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发动机的制作方法

2022-02-22 17:52:47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发动机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机油冷却器。


背景技术:

2.在现有技术中,机油冷却器固定在机油冷却器盖上,机油冷却器盖上加工油道且和机油冷却器连通。或者,将机油冷却器固定在独立设置的安装座上,安装座的一侧装配在机体上,机油冷却器盖装配在安装座的另一侧,机油冷却器位于安装座和机油冷却器盖之间。现有技术的结构复杂、缝隙多,易漏油。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发动机,以克服上述中存在的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机油冷却器固定到机体的发动机。
4.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发动机,包括:
5.机体,所述机体上设有第一进水口和第一出水口;
6.机油冷却器盖,所述机油冷却器盖固定到机体,所述机油冷却器盖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一腔体以及第二腔体,所述第一腔体和第一进水口连通,所述第二腔体和第一出水口连通,所述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之间设有引流板;
7.机油冷却器,所述机油冷却器固定到机体,所述机油冷却器位于第二腔体内,所述机油冷却器和机油冷却器盖之间为非接触设置。
8.优选地,所述机油冷却器盖包括位于第一腔体底部的第一侧壁,所述第一侧壁和引流板之间设有第一开口,所述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通过第一开口连通,所述第一进水口位于第一开口上方。
9.优选地,所述引流板上设有节流板,所述节流板设在靠近机油冷却器的一侧,节流板设置为自引流板朝机油冷却器的方向凸起,所述节流板和机油冷却器之间设有间隙。
10.优选地,所述机油冷却器盖还包括沿竖直方向设置的第二侧壁,所述第二侧壁和机油冷却器之间设有凸起部,所述凸起部自第二侧壁朝机油冷却器的方向延伸,所述凸起部和机油冷却器之间设有间隙。
11.优选地,所述机油冷却器盖还包括过渡部,所述过渡部包括自第二侧壁朝机体的方向弯曲延伸的第一过渡段以及自第一过渡段竖直向上延伸的第二过渡段,所述第二过渡段和机体之间形成第三腔体,所述第三腔体位于第二腔体的上方,所述第三腔体和第一出水口连通。
12.优选地,所述机油冷却器盖自第二腔体向第三腔体的容积逐渐减小,所述第一出水口位于第一进水口上方,所述节流板位于第三腔体的下方,所述第一开口位于机油冷却器的下方。
13.优选地,所述第二腔体的底部设有放水槽,所述放水槽还设有放水孔,所述机油冷却器的外部设有放水开关元件,所述放水开关元件和放水孔连通。
14.优选地,所述机体内还设有凸轮轴安装孔,所述机体还设有和第二腔体连通的第四腔体,所述第四腔体部分沿凸轮轴安装孔的圆周方向设置。
15.优选地,所述机体还设有第五腔体,所述第五腔体位于第四腔体的上方,所述第五腔体和第四腔体之间设有挡板,所述第五腔体和第二腔体连通。
16.优选地,所述机体内还设有主水腔,所述主水腔和第三腔体通过第一出水口连通,所述主水腔位于第五腔体的上方。
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发动机,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8.机油冷却器以及机油冷却器盖直接装配在机体上,结构简单,密封性好。冷却液流向和机油流向垂直交叉,冷却效果好。设计节流板使冷却液和机油冷却器充分接触,保证机油的冷却效果。
附图说明
19.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20.图1为本发明的机油冷却器盖的正面剖视图;
21.图2为本发明的发动机的剖视图;
22.图3为本发明的机油冷却器盖的立体图;
23.图4为本发明的发动机的部分立体图;
24.图5为本发明的机油冷却器盖的侧面剖视图;
25.图6为本发明的机油冷却器盖的后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2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7.为使图面简洁,各图中只示意性地表示出了与本发明相关的部分,它们并不代表其作为产品的实际结构。另外,以使图面简洁便于理解,在有些图中具有相同结构或功能的部件,仅示意性地绘示了其中的一个,或仅标出了其中的一个。在本文中,“一个”不仅表示“仅此一个”,也可以表示“多于一个”的情形。
28.还应当进一步理解,在本技术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相关联列出的项中的一个或多个的任何组合以及所有可能组合,并且包括这些组合。
29.在本文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30.另外,在本技术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3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照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并获得其他的实施方式。
32.参见图1,本发明公开一种发动机100,包括机体1、机油冷却器2以及机油冷却器盖3。机油冷却器2通过螺纹连接直接固定在机体1上,机油冷却器盖3扣覆在机油冷却器2外部,机油冷却器盖3通过螺纹连接直接固定在机体1的一侧,机体1和机油冷却器盖3之间设置密封圈。机油冷却器2和机油冷却器盖3之间为非接触设置。
33.机体1设有第一进水口11以及第一出水口12。机油冷却器盖3包括第一腔体31以及第二腔体32。第一腔体31直接连通第一进水口31,第二腔体32连通第一出水口32。
34.第一腔体31和第二腔体32之间设有引流板34,机油冷却器盖3还包括位于第一腔体31底部的第一侧壁361。引流板34和第一侧壁361之间设有第一开口35,第一腔体31和第二腔体32通过第一开口35连通。第一进水口11位于第一开口35的上方,第一出水口12位于第一进水口11上方,第一开口35在竖直方向上位于机油冷却器2的下方。
35.参见图1以及图3,引流板34上设有节流板341,节流板341自引流板34朝机油冷却器2所在的一侧延伸。本实施例中,节流板341的数量设置为3个,数量可根据实际需要增减。节流板341和机油冷却器2之间设有间隙,节流板341的作用在于:保证冷却液和机油冷却器2充分接触,防止冷却液从机油冷却器2的外部流过,进一步保障对机油的冷却效果。
36.参见图4,冷却液从机体1内部通过第一进水口11进入机油冷却器盖3的第一腔体31,再经过第一开口35进入第二腔体32。冷却液进入第二腔体32后竖直向上流动,经过机油冷却器2对机油进行冷却,最后从第二腔体32上方的第一出水口12流入机体水套。
37.机油沿水平方向流动,本方案的冷却液流向和机油流向垂直交叉,冷却效果好。引流板34的作用在于:保证冷却液从第二腔体32的底部进入第二腔体32,并自下而上的流动,与机油形成垂直交叉的对流,提高冷却效率。
38.参见图2以及图5,机油冷却器盖3还包括与其安装平面平行设置的第二侧壁362。机油冷却器盖3还设有自第二侧壁362朝机油冷却器2的方向延伸的凸起部3621,凸起部3621和机油冷却器2之间设有间隙。凸起部3621一方面起到提高机油冷却器盖3结构强度的作用,另一方面和节流板341作用相同,保证冷却液和机油冷却器2的充分接触。
39.机油冷却器盖3还包括自第二侧壁362向上延伸的过渡部363,过渡部363包括自第二侧壁362朝机体1所在方向弯曲延伸的第一过渡段3631以及自第一过渡段3631竖直向上延伸的第二过渡段3632。过渡部363和机体1之间形成第三腔体33。本实施例中,第一出水口12的数量设置为两个,分别位于第三水腔33的左右两侧,实际可以根据流量大小的需要调整第一出水口12的形状、大小以及数量。
40.从第二腔体32到第三腔体33容积逐渐减小,第三腔体33和第一出水口12直接连通,冷却液依次经过第一进水口11、第一腔体31、第二腔体32、第三腔体33以及第一出水口12进入主水腔16。冷却液从第二腔体32到第三腔体33,流速变快,有利于进入主水腔16后提升对机体水套的冷却效果。
41.参见图2以及图4,机体1内还设有凸轮轴安装孔15、第四腔体13以及第五腔体14。第四腔体13部分沿凸轮轴安装孔15的圆周方向设置,第五腔体14设于第四腔体13的上方,第五腔体14和第四腔体13之间设有挡板17。主水腔16位于第五腔体14的上方。
42.机油冷却器2还包括安装板21,安装板21和挡板17的外端接触设置。挡板17保证机体1强度的同时,防止冷却液从机油冷却器2和机体1之间的空隙流过导致冷却效率降低。
43.参见图6,机油冷却器盖3还包括设在第二腔体32底部的放水槽37,放水槽37的底部设有放水孔371,机油冷却器盖3的外部设有连通放水孔371的放水开关元件372。设置放水槽37的意义在于:方便清理机油冷却器盖3内的杂质、颗粒。
44.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显见,可对本发明的上述示例性实施例进行各种修改和变型而不偏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因此,旨在使本发明覆盖落在所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技术方案范围内的对本发明的修改和变型。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