接件33的后端面来与连接器本体31的信号连接座320进行激光焊接固定并完成对绝缘件310的轴向后侧限位。此外,还可通过第二信号件的外台阶端面和台阶之间的粘接面上涂覆硅胶粘结剂,来将第二密封件35与第二信号连接件33进行连接。
[0101]
需要说明的是,在使用该电极导线的过程中,第二信号连接件33将通过外露的环
电接触面来接收起搏器或除颤器等医疗设备发出的电信号。
[0102]
本实施例中,第二信号连接件33的材料可以是铂铱合金、不锈钢、mp35n 合金、钛或钛合金等,此处不限。
[0103]
参考图3、图7至图9,在一些实施例中,连接器本体31可包括绝缘件 310和信号连接座320,绝缘件310呈中空管状设置,第二信号连接件33环绕设置于绝缘件310上;信号连接座320与绝缘件310抵接,第二信号连接件33通过信号连接座320与外多股丝12连接。
[0104]
值得一提的是,相对现有技术中繁多的零部件,本技术电极导线的外部零件和内部零件较少,保证了连接器30正常信号传输的功能之外,简化了连接器30的结构,节省了生产制造的成本,方便医生使用,同时还提高了电极导线的使用舒适度,降低了对患者产生的不适感。
[0105]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7和图8所示,绝缘件310可包括第一管段311及与第一管段311连接的第二管段312,第一管段311的外径大于第二管段312 的外径,并且第一管段311与第二管段312的外侧连接处形成有第四限位台阶314,适于限制绝缘件310沿其轴向移动。如此,可提高连接器30的稳定性,并方便生产组装。
[0106]
进一步地,主要参考图8,第一管段311与第二管段312的内侧连接处对应第二限位台阶325的位置可设有内台阶面315;绝缘件310内壁对应卡合部 323的位置可设有配合部313,配合部313可呈锥形设置。
[0107]
其中,绝缘件310利用呈内圆锥形的配合部313及其内台阶面315,将第一信号连接件32卡合进连接器本体31的连通通道31a中,并使得第一信号连接件32轴向被限位的同时,周向上可以自由转动。绝缘件310的后侧面可涂上粘结剂,并穿入第二信号连接器30中,再利用第四限位台阶314进行绝缘件310的轴向的前侧限位,可将绝缘件310中的前侧面露出的第二信号连接件33的环电接触段331部分涂上粘结剂,穿入第一密封件34内并粘接固定。
[0108]
本实施例中,绝缘件310可以是具有一定弹性和硬度的植入级高分子绝缘材料,优选为聚碳酸酯(pc)、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tpu)、聚砜(psu)、聚亚苯基砜(ppsu)或聚醚醚酮(peek)等,此处不限。
[0109]
请参考图3和图9,在一实施例中,信号连接座320可形成有供内绝缘管 13穿入的内孔320a;信号连接座320可包括穿入段327及与穿入段327连接的焊接段328,穿入段327与焊接段328的连接处可设有抵接臂329,穿入段 327穿入至第二信号连接件33中且抵接臂329与第二信号连接件33的端部抵接并可通过焊接固定,焊接段328与外多股丝12也可通过焊接固定。如此,可提高连接稳固性,避免信号断开的情况发生,提升了连接器30信号传输的稳定性。
[0110]
本实施例中,信号连接座320的材质可为铂铱合金、不锈钢、mp35n合金、钛或钛合金。
[0111]
在组装时,可先将外多股丝12穿到信号连接座320焊接段328的后侧面上,一端对齐焊接段328上的外台阶330,进行电阻焊、激光焊接或粘接等,将外多股丝12与焊接段328焊接固定;信号连接座320内孔320a穿过外绝缘管11,信号连接座320前侧面穿入第二信号连接件33中;信号连接座320 的前端面抵住绝缘件310,环台阶(即抵接臂329)抵住第二信号连接件33 并进行激光焊接固定,从而将绝缘件310的轴向的后侧限位,并完成外多股丝12与第二信号连接件33的电连接。
[0112]
在本实施例中,连接器30的电连接方面主要通过以下连接来实现:第一信号连接件32与内多股丝14的焊接或粘接等电连接;第二信号连接件33与信号连接座320的激光焊接或粘接等电连接,信号连接座320与外多股丝12 的焊接或粘接等电连接。
[0113]
在该技术方案中,将外多股丝12与第二信号连接件33电连接的同时,将绝缘件310固定在第二信号连接件33内,通过信号连接座320这一部件起到了多个用途,减少零件数量,降低产品成本。
[0114]
为了进一步地提升该连接器30的稳固性,方便连接器30的组装,并避免手术过程中病人的体液进入连接接口,提高医疗设备的密封性能,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10所示,连接器30还可包括适于封堵医疗设备的连接接口的第一密封件34,第一密封件34环绕设置于第二管段312上。
[0115]
本实施例中,第一密封件34的材料可优选为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tpu)、硅胶或硅胶与聚氨酯的共混物,保证其有一定的弹性和生物相容性。
[0116]
本实施例中,绝缘件310的前侧面可设于第一密封件34的内孔320a中,并利用硅胶等粘结剂进行粘接固定。
[0117]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11所示,连接器30还可包括适于封堵医疗设备的连接接口第二密封件35,第二密封件35环绕设置于第二信号连接件 33上并通过粘接固定,第二密封件35形成有供外绝缘管11穿入的通孔。如此,可进一步地提升该连接器30的稳固性,并避免手术过程中病人的体液进入连接接口,提高医疗设备的密封性能。
[0118]
其中,第二密封件35的材料也可优选为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tpu)、硅胶或硅胶与聚氨酯的共混物,保证其有一定的弹性和生物相容性。
[0119]
本实施例中,第一密封件34的外周壁上可设置多个第一环状凸起341,第二密封件35的外周壁上可设置多个第二环状凸起351,凸起结构可与医疗设备的连接接口做适配设计,此处不限。
[0120]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第二密封件35的长度相比第一密封件34 的长度更长,可利用第二密封件35长而柔软的特点,帮助连接器30实现应力释放。
[0121]
还需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第二信号连接件33与第一管段311、第一密封件34与第二管段312、第二密封件35与第二信号连接件33之间均可通过第一粘结剂粘接固定。其中,第一粘结剂的材质可为硅胶或环氧树脂等,此处不限。
[0122]
在本实施例中,连接器30的密封绝缘方面主要通过以下连接来实现:第一密封件34与绝缘件310的前侧面的粘接,绝缘件310与第二信号连接件33 之间的硅胶填充和粘接,内绝缘管13与绝缘件310之间的硅胶填充或粘接,第二密封件35与第二信号连接件33之间的硅胶粘接,第二密封件35与外绝缘管11的空隙间的硅胶填充或粘接。
[0123]
此外,为了方便安装连接器30各部件,并保证一定的连接强度,在一些实施例中,内绝缘管13与连接器本体31、外绝缘管11与连接器本体31之间也均可通过第二粘结剂粘接固定。其中,第二粘结剂的材质也可为硅胶或环氧树脂等,此处不限。
[0124]
参考图1,在一些实施例中,电极头20可包括螺旋头21和电极环22;螺旋头21与内多股丝14的第一端连接,并在转动连接器30的第一信号连接件32时,螺旋头21旋入至患者心肌内,并固定在心房或心室内;电极环22 设于外绝缘管11上并与外多股丝12的一端连接。
[0125]
可以理解,螺旋头21呈螺旋状,可便于植入患者心肌内,以增强连接稳定性,避免信号断开。电极环22呈长条环状设置,可提高其与心肌的接触面积,从而增强连接稳定性,避免信号断开。
[0126]
在实际应用时,电极导线通常与心脏起搏器、除颤器等医疗设备的机器主体配合使用。可通过旋转连接器30将螺旋头21旋入至心脏内的靶向治疗部位,随后心脏内的肌肉组织将逐渐与电极头20长在一起,连接器30则与心脏起搏器或除颤器的连接接口连接,最终通过连接器30、电极头20和导线主体段10,将心脏起搏器或除颤器发出的电信号传输到心脏内待电刺激的靶向治疗部位。
[0127]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医疗设备,该医疗设备包括机器主体和电极导线,机器主体设有连接接口,电极导线的连接器30插设于连接接口,该电极导线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医疗设备包括上述电极导线的所有实施例的所有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与所述电极导线相同的技术效果,此处不一一阐述。
[0128]
本实施例中,医疗设备可以是除颤器、起搏器等电刺激装置,此处不做限定。
[0129]
参照图1至图3,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该电极导线包括导线主体段 10、电极头20和连接器30,导线主体段10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导线主体段10包括外绝缘管11及依次设于外绝缘管11内的外多股丝12、内绝缘管13和内多股丝14;电极头20设于导线主体段10的第一端;连接器30 设于导线主体段10的第二端,并适于与医疗设备的连接接口插接;连接器30 包括连接器本体31、第一信号连接件32和第二信号连接件33,连接器本体 31设有连通通道31a,导线主体段10的第二端插设于连通通道31a的一端;第一信号连接件32插设于连通通道31a的另一端并与内多股丝14连接;第二信号连接件33设于连接器本体31上并与外多股丝12连接;其中,第一信号连接件32包括电接触段321及与电接触段321连接的插入段322,电接触段321适于与医疗设备的连接接口电连接,插入段322插设于连通通道31a 内并与内多股丝14连接;电接触段321与插入段322均呈圆柱状设置,电接触段321的外径大于插入段322的外径,且插入段322与连通通道31a的内壁之间具有间隙,以使第一信号连接件32可转动地插设于连通通道31a。
[0130]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