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单反相机全画幅大光圈镜头的制作方法

2022-02-22 15:46:26 来源:中国专利 TAG:

技术特征:
1.一种单反相机全画幅大光圈镜头,其特征在于:包括有镜筒和于镜筒内沿物方至像方依次同轴设置的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第六透镜、第七透镜、第八透镜、第九透镜、第十透镜和第十一透镜;所述第一透镜为负光焦度的双凹球面镜片;所述第二透镜为正光焦度的双凸球面镜片;所述第三透镜和第四透镜均为正光焦度的弯月形球面镜片,且凸面朝向物侧;所述第五透镜为负光焦度的球面镜片,且具有朝向物侧的凸面;所述第六透镜均为负光焦度的双凹球面镜片;所述第七透镜为正光焦度的弯月形球面镜片,凸面朝向物侧;所述第八透镜为正光焦度的双凸球面镜片;所述第九透镜为负光焦度的球面镜片,且凸面朝向物侧;所述第十透镜为正光焦度的双凸球面镜片;所述第十一透镜为负光焦度的球面镜片,且具有朝向像侧的凹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反相机全画幅大光圈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和第六透镜之间,以及第七透镜、第八透镜、第九透镜、第十透镜和第十一透镜之间,彼此微间距设置,所述第六透镜的后表面与第七透镜的前表面彼此胶合。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反相机全画幅大光圈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朝向物方之前表面的曲率半径为-200<r<-50mm,朝向像方之后表面的曲率半径为25<r<100mm;所述第二透镜朝向物方之前表面的曲率半径为30<r<100mm,朝向像方之后表面的曲率半径为-150<r<-50mm;所述第三透镜朝向物方之前表面的曲率半径为40<r<120mm,朝向像方之后表面的曲率半径为50<r<200mm;所述第四透镜朝向物方之前表面的曲率半径为25<r<80mm,朝向像方之后表面的曲率半径为30<r<110mm;所述第五透镜朝向物方之前表面的曲率半径为50<r<300mm,朝向像方之后表面的曲率半径为25<r<100mm;所述第六透镜朝向物方之前表面的曲率半径为-100<r<-20mm,朝向像方之后表面的曲率半径为13<r<60mm;所述第七透镜朝向物方之前表面的曲率半径为13<r<60mm,朝向像方之后表面的曲率半径为r<-300mm或r>300mm;所述第八透镜朝向物方之前表面的曲率半径为30<r<80mm,朝向像方之后表面的曲率半径为-60<r<-25mm;所述第九透镜朝向物方之前表面的曲率半径为50<r<150mm,朝向像方之后表面的曲率半径为20<r<85mm;所述第十透镜朝向物方之前表面的曲率半径为30<r<100mm,朝向像方之后表面的曲率半径为-80<r<-25mm;所述第十一透镜朝向物方之前表面的曲率半径为r<-300mm或r>300mm,朝向像方之后表面的曲率半径为30<r<90mm。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单反相机全画幅大光圈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朝向物方之前表面的曲率半径为-65mm,朝向像方之后表面的曲率半径为33mm;所述第二透镜朝向物方之前表面的曲率半径为38mm,朝向像方之后表面的曲率半径为-65mm;所述第三透镜朝向物方之前表面的曲率半径为51mm,朝向像方之后表面的曲率半径为95mm;所述第四透镜朝向物方之前表面的曲率半径为28mm,朝向像方之后表面的曲率半径为36mm;所述第五透镜朝向物方之前表面的曲率半径为180mm,朝向像方之后表面的曲率半径为25.4mm;所述第六透镜朝向物方之前表面的曲率半径为-26mm,朝向像方之后表面的曲率半径为19.5mm;所述第七透镜朝向物方之前表面的曲率半径为19.5mm,朝向像方之后表面的曲率半径为500mm;所述第八透镜朝向物方之前表面的曲率半径为41mm,朝向像方之后表面的曲率半径为-34.5mm;所述第九透镜朝向物方之前表面的曲率半径为94.4mm,朝向像方之后表面的曲率半径为29.4mm;所述第十透镜朝向物方之前表面的曲率半径为58.1mm,朝向像方之后表
面的曲率半径为-36.5mm;所述第十一透镜朝向物方之前表面的曲率半径为800mm,朝向像方之后表面的曲率半径为46.5mm。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反相机全画幅大光圈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的中心厚度为0.7<ct<2mm;所述第二透镜的中心厚度为4<ct<8mm;所述第三透镜的中心厚度为2.5<ct<4.5mm;所述第四透镜的中心厚度为2<ct<5mm;所述第五透镜的中心厚度为0.8<ct<2mm;所述第六透镜的中心厚度为0.8<ct<2mm;所述第七透镜的中心厚度为4<ct<8mm;所述第八透镜的中心厚度为4<ct<9mm;所述第九透镜的中心厚度为0.7<ct<2mm;所述第十透镜的中心厚度为5<ct<9mm;所述第十一透镜的中心厚度为0.8<ct<2mm。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单反相机全画幅大光圈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的中心厚度为1mm;所述第二透镜的中心厚度为6.5mm;所述第三透镜的中心厚度为2.9mm;所述第四透镜的中心厚度为2.7mm;所述第五透镜的中心厚度为1mm;所述第六透镜的中心厚度为1mm;所述第七透镜的中心厚度为6.2mm;所述第八透镜的中心厚度为6.9mm;所述第九透镜的中心厚度为1.1mm;所述第十透镜的中心厚度为7.3mm;所述第十一透镜的中心厚度为1.1mm。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单反相机全画幅大光圈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透镜与第一透镜的中心处相邻两表面之间距为1<ct<3mm;所述第三透镜与第二透镜的中心处相邻两表面之间距为0.08<ct<0.4mm;所述第四透镜与第三透镜的中心处相邻两表面之间距为0.08<ct<0.4mm;所述第五透镜与第四透镜的中心处相邻两表面之间距为1.5<ct<3mm;所述第六透镜与第五透镜的中心处相邻两表面之间距为9<ct<12mm;所述第八透镜与第七透镜的中心处相邻两表面之间距为0.08<ct<0.4mm;所述第九透镜与第八透镜的中心处相邻两表面之间距为0.7<ct<2mm;所述第十透镜与第九透镜的中心处相邻两表面之间距为7<ct<10mm;所述第十一透镜与第十透镜的中心处相邻两表面之间距为0.08<ct<0.4mm。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单反相机全画幅大光圈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透镜与第一透镜的中心处相邻两表面之间距为1.7mm;所述第三透镜与第二透镜的中心处相邻两表面之间距为0.1mm;所述第四透镜与第三透镜的中心处相邻两表面之间距为0.15mm;所述第五透镜与第四透镜的中心处相邻两表面之间距为2.1mm;所述第六透镜与第五透镜的中心处相邻两表面之间距为10.5mm;所述第八透镜与第七透镜的中心处相邻两表面之间距为0.12mm;所述第九透镜与第八透镜的中心处相邻两表面之间距为1.05mm;所述第十透镜与第九透镜的中心处相邻两表面之间距为8.8mm;所述第十一透镜与第十透镜的中心处相邻两表面之间距为0.1mm。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反相机全画幅大光圈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的vd为30,nd为1.7;该第二透镜的vd为35.2,nd为1.9;该第三透镜的vd为35,nd为1.9;该第四透镜的vd为24,nd为1.85;该第五透镜的vd为28.5,nd为1.72;该第六透镜的vd为33.8,nd为1.65;该第七透镜的vd为55.5,nd为1.7;该第八透镜的vd为40.8,nd为1.8;
该第九透镜的vd为81,nd为1.5;该第十透镜的vd为81,nd为1.5;该第十一透镜的vd为33,nd为1.67;其中vd是各光学材料的色散系数,nd是各光学材料的折射系数。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反相机全画幅大光圈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的有效口径值为29mm。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单反相机全画幅大光圈镜头,包括有镜筒和于镜筒内沿物方至像方依次同轴设置的负光焦度第一透镜、正光焦度第二透镜、正光焦度第三透镜、正光焦度第四透镜、负光焦度第五透镜、负光焦度第六透镜、正光焦度第七透镜、正光焦度第八透镜、负光焦度第九透镜、正光焦度第十透镜和负光焦度第十一透镜。本实用新型通过全部采用球面镜片代替非球面镜片,从而降低单反镜头的成本,提高适用人群,有利于单反镜头的普及使用;通过选择合理的镜片结构,以及合理排布,从而在降低单反镜头成本的同时也保证了在大光圈下的拍摄画质。本的同时也保证了在大光圈下的拍摄画质。本的同时也保证了在大光圈下的拍摄画质。


技术研发人员:夏志勇 唐康国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东莞市明镜光学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9.27
技术公布日:2022/2/7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