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零排放回用水的反渗透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2-22 22:12:53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零排放回用水的反渗透装置。


背景技术:

2.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垃圾逐年增多,产生的垃圾渗滤液、餐厨沼液等污水的量也越来越多,而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愈加重视,对污水处理的要求也逐渐提高。目前,对污水进行处理的装置中,原水进入高压泵进行增压,但高压泵在保证压力的同时,往往较难保证同等压力下流速的要求,导致反渗透处理单元的压力容器内的流体流速较低,膜元件容易造成结垢堵塞,且出水率低,对污水的综合利用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3.针对背景技术提出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零排放回用水的反渗透装置,对进水水质适应性高,且出水率高、出水量稳定,在同等的产水效果下可实现更高的综合利用率,解决了现有膜组出水率低、对污水的综合利用率低的问题。
4.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5.一种零排放回用水的反渗透装置,包括进水单元、反渗透单元和排放单元;
6.所述反渗透单元包括一级反渗透单元、二级反渗透单元和浓液缓存管,所述一级反渗透单元和所述二级反渗透单元均设有进水口、浓液出口和清液出口;
7.所述进水单元包括进水总管、进水支管、第一进水循环泵和第二进水循环泵,所述第一进水循环泵设置于所述进水总管,所述一级反渗透单元的进水口与所述第一进水循环泵的输出端连接,所述一级反渗透单元的浓液出口与所述浓液缓存管相连通,所述浓液缓存管的一端与所述进水总管连接且连接于所述第一进水循环泵的输入端,所述浓液缓存管的另一端与所述二级反渗透单元的浓液出口连接;
8.所述第二进水循环泵设置于所述进水支管,所述第二进水循环泵的输出端与所述二级反渗透单元的进水口连接,所述第二进水循环泵的输入端与所述浓液缓存管连接;
9.所述排放单元包括浓液排放管和清液排放管,所述浓液排放管与所述浓液缓存管相连通,所述一级反渗透单元的清液出口和所述二级反渗透单元的清液出口分别与所述清液排放管相连通。
10.更进一步说明,所述一级反渗透单元包括两个相并联的压力容器组,所述二级反渗透单元包括一个压力容器组,每个压力容器组包括两个相并联的压力容器;
11.所述一级反渗透单元中,两个所述压力容器组的进水口分别与所述第一进水循环泵的输出端连接,两个所述压力容器组的浓液出口分别与所述浓液缓存管相连通。
12.更进一步说明,所述清液排放管包括清液排放总管、第一清液排放支管和第二清液排放支管,所述第一清液排放支管和所述第二清液排放支管分别与所述清液排放总管相连通,所述一级反渗透单元的清液出口与所述第一清液排放支管相连通,所述二级反渗透单元的清液出口与所述第二清液排放支管相连通。
13.更进一步说明,所述第一清液排放支管和所述第二清液排放支管均沿水流方向依次设有手动调节阀、流量计和单向止回阀。
14.更进一步说明,所述浓液排放管包括浓液排放总管以及并联于所述浓液排放总管的浓液排放支管,所述浓液排放总管沿水流方向依次设有控制阀、流量计和单向止回阀,所述浓液排放支管设有两个控制阀。
15.更进一步说明,所述浓液排放管还包括冲洗回流管,所述冲洗回流管与所述浓液排放总管相连通,所述冲洗回流管设有两个控制阀。
16.更进一步说明,还包括清洗单元,所述清洗单元包括清洗总管、第一清洗支管、第二清洗支管和清洗回流管;
17.所述第一清洗支管的一端与所述清洗总管相连通,所述第一清洗支管的另一端与所述进水总管连接且与所述一级反渗透单元的进水口相连通;
18.所述第二清洗支管的一端与所述清洗总管相连通,所述第二清洗支管的另一端与所述进水支管连接且与所述二级反渗透单元的进水口相连通;
19.所述清洗回流管与所述浓液排放总管相连通。
20.更进一步说明,还包括排空管,所述排空管与所述清洗总管相连通,且所述排空管设置有手动调节阀。
21.更进一步说明,所述第一清洗支管、所述第二清洗支管和清洗回流管均设有控制阀。
22.更进一步说明,所述进水总管的始端至所述浓液缓存管与所述进水总管的连接处之间的管道设有手动调节阀和单向止回阀。
2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24.1、通过设置所述第一进水循环泵和所述第二进水循环泵,能够保证所述一级反渗透单元和所述二级反渗透单元的进水流速,通过设置所述反渗透单元,污水经过两级的反渗透处理,且污水能够循环进行反渗透处理,所述零排放回用水的反渗透装置对进水水质适应性高,且出水率高、出水量稳定,在同等的产水效果下可实现更高的综合利用率,解决了现有膜组出水率低、对污水的综合利用率低的问题;
25.2、通过在所述一级反渗透单元设置两个相并联的所述压力容器组,在所述二级反渗透单元设置一个所述压力容器组,通过所述一级反渗透单元能够快速高效地进行第一次的反渗透处理,部分通过所述一级反渗透单元排放的浓液通过所述二级反渗透单元进行第二次的反渗透处理,有效提高处理效率,且有效提高出水率;
26.3、通过设置所述清液排放总管、第一清液排放支管和第二清液排放支管,所述一级反渗透单元产出的清液从所述第一清液排放支管汇集至所述清液排放总管中,所述二级反渗透单元产出的清液从所述第二清液排放支管汇集至所述清液排放总管中排放,能够实现对两个反渗透单元产出的清液的回收。
附图说明
27.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零排放回用水的反渗透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8.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零排放回用水的反渗透装置的进水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29.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零排放回用水的反渗透装置的反渗透单元和排放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30.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零排放回用水的反渗透装置的清洗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31.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零排放回用水的反渗透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32.其中:进水单元1、进水总管11、进水支管12、第一进水循环泵13、第二进水循环泵14、反渗透单元2、一级反渗透单元21、压力容器组211、压力容器2111、二级反渗透单元22、浓液缓存管23、进水口24、浓液出口25、清液出口26、排放单元3、浓液排放管31、浓液排放总管311、浓液排放支管312、冲洗回流管313、清液排放管32、清液排放总管321、第一清液排放支管322、第二清液排放支管323、清洗单元4、清洗总管41、第一清洗支管42、第二清洗支管43、清洗回流管44、排空管5、手动调节阀6、流量计7、单向止回阀8、控制阀9。
具体实施方式
33.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34.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用于区别描述特征,无顺序之分,无轻重之分。
35.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36.如图1至图5所示,一种零排放回用水的反渗透装置,包括进水单元1、反渗透单元2和排放单元3;
37.所述反渗透单元2包括一级反渗透单元21、二级反渗透单元22和浓液缓存管23,所述一级反渗透单元21和所述二级反渗透单元22均设有进水口24、浓液出口25和清液出口26;
38.所述进水单元1包括进水总管11、进水支管12、第一进水循环泵13和第二进水循环泵14,所述第一进水循环泵13设置于所述进水总管11,所述一级反渗透单元21的进水口24与所述第一进水循环泵13的输出端连接,所述一级反渗透单元21的浓液出口25与所述浓液缓存管23相连通,所述浓液缓存管23 的一端与所述进水总管11连接且连接于所述第一进水循环泵13的输入端,所述浓液缓存管23的另一端与所述二级反渗透单元22的浓液出口25连接;
39.所述第二进水循环泵14设置于所述进水支管12,所述第二进水循环泵14 的输出端与所述二级反渗透单元22的进水口24连接,所述第二进水循环泵14 的输入端与所述浓液缓存管23连接;
40.所述排放单元3包括浓液排放管31和清液排放管32,所述浓液排放管31 与所述浓
液缓存管23相连通,所述一级反渗透单元21的清液出口26和所述二级反渗透单元22的清液出口26分别与所述清液排放管32相连通。
41.通过设置所述反渗透单元2,污水从所述进水总管11进水后,水流经过所述第一进水循环泵13进入所述一级反渗透单元21,经过所述一级反渗透单元 21处理后,浓液进入所述浓液缓存管23,其中一部分浓液经过所述浓液缓存管 23进入所述进水总管11,并与进水的污水混合后重新进入所述一级反渗透单元 21中进行处理,另一部分浓液则经过所述浓液缓存管23进入所述进水支管12,然后进入所述二级反渗透单元22中进行处理,经过所述二级反渗透单元22处理后的浓液经过所述浓液缓存管23进入所述浓液排放管31排放,此外,经过所述一级反渗透单元21和所述二级反渗透单元22进行阶段性过滤,流出的清液通过所述清液排放管32排放收集,作为回用水,实现了污水的净化再利用。
42.通过设置所述第一进水循环泵13和所述第二进水循环泵14,能够保证所述一级反渗透单元21和所述二级反渗透单元22的进水流速,通过设置所述反渗透单元2,污水经过两级的反渗透处理,且污水能够循环进行反渗透处理,所述零排放回用水的反渗透装置对进水水质适应性高,且出水率高、出水量稳定,在同等的产水效果下可实现更高的综合利用率,解决了现有膜组出水率低、对污水的综合利用率低的问题。
43.更进一步说明,所述一级反渗透单元21包括两个相并联的压力容器组211,所述二级反渗透单元22包括一个压力容器组211,每个压力容器组211包括两个相并联的压力容器2111;
44.所述一级反渗透单元21中,两个所述压力容器组211的进水口24分别与所述第一进水循环泵13的输出端连接,两个所述压力容器组211的浓液出口25 分别与所述浓液缓存管23相连通。
45.具体地,每个压力容器2111包括6个膜元件,通过在所述一级反渗透单元 21设置两个相并联的所述压力容器组211,在所述二级反渗透单元22设置一个所述压力容器组211,通过所述一级反渗透单元21能够快速高效地进行第一次的反渗透处理,部分通过所述一级反渗透单元21排放的浓液通过所述二级反渗透单元22进行第二次的反渗透处理,有效提高处理效率,且有效提高出水率。
46.更进一步说明,所述清液排放管32包括清液排放总管321、第一清液排放支管322和第二清液排放支管323,所述第一清液排放支管322和所述第二清液排放支管323分别与所述清液排放总管321相连通,所述一级反渗透单元21的清液出口26与所述第一清液排放支管322相连通,所述二级反渗透单元22的清液出口26与所述第二清液排放支管323相连通。
47.通过设置所述清液排放总管321、第一清液排放支管322和第二清液排放支管323,所述一级反渗透单元21产出的清液从所述第一清液排放支管322汇集至所述清液排放总管321中,所述二级反渗透单元22产出的清液从所述第二清液排放支管323汇集至所述清液排放总管321中排放,能够实现对两个反渗透单元产出的清液的回收。
48.优选地,所述第一清液排放支管322和所述第二清液排放支管323均沿水流方向依次设有手动调节阀6、流量计7和单向止回阀8。
49.通过在所述第一清液排放支管322和所述第二清液排放支管323均沿水流方向依次设置所述手动调节阀6、流量计7和单向止回阀8,能够对清液排放进行控制,且能够进行
排放流量的计量,所述单向止回阀8能够避免管路中的流体回流倒灌,使得零排放回用水的反渗透装置运行灵活。
50.更进一步说明,所述浓液排放管31包括浓液排放总管311以及并联于所述浓液排放总管311的浓液排放支管312,所述浓液排放总管311沿水流方向依次设有控制阀9、流量计7和单向止回阀8,所述浓液排放支管312设有两个控制阀9。
51.通过设置所述浓液排放总管311,能够对排放的浓液进行流量的控制和统计,当需要大量排放浓液时,可以打开所述浓液排放支管312的控制阀9,使得浓液能够同时从所述浓液排放总管311和所述浓液排放支管312中排出,起到管路保护的作用,具体地,所述控制阀9为球阀或者蝶阀。
52.更进一步说明,所述浓液排放管31还包括冲洗回流管313,所述冲洗回流管313与所述浓液排放总管311相连通,所述冲洗回流管313设有两个控制阀9。
53.通过设置所述冲洗回流管313,且所述冲洗回流管313与所述浓液排放总管 311相连通,能够控制浓液的流量,实现浓液的外排和快冲,保证大量排放浓液时所述零排放回用水的反渗透装置的运行稳定性,具体地,所述控制阀9为球阀或者蝶阀。
54.更进一步说明,还包括清洗单元4,所述清洗单元4包括清洗总管41、第一清洗支管42、第二清洗支管43和清洗回流管44;
55.所述第一清洗支管42的一端与所述清洗总管41相连通,所述第一清洗支管42的另一端与所述进水总管11连接且与所述一级反渗透单元21的进水口24 相连通;
56.所述第二清洗支管43的一端与所述清洗总管41相连通,所述第二清洗支管43的另一端与所述进水支管12连接且与所述二级反渗透单元22的进水口24 相连通;
57.所述清洗回流管44与所述浓液排放总管311相连通。
58.具体地,所述清洗总管41通过清洗泵与清洗罐连接,所述清洗罐与所述清洗泵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清洗泵的输出端与所述清洗总管41连接。
59.通过设置所述清洗总管41、第一清洗支管42、第二清洗支管43和清洗回流管44,当装置达到清洗周期时,所述清洗单元4能够对装置进行循环清洗,清洗液从所述清洗总管41进入所述第一清洗支管42和所述第二清洗支管43,分别对所述一级反渗透单元21和所述二级反渗透单元22进行清洗,部分清洗液通过所述清洗回流管44进行回流利用,保证清洗液的流速,节省清洗液的消耗量,清洗高效,维护方便,安装方便,在每一段单元可得到充分清洁的前提下,能够大幅度节约清洗所需的药剂。
60.更进一步说明,还包括排空管5,所述排空管5与所述清洗总管41相连通,且所述排空管5设置有手动调节阀6。
61.通过设置所述排空管5,当装置需要进行检修或者更换部件时,可以通过所述排空管5对装置内的全部液体进行排空,方便进行检修或者更换部件的操作,通过设置所述手动调节阀6,可以实现对所述排空管5的排放控制,保证排空效果。
62.具体地,所述第一清洗支管42、所述第二清洗支管43和清洗回流管44均设有控制阀9。
63.通过在所述第一清洗支管42、所述第二清洗支管43和清洗回流管44均设置所述控制阀9,能够控制清洗液在所述第一清洗支管42、第二清洗支管43和所述清洗回流管44的通断,从而方便控制清洗过程,具体地,所述控制阀9为球阀或者蝶阀。
64.具体地,所述进水总管11的始端至所述浓液缓存管23与所述进水总管11 的连接处之间的管道设有手动调节阀6和单向止回阀8。
65.通过在所述进水总管11设置所述手动调节阀6和所述单向止回阀8,能够对所述进水总管11的进水流量进行控制,且所述单向止回阀8能够避免管路中的流体回流倒灌,使得装置的运行灵活高。
66.具体地,所述浓液缓存管23设有控制阀9,所述控制阀9为球阀或者蝶阀,所述控制阀9设置于所述一级反渗透单元21的浓液出口25和所述二级反渗透单元22的浓液出口25之间,能够控制液体仅在所述二级反渗透单元22中循环过滤。
67.以上结合具体实施例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原理。这些描述只是为了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而不能以任何方式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基于此处的解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即可联想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具体实施方式,这些方式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