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导管系统和导管组件的制作方法

2022-02-23 01:09:47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导管系统和导管组件。


背景技术:

2.导管通常用于多种输注疗法。例如,导管可以用于向患者输注流体,诸如盐水溶液、药物、全胃肠道外营养等。导管还可以用于从患者体内抽血。
3.一种常见类型的导管是套针式(over-the-needle)外周静脉导管 (“pivc”)。其它常见类型的导管包括但不限于外周插入中心导管 (“picc”)、中心静脉导管(“cvc”)等。
4.顾名思义,套针式pivc可以安装在具有尖锐远端的引导针上。可以组装pivc和引导针,使得引导针的远端延伸超过pivc的远端,其中针的斜面背离患者的皮肤。pivc和引导针通常以浅角度穿过皮肤并插入患者的血管中,诸如动脉、静脉或患者的任何其它脉管系统。一旦已经将pivc正确地放置在血管内,可以回抽引导针,并且可以通过用敷料将导管适配器(与pivc联接)固定到患者的皮肤而将 pivc固定在血管内。
5.一些pivc可以与各种附加部件相关联,诸如阀控制(vavling) 部件、针安全部件等,其可以为临床医生提供许多附加的有用特征。然而,这些附加的部件也可能给pivc系统带来不期望的特性。例如,这些附加部件可能会导致:(1)pivc系统的总长度增加,从而需要更长的引导针;(2)经由附加的/较长的部件传递到引导针的新的摩擦源(例如,当引导针通过附加的/较长的部件回抽/前进时,引导针可能经受更大的早期阶段阻力。这可能会干扰临床医生的触觉和在患者的静脉内正确放置和保持导管的能力);以及(3)当从pivc系统的其它部件回抽引导针时,未由pivc系统的其它部件支撑的引导针的长度增加。引导针的这种较长的“未支撑部分”可能导致弯曲增加,这可能使得pivc系统的其它部分以易损的方式来回“摆动”,并且可能导致导管从静脉移位。因此,需要改进的导管组件、系统和方法。
6.本文要求保护的主题并不限于解决任何缺点或仅在诸如上文所描述的那些环境之类的环境中操作的实施例。相反,提供该背景仅仅是为了说明可以实践本文所描述的一些实施方式的一个示例技术领域。


技术实现要素:

7.本公开总体涉及导管组件、系统和方法。已经响应于现有技术的当前状态开发了本公开的各种导管组件、系统和方法,以及具体地,已经响应于由目前可得的用于将导管插入患者的血管中的导管组件、系统和方法尚未完全解决的现有技术中的问题和需求开发了本公开的各种导管组件、系统和方法。
8.在一些实施例中,导管系统可以包括:针组件,所述针组件包括:引导针;以及针毂,所述针毂联接到所述引导针;联接到所述针毂的驱动弹簧,所述驱动弹簧包括:上部部分,所述上部部分包括:第一弹簧臂;第二弹簧臂;以及第一横向构件,所述第一横向构件将所述第一弹簧臂联接到所述第二弹簧臂;下部部分,所述下部部分包括:第三弹簧臂;第四弹簧臂;以及第二横向构件,所述第二横向构件将所述第三弹簧臂联接到所述第四弹簧臂;
第一弹性部分;以及第二弹性部分;其中:所述第二弹性部分将所述第一弹簧臂联接到所述第三弹簧臂;所述第一弹性部分将所述第二弹簧臂联接到所述第四弹簧臂;并且所述第一弹性部分和所述第二弹性部分向所述第一横向构件和所述第二横向构件施加偏压力,以将所述第一横向构件和所述第二横向构件朝向彼此推压;以及针安全护罩,所述针安全护罩包括:设置在所述针安全护罩的远端处的接触表面,所述针安全护罩配置成在其中可滑动地接收所述引导针;以及设置在所述针安全护罩的近端处的斜坡构件,所述斜坡构件包括:第一斜坡表面,所述第一斜坡表面配置成接收所述第一横向构件的第一引导表面;第二斜坡表面,所述第二斜坡表面配置成接收所述第一横向构件的第二引导表面;第三斜坡表面,所述第三斜坡表面配置成接收所述第二横向构件的第三引导表面;以及第四斜坡表面,所述第四斜坡表面配置成接收所述第二横向构件的第四引导表面;其中:所述驱动弹簧配置成接合所述斜坡构件,并在所述针安全护罩上施加力,以相对于所述针毂在远侧方向上推压所述针安全护罩;所述针安全护罩的所述接触表面接合导管适配器主体的近侧表面,并相对于所述针毂在所述远侧方向上推压所述导管适配器主体;并且相对于所述引导针在所述远侧方向上推压从所述导管适配器主体的远端突出的导管。
9.在导管系统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横向构件和第二横向构件可以配置成当将第一横向构件和第二横向构件推压在一起时,在第一横向构件和第二横向构件之间抓持引导针。
10.在导管系统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斜坡表面可以包括第一凹形表面部分,第二斜坡表面可以包括第二凹形表面部分,第三斜坡表面可以包括第三凹形表面部分,以及第四斜坡表面可以包括第四凹形表面部分。
11.在导管系统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凹形表面部分可以包括第一半径,第二凹形表面部分可以包括第二半径,第三凹形表面部分可以包括第三半径,以及第四斜坡表面可以包括第四半径。
12.在导管系统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半径、第二半径、第三半径和第四半径可以基本上彼此相等。在导管系统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半径、所述第二半径、所述第三半径和所述第四半径可以彼此相等,或者彼此之间的相对差异在
±
10%以内。
13.在导管系统的一些实施例中,斜坡构件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台状 (plateau)部分。
14.在导管系统的一些实施例中,斜坡构件可以包括邻近所述至少一个台状部分的至少一个止挡凸起。
15.在一些实施例中,导管组件可以包括:引导针,所述引导针联接到针毂;中间构件,所述中间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中间构件的远端处的接触表面,所述中间构件配置成可滑动地接收穿过其中的所述引导针;弹性构件,所述弹性构件联接到所述针毂和所述中间构件中的一个;以及斜坡构件,所述斜坡构件联接到所述针毂和所述中间构件中的另一个;其中:所述弹性构件配置成接合所述斜坡构件的至少一个斜坡表面,并在所述中间构件上施加力,以相对于所述针毂在远侧方向上推压所述中间构件;所述中间构件的所述接触表面接合导管适配器主体的近侧表面,并相对于所述针毂在所述远侧方向上推压所述导管适配器主体;并且相对于所述引导针在所述远侧方向上推压从所述导管适配器主体的远端突出的导管。
16.在导管组件的一些实施例中,弹性构件可以包括驱动弹簧。驱动弹簧可以包括:上
部部分,所述上部部分包括:第一弹簧臂;第二弹簧臂;以及第一横向构件,所述第一横向构件将所述第一弹簧臂联接到所述第二弹簧臂;下部部分,所述下部部分包括:第三弹簧臂;第四弹簧臂;以及第二横向构件,所述第二横向构件将所述第三弹簧臂联接到所述第四弹簧臂;第一弹性部分;以及第二弹性部分;其中:所述第二弹性部分将所述第一弹簧臂联接到所述第三弹簧臂;所述第一弹性部分将所述第二弹簧臂联接到所述第四弹簧臂;并且所述第一弹性部分和所述第二弹性部分向所述第一横向构件和所述第二横向构件施加偏压力,以将所述第一横向构件和所述第二横向构件朝向彼此推压。在一些实施例中,导管系统可以包括多于两个的弹性部分和/ 或多于四个的斜坡表面。
17.在导管组件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横向构件和第二横向构件可以配置成当将第一横向构件和第二横向构件推压在一起时,在第一横向构件和第二横向构件之间抓持引导针。
18.在导管组件的一些实施例中,斜坡构件的所述至少一个斜坡表面可以包括配置成接收第一横向构件的第一引导表面的第一斜坡表面、配置成接收第一横向构件的第二引导表面的第二斜坡表面、配置成接收第二横向构件的第三引导表面的第三斜坡表面以及配置成接收第二横向构件的第四引导表面的第四斜坡表面。
19.在导管组件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至少一个斜坡表面可以包括具有第一半径的凹形表面部分。
20.在导管组件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至少一个斜坡表面可以包括台状部分。
21.在导管组件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至少一个斜坡表面可以包括位于凹形表面部分和台状部分之间的止挡凸起。
22.在一些实施例中,通过使用导管组件可以促进将导管插入患者的血管中的方法,所述导管组件可以包括联接到针毂的引导针、具有设置在中间构件的远端处的接触表面的中间构件、联接到针毂和中间构件中的一个的弹性构件以及联接到针毂和中间构件中的另一个的斜坡构件。方法可以包括将引导针的远端插入患者的血管内,并且相对于引导针向近侧推进中间构件,从而:(1)使弹性构件与斜坡构件的斜坡表面接合,以在中间构件上施加力,并相对于针毂在远侧方向上推压中间构件;(2)使中间构件的接触表面与导管适配器主体的近侧表面接合,以相对于针毂在远侧方向上推压导管适配器主体;以及(3) 相对于引导针在远侧方向上推压联接到导管适配器主体的导管,直到导管的远端插入血管内。
23.在方法的一些实施例中,方法还可以包括:相对于导管在近侧方向上移动针毂和引导针,以及从导管回抽引导针。
24.在方法的一些实施例中,弹性构件可以包括驱动弹簧。驱动弹簧可以包括上部部分,所述上部部分具有第一弹簧臂、第二弹簧臂和将第一弹簧臂联接到第二弹簧臂的第一横向构件。驱动弹簧还可以包括下部部分,所述下部部分具有第三弹簧臂、第四弹簧臂和将第三弹簧臂联接到第四弹簧臂的第二横向构件。驱动弹簧还可以包括第一弹性部分和第二弹性部分。第一弹性部分可以将第一弹簧臂联接到第三弹簧臂,第二弹性部分可以将第二弹簧臂联接到第四弹簧臂,并且第一弹性部分和第二弹性部分可以向第一横向构件和第二横向构件施加偏压力,以将第一横向构件和第二横向构件朝向彼此推压。
25.在方法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横向构件和第二横向构件可以配置成当将第一横向构件和第二横向构件朝向彼此推压时,在第一横向构件和第二横向构件之间抓持引导针。
方法还可以包括在至少部分地从导管回抽引导针时,在驱动弹簧的第一横向构件和第二横向构件之间抓持引导针。
26.在方法的一些实施例中,斜坡表面可以包括配置成接收第一横向构件的第一引导表面的第一斜坡表面、配置成接收第一横向构件的第二引导表面的第二斜坡表面、配置成接收第二横向构件的第三引导表面的第三斜坡表面以及配置成接收第二横向构件的第四引导表面的第四斜坡表面。方法还可以包括:(1)使第一引导表面与第一斜坡表面接合,并施加第一力,该第一力相对于针毂在远侧方向上推压中间构件;(2)使第二引导表面与第二斜坡表面接合,并施加第二力,该第二力相对于针毂在远侧方向上推压中间构件;(3)使第三引导表面与第三斜坡表面接合,并施加第三力,该第三力相对于针毂在远侧方向上推压中间构件;以及(4)使第四引导表面与第四斜坡表面接合,并施加第四力,该第四力相对于针毂在远侧方向上推压中间构件。
27.在方法的一些实施例中,斜坡表面可以包括具有第一半径的凹形表面部分。方法还可以包括使弹性构件与凹形表面部分接合,以在中间构件上施加力,并相对于针毂在远侧方向上推压中间构件。
28.应理解,以上概述和以下详述都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而不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公开的实施例。应理解,本公开的各种实施例不限于附图中所示的布置和手段。还应理解,在不脱离本公开的各种实施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可以组合本公开的实施例,或者可以利用其它实施例,并且可以进行结构改变,除非如此要求保护。因此,以下详细描述不应被视为限制性的。
附图说明
29.将通过使用附图利用附加的特征和细节来描述和解释示例性实施例,其中:
30.图1a是根据一些实施例的示例性导管系统的分解图;
31.图1b是组装后的图1a的示例性导管系统的剖视侧视图;
32.图2a是根据一些实施例的针安全护罩的透视俯视图;
33.图2b是图2a的针安全护罩的透视仰视图;
34.图2c是图2a的针安全护罩的侧视图;
35.图3a是根据一些实施例的驱动弹簧的透视俯视图;
36.图3b是图3a的驱动弹簧的正视图;
37.图3c是图3a的驱动弹簧的透视俯视图,其示出了被拉开的驱动弹簧的远端;
38.图4a至图4c示出了在将图3a的驱动弹簧装载到图2a的针安全护罩的斜坡构件上时的各种侧视图;图4a是驱动弹簧装载到斜坡构件上之前的侧视图;图4b是驱动弹簧沿着斜坡构件向上滑动的侧视图;以及图4c是驱动弹簧完全装载到斜坡构件上时的侧视图;
39.图5a是根据一些替代实施例的装载到斜坡构件上的驱动弹簧的透视俯视图;
40.图5b是完全装载到图5a的斜坡构件上的驱动弹簧的剖视侧视图;
41.图6是结合了图5a的驱动弹簧和斜坡构件的示例性导管系统的剖视侧视图;
42.图7是根据一些替代实施例的示例性导管系统的局部剖视侧视图;
43.图8是用于将导管插入患者的血管中的方法的流程图。
44.应理解,附图是为了说明本公开的构思,并且可能未按比例绘制。此外,附图示出
了示例性实施例,并且不代表对本公开范围的限制。
具体实施方式
45.通过参考附图,将最好地理解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其中相同的部分始终由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将容易理解的是,如本文的附图中一般描述和示出的本公开的部件可以以各种各样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如附图所示的装置和系统的实施例的以下更详细描述并不旨在限制如本技术或要求本技术优先权的任何其它申请中所要求的本公开的范围,而仅仅是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的代表。
46.根据一些实施例,图1a和图1b示出了可以用于本公开的教导的示例性导管系统100(或导管组件)的各种视图。具体地,图1a是示例性导管系统100的分解图,以及图1b是在已经组装示例性导管系统100后的示例性导管系统100的剖视侧视图。
47.导管系统100通常可以包括针组件110、针安全护罩140、导管适配器主体160和导管170,所述导管联接到导管适配器主体160的远端并从其突出。针组件110可以包括联接到针毂130的引导针120。针安全护罩140可以包括隔膜141和接触表面115,所述隔膜配置成可滑动地接收从中穿过的引导针120,以及所述接触表面设置在针安全护罩140的远端处。导管适配器主体160可以包括近侧表面165,所述近侧表面配置成接合针安全护罩140的接触表面115,这将在下面参考图2a至图8更详细地解释。
48.根据一些实施例,图2a至图2c示出了针安全护罩200(或中间构件)的各种视图。针安全护罩200可以与图1a和图1b的示例性导管系统100结合使用,或者与本领域已知或预期的任何其它合适的导管系统结合使用。针安全护罩200通常可以包括设置在针安全护罩200 的远端202处的针安全护罩部分210以及设置在针安全护罩200的近端201处的斜坡构件部分(或斜坡构件220)。
49.针安全护罩部分210可以包括位于针安全护罩部分210的远端处的接触表面215。针安全护罩部分210可以配置成在内部捕获引导针 120的远端,以保护临床医生避免意外暴露于引导针120的尖锐远端。针安全护罩部分210(和/或斜坡构件220)还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内部隔膜(未示出),其可以配置成便于正确地对在导管系统中的流体进行阀控制,所述导管系统使用了图2a至图2c所示的改进的针安全护罩200。
50.在至少一些实施例中,斜坡构件220可以与针安全护罩部分210 一体形成。例如,斜坡构件220可以经由注射成型工艺与针安全护罩部分210一体形成。然而,还将理解,在其它实施例中,斜坡构件220 可以不与针安全护罩部分210一体形成。例如,斜坡构件220和针安全护罩部分210可以分开形成,然后经由粘合过程联接在一起,或者根本不联接在一起。此外,在一些导管系统实施例中,可以在没有针安全护罩部分210的情况下使用斜坡构件220,以形成简单的中间构件。在另外的实施例中,斜坡构件220可以与任意数量的不同部件结合,以便形成结合斜坡构件220的任意数量的不同中间构件。
51.通常,斜坡构件220可以包括第一斜坡表面221、第二斜坡表面 222、第三斜坡表面223、第四斜坡表面224、第一台状部分231、第二台状部分232、第一止挡凸起241、第二止挡凸起242和斜坡突起 250,所述斜坡突起具有穿过其形成的斜坡针孔251。
52.每个斜坡表面可以相对于引导针120成一定角度,所述引导针可以穿过斜坡表面针孔251。与给定斜坡表面相关联的角度的大小或斜度通常将决定向远侧指向的力的大小,
所述力可以由按压在斜坡表面上的驱动弹簧产生,这将在下面更详细地讨论。
53.在一些实施例中,每个斜坡表面还可以包括表面部分,所述表面部分包括凹形形状。例如,第一斜坡表面221可以包括第一凹形表面部分,第二斜坡表面222可以包括第二凹形表面部分,第三斜坡表面 223可以包括第三凹形表面部分,以及第四斜坡表面224可以包括第四凹形表面部分。此外,每个凹形表面部分可以具有与每个凹形表面部分相关联的半径。例如,第一凹形表面部分可以具有第一半径,第二凹形表面部分可以具有第二半径,第三凹形表面部分可以具有第三半径,以及第四斜坡表面可以具有第四半径。在至少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半径、第二半径、第三半径和第四半径中的每一个可以基本上彼此相等。然而,还将理解,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一半径、第二半径、第三半径和/或第四半径可以在任何组合中彼此相似和/或不同。
54.与凹形斜坡表面相关联的半径的大小将通常决定可以由按压在凹形斜坡表面上的驱动弹簧产生的最大力和最小力(这将在下面更详细地讨论)。当驱动弹簧沿着凹形斜坡表面在凹形斜坡表面的顶部(最大力)朝向凹形斜坡表面的底部(最小力)之间移动时,凹形斜坡表面的半径也将决定施加给引导针的过渡力特性。例如,凹形斜坡表面可以设计成具有这样的半径,所述半径通过在回抽过程中的早期向引导针施加适当的最大力而基本上使引导针所经受的早期阶段阻力标准化 (例如,当临床医生首先开始从导管系统回抽引导针时)。然而,随着临床医生继续从导管系统回抽引导针,引导针所经受的阻力通常会减小。因此,当引导针从导管系统回抽时,通过在驱动弹簧沿着凹形斜坡表面移动并在最大力(例如,当驱动弹簧在凹形斜坡表面的顶部时) 朝向最小力(例如,当驱动弹簧在凹形斜坡表面的底部时)之间过渡时连续减小施加到引导针上的力,凹形斜坡表面的半径也有助于引导针在引导针上保持标准化(normalized)的阻力特性。
55.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止挡凸起241可以位于第一斜坡表面221 和第二斜坡表面222以及第一台状部分231附近和/或之间,以及第二止挡凸起242可以位于第三斜坡表面223和第四斜坡表面224以及第二台状部分232附近和/或之间。第一台状部分231和第二台状部分232 以及第一止挡凸起241和第二止挡凸起242的形状可以有助于偏压驱动弹簧,以将其保持在斜坡构件220的顶部上的适当位置(例如,完全装载到斜坡构件220上),直到临床医生准备好从导管系统回抽引导针。
56.斜坡突起250还可以有助于减少引导针穿过斜坡针孔251时的弯曲和“摆动”。当至少部分地从导管系统回抽引导针时,斜坡突起250 可以通过减小不受导管系统的其它部件支撑的引导针的长度来实现这一点。
57.根据一些实施例,图3a至图3c示出了弹性构件或驱动弹簧300 的各种视图。具体地,图3a是驱动弹簧300的透视俯视图,图3b是驱动弹簧300的正视图,以及图3c是驱动弹簧300的透视俯视图,其示出为被拉开。通常,驱动弹簧300包括上部部分301、下部部分302、第一弹性部分341和第二弹性部分342。
58.上部部分301可以包括第一弹簧臂311、第二弹簧臂312和将第一弹簧臂311联接到第二弹簧臂312的第一横向构件321。同样,下部部分302可以包括第三弹簧臂313、第四弹簧臂314和将第三弹簧臂313联接到第四弹簧臂314的第二横向构件322。第二弹性部分342 可以将第一弹簧臂311联接到第三弹簧臂313,并且第一弹性部分341 可以将第二弹簧臂312联接到第四弹簧臂314。第一弹性部分341和第二弹性部分342可以各自向第一横向构件321
和第二横向构件322 施加一个或多个偏压力,以将第一横向构件321和第二横向构件322 朝向彼此推压。在至少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横向构件321和第二横向构件322可以配置成当第一横向构件321和第二横向构件322推压在一起时,在第一横向构件321和第二横向构件322之间抓持引导针。例如,弹簧针孔325可以形成在第一横向构件321和第二横向构件322 之间,如图3b所示。弹簧针孔325的尺寸可以设定为当通过第一弹性部分341和第二弹性部分342将第一横向构件321和第二横向构件 322朝向彼此推压时,接收和/或抓持第一横向构件321和第二横向构件322之间的引导针。
59.在至少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横向构件321可以包括第一引导表面 331和第二引导表面332。第二横向构件322可以包括第三引导表面 333和第四引导表面334。在这些实施例中,第一斜坡表面221可以配置成接收第一横向构件321的第一引导表面331,第二斜坡表面222 可以配置成接收第一横向构件321的第二引导表面332,第三斜坡表面223可以配置成接收第二横向构件322的第三引导表面333,以及第四斜坡表面224可以配置成接收第二横向构件322的第四引导表面 334。以这种方式,驱动弹簧300可以配置成接合斜坡构件220(一旦已经将其装载到斜坡构件220上),并且在针安全护罩200上施加力,以相对于针毂130在远侧方向上推压针安全护罩200。然后,这将导致针安全护罩200的接触表面215接合导管适配器主体160的近侧表面165,并相对于针毂130在远侧方向上推压导管适配器主体160。这又将相对于引导针120在远侧方向上推压导管170。以这种方式,可以减小和/或标准化引导针120所经受的阻力,以便向临床医生提供一致的操作/感觉,这可以帮助临床医生更好地引导导管170,并且在患者的血管内推进或放置导管170。
60.图4a至图4c示出了当驱动弹簧300装载到斜坡构件220上时其各种侧视图。图4a示出了装载到斜坡构件220上之前的驱动弹簧300。图4a还示出了如何可以在第一横向构件321和第二横向构件322之间抓持引导针120。以这种方式,在第一横向构件321和第二横向构件322与斜坡突起250的末端之间只有一小段长度的引导针120是“无支撑的”。这种设计减少了引导针120所经受的弯曲和摆动。图4b示出了装载到斜坡构件220上时沿着斜坡构件220向上滑动的驱动弹簧 300,以及图4c示出了已经完全装载到斜坡构件220上之后的驱动弹簧300。图4c还示出了第一横向构件321和第二横向构件322如何分别配合在斜坡构件220的第一台状部分231和第二台状部分232内,以保持驱动弹簧300完全装载到斜坡构件220上。
61.根据本公开的替代实施例,图5a至图6示出了弹性构件或驱动弹簧400和中间或斜坡构件500的各种视图。具体地,图5a是驱动弹簧400装载到斜坡构件500上时的透视俯视图;图5b是驱动弹簧 400已经完全装载到斜坡构件500上之后的剖视侧视图;以及图6是结合了图5a和图5b的驱动弹簧400和斜坡构件500的示例性导管组件或导管系统600的剖视侧视图。
62.斜坡构件500可以包括第一斜坡表面521、第二斜坡表面522、第三斜坡表面523、第四斜坡表面(在图5a至图6中不可见)、第一台状部分531、第二台状部分532、第一止挡凸起541、第二止挡凸起542 和斜坡突起550,所述斜坡突起具有穿过其形成的斜坡针孔551。驱动弹簧400可以包括第一弹簧臂411、第二弹簧臂412和将第一弹簧臂 411联接到第二弹簧臂412的第一横向构件421。驱动弹簧400还可以包括第三弹簧臂413、第四弹簧臂414和将第三弹簧臂413联接到第四弹簧臂414的第二横向构件422。第二弹性部分442可以将第一弹簧
臂411联接到第三弹簧臂413,以及第一弹性部分441可以将第二弹簧臂412联接到第四弹簧臂414。第一弹性部分441和第二弹性部分442可以各自向第一横向构件421和第二横向构件422施加一个或多个偏压力,以将第一横向构件421和第二横向构件422朝向彼此推压。在至少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横向构件421和第二横向构件422可以配置成当第一横向构件421和第二横向构件422推压在一起时,在第一横向构件421和第二横向构件422之间抓持引导针。例如,第一弹簧板451和第二弹簧板(在图5a至图6中不可见)可以形成在第一横向构件421和第二横向构件422中,并且形状设计成当通过第一弹性部分441和第二弹性部分442将第一横向构件421和第二横向构件422朝向彼此推压时,在第一横向构件421和第二横向构件422之间接收和/或抓持引导针。
63.如图6所示,驱动弹簧400可以联接到针毂130,并且斜坡构件 500可以联接到针安全护罩140。然而,还将理解,在至少一些实施例中,驱动弹簧400可以联接到针安全护罩140,并且斜坡构件500可以联接到针毂130。驱动弹簧400可以配置成接合斜坡构件500,并在针安全护罩140上施加力,以相对于针毂130在远侧方向上推压针安全护罩140。然后,这将导致针安全护罩140的接触表面接合导管适配器主体160的近侧表面,并相对于针毂130在远侧方向上推压导管适配器主体160。这又将相对于引导针120在远侧方向上推压导管170。以这种方式,可以减小和/或标准化引导针120所经受的来自导管系统 600的其它部件的阻力,以便向临床医生提供一致的操作和“感觉”,这可以帮助临床医生更好地引导导管170并将导管170放置在患者的血管内。
64.根据本公开的替代实施例,图7示出了示例性导管组件或导管系统700的局部剖视侧视图。通常,导管系统700可以包括:引导针710,其包括针凸起711;针毂720,其联接到引导针710;中间构件730,其包括接触表面715;第一弹性构件741;第一支承构件781,其联接到第一弹性构件741;第二弹性构件742;第二支承构件782,其联接到第二弹性构件742;斜坡构件750,其包括第一斜坡表面751和第二斜坡表面752;导管适配器主体760,其包括近侧表面765;以及导管770,其从导管适配器主体760的远端延伸。
65.导管系统700可以以类似于本文所述的其它导管系统的方式起作用。然而,在至少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支承构件781和第二支承构件 782可以配置成分别相对于第一弹性构件和第二弹性构件旋转。以这种方式,可以减小第一弹性构件741和第一斜坡表面751之间的摩擦,并且也可以减小第二弹性构件742和第二斜坡表面752之间的摩擦。此外,与本文公开的其它导管系统实施例相反,第一弹性构件741和第二弹性构件742可以联接至中间构件730,并且斜坡构件750可以联接至针毂720。以这种方式,第一弹性构件741和第二弹性构件742 可以接合第一斜坡表面751和第二斜坡表面752,以在中间构件730 上施加力,并且相对于针毂720在远侧方向上推压中间构件730。这可以导致中间构件730的接触表面715接合导管适配器主体760的近侧表面765,并相对于针毂720在远侧方向上推压导管适配器主体760。这又可以相对于引导针710在远侧方向上推压导管770。以这种方式,可以减小和/或标准化引导针710所经受的(来自导管系统700中的其他部件的)阻力,以便向临床医生提供一致的阻力,以帮助临床医生将导管770引导到患者的血管中。
66.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图8是用于将导管插入患者的血管中的方法800的流程图。可以通过使用这样的导管组件或导管系统来促进方法800,所述导管组件或导管系统包括联接到针毂的引导针、具有设置在中间构件的远端处的接触表面的中间构件、联接到针
毂和中间构件中的一个的弹性构件以及联接到针毂和中间构件中的另一个的斜坡构件。
67.方法800可以从步骤810开始,其中临床医生可以将引导针的远端插入患者的血管中。
68.一旦临床医生已经将引导针的远端插入患者的血管中,方法800 可以前进到步骤820,其中临床医生可以相对于引导针向近侧推进中间构件。
69.一旦临床医生已经相对于引导针向近侧推进中间构件,方法800 可以前进到步骤830,其中弹性构件可以与斜坡构件的斜坡表面接合,以在中间构件上施加力,并相对于针毂在远侧方向上推压中间构件。
70.一旦弹性构件已经与斜坡表面接合,并且已经在中间构件上施加力以相对于针毂在远侧方向上推压中间构件,方法800可以前进到步骤840,其中间构件的接触表面可以与导管适配器主体的近侧表面接合,以相对于针毂在远侧方向上推压导管适配器主体。
71.一旦已经相对于针毂在远侧方向上推压导管适配器主体,方法 800可以前进到步骤850,其中可以相对于引导针在远侧方向上推压联接到导管适配器主体的导管。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相对于引导针在远侧方向上推压联接到导管适配器主体的导管,以便将导管的远端插入血管中或者进一步在血管内推进引导针。
72.替代地或附加地,方法800还可以前进到步骤860、870和/或880 中的任何一个或多个步骤。例如,一旦已经相对于引导针在远侧方向上推压导管,方法800可以前进到步骤860和/或步骤870,其中针毂和引导针可以相对于导管在近侧方向上移动,并且引导针可以完全或至少部分地从导管回抽。一旦引导针已经至少部分地从导管回抽,方法800可以进一步前进到步骤880,其中当引导针至少部分地从导管回抽时,可以将引导针抓持在弹性构件的第一横向构件和第二横向构件之间,并且方法800可以结束。
73.本文公开的任何方法包括用于执行所述方法的一个或多个步骤或动作。可以从本文公开的方法的任何方法中省略方法步骤和/或动作中的一个或多个方法步骤和/或动作。此外,方法步骤和/或动作中的任何方法步骤和/或动作可以彼此互换。换句话说,除非实施例的正确操作需要步骤或动作的特定顺序,否则可以修改特定步骤和/或动作的顺序和/或使用。
74.将理解的是,任何数量的不同驱动弹簧构造和/或样式可以与本发明公开的一般构思一起使用,以减少在给定导管系统内施加在引导针上的早期阶段阻力。例如,本文设想的其它驱动弹簧构造可以包括螺旋弹簧构造(未示出),所述螺旋弹簧构造可以用于在中间构件上施加力,以减少在给定导管系统内施加在引导针上的早期阶段阻力。
75.此外,在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本文设想了任意数量的斜坡表面、构造和/或形状以获得期望的力特性,所述力特性将最佳地减小和/或标准化对于给定导管系统施加在引导针上的阻力。因此,可以变化斜坡表面、台状部和止挡凸起的数量以及它们的构造和/ 或形状,以便微调任意数量的参数,其包括但不限于:(1)驱动弹簧的释放正时;(2)在释放驱动弹簧之前/期间和/或在驱动弹簧沿其整个运动范围致动期间,驱动弹簧的平滑度;(3)调节由驱动弹簧提供的最大力和/或最小力;(4)调节当驱动弹簧在给定的最大力和最小力之间过渡时,驱动弹簧力的任何过渡特性;(5)调节由驱动弹簧提供的平均力(例如,通过调节斜坡的角度和/或通过调节驱动弹簧本身的强度)等。
76.还将注意到,在至少一些实施例中,可以选择最大驱动力,其不会超过由给定导管
系统施加到引导针的阻力。以这种方式,可以避免导管的无意自推进,和/或也可以避免导管以比临床医生预期的更快的速度推进。
77.在整个说明书中,对“一个实施例”或“实施例”的引用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特性包括在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因此,贯穿本说明书记载的所引用的短语或其变体不一定都指同一实施例。应理解,可以以任何数量的不同方式将本公开的实施例中的任何实施例或者本公开的实施例中的任何实施例的任何部分组合在一起。
78.类似地,应该理解,在实施例的上述描述中,为了简化本公开的目的,有时将各种特征编组在单个实施例、附图或其描述中。然而,此公开格式不应被解释为反映任何权利要求需要比该权利要求中明确列举的特征更多的特征的意图。而是,如以下权利要求所反映的,发明方面在于比任何单个前述公开实施例的所有特征更少的特征的组合。因此,由此明确地将该具体实施方式之后的权利要求结合到该具体实施方式中,其中每个权利要求自身独立地作为单独的实施例。本公开包括独立权利要求及其从属权利要求的所有排列。
79.权利要求中关于特征或元件的术语“第一”的记载不一定意味着第二或附加的此种特征或元件的存在。手段加功能格式中引用的元件应根据35u.s.c.
§
112第6段进行解释。在不脱离本文阐述的基本原理的情况下,可以对上述实施例的细节进行改变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是显而易见的。
80.本技术中采用了标准医学指南、参考平面和描述性术语。例如,前部指朝向身体的前部。后部指朝向身体的后部。上部指朝向头部。下部指朝向脚。中指朝向身体中线。侧指远离身体中线。轴向指朝向身体的中心轴。背轴指远离身体的中心轴。同侧指在身体的同一侧。对侧指身体的相对侧。矢状面将身体分为左部分和右部分。中矢面将身体分为两侧对称的左半部和右半部。冠状面将身体分为前部部分和后部部分。横向面将身体分为上部部分和下部部分。这些描述性术语可以用于有生命的或无生命的主体。
81.短语“连接到”、“联接到”、“与
……
接合”和“与
……
连通”是指两个或多个实体之间的任何形式的相互作用,包括机械、电、磁、电磁、流体和热相互作用。可以在功能上彼此联接两个部件,即使它们彼此不直接接触。术语“邻接”指的是彼此直接物理接触的物品,尽管这些物品可能不一定附接在一起。短语“流体连通”是指两个特征相连接,使得一个特征内的流体能够进入另一个特征。
82.如本文所定义,“基本上等于”是指“等于”,或者彼此之间的相对差异(relative variance)在大约
±
10%以内。
83.本文所用的词语“示例性”用于表示“用作示例、情况或说明”。在本文描述为“示例性”的任何实施例不一定被解释为相对于其它实施例是优选的或有利的。虽然在附图中呈现了实施例的各个方面,但是除非特别指出,否则附图不一定按比例绘制。
84.虽然已经图示和描述了本公开的具体实施例和应用,但是应理解,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不限于本文公开的精确配置和部件。可以在本文公开的装置和系统的布置、操作和细节中进行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显而易见的各种修改、改变和变化。
85.本文记载的所有示例和条件语言都旨在用于教学目的以帮助读者理解本实用新型和发明人为促进本领域所贡献的构思,并且将被解释为不限于此类具体记载的示例和条件。尽管已详细描述了本公开的实施例,但是应理解,在不脱离本公开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其进行各种改变、替换和变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