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配料秤计量校准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2-22 13:50:34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配料秤计量校准装置,属于配料秤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2.配料秤是预先给定质量比例,对被称物中的几种物质进行配料计量的衡器,既可用于多种物料的配料计量,也可用于一种物料的计量(料斗秤),若与包装密封机配套,即为定量包装秤。
3.计量校准装置的准确性,一直是行业关注的焦点。原料实际配比,以及过程运行的稳定是系统正常运行的前提。计量校秤前期主体设计构件采用气囊,计量过程中的变形比较难以控制,有时需要人工配合进行现场处理,无法保证计量的准确性。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配料秤计量校准装置,解决配料秤计量准确性不稳定,不能及时校准的问题。
5.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配料秤计量校准装置,包括基础平台、支撑机构、电子秤机构、驱动机构和校准重锤;所述支撑机构连接在所述基础平台的上端,所述电子秤机构包括电子秤承载主体和称重传感器,所述电子秤承载主体设置所述基础平台的内侧,所述称重传感器连接所述电子秤承载主体;
6.所述驱动机构连接在所述电子秤承载主体的侧部,所述校准重锤通过承载盘置于所述支撑机构的上部,驱动机构通过所述承载盘对所述校准重锤进行托举,托举后的所述校准重锤对所述称重传感器传递重力以进行计量校准。
7.作为配料秤计量校准装置的优选方案,所述支撑机构包括相邻的两个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底部于基础平台固定连接;所述承载盘置于两个所述支撑板的上端。
8.作为配料秤计量校准装置的优选方案,所述驱动机构包括驱动气缸和气缸座,所述气缸座位于相邻两个所述支撑板之间的空隙中,气缸座的内侧与电子秤承载主体固定连接;
9.所述驱动气缸设置在所述气缸座的上端,驱动气缸位于所述承载盘的下方,驱动气缸的驱动轴与所述承载盘连接。
10.作为配料秤计量校准装置的优选方案,所述校准重锤的侧部连接有接触触点,所述电子秤承载主体的侧部连接有接近开关,所述接触触点与所述接近开关配合以判断校准动作。
11.作为配料秤计量校准装置的优选方案,所述基础平台的侧部连接有支座,所述支座的数量为三个,三个所述支座呈等边三角形排列。
12.作为配料秤计量校准装置的优选方案,所述支撑机构、驱动机构和校准重锤设有三组,三组所述支撑机构、驱动机构和校准重锤呈等边三角形分布在所述电子秤承载主体的外侧。
13.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设有基础平台、支撑机构、电子秤机构、驱动机构和校准重锤;支撑机构连接在基础平台的上端,电子秤机构包括电子秤承载主体和称重传感器,电子秤承载主体设置基础平台的内侧,称重传感器连接电子秤承载主体;驱动机构连接在电子秤承载主体的侧部,校准重锤通过承载盘置于支撑机构的上部,驱动机构通过承载盘对校准重锤进行托举,托举后的校准重锤对称重传感器传递重力以进行计量校准。本实用新型解决传统计量装置稳定及准确性差的问题,改用气缸动作模式,支撑机构、电子秤机构、驱动机构和校准重锤配合,实现准确定位,并且动作可靠,保证配料秤的计量准确性。
附图说明
1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示例性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引伸获得其它的实施附图。
15.本说明书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能涵盖的范围内。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的配料秤计量校准装置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的配料秤计量校准装置平面示意图。
18.图中,1、基础平台;2、支撑机构;3、电子秤机构;4、驱动机构;5、校准重锤;6、电子秤承载主体;7、称重传感器;8、支撑板;9、驱动气缸;10、气缸座;11、承载盘;12、接触触点;13、接近开关;14、支座。
具体实施方式
19.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20.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21.参见图1和图2,提供一种配料秤计量校准装置,包括基础平台1、支撑机构2、电子秤机构3、驱动机构4和校准重锤5;所述支撑机构2连接在所述基础平台1的上端,所述电子秤机构3包括电子秤承载主体6和称重传感器7,所述电子秤承载主体6设置所述基础平台1的内侧,所述称重传感器7连接所述电子秤承载主体6;
22.所述驱动机构4连接在所述电子秤承载主体6的侧部,所述校准重锤5通过承载盘11置于所述支撑机构2的上部,驱动机构4通过所述承载盘11对所述校准重锤5进行托举,托
举后的所述校准重锤5对所述称重传感器7传递重力以进行计量校准。
23.本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机构2包括相邻的两个支撑板8,所述支撑板8的底部于基础平台1固定连接;所述承载盘11置于两个所述支撑板8的上端。
24.具体的,支撑机构2的支撑板8和电子秤机构3是分离,在不需要进行计量校准时,校准重锤5通过承载盘11置于支撑板8的上端,当需要进行计量校准时,通过驱动机构4将承载盘11及校准重锤5托举起来,使承载盘11及校准重锤5的重力施加到电子秤机构3上,承载盘11及校准重锤5的重量是预先设计好,已知的,故能够实现计量校准。
25.配料秤计量校准装置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驱动机构4包括驱动气缸9和气缸座10,所述气缸座10位于相邻两个所述支撑板8之间的空隙中,气缸座10的内侧与电子秤承载主体6固定连接;
26.所述驱动气缸9设置在所述气缸座10的上端,驱动气缸9位于所述承载盘11的下方,驱动气缸9的驱动轴与所述承载盘11连接。
27.具体的,在不需要进行计量校准时,驱动机构4不对承载盘11及校准重锤5进行托举,此时,承载盘11及校准重锤5的重力施加到独立的支撑机构2上,支撑机构2和驱动机构4采用嵌套形式布局,结构巧妙,在需要计量校准时,直接控制驱动气缸9伸出即可,驱动气缸9能够准确定位,并且动作可靠。
28.配料秤计量校准装置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校准重锤5的侧部连接有接触触点12,所述电子秤承载主体6的侧部连接有接近开关13,所述接触触点12与所述接近开关13配合以判断校准动作。
29.具体的,当驱动气缸9的进出气口打开或关闭时,驱动气缸9动作,驱动气缸9头部为锥形配合与校准重锤5接触,进行校验比对。接近开关13对此次动作是否执行,根据接触触点12进行信息反馈及验证。
30.配料秤计量校准装置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基础平台1的侧部连接有支座14,所述支座14的数量为三个,三个所述支座14呈等边三角形排列。三角形排列的支座14增加整个基础平台1的稳定性。
31.配料秤计量校准装置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机构2、驱动机构4和校准重锤5设有三组,三组所述支撑机构2、驱动机构4和校准重锤5呈等边三角形分布在所述电子秤承载主体6的外侧。多组支撑机构2、驱动机构4和校准重锤5配合进行校准,保证计量校准的准确性。
32.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设有基础平台1、支撑机构2、电子秤机构3、驱动机构4和校准重锤5;支撑机构2连接在基础平台1的上端,电子秤机构3包括电子秤承载主体6和称重传感器7,电子秤承载主体6设置基础平台1的内侧,称重传感器7连接电子秤承载主体6;驱动机构4连接在电子秤承载主体6的侧部,校准重锤5通过承载盘11置于支撑机构2的上部,驱动机构4通过承载盘11对校准重锤5进行托举,托举后的校准重锤5对称重传感器7传递重力以进行计量校准。支撑机构2的支撑板8和电子秤机构3是分离,在不需要进行计量校准时,校准重锤5通过承载盘11置于支撑板8的上端,当需要进行计量校准时,通过驱动机构4将承载盘11及校准重锤5托举起来,使承载盘11及校准重锤5的重力施加到电子秤机构3上,承载盘11及校准重锤5的重量是预先设计好,已知的,故能够实现计量校准。在不需要进行计量校准时,驱动机构4不对承载盘11及校准重锤5进行托举,此时,承载盘11及校准重锤5的重
力施加到独立的支撑机构2上,支撑机构2和驱动机构4采用嵌套形式布局,结构巧妙,在需要计量校准时,直接控制驱动气缸9伸出即可,驱动气缸9能够准确定位,并且动作可靠。当驱动气缸9的进出气口打开或关闭时,驱动气缸9动作,驱动气缸9头部为锥形配合与校准重锤5接触,进行校验比对。接近开关13对此次动作是否执行,根据接触触点12进行信息反馈及验证。本实用新型解决传统计量装置稳定及准确性差的问题,改用气缸动作模式,支撑机构2、电子秤机构3、驱动机构4和校准重锤5配合,实现准确定位,并且动作可靠,保证配料秤的计量准确性。
33.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34.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