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新型短流程染色机湿蒸固色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2-22 15:00:28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布匹染色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新型短流程染色机湿蒸固色装置。


背景技术:

2.活性染料轧染工艺有多种,最常见的是轧-烘-蒸工艺,此工艺常需用尿素,带来不少环保问题。此外,染料泳移,染料固色率低和耗能高也影响它的应用。根据此工艺染料上染、固着与织物的湿度及含水率存在紧密关系,特别是织物经过浸轧,烘干后,进入蒸箱时,升温快,并会发生过热(即超过蒸汽温度)的现象,大大降低了染料的上染速度,降低了固色率,透染和匀染性也不高,为此近年来开发了多种加热载体的湿短蒸工艺。
3.现有的新型短流程染色机湿蒸固色装置中的蒸汽大多采用固定角度喷射到布匹上,导致布匹的局部升温过高,使得布匹的整体温度不均匀,影响布匹的固色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短流程染色机湿蒸固色装置,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6.一种新型短流程染色机湿蒸固色装置,包括底板,所述底板上端中部安装有湿蒸箱,所述湿蒸箱左端开有进布口,所述湿蒸箱右端开有出布口,所述湿蒸箱左端面和底板上端左部共同安装有进料辊架,所述湿蒸箱右端面和底板上端右部共同安装有出料辊架,所述底板上端安装有收卷筒,所述收卷筒位于出料辊架右方,所述收卷筒、出料辊架、出布口、进布口和进料辊架之间共同设置有布料,所述湿蒸箱内腔设置有湿蒸机构,所述湿蒸机构延伸至湿蒸箱后方,所述湿蒸箱右端上部设置有转动机构,所述转动机构延伸至湿蒸箱内部并与湿蒸机构传动连接,所述收卷筒后端安装有收卷电机,所述底板上端后部安装有蒸汽发生设备。
7.优选的,所述湿蒸机构包括固定环,所述固定环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固定环呈左右对称分布,所述固定环外表面固定安装有若干个固定杆,所述固定杆另一端与湿蒸箱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固定环内腔活动连接有活动环,两个所述活动环之间共同安装有若干个蒸汽管,若干个所述蒸汽管呈环形阵列分布,两个所述固定环外表面下部共同固定安装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中部固定连接有蒸汽进管,所述蒸汽进管后端贯穿湿蒸箱后壁并与蒸汽发生设备输出端固定连接。
8.优选的,所述固定环内壁开有第一空腔,所述固定环外表面下部开有连通孔,所述连通孔与第一空腔、连接管均相通。
9.优选的,所述活动环外表面中部开有第二空腔,所述第二空腔与第一空腔相匹配,所述活动环外表面固定安装有两个滑轨,两个所述滑轨以第二空腔为中心呈左右对称分布,所述滑轨与固定环内壁活动连接。
10.优选的,所述转动机构包括伺服电机,所述伺服电机左端与湿蒸箱右端固定连接,所述伺服电机输出端贯穿湿蒸箱右壁并固定安装有齿轮,所述齿轮啮合连接有齿环,所述齿环左端与右侧的活动环右端固定连接,所述齿环的轴心线与活动环的轴心线重合。
11.优选的,所述蒸汽管与第二空腔相通,所述蒸汽管外表面开设有若干个孔洞。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3.1、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短流程染色机湿蒸固色装置通过设置湿蒸机构完成布料的湿蒸,且通过设置若干个蒸汽管围成一个圆柱形,使得布料上、下端面同时接触高温蒸汽,提高布料的升温效率,且避免布匹上下端面升温不一致,再通过设置转动机构带动蒸汽管转动,避免蒸汽管喷射出的蒸汽一直接触布料的同一区域,有效避免布料局部升温过高的情况,进一步使得布料受热均匀,提高固色率;
14.2、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短流程染色机湿蒸固色装置通过设置进料辊架和出料辊架使得布料位于湿蒸箱内部的区域处于平整状态,且使得布料位于活动环的中心,确保布料到多个蒸汽管的距离大致相同,保证布料的整体加热温度均匀。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短流程染色机湿蒸固色装置的整体结构剖面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短流程染色机湿蒸固色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7.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短流程染色机湿蒸固色装置的湿蒸机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8.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短流程染色机湿蒸固色装置的转动机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9.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短流程染色机湿蒸固色装置的固定环和活动环的整体结构剖面图;
20.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短流程染色机湿蒸固色装置的活动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1.图7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短流程染色机湿蒸固色装置的固定环的整体结构剖面图;
22.图8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短流程染色机湿蒸固色装置的蒸汽管的部分结构示意图蒸汽管。
23.图中:1、底板;2、湿蒸箱;3、进布口;4、出布口;5、进料辊架;6、出料辊架;7、收卷筒;8、湿蒸机构;9、转动机构;10、收卷电机;11、布料;12、蒸汽发生设备;21、固定环;22、固定杆;23、活动环;24、蒸汽管;25、连接管;26、蒸汽进管;31、伺服电机;32、齿轮;33、齿环;41、第一空腔;42、连通孔;51、滑轨;52、第二空腔。
具体实施方式
24.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25.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前端”、“后端”、“两端”、“一端”、“另一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
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26.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有”、“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27.如图1-8所示,一种新型短流程染色机湿蒸固色装置,包括底板1,底板1上端中部安装有湿蒸箱2,湿蒸箱2左端开有进布口3,湿蒸箱2右端开有出布口4,湿蒸箱2左端面和底板1上端左部共同安装有进料辊架5,湿蒸箱2右端面和底板1上端右部共同安装有出料辊架6,底板1上端安装有收卷筒7,收卷筒7位于出料辊架6右方,收卷筒7、出料辊架6、出布口4、进布口3和进料辊架5之间共同设置有布料11,湿蒸箱2内腔设置有湿蒸机构8,湿蒸机构8延伸至湿蒸箱2后方,湿蒸箱2右端上部设置有转动机构9,转动机构9延伸至湿蒸箱2内部并与湿蒸机构8传动连接,收卷筒7后端安装有收卷电机10,底板1上端后部安装有蒸汽发生设备12。
28.湿蒸机构8包括固定环21,固定环21设置有两个,两个固定环21呈左右对称分布,固定环21外表面固定安装有若干个固定杆22,固定杆22另一端与湿蒸箱2内壁固定连接,固定环21内腔活动连接有活动环23,两个活动环23之间共同安装有若干个蒸汽管24,若干个蒸汽管24呈环形阵列分布,两个固定环21外表面下部共同固定安装有连接管25,连接管25中部固定连接有蒸汽进管26,蒸汽进管26后端贯穿湿蒸箱2后壁并与蒸汽发生设备12输出端固定连接,蒸汽发生设备12产生的蒸汽依次通过蒸汽进管26、连接管25和连通孔42进入第一空腔41和第二空腔52中,最终进入蒸汽管24内,并通过蒸汽管24上的孔洞喷射出来。
29.固定环21内壁开有第一空腔41,固定环21外表面下部开有连通孔42,连通孔42与第一空腔41、连接管25均相通,固定环21无法发生转动。
30.活动环23外表面中部开有第二空腔52,第二空腔52与第一空腔41相匹配,活动环23外表面固定安装有两个滑轨51,两个滑轨51以第二空腔52为中心呈左右对称分布,滑轨51与固定环21内壁活动连接,滑轨51呈环状结构,且滑轨51的截面呈t形结构,即活动环23可以在固定环21内转动,且无法脱落固定环21。
31.转动机构9包括伺服电机31,伺服电机31左端与湿蒸箱2右端固定连接,伺服电机31输出端贯穿湿蒸箱2右壁并固定安装有齿轮32,齿轮32啮合连接有齿环33,齿环33左端与右侧的活动环23右端固定连接,齿环33的轴心线与活动环23的轴心线重合,齿环33的内径等于活动环23的内腔。
32.蒸汽管24与第二空腔52相通,蒸汽管24外表面开设有若干个孔洞。
33.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为一种新型短流程染色机湿蒸固色装置,使用时,首先将布料11从左到右依次放置在进料辊架5、进布口3、出布口4、出料辊架6和收卷筒7上,通过收卷电机10输出端带动收卷筒7转动,迫使布料11处于紧绷状态,并使得布料11位于湿蒸箱2内部的区域处于平整状态,且使得布料11位于活动环23的中心,确保布料11到多个蒸汽管24的距离大致相同,保证布料11的整体加热温度均匀,启动蒸汽发生设备12,蒸汽发生设备
12产生高温蒸汽,高温蒸汽依次通过蒸汽进管26、连接管25和连通孔42进入第一空腔41和第二空腔52中,最终进入蒸汽管24内,并通过蒸汽管24上的孔洞喷射出来,通过高温蒸汽使得湿蒸箱2内迅速升温,与此同时,通过伺服电机31输出端带动齿轮32转动,齿轮32带动齿环33转动,通过齿环33带动右侧的活动环23转动,活动环23带动蒸汽管24转动,避免蒸汽管24喷射出的蒸汽一直接触布料11的同一区域,有效避免布料11局部升温过高的情况,进一步使得布料11的受热均匀,提高固色率。
34.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