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柔性屏折叠结构的制作方法

2022-02-22 12:19:29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手机或笔记本电脑等柔性屏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柔性屏折叠和展开的折叠结构。


背景技术:

2.申请号cn201820179345.1、名称为“一种内折柔性屏移动终端的半自动铰链及内折柔性屏移动终端”中公开了一种柔性屏折叠和展开的铰链结构,其中,铰链包括左支撑板、中间支撑板、右支撑板、左支撑架、右支撑架、中部u形外罩;左支撑架和右支撑架的内侧端与同步机构连接,使得左支撑架和右支撑架能同步反向转动;所述左支撑板活动连接在左支撑架和中间u形外罩之间,所述右支撑板活动连接在右支撑架和中间u形外罩之间;所述左支撑板、右支撑板分别包括柔性屏支撑板和连接板,所述柔性屏支撑板和连接板滑动连接,所述左支撑板、右支撑板的柔性屏支撑板的一端分别和左支撑架、右支撑架转动连接,所述左支撑板、右支撑板的连接板的一端分别和中部u形外罩转动连接;所述左支撑板、右支撑板的柔性屏支撑板与连接板之间连接弹簧机构,使得在铰链从展平到折拢过程的开始阶段以及从折拢到展平过程的开始阶段为弹簧蓄能阶段,并在之后的阶段,弹簧从蓄能转为势能释放,使铰链在释能阶段被自动打开或自动折拢。由此能实现铰链打开展平和折拢的半自动操作,提供更佳的操作体验感,能为快速提供更大的供柔性屏弯曲的空间创造条件并使得铰链在合拢后其中部机构不外露。
3.其中,用于左支撑架和右支撑架能同步反向转动的同步机构为四个依次啮合的齿轮。而该结构存在着一个重大缺陷,即在柔性屏在折叠和展开过程中所需空间一定的情况下,即中间u形外罩宽度一定的情况下,中间u形外罩以及整个铰链结构(即折叠结构)的厚度受限于齿轮的直径,由此导致柔性屏的折叠结构以及柔性屏移动终端的厚度较厚,无法实现轻薄化。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柔性屏折叠结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至少一个上述技术问题。
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柔性屏折叠结构,包括:左支撑架、右支撑架、中间连接座和中间连杆;
6.所述左支撑架和右支撑架分别左右对称地枢接在所述中间连接座的左右两侧;
7.所述中间连杆设置在所述左支撑架和右支撑架之间,用于左支撑架和右支撑架同步反向转动。
8.进一步地,所述中间连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左支撑架和右支撑架铰接。
9.进一步地,还包括分别与所述左支撑架和右支撑架相对固定设置的第一传动轮和第二传动轮,第一传动轮和第二传动轮分别与左支撑架和右支撑架的枢接轴同轴心设置,所述中间连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传动轮和第二传动轮铰接。
10.进一步地,所述中间连接座前后两侧设置有支座,所述左支撑架和右支撑架通过枢接轴枢接在前后两侧的支座上;所述左支撑架和右支撑架设置在两个支座之间,所述第一传动轮和第二传动轮设置在支座的外侧。
11.即第一传动轮和第二传动轮分别与左支撑架和右支撑架通过枢接轴固定连接,左支撑架和右支撑架分别与各自的枢接轴固定连接。在柔性屏展开或折叠时,中间连杆迫使第一传动轮和第二传动轮同步反向转动,进而通过两个枢接轴带动左支撑架和右支撑架同步反向转动。
12.进一步地,在所述中间连接座的厚度方向上,所述中间连杆的两端的铰接点一上一下,且中间连杆的左端铰接点与左支撑架的铰接中心(即摆转中心)的距离与右端铰接点与右支撑架的铰接中心(即摆转中心)的距离相等。即,中间连杆延矩形的对角线布设,至少可实现左支撑架和右支撑架在90度摆转的范围内的同步传动。
13.进一步地,还包括左右对称设置的左齿轮副和右齿轮副,所述左齿轮副包括左主动齿轮和左从动齿轮;所述右齿轮副包括右主动齿轮和右从动齿轮;
14.左从动齿轮和右从动齿轮分别左右对称地枢接在所述中间连接座上;左从动齿轮和右从动齿轮之间间隔设置(两者不啮合);
15.左主动齿轮与左支撑架的铰接轴同轴心设置,且与所述左支撑架相对固定;右主动齿轮与右支撑架的铰接轴同轴心设置,且与所述右支撑架相对固定;
16.所述中间连杆两端分别铰接在所述左主动齿轮和左从动齿轮上,用于实现左主动齿轮和左从动齿轮之间的同步反向转动,以及进一步实现左主动齿轮和右主动齿轮之间的同步反向转动。
17.由于,左主动齿轮和右主动齿轮分别与左支撑架和右支撑架固定,从而最终实现左支撑架和右支撑架的同步反向转动。
18.进一步地,所述中间连杆呈之字形。
19.进一步地,所述中间连杆在所述中间连接座前后两侧对称设置。
20.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2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柔性屏折叠结构,结构简单,完全打破了齿轮直径对折叠结构厚度的限制,从而实现了该结构的超薄化。
附图说明
2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3.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柔性屏折叠结构的立体图;
24.图2为图1所示的柔性屏折叠结构的原理图;
25.图3为实施例2中柔性屏折叠结构的原理图。
26.附图标记:
27.10-左支撑架;20-右支撑架;30-中间连接座;40-中间连杆;50-左齿轮副;51-左主动齿轮;52-左从动齿轮;60-右齿轮副;61-右主动齿轮;62-右从动齿轮。
具体实施方式
28.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9.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30.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31.下面结合具体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解释说明。
32.实施例1
33.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柔性屏折叠结构,其包括:左支撑架10、右支撑架20、中间连接座30和中间连杆40;
34.所述左支撑架10和右支撑架20分别左右对称地枢接在所述中间连接座30的左右两侧;所述中间连杆40设置在所述左支撑架10和右支撑架20之间,用于左支撑架10和右支撑架20同步反向转动。
35.本实施例中,所述中间连杆40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左支撑架10和右支撑架20枢接。在所述中间连接座30的厚度方向上,所述中间连杆40的两端的铰接点一上一下,且中间连杆40的左端铰接点与左支撑架10的铰接中心(即摆转中心)的距离与右端铰接点与右支撑架20的铰接中心(即摆转中心)的距离相等。即,中间连杆40延矩形的对角线布设,至少可实现左支撑架10和右支撑架20在90度摆转的范围内的同步传动。
36.其中更优选地,如图1所示,实施方式还包括分别与所述左支撑架10和右支撑架20相对固定设置的第一传动轮11和第二传动轮21,第一传动轮11和第二传动轮21分别与左支撑架10和右支撑架20的枢接轴同轴心设置,所述中间连杆40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传动轮11和第二传动轮21铰接。
37.中间连接座30前后两侧(在图1中为上下两侧)设置有支座31,在图1中左右两侧板的上下两侧分别设置有支座31,支座31上设置有轴孔,用于连接左支撑架和右支撑架的枢接轴。
38.实施过程中,可以在中间连接座30前后两侧(在图1中为中间连接座30的上方和下方)分别设置一个中间连杆40,两个中间连杆40对称设置,避免交叉,从而实现左支撑架10和右支撑架20之间更加平稳和顺滑的同步动作。
39.所述左支撑架10和右支撑架20通过枢接轴枢接在前后两侧的支座上;所述左支撑架10和右支撑架20设置在两个支座之间,传动轮和支撑架分别设置在支座的内外两侧。
40.即第一传动轮11和第二传动轮21分别与左支撑架10和右支撑架20通过枢接轴固定连接,左支撑架10和右支撑架20分别与各自的枢接轴固定连接。在柔性屏展开或折叠时,中间连杆40迫使第一传动轮11和第二传动轮21同步反向转动,进而通过两个枢接轴带动左支撑架10和右支撑架20同步反向转动。
41.中间连杆40优选地呈之字形。从而避免与左支撑架10和右支撑架20的枢接轴端部发生干涉。
42.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完全打破了齿轮直径对折叠结构厚度的限制,从而实现了该结构的超薄化。
43.实施例2
44.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原理相同,不同之处在于:
45.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还包括左右对称设置的左齿轮副50和右齿轮副60,所述左齿轮副50包括左主动齿轮51和左从动齿轮52;所述右齿轮副60包括右主动齿轮61和右从动齿轮62;
46.左从动齿轮52和右从动齿轮62分别左右对称地枢接在所述中间连接座30上;左从动齿轮52和右从动齿轮62之间间隔设置(两者不啮合)。左主动齿轮51与左支撑架10的铰接轴同轴心设置,且与所述左支撑架10相对固定;右主动齿轮61与右支撑架20的铰接轴同轴心设置,且与所述右支撑架20相对固定;
47.所述中间连杆40两端分别铰接在所述左主动齿轮51和左从动齿轮52上,用于实现左主动齿轮51和左从动齿轮52之间的同步反向转动,以及进一步实现左主动齿轮51和右主动齿轮61之间的同步反向转动。由于,左主动齿轮51和右主动齿轮61分别与左支撑架10和右支撑架20固定,从而最终实现左支撑架10和右支撑架20的同步反向转动。
48.从图中可以看出,两对齿轮副间隔设置,两者通过连杆连接,在同样可以实现同步反转的同时,可以将中间连接座做的很薄。
49.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