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智能座便器、智能座圈及其喷洗模组的制作方法

2022-02-22 19:44:51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智能卫浴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智能座便器、智能座圈及其喷洗模组。


背景技术:

2.智能座便器通过喷洗管来实现如厕后的冲洗,在冲洗时喷洗管会伸出,以实现妇洗、臀洗、通便等功能。清洗完毕后,喷洗管缩回。现有技术中喷洗管由单侧支架上的传动机构驱使进行伸缩运动,在传动过程中容易出现抖动,从而导致无法稳定的输送喷洗管,影响了用户体验。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喷洗模组,可平稳运送喷洗管伸出及缩回。
4.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座便器、智能座圈,以提升用户体验。
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6.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喷洗模组,其包括:
7.第一导向架,其设有第一导槽;
8.第二导向架,其设有第二导槽;所述第二导向架与所述第一导向架对置,其中,所述第一导槽与所述第二导槽相对设置;
9.导向环,设置在所述第一导向架与所述第二导向架的前端之间;
10.喷洗管,穿设于所述导向环内;该喷洗管的后端设有分别与所述第一导槽和所述第二导槽导滑配合的导滑件;
11.挠性元件,其与所述喷洗管传动连接;
12.驱动单元,其与所述挠性元件传动连接,以驱使所述挠性元件带动所述喷洗管沿所述第一导槽和所述第二导槽滑动进出所述导向环。
13.其中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挠性元件被配置为一条挠性带;所述驱动单元包括:
14.第一驱动轮,可转动装于所述第一导向架;其中,所述挠性带缠绕于所述第一驱动轮上,且该挠性带的一端与所述喷洗管的后端固定连接;
15.马达,其与所述第一驱动轮传动连接,以驱转所述第一驱动轮收放所述挠性带而带动所述喷洗管沿所述第一导槽和所述第二导槽滑动进出所述导向环。
16.其中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挠性元件被配置为两条挠性带,分别为第一挠性带和第二挠性带;所述驱动单元包括:
17.第一驱动轮,可转动装于所述第一导向架;其中,所述第一挠性带缠绕于所述第一驱动轮上,且该第一挠性带的一端与所述喷洗管的后端固定连接;
18.第二驱动轮,可转动装于所述第二导向架;其中,所述第二挠性带缠绕于所述第二驱动轮上,且该第二挠性带的一端与所述喷洗管的后端固定连接;
19.传动轴,其与所述第一驱动轮和所述第二驱动轮传动连接;
20.马达,其与所述传动轴传动连接,以驱转所述第一驱动轮收放所述第一挠性带且同步驱转所述第二驱动轮收放所述第二挠性带,而带动所述喷洗管沿所述第一导槽和所述第二导槽滑动进出所述导向环。
21.其中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挠性带被配置为钢带或塑料带。
22.其中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挠性元件被配置为一条环形传动带;所述驱动单元包括:
23.主动轮,可转动装于所述第一导向架的后部;
24.从动轮,可转动装于所述第一导向架的前部;其中,所述环形传动带于所述主动轮和从动轮之间绕设,所述喷洗管被配置为能够随所述环形传动带移动;
25.马达,其与所述主动轮传动连接,以驱使所述主动轮带动所述喷洗管沿所述第一导槽和所述第二导槽滑动进出所述导向环。
26.其中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驱动单元还包括:
27.调整轮,可转动装于所述第一导向架的后部并位于所述主动轮的上方;所述调整轮与所述环形传动带的内侧滚动结合。
28.其中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环形传动带被配置为摩擦型带,该摩擦型带为平带、v型带、圆带中的任一种;所述主动轮、所述从动轮、所述调整轮均被配置为摩擦带轮。
29.其中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环形传动带被配置为同步带,所述主动轮、所述从动轮、所述调整轮均被配置为同步带轮。
30.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智能座圈,其包括座圈主体、以及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喷洗模组,所述第一导向架和所述第二导向架共同固装于所述座圈主体内。
31.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智能座便器,其包括陶瓷体及上述智能座圈,所述智能座圈安装于所述陶瓷体的顶部。
32.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发明至少具有如下优点和积极效果:
33.本发明所提供的智能座便器、智能座圈及其喷洗模组,其中,喷洗模组中的喷洗管在两个对置的导向架之间,通过挠性传动,沿着两条相对设置的导槽滑动进退,避免了抖动现象,运行更加平稳,提升了用户体验。
附图说明
34.图1是本技术提供的智能座便器实施例的立体图;
35.图2是本技术提供的智能座圈实施例的立体图;
36.图3是本技术提供的喷洗模组实施例的立体图;
37.图4是本技术提供的喷洗模组实施例一的主视图;
38.图5是本技术提供的喷洗模组实施例一的分解图;
39.图6是本技术提供的喷洗模组实施例二的分解图;
40.图7是本技术提供的喷洗模组实施例三的主视图;
41.图8是本技术提供的喷洗模组实施例三的分解图。
42.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43.100、智能座便器;
44.101、陶瓷体;
45.102、智能座圈;
46.1020、座圈主体;
47.1021、喷洗模组;
48.1、第一导向架;10、第一导槽;1a、第一凹槽;1b、第一盖板;1c、环形凹槽;1d、第三盖板;
49.2、第二导向架;20、第二导槽;2a、第二凹槽;2b、第二盖板;
50.3、导向环;
51.4、喷洗管;40、导滑件;
52.5、挠性带;50、第一挠性带;51、第二挠性带;
53.6、第一驱动轮;7、马达;8、第二驱动轮;9、传动轴;11、主动轮;12、从动轮;13、调整轮;14、环形传动带。
具体实施方式
54.体现本发明特征与优点的典型实施方式将在以下的说明中详细叙述。应理解的是本发明能够在不同的实施方式上具有各种的变化,其皆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且其中的说明及图示在本质上是当作说明之用,而非用以限制本发明。
55.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56.智能座便器集便盖加热、温水洗净、暖风干燥、杀菌等多种功能。
57.智能座便器通过喷洗管来实现如厕后的冲洗,在冲洗时喷洗管会伸出,以实现妇洗、臀洗、通便等功能。清洗完毕后,喷洗管缩回。现有技术中喷洗管由齿轮组传动进行伸缩运动,齿轮在传动过程中容易出现抖动,从而导致无法稳定的输送喷洗管,影响了用户体验。
58.图1是本技术提供的智能座便器实施例的立体图。
59.参阅图1所示,一种智能座便器100,其包括陶瓷体101及智能座圈102,智能座圈102安装于陶瓷体101的顶部。喷洗管4可滑入到陶瓷体101内,喷射不同水形的清洗水,以满足用户的清洗需求。
60.图2是本技术提供的智能座圈实施例的立体图。图3是本技术提供的喷洗模组实施例的立体图。
61.参阅图2所示,一种智能座圈102,其包括座圈主体1020及喷洗模组1021,其中,参阅图3所示,喷洗模组1021,其包括第一导向架1、第二导向架2、导向环3、喷洗管4、挠性元件以及驱动单元。
62.图4是本技术提供的喷洗模组实施例一的主视图。图5是本技术提供的喷洗模组实
施例一的分解图。
63.参阅图4并结合图5所示,第一导向架1设有第一导槽10,第二导向架2设有第二导槽20。可以理解的,第一导槽10为沿斜线延伸的斜槽,第二导槽20为与所述第一导槽10斜率相同的斜槽。在第一导向架1与第二导向架2的前端,于二者之间,设有导向环3。导向环3可与第一导向架1和第二导向架2固定连接。
64.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导槽10为一弧形槽,第二导槽20为与第一导槽10弧度相同的弧形槽。
65.第二导向架2与第一导向架1,二者形状相同,底部水平,顶部呈弧形,后部隆起并呈圆弧状,前部也呈圆弧状。
66.第一导向架1与第二导向架2与第一导向架1相对而置,且二者正相对。第一导槽10与第二导槽20相对设置,同样也是正相对。
67.第一导向架1与第二导向架2将喷洗管4支撑为同时沿第一导槽10和第二导槽20滑动前进或滑动后退。
68.在第一导向架1与第二导向架2的前端,于二者之间,活动安装有导向环3。导向环3于轴向方向具有一定的长度,以能够将喷洗管4包覆。
69.导向环3的外表面可设有径向延伸的枢转轴,枢转轴呈两根于导向环3的外表面同轴背对设置,也就是说,导向环3的两侧各设有一与其一体成型的枢转轴,一枢转轴与第一导向架1的内侧枢接,另一枢转轴与第二导向架2的内侧枢接,如此,便实现了导向环3转动连接在第一导向架1与第二导向架2之间,导向环3上的枢转轴与第一导向架1和第二导向架2垂直。
70.喷洗管4穿设于导向环3内,该喷洗管4的后端设有分别与第一导槽10和第二导槽20导滑配合的导滑件40。喷洗管4上的导滑件40分别以滑动的方式装配在第一导槽10和第二导槽20内,以使得喷洗管4能够同时沿着第一导槽10和第二导槽20在前方和后方之间滑动。
71.挠性元件与喷洗管4传动连接。驱动单元与挠性元件传动连接,该驱动单元驱使挠性元件带动喷洗管4沿第一导槽10和第二导槽20滑动进出导向环3。
72.可以理解的,挠性元件被配置为一条挠性带5,例如,钢带或塑料带,特别是钢带,其具有较高的弹性和疲劳极限,具有足够的韧性和塑性。
73.驱动单元包括第一驱动轮6和马达7,第一驱动轮6可转动装于第一导向架1。其中,挠性带5缠绕于第一驱动轮6上,且该挠性带5的一端与喷洗管4的后端固定连接,例如通过卡接的方式固定。
74.马达7,其与第一驱动轮6传动连接,以驱转第一驱动轮6收放挠性带5而带动喷洗管4沿第一导槽10和第二导槽20滑动进出导向环3。
75.第一驱动轮6可嵌入到第一导向架1的一侧后部,并且第一导向架1处还凸设有心轴,第一驱动轮6转动安装在该心轴外周,并且,第一驱动轮6与心轴同轴。
76.挠性带5缠绕于第一驱动轮6上,且该挠性带5的一端与喷洗管4的后端固定连接。
77.挠性带5可沿着一条背对第一导槽10的第一凹槽1a收放,该第一凹槽1a与第一导槽10的弧度和长度基本相同。
78.缠绕有挠性带5的第一驱动轮6共同嵌入至第一导向架1,然后,可通过一第一盖板
1b将缠绕有挠性带5的第一驱动轮6罩盖,以进行保护。
79.挠性带5的一端与喷洗管4的后端固定连接,挠性带5在第一凹槽1a内收放,马达7驱转第一驱动轮6收放挠性带5而带动喷洗管4沿第一导槽10和第二导槽20滑动进出导向环3。
80.图6是本技术提供的喷洗模组实施例二的分解图。
81.参阅图6所示,挠性元件被配置为两条挠性带,分别为第一挠性带50和第二挠性带51,例如,将第一挠性带50和第二挠性带51都选用为钢带,当然选用塑料带亦可。
82.驱动单元包括第一驱动轮6、马达7、第二驱动轮8、传动轴9。第一驱动轮6可转动装于第一导向架1。其中,第一挠性带50缠绕于第一驱动轮6上,且该第一挠性带50的一端与喷洗管4的后端固定连接。
83.第二驱动轮8可转动装于第二导向架2,其中,第二挠性带51缠绕于第二驱动轮8上,且该第二挠性带51的一端与喷洗管4的后端固定连接。
84.传动轴9与第一驱动轮6和第二驱动轮8传动连接。马达7与传动轴9传动连接,以驱转第一驱动轮6收放第一挠性带50且同步驱转第二驱动轮8收放第二挠性带51,而带动喷洗管4沿第一导槽10和第二导槽20滑动进出导向环3。
85.第一驱动轮6可嵌入到第一导向架1背对第二导向架2的一侧后部。第一挠性带50缠绕于第一驱动轮6上,且该第一挠性带50的一端与喷洗管4的后端固定连接。
86.第一挠性带50可沿着一条背对第一导槽10的第一凹槽1a收放,该第一凹槽1a与第一导槽10的弧度和长度基本相同。
87.缠绕有第一挠性带50的第一驱动轮6共同嵌入至第一导向架1,然后,可通过一第一盖板1b将缠绕有第一挠性带50的第一驱动轮6罩盖,以进行保护。
88.第二驱动轮8可嵌入到第二导向架2背对第一导向架1的一侧后部。第二挠性带51缠绕于第二驱动轮8上,且该第二挠性带51的一端与喷洗管4的后端固定连接。
89.第二挠性带51可沿着一条背对第二导槽20的第二凹槽2a收放,该第二凹槽2a与第二导槽20的弧度和长度基本相同。
90.缠绕有第二挠性带51的第二驱动轮8共同嵌入至第二导向架2,然后,可通过一第二盖板2b将缠绕有第二挠性带51的第二驱动轮8罩盖,以进行保护。
91.传动轴9与第一驱动轮6和第二驱动轮8传动连接。传动轴9设置在第一驱动轮6和第二驱动轮8之间,并且,传动轴9与第一驱动轮6和第二驱动轮8同轴。
92.传动轴9的一端穿过第二导向架2与第二驱动轮8的中心处固定,传动轴9与第二导向架2间隙配合,以使得传动轴9能够相对于第二导向架2转动,第二导向架2将传动轴9支撑为能够带动第二驱动轮8转动。
93.传动轴9的另一端穿过第一导向架1和第一驱动轮6后与马达7传动连接,传动轴9与第一导向架1间隙配合,以使得传动轴9能够相对于第一导向架1转动。
94.传动轴9从第一驱动轮6的中心处穿过,并且传动轴9与第一驱动轮6之间固定连接,例如,传动轴9与第一驱动轮6之间通过键连接。
95.马达7驱使传动轴9,驱转第一驱动轮6收放第一挠性带50,且传动轴9同步驱转第二驱动轮8收放第二挠性带51,而带动喷洗管4沿第一导槽10和第二导槽20滑动进出导向环3。
96.图7是本技术提供的喷洗模组实施例三的主视图。图8是本技术提供的喷洗模组实施例三的分解图。
97.参阅图7并结合图8所示,挠性元件被配置为一条环形传动带14。驱动单元包括马达7、主动轮11、从动轮12。
98.主动轮11可转动装于第一导向架1的后部,从动轮12可转动装于第一导向架1的前部;其中,环形传动带14于主动轮11和从动轮12之间绕设,喷洗管4被配置为能够随环形传动带14移动。
99.马达7与主动轮11传动连接,以驱使主动轮11带动喷洗管4沿第一导槽10和第二导槽20滑动进出导向环3。
100.主动轮11可嵌入到第一导向架1背对第二导向架2的一侧后部,并且第一导向架1处还凸设有心轴,主动轮11转动安装在该心轴外周,并且,主动轮11与心轴同轴。
101.从动轮12可嵌入到第一导向架1背对第二导向架2的一侧前部,并且第一导向架1处还凸设有另心轴,从动轮12转动安装在该心轴外周,并且,从动轮12与心轴同轴。
102.环形传动带14可沿着一条设置在第一导向架1背对第二导向架2一侧的环形凹槽1c转动。喷洗管4的后端与环形传动带14固定连接,例如,喷洗管4的后端与环形传动带14的边缘粘接或插接,以使得喷洗管4能够随环形传动带14的移动沿着第一导槽10和第二导槽20滑动。
103.主动轮11的直径大于从动轮12的直径,马达7驱使主动轮11,从而由环形传动带14带动喷洗管4沿第一导槽10和第二导槽20滑动进出导向环3。
104.参阅图7和图8所示,驱动单元还包括调整轮13,调整轮13的直径小于调整轮13可转动装于第一导向架1的后部并位于主动轮11的上方。调整轮13与环形传动带14的内侧滚动结合,以调整环形传动带14的张紧力,确保环形传动带14的运行平稳。
105.调整轮13和主动轮11的共同嵌入到第一导向架1背对第二导向架2的一侧后部,调整轮13位于主动轮11的上方。调整轮13和主动轮11均通过设置在第一导向架1处的心轴转动安装于第一导向架1上。
106.主动轮11、从动轮12、调整轮13可转动安装在第一导向架1处后,将环形传动带14张紧在主动轮11、从动轮12、调整轮13上,然后,可通过一第三盖板1d将缠绕有主动轮11、从动轮12、调整轮13、环形传动带14罩盖,以进行保护。
107.可以理解的,一些实施方式中,环形传动带14被配置为摩擦型带,该摩擦型带为平带、v型带、圆带中的任一种。主动轮11、从动轮12、调整轮13均被配置为摩擦带轮。环形传动带14与主动轮11、从动轮12、调整轮13之间滚动摩擦,通过摩擦力传递运动和动力。
108.另一些实施方式中,环形传动带14被配置为同步带,主动轮11、从动轮12、调整轮13均被配置为同步带轮。如此传动,同步带与主动轮11、从动轮12、调整轮13之间不会产生滑动,确保了运行平稳。
109.上述智能座便器100、智能座圈102及其喷洗模组1021,智能座圈102安装于陶瓷体101的顶部。喷洗模组1021中的喷洗管4可滑入到陶瓷体101内,喷射不同水形的清洗水,以满足用户的清洗需求。喷洗管4在两个对置的导向架之间,通过挠性传动,沿着两条相对设置的导槽滑动进退,避免了抖动现象,运行更加平稳,提升了用户体验。
110.虽然已参照几个典型实施方式描述了本发明,但应当理解,所用的术语是说明和
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术语。由于本发明能够以多种形式具体实施而不脱离发明的精神或实质,所以应当理解,上述实施方式不限于任何前述的细节,而应在随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围内广泛地解释,因此落入权利要求或其等效范围内的全部变化和改型都应为随附权利要求所涵盖。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