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安全稳定型抗滑桩和挡土墙支护结构的制作方法

2022-02-22 16:17:53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边坡防护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安全稳定型抗滑桩和挡土墙支护结构。


背景技术:

2.现有技术中,边坡支护形式多样,有喷锚支护、锚索 格构梁支护、锚杆 格构梁 支护、锚索 锚垫板支护、抗滑桩 锚索支护、锚杆 格构梁 喷锚支护、格构梁支护等,而对于高边坡工程,由于填土较厚,对高边坡稳定性、周边环境的安全影响较大,进而对高边坡支护的要求也更高。高边坡由于填土厚,用常规支护方式,边坡变形较大,对周边环境的影响也较大,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安全稳定型抗滑桩和挡土墙支护结构。
3.例如,专利号为cn205636762u公开了一种高边坡抗滑桩和挡土墙联合支护结构,其包括抗滑桩,所述抗滑桩的顶部设置有水平挡土墙,水平挡土墙和抗滑桩通过钢筋连接,水平挡土墙的两端开有通孔,水平挡土墙的左端通过转轴与竖直挡土墙的下端连接,竖直挡土墙的左侧面倾斜设置,所述竖直挡土墙的上端侧面通过铰链与调节板的一端连接,调节板的另一端从水平挡土墙的通孔中穿过且通过销轴与水平挡土墙接,但是,由于通过销轴来调节竖直挡土墙的角度,从而不便于工作人员进行调节,进而影响工作人员的安装效率。
4.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5.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安全稳定型抗滑桩和挡土墙支护结构,以克服现有相关技术所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
6.为此,本实用新型采用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7.一种安全稳定型抗滑桩和挡土墙支护结构,包括支撑板,支撑板的底部两侧设置有两个抗滑桩,两个抗滑桩的一侧中部设置有稳固板,抗滑桩的两侧顶部均设置有加固板,抗滑桩的内侧设置有固定柱,支撑板的顶部一侧设置有挡土板,挡土板的一侧设置有两个安装块,安装块的中部均设置有调节装置,调节装置的底部配合设置在固定柱上。
8.进一步的,为了实现挡土板与支撑板之间的角度调节,只需要抬起挡土板的一端,操作简单方便,从而能够快速的调节挡土板安装的合适角度,进而提高工作人员的安装效率,调节装置包括配合设置在固定柱上的安装件,安装件的内部套设有调节杆,调节杆的一端配合设置有调节块,且调节块的一端配合设置在安装件上,调节杆的上设置有卡扣,且卡扣与调节块配合设置,安装件的一端开设有与固定柱相配合的转动孔,安装件的另一端中部开设有滑动槽,安装件的两侧对称开设有调节孔,调节孔包括矩形孔和若干卡孔,调节孔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凸块,调节孔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二凸块,调节杆包括套设在安装件内部的滑动杆,滑动杆的一端对称设置有两个转动轴,滑动杆的一端设置有与调节块相配合的调节轴,调节块包括设置在调节轴上的调节板,调节板的一端中部开设有与调节轴相配合
的通孔,调节板的一端的侧面开设有卡槽,调节板的另一端两侧均设置有卡柱。
9.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0.1、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安装方便,能够提高工作人员的安装效率,以及提高该支护结构的稳定性、牢固性及安全性。
11.2、通过设置稳固板及加固板,从而能够通过加固板、支撑板以及抗滑桩之间形成三角形结构,从而使得支撑板与抗滑桩之间安装更加稳固,从而提高该支护结构的稳定性和牢固性,进而保证的人们的安全。
12.3、通过设置调节装置,从而只需要抬起挡土板的一端就能实现挡土板与支撑板之间的角度调节,操作简单方便,从而能够快速的调节挡土板安装的合适角度,进而提高工作人员的安装效率。
附图说明
1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4.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安全稳定型抗滑桩和挡土墙支护结构的立体图之一;
15.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安全稳定型抗滑桩和挡土墙支护结构的立体图之二;
16.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安全稳定型抗滑桩和挡土墙支护结构的调节装置爆炸图;
17.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安全稳定型抗滑桩和挡土墙支护结构的安装件结构示意图;
18.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安全稳定型抗滑桩和挡土墙支护结构的调节杆结构示意图;
19.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安全稳定型抗滑桩和挡土墙支护结构的调节块结构示意图。
20.图中:
21.1、支撑板;2、抗滑桩;3、稳固板;4、加固板;5、固定柱;6、挡土板;7、安装块;8、调节装置;801、安装件;80101、转动孔;80102、滑动槽;80103、调节孔;80104、第一凸块;80105、第二凸块;802、调节杆;80201、滑动杆;80202、转动轴;80203、调节轴;803、调节块;80301、调节板;80302、通孔;80303、卡槽;80304、卡柱;804、卡扣。
具体实施方式
22.为进一步说明各实施例,本实用新型提供有附图,这些附图为本实用新型揭露内容的一部分,其主要用以说明实施例,并可配合说明书的相关描述来解释实施例的运作原理,配合参考这些内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能理解其他可能的实施方式以及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图中的组件并未按比例绘制,而类似的组件符号通常用来表示类似的组件。
23.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安全稳定型抗滑桩和挡土墙支护结构。
24.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如图1-6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安全稳定型抗滑桩和挡土墙支护结构,包括支撑板1,支撑板1的底部两侧设置有两个抗滑桩2,两个抗滑桩2的一侧中部设置有稳固板3,抗滑桩2的两侧顶部均设置有加固板4,抗滑桩2的内侧设置有固定柱5,支撑板1的顶部一侧设置有挡土板6,挡土板6的一侧设置有两个安装块7,安装块7的中部均设置有调节装置8,调节装置8的底部配合设置在固定柱5上。
25.借助于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稳固板3及加固板4,从而使得支撑板1与抗滑桩2固定牢靠,从而提高该支护结构的稳定性和牢固性,进而保证的人们的安全;通过设置调节装置8,从而能够快速的调节挡土板6安装的合适角度,进而提高工作人员的安装效率。
26.在一个实施例中,对于上述调节装置8来说,调节装置8包括配合设置在固定柱5上的安装件801,安装件801的内部套设有调节杆802,调节杆802的一端配合设置有调节块803,且调节块803的一端配合设置在安装件801上,调节杆802的上设置有卡扣804,且卡扣804与调节块803配合设置,安装件801的一端开设有与固定柱5相配合的转动孔80101,安装件801的另一端中部开设有滑动槽80102,安装件801的两侧对称开设有调节孔80103,调节孔80103包括矩形孔和若干卡孔,调节孔80103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凸块80104,调节孔80103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二凸块80105,调节杆802包括套设在安装件801内部的滑动杆80201,滑动杆80201的一端对称设置有两个转动轴80202,滑动杆80201的一端设置有与调节块803相配合的调节轴80203,调节块803包括设置在调节轴80203上的调节板80301,调节板80301的一端中部开设有与调节轴80203相配合的通孔80302,调节板80301的一端的侧面开设有卡槽80303,调节板80301的另一端两侧均设置有卡柱80304,从而只需要抬起挡土板6的一端就能实现挡土板6与支撑板1之间的角度调节,操作简单方便,从而能够快速的调节挡土板安装的合适角度,进而提高工作人员的安装效率。
27.在一个实施例中,对于上述卡扣804来说,卡扣804上的卡板倾斜设置,且卡扣804上的卡板为弹性金属材质。
28.为了方便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以下就本实用新型在实际过程中的工作原理或者操作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29.在实际应用时,当需要调节挡土板6时,首先,工作人员掀动挡土板6转动,从而使得挡土板6上的两个安装块7同时拉动调节杆802向上运动,从而使得调节轴80203拉动调节板80301向上运通,同时卡柱80304沿着调节孔80103上的卡孔向上移动,调节板80301沿着调节轴80203转动,进而使得卡柱80304进入下一个调节孔80103上的卡孔内,同样步骤,将卡柱80304卡在适当的调节孔80103上的卡孔内,从而完成挡土板6的角度调节,进而使得工作人员快速安装该支护结构。
30.综上,借助于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稳固板3及加固板4,从而使得支撑板1与抗滑桩2固定牢靠,从而提高该支护结构的稳定性和牢固性,进而保证的人们的安全;通过设置调节装置8,从而能够快速的调节挡土板6安装的合适角度,进而提高工作人员的安装效率;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安装方便,能够提高工作人员的安装效率,以及提高该支护结构的稳定性、牢固性及安全性。
31.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连接”、“固
定”、“旋接”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32.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