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多路径传输控制方法、装置和移动终端与流程

2022-02-22 23:03:24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公开涉及通信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多路径传输控制方法、装置和移动终端。


背景技术:

2.目前很多移动终端都配置了多个空中网络接口,例如蜂窝网络(3g/4g/5g)接口、wlan(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无线局域网)接口、蓝牙接口等。为了能够使用多个接口进行数据的并行多路径传输,在相关技术中已经有了较多的研究,其中mptcp(multi path 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多路径传输控制协议)就是一种传输层的并行数据传输协议。mptcp是对标准tc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传输控制协议)的扩展,支持多条路径的同时传输,从而显著提高移动终端的吞吐量。


技术实现要素:

3.发明人通过研究发现,为了实现多路径传输,需要消耗更多能量来同时维持多个空中网络接口的连接,这对于移动终端电池供电系统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移动设备电池容量很大程度上决定了mptcp连接的时长和可靠性。因此,当使用mptcp进行并发数据传输时,优化移动设备的能量效率对于改善用户体验至关重要。
4.据此,本公开提供一种多路径传输控制方案,在多路径传输过程中进行各个路径能效评估和对比,将终端电池能量主要用于传输能效较高的空口传输路径,通过上行发射路径的优化选择,从而提升移动终端电池容量的使用效率。
5.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多路径传输控制方法,包括:检测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是否满足基于多路径数据传输协议mptcp的多路径传输条件;若所述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满足所述多路径传输条件,则启动基于所述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的多路径传输模式;在第一时间周期内计算所述第一接口的第一传输路径空口能效值和所述第二接口的第二传输路径空口能效值;根据所述第一传输路径空口能效值和所述第二传输路径空口能效值的比值确定所述第一接口与第二接口的传输路径空口能效比;在所述传输路径空口能效比大于第一门限的情况下,停止所述第二接口的上行发射;在所述传输路径空口能效比小于第二门限的情况下,停止所述第一接口的上行发射,其中所述第二门限小于所述第一门限。
6.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停止所述第一接口或第二接口的上行发射后,延迟第二时间周期,并重复执行所述检测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是否满足基于mptcp的多路径传输条件的步骤。
7.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传输路径空口能效比不大于所述第一门限且不小于所述第二门限的情况下,确定维持基于所述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的多路径传输模式。
8.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确定维持基于所述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的多路径传输模式的情况下,重复执行所述在第一时间周期内计算所述第一接口的第一传输路径空口能效值和所述第二接口的第二传输路径空口能效值的步骤。
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接口为蜂窝接入接口和无线接入接口中的一个,所述第二接口为蜂窝接入接口和无线接入接口中的另一个。
10.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第一时间周期内计算所述第一接口的第一传输路径空口能效值和所述第二接口的第二传输路径空口能效值包括:利用所述第一接口在所述第一时间周期内正确发送的上行数据量与所述第一接口在所述第一时间周期内的上行平均发射功率的比值确定所述第一传输路径空口能效值;利用所述第二接口在所述第一时间周期内正确发送的上行数据量与所述第二接口在所述第一时间周期内的上行平均发射功率的比值确定所述第二传输路径空口能效值。
11.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多路径传输控制装置,包括:检测模块,被配置为检测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是否满足基于多路径数据传输协议mptcp的多路径传输条件;启动模块,被配置为若所述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满足所述多路径传输条件,则启动基于所述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的多路径传输模式;第一计算模块,被配置为在第一时间周期内计算所述第一接口的第一传输路径空口能效值和所述第二接口的第二传输路径空口能效值;第二计算模块,被配置为根据所述第一传输路径空口能效值和所述第二传输路径空口能效值的比值确定所述第一接口与第二接口的传输路径空口能效比;传输控制模块,被配置为在所述传输路径空口能效比大于第一门限的情况下,停止所述第二接口的上行发射;在所述传输路径空口能效比小于第二门限的情况下,停止所述第一接口的上行发射,其中所述第二门限小于所述第一门限。
12.在一些实施例中,传输控制模块还被配置为在停止所述第一接口或第二接口的上行发射后,延迟第二时间周期,并指示检测模块重复执行所述检测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是否满足基于mptcp的多路径传输条件的操作。
13.在一些实施例中,传输控制模块还被配置为在所述传输路径空口能效比不大于所述第一门限且不小于所述第二门限的情况下,确定维持基于所述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的多路径传输模式。
14.在一些实施例中,传输控制模块还被配置为在确定维持基于所述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的多路径传输模式的情况下,指示所述第一计算模块执行所述在第一时间周期内计算所述第一接口的第一传输路径空口能效值和所述第二接口的第二传输路径空口能效值的操作。
1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接口为蜂窝接入接口和无线接入接口中的一个,所述第二接口为蜂窝接入接口和无线接入接口中的另一个。
16.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计算模块被配置为利用所述第一接口在所述第一时间周期内正确发送的上行数据量与所述第一接口在所述第一时间周期内的上行平均发射功率的比值确定所述第一传输路径空口能效值;还被配置为利用所述第二接口在所述第一时间周期内正确发送的上行数据量与所述第二接口在所述第一时间周期内的上行平均发射功率的比值确定所述第二传输路径空口能效值。
17.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三方面,提供一种多路径传输控制装置,包括:存储器,被配置为存储指令;处理器,耦合到存储器,处理器被配置为基于存储器存储的指令执行实现如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方法。
18.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四方面,提供一种移动终端,包括:如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
的多路径传输控制装置;第一接口,被配置为接入蜂窝网络的蜂窝接入接口或接入无线局域网的无线接入接口中的一个;第二接口,被配置为接入所述蜂窝网络的蜂窝接入接口或接入无线局域网的无线接入接口中的另一个。
19.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五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中,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指令,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方法。
20.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公开的其它特征及其优点将会变得清楚。
附图说明
21.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描述了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且连同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
22.参照附图,根据下面的详细描述,可以更加清楚地理解本公开,其中:
23.图1是根据本公开一个实施例的多路径传输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24.图2是根据本公开另一个实施例的多路径传输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25.图3是根据本公开一个实施例的多路径传输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6.图4是根据本公开另一个实施例的多路径传输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7.图5是根据本公开一个实施例的移动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28.应当明白,附图中所示出的各个部分的尺寸并不是按照实际的比例关系绘制的。此外,相同或类似的参考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构件。
具体实施方式
29.现在将参照附图来详细描述本公开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对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公开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本公开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实现,不限于这里所述的实施例。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使本公开透彻且完整,并且向本领域技术人员充分表达本公开的范围。应注意到: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材料的组分和数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
30.本公开中使用的“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在该词前的要素涵盖在该词后列举的要素,并不排除也涵盖其他要素的可能。
31.本公开使用的所有术语(包括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与本公开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理解的含义相同,除非另外特别定义。还应当理解,在诸如通用字典中定义的术语应当被解释为具有与它们在相关技术的上下文中的含义相一致的含义,而不应用理想化或极度形式化的意义来解释,除非这里明确地这样定义。
32.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说明书的一部分。
33.图1是根据本公开一个实施例的多路径传输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在一些实施例中,下面的多路径传输控制方法步骤由多路径传输控制装置执行。
34.在步骤101,检测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是否满足基于mptcp的多路径传输条件。
35.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接口为蜂窝接入接口和无线接入接口中的一个,第二接口
为蜂窝接入接口和无线接入接口中的另一个。例如,第一接口为用于接入蜂窝网络的蜂窝接入接口,第二接口为用于接入无线局域网的无线接入接口。
36.在一些实施例中,若移动终端分别通过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接入相应的网络,则确定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满足基于mptcp的多路径传输条件。
37.在步骤102,若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满足多路径传输条件,则启动基于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的多路径传输模式。
38.在步骤103,在第一时间周期内计算第一接口的第一传输路径空口能效值和第二接口的第二传输路径空口能效值。
39.在一些实施例中,利用第一接口在第一时间周期内正确发送的上行数据量与第一接口在第一时间周期内的上行平均发射功率的比值确定第一传输路径空口能效值。利用第二接口在第一时间周期内正确发送的上行数据量与第二接口在第一时间周期内的上行平均发射功率的比值确定第二传输路径空口能效值。
40.这里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在第一时间周期内正确发送的上行数据量是指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在第一时间周期内pdcp(packet data convergence protocol,分组数据汇聚协议)层正确发送的上行数据量。
41.在步骤104,根据第一传输路径空口能效值和第二传输路径空口能效值的比值确定第一接口与第二接口的传输路径空口能效比。
42.在步骤105,在传输路径空口能效比大于第一门限的情况下,停止第二接口的上行发射。
43.这里需要说明的是,若传输路径空口能效比大于第一门限,则表示第一接口的网络接入能效特性明显大于第二接口的网络接入能效特性,在这种情况下可将移动终端的电池电量主要用于第一接口的上行发射。
44.在步骤106,在传输路径空口能效比小于第二门限的情况下,停止第一接口的上行发射,其中第二门限小于第一门限。
45.这里需要说明的是,若传输路径空口能效比小于第二门限,则表示第二接口的网络接入能效特性明显大于第一接口的网络接入能效特性,在这种情况下可将移动终端的电池电量主要用于第二接口的上行发射。
46.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门限和第二门限可根据用户需求灵活设置,也可根据移动终端的电池剩余电量来设置。
47.在本公开上述实施例提供的多路径传输控制方法中,将移动终端的电池电量主要用于传输能效较高的空口传输路径。通过上行发射路径的优化选择,从而提升移动终端电池容量的使用效率。
48.图2是根据本公开另一个实施例的多路径传输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在一些实施例中,下面的多路径传输控制方法步骤由多路径传输控制装置执行。
49.在步骤201,检测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是否满足基于mptcp的多路径传输条件。
50.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接口为蜂窝接入接口和无线接入接口中的一个,第二接口为蜂窝接入接口和无线接入接口中的另一个。例如,第一接口为用于接入蜂窝网络的蜂窝接入接口,第二接口为用于接入无线局域网的无线接入接口。
51.在一些实施例中,若移动终端分别通过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接入相应的网络,则
确定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满足基于mptcp的多路径传输条件。
52.在步骤202,若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满足多路径传输条件,则启动基于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的多路径传输模式。
53.在步骤203,在第一时间周期内计算第一接口的第一传输路径空口能效值和第二接口的第二传输路径空口能效值。
54.在一些实施例中,利用第一接口在第一时间周期内正确发送的上行数据量与第一接口在第一时间周期内的上行平均发射功率的比值确定第一传输路径空口能效值。利用第二接口在第一时间周期内正确发送的上行数据量与第二接口在第一时间周期内的上行平均发射功率的比值确定第二传输路径空口能效值。
55.这里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在第一时间周期内正确发送的上行数据量是指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在第一时间周期内pdcp层正确发送的上行数据量。
56.在步骤204,根据第一传输路径空口能效值和第二传输路径空口能效值的比值确定第一接口与第二接口的传输路径空口能效比。
57.在步骤205,判断传输路径空口能效比是否大于第一门限。
58.若传输路径空口能效比大于第一门限,则执行步骤206。若传输路径空口能效比不大于第一门限,则执行步骤207。
59.在步骤206,停止第二接口的上行发射,并延迟第二时间周期,然后返回步骤201。
60.在步骤207,判断传输路径空口能效比是否小于第二门限,其中第二门限小于第一门限。
61.若传输路径空口能效比小于第二门限,则执行步骤208。若传输路径空口能效比不小于第二门限,则执行步骤209。
62.在步骤208,停止第一接口的上行发射,并延迟第二时间周期,然后返回步骤201。
63.在步骤209,确定维持基于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的多路径传输模式。然后返回步骤203。
64.基于上述实施例的多路径传输控制方法,能够有效避免当移动终端处于蜂窝网络小区边缘区域时上行链路能效较低的情况,也可以避免移动终端位于无线局域网信号较弱或者拥塞时能效较低的情况,从而提升整体能效。
65.图3是根据本公开一个实施例的多路径传输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多路径传输控制装置包括检测模块31、启动模块32、第一计算模块33、第二计算模块34和传输控制模块35。
66.检测模块31被配置为检测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是否满足基于mptcp的多路径传输条件。
67.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接口为蜂窝接入接口和无线接入接口中的一个,第二接口为蜂窝接入接口和无线接入接口中的另一个。例如,第一接口为用于接入蜂窝网络的蜂窝接入接口,第二接口为用于接入无线局域网的无线接入接口。
68.在一些实施例中,若移动终端分别通过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接入相应的网络,则确定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满足基于mptcp的多路径传输条件。
69.启动模块32被配置为若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满足多路径传输条件,则启动基于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的多路径传输模式。
integrated circuit,专用集成电路),或者是被配置成实施本公开实施例的一个或多个集成电路。
85.本公开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指令,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图1或图2中任一实施例涉及的方法。
86.图5是根据本公开一个实施例的移动终端的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移动终端50包括第一接口51、第二接口52和多路径传输控制装置53。多路径传输控制装置53为图3或图4中任一实施例涉及的多路径传输控制装置。
87.第一接口51被配置为接入蜂窝网络的蜂窝接入接口或接入无线局域网的无线接入接口中的一个,第二接口52被配置为接入所述蜂窝网络的蜂窝接入接口或接入无线局域网的无线接入接口中的另一个。例如,第一接口51为用于接入蜂窝网络的蜂窝接入接口,第二接口52为用于接入无线局域网的无线接入接口。
88.在一些实施例中,通过计算第一接口51在第一时间周期内的第一传输路径空口能效值,以及第二接口52在第一时间周期内的第二传输路径空口能效值。根据第一传输路径空口能效值和第二传输路径空口能效值的比值确定第一接口与第二接口的传输路径空口能效比。若传输路径空口能效比大于第一门限,则表示第一接口51的网络接入能效特性明显大于第二接口52的网络接入能效特性,在这种情况下可将移动终端的电池电量主要用于第一接口51的上行发射。若传输路径空口能效比小于第二门限,则表示第二接口52的网络接入能效特性明显大于第一接口51的网络接入能效特性,在这种情况下可将移动终端的电池电量主要用于第二接口的上行发射。通过将移动终端的电池能量主要用于传输能效更高的空口传输路径,从而提升移动终端电池容量的使用效率。
89.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功能模块可以实现为用于执行本公开所描述功能的通用处理器、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简称:plc)、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简称: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简称: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简称: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或者其任意适当组合。
90.至此,已经详细描述了本公开的实施例。为了避免遮蔽本公开的构思,没有描述本领域所公知的一些细节。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上面的描述,完全可以明白如何实施这里公开的技术方案。
91.虽然已经通过示例对本公开的一些特定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以上示例仅是为了进行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公开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可在不脱离本公开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对以上实施例进行修改或者对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本公开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来限定。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