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株防治荔枝霜疫病的内生生防菌株HN075及其应用的制作方法

2022-02-22 17:51:04 来源:中国专利 TAG:

一株防治荔枝霜疫病的内生生防菌株hn075及其应用
技术领域
1.本发明属于农作物病害防治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株防治荔枝霜疫病的内生生防菌株 hn075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2.由荔枝霜疫霉(peronophythora litchii chen ex ko et al)引起的荔枝霜疫病严重威胁着我国荔枝产业的健康发展,是荔枝生产及采后危害最为严重、影响最为广泛的病害。该病可以侵染嫩叶、嫩枝、花穗及果实,引起大量花穗和果实腐烂,一般年份可造成10%-30%的产量损失,流行年份可造成80%的产量损失,在广东、广西、福建,海南等地发生尤为严重,严重影响我国荔枝产业发展,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
3.目前缺乏抗荔枝霜疫病的品种,防治该病的主要还是依赖使用化学药剂,其中栽培抗病品种是防治该病最经济、最有效、最简便的方法,但是在短时间内选育出抗荔枝霜疫病的新品种是非常困难的。农药对农业的发展虽然起着重要的作用,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伴随化学农药引起的安全及环境问题也日益凸显。使用化学农药不仅缺乏长期的有效性,而且对食品和环境的污染,对人类健康潜在的危害、对非靶标生物的影响以及导致病原菌抗药性产生等问题,现已受到越来越多的质疑。因此,生物防治尤其是拮抗微生物的利用受到普遍关注和重视,探索有效的生防途径无疑有着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
4.芽孢杆菌(bacillus spp.)是土壤和植物微生态区系的优势生物种群,具有很高的抗逆能力和抗菌防病作用。芽孢杆菌不仅可以在土壤、植物根际体表等外界环境中广泛存在,而且是植物体内常见内生细菌,尤其是在植物的根、茎部。目前该菌已经在水稻、大豆、棉花、小麦、辣椒、番茄、玉米等农作物上显示出很好的病害防治效果。由于枯草芽孢杆菌具有生长快、营养简单以及产生耐热、抗逆芽孢等突出特征,而使其不仅有利于生防菌剂在生产、剂型加工及在环境中的存活、定殖与繁殖,并且批量生产工艺简单,成本较低,施用方便,储存期长,现已成为一种理想的生防细菌。许多性状优良的天然分离株已成功应用于植物病害的生物防治。芽孢杆菌通过成功定殖至植物根际、体表或体内,与病原菌竞争植物周围的营养,分泌抗菌物质以抑制病原菌生长,同时诱导植物防御系统抵御病原菌入侵,从而达到生防的目的。其主要防治对象为丝状真菌及卵菌所引起的植物病害。芽孢杆菌是一种嗜温、好氧、产芽孢的杆状细菌,其生理特征多样,分布广泛,极易分离培养。该菌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对人畜无毒无害,不污染环境,能产生多种抗菌素和酶,具有极强的抗逆能力。


技术实现要素:

5.鉴于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针对目前荔枝霜疫病严重发生,且面积逐年扩大,化学防治造成环境污染的问题,提供一株防治荔枝霜疫病的内生生防菌株hn075及其应用。
6.本发明技术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7.一株防治荔枝霜疫病的内生生防菌株hn075,经形态观察、培养特征观察和分子生
物学研究鉴定为芽孢杆菌(bacillus spp.),已于2020年11月30月保藏在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地址为: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菌种保藏号为cgmcc no.21270。
8.本发明还提供了由所述内生生防菌株hn075发酵制成的生防菌剂,其制备方法如下:
9.将内生生防菌株hn075的种子液接种于发酵培养基中进行发酵得发酵液,将发酵液离心后过滤,即得所述生防菌剂;发酵条件为:接种量5%(v/v),发酵培养基ph值7.0~7.2,培养温度37℃,摇床转速180r/min,培养时间48h。
10.优选的,所述发酵培养基为:每1000ml发酵培养基中含有10g胰蛋白胨、5g酵母粉、 5g氯化钠、15g琼脂粉和余量的蒸馏水。
11.优选的,所述生防菌剂的使用方法是:在荔枝枝条、叶片或果实上喷雾使用;连续使用 2~3次,每次间隔7~10天。
12.本发明还提供所述的内生生防菌株hn075在防治荔枝霜疫病方面的应用。
13.另一方面,本发明还发现优化后的发酵培养基具有防治荔枝霜疫病的效果,所述发酵培养基为:每1000ml发酵培养基中含有10g胰蛋白胨、5g酵母粉、5g氯化钠、15g琼脂粉和余量的蒸馏水;发酵培养基ph值7.0~7.2。
14.本发明所取得的效果:
15.本发明生防菌分离自荔枝叶片,有利于充分发挥菌株的优势,在荔枝叶片及荔枝果实内定殖能力强,防治效果好且稳定。
16.本发明筛选出的生防菌株hn075抑菌作用强,能够明显抑制荔枝霜疫霉菌的生长。由于是从荔枝叶片分离的内生有益菌,没有化学农药的使用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对减少农业污染,且能有效防治荔枝霜疫病。
17.本发明生防菌培养条件简单,易于工业化生产,具有良好的开发应用前景。
18.本发明发现优化后的发酵培养基对荔枝霜疫病具有防治效果。
附图说明
19.图1为生防菌直接抑制试验效果图。
具体实施方式
20.为了更好理解本发明技术内容,下面提供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说明。
21.实施例1:内生生防菌株的分离
22.取荔枝叶片先用自来水冲洗干净,再用灭菌水清洗3~5次,将表面清洗干净,接着用75%酒精漂洗3min,进行表面消毒,无菌水清洗3次;升汞处理10~15分钟,无菌水清洗3次后晾干。在无菌研钵内加入10ml无菌水和少许灭菌后的石英砂,分别将表面处理后的叶片组织在超净工作台无菌环境中研磨成匀浆,加盖静置30min,将均浆稀释成10、100、1000倍液,分别用移液器吸取50μl至准备好的na平板上,用涂布棒均匀涂布在培养基上让其生长,48h后挑取单菌落,在平板上进行纯化保存,即获得内生菌菌株hn075。
23.实施例2:菌株hn075的鉴定
24.1、形态特征观察
25.将菌株hn075划线接种于lb培养基(5g酵母粉、l0 g胰蛋白胨、5g氯化钠和15g琼脂粉加蒸馏水定容至1000ml,溶解并调ph为7.0~7.5,高压灭菌备用)。37℃培养48h后进行菌落特征和形态特征观察。
26.菌落特征:该菌株菌落为圆形,乳白色,不透明,边缘整齐,中央凸起,表面湿润、略黏稠。
27.形态特征:菌株hn075菌体呈杆状,革兰氏染色阳性,两端钝圆,内生芽孢,芽孢椭圆形,芽孢囊不膨大,中生到次端生。根据形态特征初步判断菌株hn075属于芽孢杆菌属 (bacillus sp)。
28.2、分子生物学鉴定
29.基因组提取试剂盒提取菌株hn075的基因组dna后,采用通用引物l1: 5-agtcgtaacaacgtagccgt-3’和l2:5-gtgccaaggcatccacc-3’,进行16s rdna 的pcr扩增。回收pcr扩增产物,经连接、转化、鉴定后,阳性克隆测序,将所得序列提交到genbank数据库进行blast分析比对,发现其与枯草芽孢杆菌有99.8%以上的序列同源性。结合形态学特征和培养特征,将菌株hn075鉴定为芽孢杆菌(bacillus spp.)。
30.实施例3:菌株hn075对荔枝霜疫霉菌的抑制作用
31.生防菌直接抑制试验:活化荔枝霜疫霉菌后,在培养皿正中央接种荔枝霜疫霉菌菌块(5 mm),蘸取菌株hn075的菌液,在距菌块中心2.5cm的两侧对称划线,重复3次实验,放于25℃恒温培养箱中暗培养5d后,观察抑菌带大小(图1)。
32.生防菌发酵液抑制试验:将菌株hn075接种于lb平板上活化20h,用接种环挑取单菌落于lb液体培养基中(200/500ml三角瓶),置于37℃、180r/min恒温震荡摇床上培养 48h,得到发酵液备用。取菌株hn075的无菌体发酵液20ml分别加入到融化的200ml冷却至45℃左右的pda培养基中混合倒平板,制成不同浓度无菌体发酵液的抑菌平板,在平板中央接种直径大小为5mm菌丝块,用无菌水替代发酵液作为对照。每个处理重复3次,置于37℃培养箱中培养,5~7d后以十字交叉法测量的菌丝生长直径。
33.实施例4:菌株hn075发酵工艺的优化
34.将菌株hn075接种于lb液体培养基中37℃,180r/min,培养24h,制成种子液,取10 ml种子液接种于发酵培养基中培养。经优化后得到的发酵培养基配方为:发酵培养基配方为: 10g胰蛋白胨、5g酵母粉、5g氯化钠和15g琼脂粉加蒸馏水定容至1000ml,溶解并调ph 为7.0~7.2。通过对培养条件的摸索,得到最佳发酵条件为:接种量5%(v/v)、装瓶量100ml /250ml,发酵培养基ph值7.0~7.2,37℃,180r/min,培养48h,制成浓度约为108cfu/ml 的菌株hn075发酵液。将发酵液经4℃,8000r/min离心20min后,用0.22μm细菌过滤器过滤,得无菌体发酵液(即为hn075生防菌剂)。
35.实施例5:菌株hn075发酵液田间防效应用
36.荔枝品种为妃子笑,实验地为常年荔枝霜疫病常年发生地。试验地土壤为壤质土,有机物含量一般,正常肥水管理。种植密度:株距4m,行距6m,树龄12年,生育期为开花至结果期。试验共设5个处理,每处理小区2棵树,共20个小区,4次重复。定果穗,标记后全面喷药处理,每株标记10枝果穗,应用摇摆式的高压喷雾器进行全株均匀喷施,喷药量以叶面滴水为止。在荔枝二次开花期、荔枝生理落果初期、果径0.5厘米左右各喷药1次,共用药3次。在病情基本稳定时进行调查。
37.对标记果穗进行调查,分别调查每穗总果数、发病果数、果发病级别。果的发病级别是根据病斑面积占整个果表面积的比例进行划分。
38.病情分级标准如下:0级:果上无病斑;1级:果上有1~2个褐色小病斑;3级:果上有 3~4个褐色小病斑;5级:果上病斑达果表面积1/4;7级:果上病斑达果表面积1/3,部分已连片;9级:果上病斑达果表面积1/2,并出现腐烂。按照公式(1)和(2)计算防效效果:
39.病情指数=∑(各级病果数
×
相对病级数值)
÷
(调查总果粒数
×
9)
×
100%
40.防治效果(%)=[(ck病情指数—处理病情指数)
÷
ck病情指数]
×
100%
[0041]
实验结果表明(表1),hn075生防菌剂(参见实施例4)能够显著降低荔枝霜疫病的病情指数,防治效果高达72.20%,仅略低于化学农药50%甲霜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的防治效果82.79%。另外从表中还可以看出,发酵培养基(参见实施例4)处理的病情指数略低于清水对照处理的病情指数,发酵培养基也起到防治作用。实验结果说明,菌株hn075能够有效防治荔枝霜疫病,展现出良好的应用潜力。
[0042]
表1.菌株hn075发酵液对荔枝霜疫病的防治效果
[0043][0044]
注:同列不同小写字母表示数值间差异显著(p《0.05)
[0045]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