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颌面部腔镜撑开器的制作方法

2022-02-22 22:52: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医疗辅助器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颌面部腔镜撑开器。


背景技术:

2.内镜手术在普通外科、耳鼻喉科等应用广泛而成熟,其应用的先决条件是存在自然腔隙(如鼻腔)或者可以通过气腹机建立和维持气腹。内镜在口腔颌面外科的应用多集中于颞下颌关节,探入关节腔内,在其他方面例如腮腺或颈部手术中应用非常少。究其原因,是因为面颈部除口腔和咽腔外并不存在天然腔隙可供利用。同时筋膜层次多、相对致密,手术时或同口腔相同,通过充气亦难以形成一个大的稳定的气腔术区。因此需要考虑可通过腔镜造口深入术区的物理撑开方法。


技术实现要素:

3.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颌面部腔镜撑开器,未充气时形态可变,有利于从腔镜造口置入术区;可随翻瓣术区扩大的过程逐渐充气,变化撑开范围,最终提供充足的支撑面积和高度及支撑力。
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
5.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颌面部腔镜撑开器,包括第一充气管路、第二充气管路,所述第二充气管路与多个第三充气管路连通,且第三充气管路连接至第一充气管路外侧以使第一充气管路、第二充气管路形成双层结构;所述第一充气管路、第二充气管路分别连接充气源。
6.作为进一步的实现方式,所述第一充气管路、第二充气管路分别呈弧形,且第二充气管路的直径大于第一充气管路的直径。
7.作为进一步的实现方式,所述第一充气管路、第二充气管路所呈圆弧的圆心角为钝角。
8.作为进一步的实现方式,所述圆心角为270-330
°

9.作为进一步的实现方式,所述第三充气管路一端与第二充气管路连通,另一端固定于第一充气管路外侧。
10.作为进一步的实现方式,所述第三充气管路呈圆弧形。
11.作为进一步的实现方式,所述第一充气管路、第二充气管路和第三充气管路内壁分别具有x光显影标记线。
12.作为进一步的实现方式,所述充气源为充气套囊。
13.作为进一步的实现方式,所述第一充气管路通过第一连接管路与第一充气套囊相连,所述第二充气管路通过第二连接管路与第二充气套囊相连。
14.作为进一步的实现方式,所述第一充气管路、第二充气管路和第三充气管路为软管。
15.上述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如下:
16.(1)本发明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形成双层软管结构,并通过充气套囊充气,撑开尺寸可变,可随翻瓣术区扩大的过程逐渐变化撑开范围,最终提供充足的支撑面积和高度;管路形态可变,以利于从腔镜造口置入术区;抽气后可轻易自腔镜造口取出,充气套囊置于术区外,方便随时充气放气;
17.(2)本发明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的第一充气管路、第二充气管路均为圆弧形,管路之间存在较大的空间,在撑开的同时不遮挡术区,便于手术操作;
18.(3)本发明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位于上层的第一充气管路单独充气,位于下层的第二充气管路与侧面的第三充气管路一起充气,以便通过不同充气量更好适应腔隙形态;加大下层及侧方管路压力后除可撑开稳定术区外可在一定程度上对术区周缘加压,减少术区出血。
附图说明
19.构成本发明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
20.图1是本发明根据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的俯视图;
21.图2是本发明根据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的主视图;
22.其中,1、第一充气管路,2、第二充气管路,3、第三充气管路,4、第一连接管路,5、第二连接管路,6、第一充气套囊,7、第二充气套囊。
具体实施方式
23.应该指出,以下详细说明都是例示性的,旨在对本技术提供进一步的说明。除非另有指明,本文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技术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24.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技术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25.为了方便叙述,本技术中如果出现“上”、“下”、“左”“右”字样,仅表示与附图本身的上、下、左、右方向一致,并不对结构起限定作用,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26.术语解释部分:本技术中的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为一体;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连接,或者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的具体含义。
27.实施例一:
28.下面结合附图1-图2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具体的,结构如下:
29.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颌面部腔镜撑开器,包括第一充气管路1、第二充气管路2、若
干第三充气管路3和充气源,所述第二充气管路2与多个第三充气管路3连通,所述第一充气管路1、第二充气管路2分别连接充气源。
30.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充气管路1和第二充气管路2分别为弧形管路,且第二充气管路2的直径大于第一充气管路1的直径。第一充气管路1、第二充气管路2位于不同的水平面,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充气管路1位于第二充气管路2上方,二者之间通过第三充气管路3相连以形成双层结构,在撑开的同时不遮挡术区。
31.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充气管路1的半径为2cm-4cm,第二充气管路2的半径为3.5-6cm,以使连接后的管路侧面形成斜面,更加适应颌面部术区常见的翻瓣后底大上小的形态。各充气管路较细,管路之间存在较大的空间,以供手术操作。
32.第三充气管路3的一端与第二充气管路2连通,第三充气管路3沿第二充气管路2圆周方向间隔分布。在本实施例中,第三充气管路3与第二充气管路2连接为一体。可以理解的,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三充气管路3与第二充气管路2也可以为分体结构,但二者之间的连接需要密封处理。
33.第三充气管路3的另一端连接至第一充气管路1的外侧,但与第一充气管路1不连通,以使位于上层的第一充气管路1单独充气,第二充气管路2和第三充气管路3一起充气,以便通过不同充气量更好适应腔隙形态。
34.如图1所示,所述第一充气管路1、第二充气管路2所呈圆弧的圆心角为钝角,以适应颌面部腔隙。第一充气管路1、第二充气管路2的圆心角为270-330
°
,以适应更多不同尺寸及形态的腔隙。优选地,第一充气管路1、第二充气管路2的圆心角为300
°

35.所述第三充气管路3呈圆弧形,其相对于第一充气管路1、第二充气管路2向外凸起。在本实施例中,第三充气管路3的长度设置为2cm。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三充气管路3长度也可以为其他值,具体根据实际手术要求选择。
36.所述第一充气管路1、第二充气管路2和第三充气管路3为软管,通过充气源使其膨胀,以将术区撑开;且撑开尺寸可根据充气量调整,可随翻瓣术区扩大的过程逐渐变化撑开范围,最终提供充足的支撑面积和高度。对于较小的术区撑开为类似锥台形,较大的术区撑开为类似圆台形。
37.所述第一充气管路1、第二充气管路2和第三充气管路3的内壁分别具有x光显影标记线,以方便观测术区内部撑开状态,便于调整撑开程度。
38.所述充气源为充气套囊,进一步的,第一充气管路1通过第一连接管路4与第一充气套囊6相连,第二充气管路2通过第二连接管路5与第二充气套囊7相连。所述第一充气管路1、第二充气管路2、第三充气管路3、第一连接管路4、第二连接管路5均为软管,可任意改变形状,可由腔镜孔送入术区。优选地,上述管路采用医用pvc材料。
39.本实施例通过物理撑开的方式制造腔隙,并能够形成稳定的气腔术区,便于手术操作。
40.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技术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