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壳体组合件与接头结构的制作方法

2022-02-22 12:19:28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接头结构,尤其涉及一种接头结构及包含接头结构的壳体组合件。


背景技术:

2.一般来说,接头(connector)是用于使不同物件相互连接的装置,例如可用于将具有人机界面(human machine interface)的装置(如控制荧幕)组装于机械手臂,或可将电视荧幕或pos机组装于相应支架的接头。
3.但,目前上述应用中的接头都涉及螺丝锁固的组装步骤,不仅造成繁琐且费时的组装流程,也会在维修而需要拆装时造成不便。
4.因此,需要提供一种接头结构以及包含该接头结构的壳体组合件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壳体组合件与接头结构,以解决传统接头的拆装流程繁琐费时的前述问题。
6.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所公开的一种壳体组合件,该壳体组合件包括一第一壳体、一第二壳体以及一接头结构。接头结构包括一导引基座、一释放件、一第一卡合件以及一第二卡合件。导引基座设置于第一壳体。释放件可滑移地设置于导引基座。第一卡合件可活动地设置于导引基座且与释放件相连动。第二卡合件设置于第二壳体。当第一卡合件卡合第二卡合件时,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相连接。当释放件连动第一卡合件以释放第二卡合件时,使得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相脱离。
7.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所公开的一种接头结构,该接头结构适于连接一第一壳体与一第二壳体。接头结构包括一导引基座、一释放件、一第一卡合件以及一第二卡合件。释放件可滑移地设置于导引基座。第一卡合件可活动地设置于导引基座,第一卡合件与释放件相连动。第一卡合件卡合第二卡合件时,第一壳体连接于第二壳体,以及在释放件连动第一卡合件使第一卡合件脱离第二卡合件时,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相脱离。
8.应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壳体组合件与接头结构,由于第一卡合件卡合第二卡合件时即可将第一壳体连接于第二壳体,但仅需要致动释放件即可使第一卡合件脱离第二卡合件而让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成为可相脱离的状态,从而能实现无工具且简易的拆装流程,解决传统接头的拆装流程繁琐费时的前述问题。
9.以上关于本实用新型公开内容的说明及以下的实施方式的说明,是用以示范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精神与原理,并且提供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更进一步的解释。
附图说明
10.图1显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壳体组合件的局部立体示意图。
11.图2显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壳体组合件的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经由接头结构相分离的局部立体示意图。
12.图3显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接头结构的立体示意图。
13.图4显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接头结构的剖切示意图。
14.图5显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接头结构的分解示意图。
15.图6a~6d显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接头结构的组装操作示意图。
16.图7显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壳体组合件的立体示意图。
17.图8显示图7的壳体组合件的局部放大立体示意图。
18.图9显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壳体组合件的局部立体示意图。
19.图10显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接头结构的局部立体示意图。
20.图11显示图10的接头结构的操作示意图。
21.图12a显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接头结构的局部立体示意图。
22.图12b显示图12a的接头结构的局部放大剖切示意图。
23.图13a~13d显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接头结构的操作示意图。
24.图14显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的接头结构的局部立体示意图。
25.图15显示图14的接头结构的操作示意图。
26.图16显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的接头结构的局部立体示意图。
27.图17显示图16的接头结构的操作示意图。
28.主要组件符号说明:
29.1、1'、1a、1b、1c、1d
ꢀꢀꢀꢀꢀꢀꢀꢀ
接头结构
30.9、9'、9
”ꢀꢀꢀꢀꢀꢀꢀꢀꢀꢀꢀꢀꢀꢀꢀꢀꢀꢀꢀ
壳体组合件
31.10、10'、10a、10b、10c
ꢀꢀꢀꢀꢀꢀꢀ
导引基座
32.11
ꢀꢀꢀꢀꢀꢀꢀꢀꢀꢀꢀꢀꢀꢀꢀꢀꢀꢀꢀꢀꢀꢀꢀꢀꢀꢀꢀ
对位凸条
33.13
ꢀꢀꢀꢀꢀꢀꢀꢀꢀꢀꢀꢀꢀꢀꢀꢀꢀꢀꢀꢀꢀꢀꢀꢀꢀꢀ
滑槽
34.20、20'
ꢀꢀꢀꢀꢀꢀꢀꢀꢀꢀꢀꢀꢀꢀꢀꢀꢀꢀꢀꢀꢀꢀ
第一卡合件
35.21
ꢀꢀꢀꢀꢀꢀꢀꢀꢀꢀꢀꢀꢀꢀꢀꢀꢀꢀꢀꢀꢀꢀꢀꢀꢀꢀꢀ
第一卡勾部
36.22
ꢀꢀꢀꢀꢀꢀꢀꢀꢀꢀꢀꢀꢀꢀꢀꢀꢀꢀꢀꢀꢀꢀꢀꢀꢀꢀꢀ
第一导引槽
37.23
ꢀꢀꢀꢀꢀꢀꢀꢀꢀꢀꢀꢀꢀꢀꢀꢀꢀꢀꢀꢀꢀꢀꢀꢀꢀꢀꢀ
斜槽部
38.30、30'
ꢀꢀꢀꢀꢀꢀꢀꢀꢀꢀꢀꢀꢀꢀꢀꢀꢀꢀꢀꢀꢀꢀꢀ
第二卡合件
39.31
ꢀꢀꢀꢀꢀꢀꢀꢀꢀꢀꢀꢀꢀꢀꢀꢀꢀꢀꢀꢀꢀꢀꢀꢀꢀꢀꢀꢀ
第二卡勾部
40.32
ꢀꢀꢀꢀꢀꢀꢀꢀꢀꢀꢀꢀꢀꢀꢀꢀꢀꢀꢀꢀꢀꢀꢀꢀꢀꢀꢀꢀ
对位槽
41.40、40'、40a、40b、40c
ꢀꢀꢀꢀꢀꢀꢀꢀ
释放件
42.41
ꢀꢀꢀꢀꢀꢀꢀꢀꢀꢀꢀꢀꢀꢀꢀꢀꢀꢀꢀꢀꢀꢀꢀꢀꢀꢀꢀꢀ
斜齿部
43.42
ꢀꢀꢀꢀꢀꢀꢀꢀꢀꢀꢀꢀꢀꢀꢀꢀꢀꢀꢀꢀꢀꢀꢀꢀꢀꢀꢀꢀ
第二导引槽
44.45、46、47、48
ꢀꢀꢀꢀꢀꢀꢀꢀꢀꢀꢀꢀꢀꢀꢀꢀ
卡孔
45.50、50'
ꢀꢀꢀꢀꢀꢀꢀꢀꢀꢀꢀꢀꢀꢀꢀꢀꢀꢀꢀꢀꢀꢀꢀ
弹性件
46.60
ꢀꢀꢀꢀꢀꢀꢀꢀꢀꢀꢀꢀꢀꢀꢀꢀꢀꢀꢀꢀꢀꢀꢀꢀꢀꢀꢀꢀ
致动件
47.61
ꢀꢀꢀꢀꢀꢀꢀꢀꢀꢀꢀꢀꢀꢀꢀꢀꢀꢀꢀꢀꢀꢀꢀꢀꢀꢀꢀꢀ
导引槽
48.70
ꢀꢀꢀꢀꢀꢀꢀꢀꢀꢀꢀꢀꢀꢀꢀꢀꢀꢀꢀꢀꢀꢀꢀꢀꢀꢀꢀꢀ
导引柱
49.80a、80b、80c
ꢀꢀꢀꢀꢀꢀꢀꢀꢀꢀꢀꢀꢀꢀꢀꢀꢀ
卡榫组件
50.81a
ꢀꢀꢀꢀꢀꢀꢀꢀꢀꢀꢀꢀꢀꢀꢀꢀꢀꢀꢀꢀꢀꢀꢀꢀꢀꢀꢀ
弹性臂
51.81b
ꢀꢀꢀꢀꢀꢀꢀꢀꢀꢀꢀꢀꢀꢀꢀꢀꢀꢀꢀꢀꢀꢀꢀꢀꢀꢀꢀ
弹性部
52.82a、82b
ꢀꢀꢀꢀꢀꢀꢀꢀꢀꢀꢀꢀꢀꢀꢀꢀꢀꢀꢀꢀꢀꢀ
按压部
53.83a、83b
ꢀꢀꢀꢀꢀꢀꢀꢀꢀꢀꢀꢀꢀꢀꢀꢀꢀꢀꢀꢀꢀꢀ
突柱
54.85
ꢀꢀꢀꢀꢀꢀꢀꢀꢀꢀꢀꢀꢀꢀꢀꢀꢀꢀꢀꢀꢀꢀꢀꢀꢀꢀꢀꢀ
套设部
55.86
ꢀꢀꢀꢀꢀꢀꢀꢀꢀꢀꢀꢀꢀꢀꢀꢀꢀꢀꢀꢀꢀꢀꢀꢀꢀꢀꢀꢀ
弹性突部
56.87
ꢀꢀꢀꢀꢀꢀꢀꢀꢀꢀꢀꢀꢀꢀꢀꢀꢀꢀꢀꢀꢀꢀꢀꢀꢀꢀꢀꢀ
操作部
57.91、91'、91
”ꢀꢀꢀꢀꢀꢀꢀꢀꢀꢀꢀꢀꢀꢀꢀꢀꢀ
第一壳体
58.92、92'、92
”ꢀꢀꢀꢀꢀꢀꢀꢀꢀꢀꢀꢀꢀꢀꢀꢀꢀ
第二壳体
59.211
ꢀꢀꢀꢀꢀꢀꢀꢀꢀꢀꢀꢀꢀꢀꢀꢀꢀꢀꢀꢀꢀꢀꢀꢀꢀꢀꢀ
第一抵接斜面
60.311
ꢀꢀꢀꢀꢀꢀꢀꢀꢀꢀꢀꢀꢀꢀꢀꢀꢀꢀꢀꢀꢀꢀꢀꢀꢀꢀꢀ
第二抵接斜面
61.811
ꢀꢀꢀꢀꢀꢀꢀꢀꢀꢀꢀꢀꢀꢀꢀꢀꢀꢀꢀꢀꢀꢀꢀꢀꢀꢀꢀ
固定端
62.812
ꢀꢀꢀꢀꢀꢀꢀꢀꢀꢀꢀꢀꢀꢀꢀꢀꢀꢀꢀꢀꢀꢀꢀꢀꢀꢀꢀ
自由端
63.b
ꢀꢀꢀꢀꢀꢀꢀꢀꢀꢀꢀꢀꢀꢀꢀꢀꢀꢀꢀꢀꢀꢀꢀꢀꢀꢀꢀꢀꢀ
轴承
64.c1
ꢀꢀꢀꢀꢀꢀꢀꢀꢀꢀꢀꢀꢀꢀꢀꢀꢀꢀꢀꢀꢀꢀꢀꢀꢀꢀꢀꢀ
第一连接器
65.c2
ꢀꢀꢀꢀꢀꢀꢀꢀꢀꢀꢀꢀꢀꢀꢀꢀꢀꢀꢀꢀꢀꢀꢀꢀꢀꢀꢀꢀ
第二连接器
66.d1
ꢀꢀꢀꢀꢀꢀꢀꢀꢀꢀꢀꢀꢀꢀꢀꢀꢀꢀꢀꢀꢀꢀꢀꢀꢀꢀꢀꢀ
可活动方向
67.d2
ꢀꢀꢀꢀꢀꢀꢀꢀꢀꢀꢀꢀꢀꢀꢀꢀꢀꢀꢀꢀꢀꢀꢀꢀꢀꢀꢀꢀ
可滑移方向
68.p1
ꢀꢀꢀꢀꢀꢀꢀꢀꢀꢀꢀꢀꢀꢀꢀꢀꢀꢀꢀꢀꢀꢀꢀꢀꢀꢀꢀꢀ
第一定位销
69.p2
ꢀꢀꢀꢀꢀꢀꢀꢀꢀꢀꢀꢀꢀꢀꢀꢀꢀꢀꢀꢀꢀꢀꢀꢀꢀꢀꢀꢀ
第二定位销
70.r
ꢀꢀꢀꢀꢀꢀꢀꢀꢀꢀꢀꢀꢀꢀꢀꢀꢀꢀꢀꢀꢀꢀꢀꢀꢀꢀꢀꢀꢀ
防水环
具体实施方式
71.图1显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壳体组合件的局部立体示意图。图2显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壳体组合件的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经由接头结构相分离的局部放大立体示意图。
72.请参阅图1~2,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提出一种壳体组合件9,包括一第一壳体91、一第二壳体92以及一接头结构1。这里所述的第一壳体91可以但不限于是具有或不具有人机界面(human machine interface)的装置(如平板计算机、电视荧幕或pos机的荧幕)的外壳与适用于其的支架(如机械手臂、底座、基座或组装架)的其中一者,所述的第二壳体92可以但不限于是另一者,而接头结构1可用于使第一壳体91与第二壳体92可拆卸地相互连接。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第一壳体91以控制荧幕为例,第二壳体92以适用于其的机械手臂或基座为例,但这仅是用于达到说明的目的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以下,将针对接头结构1进行说明。
73.请参阅图3~5,图3显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壳体组合件在接头结构的放大立体示意图,图4显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接头结构的放大剖切示意图,图5显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接头结构的分解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接头结构1可包括一导引基座10、一第一卡合件20、一第二卡合件30以及一释放件40。
74.导引基座10可为自第一壳体91向外沿一方向延伸突出的柱体结构,例如可呈一圆柱状。导引基座10可以任何合适的方式连接于第一壳体91,但本实用新型并非以此为限。例如在本实施例中,导引基座10可以但不限于可转动地连接于第一壳体91上,在其他实施例中,导引基座10也可以与第一壳体91为一体成型的结构。
75.第一卡合件20可活动地设置于导引基座10且适于沿导引基座10的一轴向对接第二卡合件30。具体来说,第一卡合件20可为可活动地套设于导引基座10的中空柱体,包含多个第一卡勾部21,位于第一卡合件20朝向第二卡合件30的一侧。第二卡合件30设置于第二壳体92,包含多个第二卡勾部31,位于第二卡合件30朝向第一卡合件20的一侧。第一卡勾部21适于可分离地卡合第二卡勾部31,以使第一卡合件20与第二卡合件30相连接。补充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卡合件30可以与第二壳体92为一体成型的结构,但本实用新型并非以此为限。例如其他实施例的第二卡合件30也可以任何合适的方式连接于第二壳体92。此外,只要能实现第一卡合件20与第二卡合件30的前述连接关系,第一卡勾部21与第二卡勾部31的形状、数量与位置均可依据实际需求调整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76.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可限定第一卡合件20在导引基座10上的可活动路径。具体来说,在本实施例中,接头结构1还可包括多个第一定位销p1,相应于此,第一卡合件20可具有多个第一导引槽22,第一定位销p1突设于导引基座10的外表面,第一导引槽22贯穿第一卡合件20且沿第一卡合件20的周向方向(circumferential direction)延伸,第一定位销p1穿设于第一导引槽22,以限制第一卡合件20只能以其周向方向相对导引基座10活动(如图3所示的可活动方向d1)。也就是说,第一卡合件20只能绕其轴向相对导引基座10转动。藉此,第一卡合件20可在导引基座10上进行转动运动,以使第一卡合件20的第一卡勾部21卡合或脱离第二卡合件30的第二卡勾部31。补充说明的是,第一定位销p1可以但不限于与导引基座10为一体成型的结构或也可以是通过任何合适方式额外固定于导引基座10外表面的突起结构。并且,只要能达到限制第一卡合件20在导引基座10上以特定路径活动,第一导引槽22与第一定位销p1的数量与位置均可依据实际需求调整,甚至可替换成任何合适的限位机制或予以省略。
77.更进一步,为了使第二卡合件30与第一卡合件20沿轴向方向彼此靠近时能顺势地使各自的第一卡勾部21与第二卡勾部31相互卡合,可选地,每一第一卡勾部21可具有一第一抵接斜面211,相应于此,每一第二卡勾部31可具有一第二抵接斜面311,第一抵接斜面211与第二抵接斜面311为可相抵接的两个斜面,因此当第二卡合件30与第一卡合件20沿其轴向方向靠近而使第一抵接斜面211与第二抵接斜面311相接触时,第二抵接斜面311可对第一抵接斜面211产生往周向方向的推力,驱使第一卡合件20沿可活动方向d1转动一小角度,从而让第一卡勾部21能顺势地勾扣于第二卡合件30的第二卡勾部31。
78.另外,为了使第一卡合件20的第一卡勾部21与第二卡合件30的第二卡勾部31彼此相对准,可选地,导引基座10可具有多个对位凸条11,相应于此,第二卡合件30还可包括多个对位槽32,对位凸条11可为突设于导引基座10外表面且沿其轴向方向延伸的长条状突起结构,而对位槽32可为形成于第二卡合件30内表面且沿其轴向方向延伸的长条状凹陷结构。藉此,第二卡合件30与第一卡合件20沿其轴向方向彼此靠近时,对位凸条11可分别插入对位槽32,以使第一卡勾部21对准于第二卡勾部31,从而能确保第一卡勾部21与第二卡勾部31相互卡合的进行。但在达到前述目的的前提下,对位凸条11与对位槽32的数量与位置
均可依据实际需求调整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79.请再参阅图3~5,释放件40可滑移地设置于导引基座10,第一卡合件20介于释放件40与第二卡合件30之间,释放件40可用于连动第一卡合件20以使第一卡合件20卡合第二卡合件30或自第二卡合件30释放。具体来说,释放件40可为可活动地套设于导引基座10的中空柱体,包含多个斜齿部41,位于释放件40朝向第一卡合件20的一侧,相应于此,第一卡合件20还可包括多个斜槽部23,位于第一卡合件20朝向释放件40的一侧,斜齿部41适于可分离地抵接于斜槽部23,以使释放件40与第一卡合件20相连接并可彼此相连动。
80.由于第一卡合件20与释放件40之间的斜槽部23与斜齿部41以斜面对接,因此释放件40主动地沿特定的轴向方向的运动可使第一卡合件20产生往周向方向相对导引基座10转动的推力,反过来说,第一卡合件20主动地沿特定的周向方向的运动可使释放件40产生沿轴向方向相对远离第一卡合件20的推力,上述情况都可改变第一卡合件20的第一卡勾部21与第二卡合件30的第二卡勾部31的连接关系。补充说明的是,只要能实现第一卡合件20与释放件40前述的连动关系,斜槽部23与斜齿部41的形状、数量与位置均可依据实际需求调整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81.为了限制释放件40在其轴向活动以实现连动第一卡合件20的目的,在本实施例中,接头结构1还可包括多个第二定位销p2,相应于此,释放件40可具有多个第二导引槽42,第二定位销p2突设于导引基座10的外表面,第二导引槽42贯穿释放件40且沿释放件40的轴向方向(axial direction)延伸,第二定位销p2穿设于第二导引槽42,以限制释放件40只能以其轴向方向相对导引基座10活动(如图3所示的可滑移方向d2),借以确保释放件40的线性运动可连动第一卡合件20并使第一卡勾部21卡合或脱离第二卡合件30的第二卡勾部31。补充说明的是,第二定位销p2可以但不限于与导引基座10为一体成型的结构或也可以是通过任何合适方式额外固定于导引基座10外表面的突起结构。并且,只要能达到限制释放件40在导引基座10以特定路径活动,第二导引槽42与第二定位销p2的数量与位置均可依据实际需求调整,甚至可替换成任何合适的限位机制或予以省略。
82.另外,为了使释放件40及受其连动的第一卡合件20复位,可选地,接头结构1还可包括一弹性件50,弹性件50可以但不限于是一压缩弹簧(compression spring),可夹设于导引基座10与释放件40之间,用以将释放件40推向第一卡合件20。藉此,弹性件50可常态地迫使释放件40往第一卡合件20的方向抵紧,也就是说,弹性件50可常态地令斜齿部41抵接于斜槽部23。因此,当释放件40受力沿可滑移方向d2活动而迫使第一卡合件20沿可活动方向d1转动时,或者当第一卡合件20受力沿可活动方向d1转动而迫使释放件40沿可滑移方向d2活动时,释放件40挤压弹性件50而令其累积弹性势能,以用于释放件40自由时会自动地被推回原位,并经由释放件40而自动地将第一卡合件20转回原位。
83.为了使前述介绍的元件及其连动关系更为易于理解,接着请参阅图6a~6d,显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接头结构的组装操作示意图,在此需说明的是,为达附图简洁的目的,在此或后续所描述的附图省略绘示第一壳体91与第二壳体92。
84.首先,如图6a~6b所示,当第一壳体91与第二壳体92欲利用接头结构1相连接时,使用者令第二卡合件30与第一卡合件20沿其轴向方向彼此靠近(如箭头所示),在此过程中,导引基座10外表面的对位凸条11可对应插入第二卡合件30内表面的对位槽32以确保第一卡勾部21的第一抵接斜面211能抵接于第二卡勾部31的第二抵接斜面311。
85.接着,如图6c所示,随着第二卡合件30与第一卡合件20沿其轴向方向更加靠近,第二卡勾部31的第二抵接斜面311对第一卡勾部21的第一抵接斜面211产生往周向方向的推力,以驱使第一卡合件20相对导引基座10转动(如箭头所示)。同时,由于第一卡合件20与释放件40之间的斜槽部23与斜齿部41以斜面相抵接而可彼此相连动,因此第一卡合件20的转动可驱使释放件40相对远离第一卡合件20滑移,此时,前述所提到的弹性件50将受到挤压而累积弹性势能。
86.接着,如图6d所示,第二卡合件30与第一卡合件20沿其轴向方向再更进一步靠近,第一卡勾部21将能顺势滑过第二卡勾部31,此时,弹性件50所累积的弹性势能得以释放,以将释放件40推向第一卡合件20,在此过程中,释放件40沿其轴向的线性运动可驱使第一卡合件20往周向方向转动(如箭头所示),以使第一卡勾部21卡合于第二卡勾部31,从而完成第一卡合件20与第二卡合件30的卡合,即完成第一壳体91与第二壳体92相连接的操作。
87.反过来说,使用者只要通过反向滑移释放件40的方式(如将释放件40滑离第一卡合件20),即可连动第一卡合件20以使第一卡勾部21脱离第二卡合件30的第二卡勾部31,从而令第一壳体91与第二壳体92回到得以相脱离的状态。
88.据此可知,藉由接头结构1,使用者只需要简单地将欲相连接的两个部件(如第一壳体91与第二壳体92)相靠近,即可顺势地令第一卡合件20与第二卡合件30相互卡合而完成这两个部件的连接,但使用者只需要简单地拉动释放件40即可使第一卡合件20与第二卡合件30相脱离而让这两个部件切换成可相脱离的状态,因此,接头结构1实现了无工具且步骤简单的快速连接与拆卸操作,能有效地提升组装与维修的效率与便利性。
89.除此之外,第一壳体91与第二壳体92经由接头结构1相连接后还可一并完成电性对接的操作。详细来说,请再参见图4,在本实施例中,导引基座10可为一中空柱体,其内可供固定于第一壳体91的一第一连接器c1穿设,而第二卡合件30也可为一中空柱体,其内可供固定于第二壳体92的一第二连接器c2穿设,第一连接器c1与第二连接器c2可在第一卡合件20与第二卡合件30沿轴向靠近而相互卡合时彼此对接,从而使第一壳体91与第二壳体92内部的电子元件能通过第一连接器c1与第二连接器c2所构成的路径而电性连通。
90.此外,为了加强水密,在本实施例中,接头结构1还可包括一防水环r,防水环r可套设于导引基座10外表面而夹设于导引基座10与第二卡合件30之间,借以达到防止外界水气、灰尘等物质从外部进入接头结构1内部的效果。但防水环r可为选用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91.另外,接头结构1还可包括一轴承b,可在导引基座10为可转动地连接于第一壳体91的应用中夹设于导引基座10与第一壳体91之间,以降低导引基座10与第一壳体91之间的摩擦力。但轴承b可为选用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92.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其中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壳体组合件与接头结构的其中一种应用,但本实用新型并非以此为限。例如请参阅图7~8,图7显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的壳体组合件的立体示意图,图8显示图7的壳体组合件的局部放大立体示意图。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壳体组合件9',其可以但不限于是pos机或具有显示荧幕的桌置型电子装置,壳体组合件9'包括一第一壳体91'、一第二壳体92'以及一接头结构1',如图7~8所示,本实施例的第一壳体91'可例如为适于放置于平面以支撑显示荧幕的底座或基座,第二壳体92'可例如为显示荧幕的外壳,而接头结构1'可用于使第一壳体91'与第二
壳体92'可拆卸地相互连接。需注意的是,本实施例的接头结构1'与前述实施例的接头结构1相似,因此以下仅针对两者的差异处进行说明。
93.在本实施例中,接头结构1'还还包括一致动件60,释放件40还包括多个导引柱70,致动件60位于第一壳体91',其一端暴露于第一壳体91'外而可供使用者触及,而其另一端可活动地连接释放件40,以在使用者按压致动件60时能连动释放件40。详细来说,致动件60可具有两个导引槽61,导引柱70分别可滑移地位于导引槽61,藉此,当使用者按压致动件60的一端时可对导引柱70产生向下的推力,从而使释放件40向下移动,即执行前述的藉由释放件40连动第一卡合件20以使第一卡合件20自第二卡合件30释放的操作。导引柱70与导引槽61的数量可依据实际需求调整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94.请参阅图9,其显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的壳体组合件的局部立体示意图。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壳体组合件9”其可以但不限于是具有显示荧幕的电子装置,包括一第一壳体91”、一第二壳体92”以及接头结构1,如图9所示,本实施例的第一壳体91”可例如为适于悬挂于墙面以使显示荧幕维持于特定位置的支架,第二壳体92”可例如为可用于夹持所述显示荧幕的夹具,在此应用中,第一壳体91”与第二壳体92”也可利用前述的接头结构1来实现快速拆接。
95.当然,本实用新型并非以前述实施例的接头结构为限,以下,将列举本实用新型其他示例性实施例的接头结构。
96.请参阅图10~11,图10显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的接头结构的局部立体示意图,图11显示图10的接头结构的操作示意图。接头结构1a包括一导引基座10a、一第一卡合件20、一第二卡合件30、一释放件40a、一弹性件50以及一卡榫组件80a。卡榫组件80a包括一弹性部、一按压部82a以及一突柱83a。弹性部例如为弹性臂81a,设置于导引基座10a且可以但不限于是一体成形于导引基座10a。弹性臂81a具有彼此相对的一固定端811以及一自由端812。弹性臂81a以固定端811连接于导引基座10a。按压部82a可沿弹性臂81a滑移地设置于弹性臂81a上,或者说,按压部82a可滑移地设置于弹性臂81a而得以在固定端811与自由端812之间活动,并且,部分的按压部82a穿出释放件40a而暴露于释放件40a的外表面,因此,按压部82a得随着释放件40a一并沿其轴向运动。突柱83a设置于弹性臂81a的自由端812。此外,释放件40a可具有一卡孔45以及一卡孔46,卡孔45与卡孔46沿释放件40a的可滑移方向排列,以供突柱83a选择性地插设,从而维持释放件40a于导引基座10a上的位置。
97.详细来说,如图10所示,突柱83a插入释放件40a的卡孔46,藉此可将释放件40a维持于卡合于第一卡合件20的状态,以避免释放件40a因外力影响而产生移动,从而能确保第一卡合件20与第二卡合件30的连接不会因误触释放件40a而解开。
98.但当欲解开第一卡合件20与第二卡合件30的连接关系时,使用者可从释放件40a外部按压暴露出的按压部82a,以经由按压部82a驱使弹性臂81a产生形变,从而使弹性臂81a的自由端812上的突柱83a相对固定端811产生位移而退出卡孔46,届时,释放件40a得以沿其轴向运动而连动第一卡合件20自第二卡合件30释放(如箭头所示)。当第一卡合件20与第二卡合件30至可相脱离的状态时,释放件40a的卡孔45移动至对应突柱83a的位置,此时突柱83a可受弹性臂81a的弹性复位而插入卡孔45,从而将释放件40a维持于当下的位置。
99.由此可知,藉由卡榫组件80a的状态切换,可确保第一卡合件20与第二卡合件30的连接关系或让使用者能在放开释放件40a的情况下将第一卡合件20与第二卡合件30维持于
可相脱离的状态。当然,使用者只要再次致动按压部82a即可使突柱83a退出卡孔45而解除对释放件40a的限制。
100.请参阅图12a~13d,图12a显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接头结构的局部立体示意图,图12b显示图12a的接头结构的局部放大剖切示意图,图13a~13d显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接头结构的操作示意图。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提出了一种接头结构1b,包括一导引基座10b、一第一卡合件20、一第二卡合件30、一释放件40b、一弹性件50以及一卡榫组件80b。卡榫组件80b包括多个弹性部81b、一按压部82b以及多个突柱83b。弹性部81b沿释放件40b的可滑移方向排列地设置于导引基座10b上。弹性部81b可以但不限于是压缩弹簧。突柱83b设置于弹性部81b而得以经由弹性部81b可活动地连接于导引基座10b。按压部82b可活动地穿设于释放件40b的一卡孔47以自卡孔47突出于释放件40b的外表面,卡孔47另一方面可选择性地供其中一突柱83b插设,从而维持释放件40b于导引基座10b上的位置。
101.详细来说,如图12a~12b所示,其中一突柱83b插入卡孔47,以将释放件40b维持于卡合于第一卡合件20的状态以避免释放件40b因外力影响而产生移动,从而能确保第一卡合件20与第二卡合件30的连接不会因误触释放件40b而解开。
102.接着,如图13a所示,当欲解开第一卡合件20与第二卡合件30的连接关系时,使用者可从释放件40b外部按压暴露出的按压部82b(如箭头所示),以使突柱83b退出卡孔47。届时,如图13b~13c所示,释放件40b得以沿其轴向运动而连动第一卡合件20自第二卡合件30释放(如箭头所示)。在此过程中,按压部82b随着释放件40b移动而至对应于另一突柱83b的位置。接着,如图13d所示,另一突柱83b受其弹性部81b的推抵而插入卡孔47,从而将释放件40b维持于当下的位置。
103.由此可知,藉由卡榫组件80b的状态切换,可确保第一卡合件20与第二卡合件30的连接关系或让使用者能在放开释放件40b的情况下将第一卡合件20与第二卡合件30维持于可相脱离的状态。当然,使用者只要再次致动按压部82b即可使突柱83b退出卡孔47而解除对释放件40b的限制。
104.请参阅图14~15,图14显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接头结构的局部立体示意图,图15显示图14的接头结构的操作示意图。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提出了一种接头结构1c,包括一导引基座10c、一第一卡合件20、一第二卡合件30、一释放件40c、一弹性件50以及一卡榫组件80c。卡榫组件80c设置于导引基座10c与释放件40c之间,同样可用于维持释放件40c于导引基座10c上的位置。
105.详细来说,卡榫组件80c可包括一套设部85、多个弹性突部86以及一操作部87。套设部85可沿周向方向活动地套设于导引基座10c且介于导引基座10c与释放件40c之间。弹性突部86突设于套设部85,弹性突部86可在套设部85相对于导引基座10c活动至一特定位置时分别位于释放件40c的多个卡孔48。操作部87连接于套设部85一侧。操作部87可活动地位于导引基座10c外表面的一滑槽13而暴露于外。
106.在此配置下,如图14所示,当卡榫组件80c的弹性突部86位于释放件40c的卡孔48时,弹性突部86限制释放件40c往下方活动的自由度,从而使释放件40c维持于卡合于第一卡合件20的状态,以避免释放件40c因外力影响而产生移动,确保第一卡合件20与第二卡合件30的连接不会因误触释放件40c而解开。接着,如图15所示,但当欲解开第一卡合件20与第二卡合件30的连接关系时,使用者只需要施力操作部87的方式转动套设部85(如箭头所
示)以使弹性突部86脱离卡孔48,届时,释放件40c即得以沿其轴向运动而连动第一卡合件20自第二卡合件30释放。在此补充的是,在能达到避免释放件40c因外力影响而移动的前提下,弹性突部86与卡孔48的数量可依据实际需求进行增减,本实用新型并非以此为限。
107.另外,虽然本实用新型前述实施例的接头结构的外观大致上呈圆柱状,但本实用新型并非以此为限,例如请参阅图16~17,图16显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接头结构的局部立体示意图,图17显示图16的接头结构的操作示意图。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提出了一种接头结构1d,包括一导引基座10'、多个第一卡合件20'、一第二卡合件30'、一释放件40'以及多个弹性件50'。导引基座10'可为一多边形柱体,第一卡合件20'分别可滑移地设置于导引基座10'的不同侧。第二卡合件30'也可为一多边形柱体。相应于此,释放件40'可为适于套设于导引基座10'的多边形中空柱体,
108.弹性件50'可以但不限于是扭簧,夹设于导引基座10'与释放件40'之间,同样可用于将释放件40'推向第一卡合件20'。由于第一卡合件20'与第二卡合件30'及第一卡合件20'与释放件40'之间的连接关系相似于前述实施例,因此,当释放件40'沿导引基座10'滑动时,同样可连动第一卡合件20',并驱使第一卡合件20'释放第二卡合件30'。
109.综上所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公开的壳体组合件与接头结构,由于第一卡合件卡合第二卡合件时即可将第一壳体连接于第二壳体,但仅需要致动释放件即可使第一卡合件脱离第二卡合件而让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成为可相脱离的状态,从而能实现无工具且简易的拆装流程,解决传统接头的拆装流程繁琐费时的前述问题。
110.虽然本实用新型以前述的实施例公开如上,然而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所作的更动与润饰,均属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关于本实用新型所界定的保护范围请参考所附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