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滴头及其制造方法与流程

2022-02-22 11:19:01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滴头及其制造方法,例如涉及预先收纳有具有被提取成分的内容物(例如普通咖啡粉、红茶的叶、绿茶的叶等)的滴头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2.以往,已知有由如下部分构成的一次性类型的咖啡滴头:预先封入有普通咖啡粉的袋状的过滤器;和使该过滤器位于杯上的筒状的支承体(套筒状的衬纸)。支承体大多是以厚纸的两端重叠的方式被粘接而筒状化,使用前的支承体以在内侧安装有由无纺布构成的过滤器的状态被折叠。在冲泡咖啡时,将过滤器开封,使支承体从折叠的状态成为筒状的打开状态,然后,将滴头载置于杯上。当向过滤器内注入热水时,提取出的咖啡通过过滤器而积存在杯内。
3.在上述那样的咖啡滴头中,在过滤器开封时,需要避免过滤器内的普通咖啡粉飞散或过滤器破裂。以往提出了各种类型的滴头,例如,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滴头为了防止内容物的飞散而成为在过滤器的开口热粘接有盖体的结构。但是,由于该结构限制了内容物相对于过滤器的填充量,因此无法在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小型的滴头中采用。
4.在专利文献3~5中,提出了这样的滴头:通过隔着支承体的超声波密封将过滤器的开口以能够剥离的方式封闭。这些结构在如专利文献6所记载的滴头那样使过滤器开口的密封范围与支承体的重叠部分(即,厚纸的两端的重叠部分)不重叠的情况下没有问题,但在如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滴头那样使过滤器开口的密封范围与支承体的重叠部分重叠的情况下,过滤器开口的密封强度会产生偏差。
5.现有技术文献
6.专利文献
7.专利文献1:日本特许第4391441号公报
8.专利文献2:日本特许第4124352号公报
9.专利文献3:日本特许第3967258号公报
10.专利文献4:日本特许第4028456号公报
11.专利文献5:日本特许第4815736号公报
12.专利文献6:日本特许第5389588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13.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14.超声波密封是使用由超声波焊头(共振体)、支承夹具(砧座)等构成的超声波密封装置来进行的。过滤器开口的密封强度的偏差是在隔着支承体的超声波密封中因过滤器从超声波焊头受到的力的偏差所导致的。即,如果支承体的重叠部分作为厚度的偏差而存在于针对过滤器的超声波密封的范围内,则在该重叠部分处过滤器被强力地按压,超声波振动能量强力地作用于过滤器。例如,在支承体的重叠部分,过滤器彼此被强力密封,或者过
滤器外表面相对于支承体内表面(例如,聚乙烯制的密封层)被强力密封。这样被密封的过滤器部分难以顺畅地开封,因此在过滤器开封时成为过滤器破裂的契机。
15.如专利文献4、5所记载的那样,若实施对超声波密封用的砧座实施1张纸厚的量的避让加工(所谓的被称为“锪孔”的孔)等的研究,则能够在某种程度上消除密封强度的不均匀性。但是,由于在支承体的重叠部分涂敷有用于将支承体保持为筒状的粘接剂(例如,热熔粘接剂),因此,过滤器由于粘接剂的不稳定的厚度而被强力地按压,超声波振动能量强力地作用于过滤器。这样被密封的过滤器部分难以顺畅地开封,因此在过滤器开封时成为过滤器破裂的契机。
16.本发明是鉴于这样的状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防止过滤器开封时的内容物的飞散、过滤器的破损的小型的滴头及其制造方法。
17.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18.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滴头具有:袋状的过滤器,其被封入有具有被提取成分的内容物;和筒状的支承体,其形成为能够在该过滤器位于内部的状态下折叠,
19.其特征在于,
20.所述支承体由弯折的坯板构成,
21.通过利用粘接剂将所述坯板的两端以重叠的方式粘接,由此所述支承体成为筒状,
22.通过隔着所述支承体的超声波密封,所述过滤器的开口被以能够剥离的方式封闭,
23.在所述支承体中,基于所述超声波密封的密封范围与基于所述粘接剂的粘接范围以不重叠的方式配置。
24.本发明的制造方法是上述滴头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对通过将所述坯板的两端重叠而形成的重叠部分涂敷粘接剂,通过其粘接形成筒状的支承体,
25.在所述支承体内设置所述过滤器,
26.在所述过滤器内放入所述内容物,
27.在基于所述粘接剂的粘接的范围外进行隔着所述支承体的超声波密封,由此将所述过滤器的开口以能够剥离的方式封闭。
28.发明效果
29.根据本发明,由于超声波密封的密封范围和粘接剂的粘接范围以不重叠的方式配置,因此不会因粘接剂的不稳定的厚度而导致过滤器被强力地按压。其结果是,超声波振动能量不会局部强力地作用于过滤器,因此不会发生过滤器彼此被强力地密封或者过滤器外表面相对于支承体内表面被强力地密封的情况。因此,即使是小型的滴头,也能够防止过滤器开封时的内容物的飞散和过滤器的破损。
附图说明
30.图1是以开封前状态示出滴头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后视图。
31.图2是以开封后状态示出图1的滴头的立体图。
32.图3是示出构成图1的滴头的支承体的坯板的俯视图。
33.图4是示出图1的滴头中的超声波密封处理的示意图。
34.图5是示出图1的滴头中的密封范围与粘接范围的位置关系的具体例的主视图。
35.图6是示意性地示出层叠结构不同的2种类型的支承体的具体例的主要部分剖视图。
36.图7是示意性地示出过滤器被临时粘接于支承体的单侧的滴头的剖视图。
37.图8是示出构成坯板的弯折线的切割部和非切割部的配置的俯视图。
38.图9是示出在立起状态下出现大致s字形状的外廓的滴头的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39.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滴头等进行说明。此外,对各具体例等的彼此相同的部分或相当的部分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适当省略重复说明。
40.图1中以开封前状态(支承体3的折叠状态)示出滴头1的外观,图2中以开封后状态(支承体3的筒状的打开状态)示出滴头1的外观。图1是滴头1的后视图,图2是设置在杯17上的滴头1的背面侧立体图。滴头1为具有如下部分的双重构造的结构:袋状的过滤器2,其被封入有具有被提取成分的内容物18(图2);和筒状的支承体(套筒状的衬纸)3,其形成为在该过滤器2位于内部的状态下能够折叠。关于该滴头1,由于支承体3能够折叠,因此其适于携带,由于具有能够由容易废弃的材料构成的简易构造,因此适于一次性使用。即,具有如下优点:是可携带的一次性类型,并且例如能够简易地冲泡滴下式咖啡。
41.具有被提取成分的内容物18(图2;例如普通咖啡粉、红茶的叶、绿茶的叶等)被预先封入袋状的过滤器2内。而且,为了使内容物18在滴头1被使用前不从过滤器2溢出,通过隔着支承体3的超声波密封使过滤器2的开口9a以能够剥离的方式封闭。图1中示出超声波密封的密封范围24。
42.作为过滤器2的材料,考虑到制成袋状时的加工性,优选使用原材料具有热粘接性的片材、单面(制成袋状时的最内层)具有热粘接性的片材等。例如,可以举出由聚烯烃系(聚乙烯、聚丙烯等)、聚酯系等的材料构成的透水性无纺布、在单面(制成袋状时的最内层)含有聚烯烃系(聚乙烯、聚丙烯等)、聚酯系等热塑性树脂的多层结构的滤纸等。袋状的加工以如下方式进行:通过将上述片材料对折或褶折而使其重合,热粘接成规定形状,并进行裁断、脱模。
43.能够一边将过滤器2保持为规定的形状一边将其设置在杯17(图2)上的是筒状的支承体3。如图2所示,该支承体3具有构成一个开口7a的第1开口部7和构成另一个开口8a的第2开口部8,在第1开口部7安装有过滤器开口部9,使得在使支承体3从折叠状态(图1)成为筒状的打开状态(图2)时过滤器2开口。该过滤器2的安装以如下方式进行:将过滤器2插入支承体3内,在支承体3的第1开口部7的缘处将过滤器开口部9的一部分向外侧折返,并将该折返部分粘贴于支承体3的外表面。若这样安装过滤器2,则在使用时使支承体3成为筒状的打开状态时,过滤器2较大地开口而成为适于浇注、滴下的状态。
44.支承体3是通过图3所示的1片坯板3a的折弯、粘接等而形成的。图3是支承体3的展开图,坯板3a是通过将板状的片材如展开图(图3)那样冲裁而形成。坯板3a的材质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以使用耐水卡片纸、象牙纸等厚纸、在两面(特别是支承体3的内侧面)涂敷有树脂(聚乙烯等)的厚纸作为片材材料。需要说明的是,若由涂敷有树脂的厚纸构成坯板3a,则即使热水、热气溅到支承体3上,也能够防止其刚性降低。
45.支承体3优选在内侧表面具有聚乙烯层,更优选在内侧表面和外侧表面具有聚乙烯层。在支承体3的内侧表面配置聚乙烯层的情况下,坯板3a需要至少在单面具有聚乙烯层。因此,作为坯板3a,优选使用在厚纸(耐水卡片纸、象牙纸等)的至少单面涂敷有聚乙烯的片材,更优选使用在厚纸的两面涂敷有聚乙烯的片材。
46.图6中示意性地示出层叠结构不同的2种类型的支承体3的具体例。图6的(a)示出由双面涂敷型的坯板3a构成的支承体3的主要部分截面结构,图6的(b)示出由单面涂敷型的坯板3a构成的支承体3的主要部分截面结构。图6的(a)所示的支承体3具有由纸层p0、形成于纸层p0的内侧表面的聚乙烯层p1、形成于纸层p0的外侧表面的聚乙烯层p2这3层构成的层叠结构。图6的(b)所示的支承体3具有由纸层p0和在纸层p0的内侧表面形成的聚乙烯层p1这2层构成的层叠结构。
47.图6的(a)、(b)中的任一支承体3均至少在内侧表面具有聚乙烯层p1,因此通过从支承体3的外侧表面进行的超声波密封,能够在短时间内将支承体3的内侧表面与过滤器2的外侧表面以能够剥离的方式粘接在一起。即,聚乙烯层p1作为粘接层发挥功能。在通过聚乙烯层p1实现的粘接状态下,输送时等的过滤器2的移动被支承体3抑制,因此能够防止由过滤器2的移动引起的脱开、破损。进而,即使对支承体3施加热气、热水、咖啡等,也能够通过聚乙烯层p1的耐水性来防止支承体3的刚性降低。
48.另外,图6的(a)所示的支承体3在外侧表面也具有聚乙烯层p2,因此能够通过聚乙烯层p2的耐水性更有效地防止支承体3的刚性降低。
49.坯板3a(图3)由以弯折线l为边界的3个部分、即前面板4、背面板5和涂胶片6构成。作为弯折线l的具体例,可列举出引线划线、压痕、切割划线、打孔线等格线。图8示出由打孔线(穿孔线)构成的弯折线l的一例。弯折线l由多个切割部c1~c5和多个非切割部u1~u6构成,在整体上下对称地形成。切割部c1~c5通过切刃构成为相同尺寸。另外,非切割部u1、u6构成为相同尺寸,非切割部u2~u5构成为相同尺寸。非切割部u1、u6比非切割部u2~u5长,非切割部u1~u6中的相对长的非切割部u1位于比切割部c1~c5更靠近过滤器2的开口9a(图2)的位置(即,第1开口部7的开口7a侧)。可剥离地封闭过滤器2的开口9a的密封范围24(图1)位于非切割部u1的范围内,且位于与切割部c1~c5均不重叠的位置。
50.在前面板4和背面板5上(图3),分别左右对称地设置有t字形状的切口14、v字形状的缺口15、扇形状的孔16和凹部n。切口14位于相当于支承体3的第2开口部8(图1、图2)的部分,缺口15位于相当于支承体3的第1开口部7(图1、图2)的部分,孔16位于相当于第1、第2开口部7、8的部分的中间。此外,在支承体3内安装过滤器2时,通过孔16按压过滤器2,由此能够有效地抑制过滤器2相对于支承体3的相对位置偏移。
51.在相当于支承体3的第2开口部8(图1、图2)的部分,如图3所示,形成有多个突出部11和腿部13。即,在各弯折线l的位置及其贴合位置(图1、图2中的重叠部分20)形成有突出部11,在2条弯折线l的位置的中间形成有腿部13。在同一切口14处形成有2个腿部13,在各腿部13的突出部11侧形成有凹部n。通过该凹部n与切口14的组合,抑制了形成坯板3a时的片材的浪费,同时腿部13形成为向支承体3的第2开口部8侧弯曲的形状。
52.在组装支承体3时,首先,沿着前面板4与背面板5的边界的弯折线l弯折坯板3a,成为前面板4与背面板5重叠的状态。接着,沿着前面板4与涂胶片6的边界的弯折线l弯折坯板3a,成为涂胶片6与背面板5重叠的状态。当在该状态下将涂胶片6粘接于背面板5时,坯板3a
成为筒状而得到折叠状态的支承体3。涂胶片6相对于背面板5的粘接通过如下方式进行:在通过重叠坯板3a的两端所形成的重叠部分20,将粘接剂(例如热熔粘接剂)涂敷于3个部位的粘接范围22(图1)。
53.在如上述那样被筒状化的支承体3内设置过滤器2。如上所述,过滤器2相对于支承体3的安装通过如下方式进行:将过滤器2插入支承体3内,在支承体3的第1开口部7的缘处将过滤器开口部9的一部分向外侧折返,利用粘接剂(例如热熔粘接剂)将该折返部分粘贴于支承体3的外表面(支承体3的上端部的2点)。
54.通过沿着各弯折线l进行的坯板3a的弯折,在各弯折线l的位置形成折痕m(图1、图2)。当相对于折叠状态的支承体3(图1)将左右的折痕m向相互接近的方向按压时,平坦的筒状部分以成为大致长方体形状的方式立起。图9以从前面板4侧观察的状态示出了这样立起时的滴头1。在立起为大致长方体形状时的支承体3中,在沿上下方向延伸的角部,力集中于缺口15的下端和孔16的上端及下端,沿着缺口15、折痕19和孔16的大致s字形状的外廓g(从外廓位置稍微离开地用虚线示出)容易分别在前面板4和背面板5上各产生2处。即,在立起状态的滴头1中,当从正面侧观察缺口15的前面板4中央侧的倾斜的轮廓部分15a、从缺口15的下端连接到扇形的孔16的上端的以大致直线状向外形成的折痕19、以及从扇形的孔16的上端连接到下端的圆弧状的轮廓部分16a时,能够识别出大致s字形状的外廓g。
55.若如上述那样以形成大致s字形状的外廓g的方式构成,则能够简单地折弯坯板3a。通过该弯折,在各折痕m(图1、图2)的位置形成对角,在支承体3的第1开口部7和第2开口部8形成大致六边形的开口7a、8a。并且,支承体3成为筒状的打开状态(图2),并且在过滤器开口部9也形成大致六边形的开口9a。这样,滴头1的形态变得稳定,因此能够将滴头1以稳定的状态载置于杯17上。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使滴头1大容量化,优选对过滤器2的底部进行褶折。
56.在如上述那样组装的支承体3的第2开口部8形成有隔着开口8a对置的1对突出部11和隔着开口8a对置的两对腿部13。当通过沿着弯折线l进行的坯板3a的弯折而使支承体3成为筒状的打开状态时,突出部11和腿部13配置于第2开口部8的规定位置。即,在支承体3的折叠状态(图1)下的两侧的弯折位置(折痕m的形成位置)设置有突出部11,在2个突出部11之间设置有腿部13。突出部11和腿部13平衡性良好地配置于支承体3的第2开口部8,因此,滴头1的重心整体降低而变得稳定。
57.从开口9a向过滤器2内放入内容物18,在重叠部分20处的基于粘接剂的粘接的范围22之外,进行隔着支承体3的超声波密封,由此将过滤器2的开口9a以能够剥离的方式封闭,此时,得到开封前状态的滴头1(图1)。像这样将过滤器2的开口9a可剥离地封闭的粘接是在使用滴头1时直至将过滤器2开封之前的临时粘接。
58.在图4中的(a)的俯视图和(b)的主视图(省略超声波密封装置的图示)中,示意性地示出了使用超声波密封装置对过滤器2实施超声波密封处理的情况。超声波密封使用超声波密封装置来进行,该超声波密封装置具备使超声波振动能量作用于过滤器2的超声波焊头(密封杆)31和相对于过滤器2进行定位的砧座(支承夹具)32。
59.例如,优选的是,使用在表面呈交错状形成有微小突起的超声波焊头31或砧座32,以使该微小突起与支承体3的背面侧(重叠部分20所在的一侧)接触的方式进行填充密封。这样,能够在不对支承体3的前面板4侧(包装的脸的一侧)造成损伤的情况下进行超声波密
封处理。由于在前面板4上不会残留超声波密封的痕迹,因此能够将前面板4保持为美观的状态,能够兼顾滴头1的外观及稳定生产和消费者的可用性。
60.在砧座32上,以与坯板3a的重叠部分20对应的方式形成有锪孔32a(来作为坯板3a的1片的量的避让加工)。在密封范围24内存在支承体3的重叠部分20(图1、图4的(b)),但即使利用超声波焊头31将支承体3按压于砧座32(图4的(a)),在重叠部分20处,坯板3a的1片的量进入锪孔32a内,因此过滤器2不会被重叠部分20强力地按压。由此,能够得到密封强度的均匀性,因此在坯板3a的重叠部分20,不会产生成为过滤器2在开封时破裂的契机的强密封部分。
61.关于粘接范围22也相同。由于用于将支承体3保持为筒状的粘接剂的粘接范围22均位于从密封范围24偏离的位置,因此不会由于粘接剂的不稳定的厚度而使得过滤器2被强力地按压。即,在支承体3中,如图1、图4的(b)所示,由于超声波密封的密封范围24和粘接剂的粘接范围22以不重叠的方式配置,因此不会由于粘接剂的不稳定的厚度而使得过滤器2被强力地按压。其结果是,超声波振动能量不会局部强力地作用于过滤器2,因此能够得到密封强度的均匀性,例如,过滤器2彼此不会被强力地密封,或者过滤器2的外侧表面不会相对于支承体3的内侧表面(聚乙烯层p1)被强力地密封。因此,在粘接剂的粘接范围22中,不会产生成为过滤器2在开封时破裂的契机的强密封部分,因此即使是小型的滴头1,也能够防止过滤器2开封时的内容物18的飞散和过滤器2的破裂。
62.如果过滤器2相对于支承体3的密封具有适度的强度,则能够将该密封用于过滤器2的稳定化。即,通过超声波密封,能够利用支承体3稳定地保持滴头1的使用前的过滤器2。例如,如果通过涂层来调整支承体3的内侧表面的状态、或者调整超声波密封的处理时间、或者调整粘接范围,则能够相对于支承体3以适度的强度密封过滤器2。
63.在使用图6的(a)所示的支承体3的情况下,由于在其内侧表面形成有聚乙烯层p1,因此通过隔着支承体3进行超声波密封(图4),能够在短时间内将支承体3的内侧表面与过滤器2的外侧表面以能够剥离的方式粘接在一起。即,通过从支承体3的外侧表面进行超声波密封,能够将过滤器2的开口9a以能够剥离的方式封闭(填充密封工序),并且能够将支承体3的内侧表面与过滤器2的外侧表面以能够剥离的方式粘接。由于能够在1个工序中同时进行2个粘接作业,因此能够实现较高的生产效率。需要说明的是,在使用滴头1时,需要使支承体3成为筒状的打开状态,因此过滤器2被从支承体3剥离。因此,上述的可剥离的粘接是用于利用支承体3抑制输送时等的过滤器2的移动、从而防止由此引起的故障的临时粘接。
64.若超声波密封的处理时间长,则封闭过滤器2的开口9a的粘接力变强,从而,在过滤器开封时内容物18飞散或过滤器2破损的可能性变高。另外,还存在这样的担忧:砧座32的锪孔32a等的痕迹附着于支承体3的前面板4,从而导致外观变差。若超声波密封的处理时间短,则支承体3的内侧表面与过滤器2的外侧表面的粘接力变弱,在输送时等,过滤器2容易移动,过滤器2脱开或破损的可能性变高。
65.过滤器2与聚乙烯层p1的粘接在比过滤器2与纸层p0的粘接短的时间内通过适当强度的粘接力来完成,因此,封闭过滤器2的开口9a的粘接力不会变得过强,支承体3的内侧表面与过滤器2的外侧表面的粘接力也不会变弱。因此,能够防止因过滤器2的移动而引起的脱开或破损,还能够防止过滤器开封时的内容物18的飞散或过滤器2的破损。即,能够使
可剥离地封闭过滤器2的开口9a时的粘接力与可剥离地粘接支承体3的内侧表面和过滤器2的外侧表面时的粘接力适当地平衡,从而兼顾输送适应性和开口适应性。
66.图7示意性地示出过滤器2被临时粘接于支承体3的单侧的滴头1。虽然支承体3的一侧的内侧表面与过滤器2的外侧表面被临时粘接,但支承体3的另一侧的内侧表面与过滤器2的外侧表面处于非粘接状态。在从支承体3的外侧表面进行超声波密封的情况下,支承体3的内侧表面与过滤器2的外侧表面的能够剥离的粘接容易仅在以支承体3处于折叠状态时的折痕m为边界的单侧(超声波振动能量强力地作用于支承体3以及过滤器2的一侧)产生。在如图4所示那样进行超声波密封的情况下,如图7所示,容易仅在背面板5和涂胶片6侧(图4中的超声波焊头31侧)产生,其中,更容易在坯板3a的重叠部分20产生。
67.在如上述那样将过滤器2临时粘接于支承体3的单侧的状态下,除了过滤器开口部9相对于支承体3的第1开口部7的粘接点(支承体3的上端部的2点)之外,还追加了支承体3的内侧表面与过滤器2的外侧表面的临时粘接的粘接点,从而过滤器2相对于支承体3在3点被保持。通过该粘接状态,能够利用支承体3有效地抑制输送时等的过滤器2的移动(输送适应性的改善),另外,尽管生产效率变得非常好,但滴头1的开封作业变得容易(开口适应性的改善)。
68.在过滤器2临时粘接于支承体3的单侧的状态下,容易判断是否对过滤器2的密封范围24施加有过度偏斜的力(即生产时的合格品的判断变得容易)。也可以成为过滤器2也部分地临时粘接于支承体3的另一侧的状态(通过4点实现的保持状态),但在该情况下,成为封闭过滤器2的开口9a的粘合力变得过强的倾向。例如,在进行过度偏斜的超声波密封的情况下,不会成为完全的非粘接状态,特别是在重叠部分20发生临时粘接,若该偏斜进一步过剩,则在重叠部分20以外也发生临时粘接。结果,过滤器2的开口适应性的改善变得困难。
69.当过滤器2临时粘接于支承体3的单侧时,与过滤器2临时粘接于支承体3的两侧的情况相比,在封闭的过滤器开口部9上施加的负荷变小。例如,即使折叠状态的支承体3在输送时等(例如商品的输送中)在折痕m的位置处受到冲击(即,将左右的折痕m向相互接近的方向按压的冲击),由于过滤器2临时粘接于支承体3的单侧,因此冲击被过滤器2与支承体3的非粘接状态的间隙吸收。其结果是,将开口9a封闭的临时粘接不易受到影响,能够防止在使用滴头1之前过滤器2被开封。另外,通过调整超声波密封的处理时间,由此,当过滤器2仅临时粘接于支承体3的单侧时,能够防止砧座32的锪孔32a等的痕迹(在锪孔32a的角处产生的损伤)附着于支承体3的前面板4而导致外观变差。因此,支承体3的内侧表面与过滤器2的外侧表面的能够剥离的粘接状态优选仅存在于以支承体3处于折叠状态时的折痕m为边界的单侧。
70.如图7所示,可剥离地封闭过滤器2的开口9a(图2)的密封范围24与可剥离地粘接过滤器2和支承体3的临时粘接范围26一致。因此,过滤器2与支承体3的可剥离的粘接在可剥离地封闭过滤器2的开口9a的密封范围24内进行。临时粘接范围26位于远离内容物18的位置,而且在临时粘接中不需要使用粘接剂(热熔粘接剂等),因此不需要担心卫生方面的问题,例如也不存在咖啡的味道、风味等受到影响的可能性。另外,还具有咖啡填充时的工序不增加的优点。
71.如图7所示,通过从支承体3的外侧表面进行的超声波密封,在支承体3处于折叠状态时的折痕m的部分(即,临时粘接范围28)处,支承体3的内侧表面彼此以能够剥离的方式
粘接。由于支承体3构成为比过滤器2具有余量且较小,因此当从支承体3的外侧表面进行超声波密封(密封范围24)时,能够在从支承体3的左右的折痕m的位置到过滤器2之间(临时粘接范围28)将支承体3的内侧表面彼此以能够剥离的方式粘接。
72.当在临时粘接范围28内将支承体3的内侧表面彼此临时粘接时,与在临时粘接范围28内不进行临时粘接的情况相比,施加于封闭的过滤器2的开口9a的负荷变小。例如,即使折叠状态的支承体3在输送时等在折痕m的位置处受到冲击(即,将左右的折痕m向相互接近的方向按压的冲击),由于在临时粘接范围28内支承体3的内侧表面彼此临时粘接,因此封闭过滤器2的开口9a的临时粘接也难以受到影响。因此,能够防止在使用滴头1之前过滤器2被开封。
73.坯板3a(图3)若被聚乙烯层p1、p2(图6)涂覆则难以折弯。为了使其弯折变得容易,如图8所示,优选以切割部c1~c5和非切割部u1~u6构成弯折线l。若使用由这样的穿孔线构成的弯折线l,则支承体3容易弯折,因此能够容易地进行滴头1的开封。另外,由于切割部c1~c5和非切割部u1~u6在整体上形成为上下对称,因此支承体3更容易折弯。因此,能够更容易地进行滴头1的开封。
74.由于在弯折线l的位置形成有折痕m,因此密封范围24(图1)与弯折线l交叉。若密封范围24在切割部c1~c5中的任一个处与弯折线l交叉,则由于支承体3被超声波焊头(密封杆)31按压,因此支承体3的强度在切割部c1~c5处降低而容易破裂。为了避免该情况,如图8所示,密封范围24位于非切割部u1的范围内,且位于与切割部c1~c5均不重叠的位置。支承体3的折痕m具有在切割部c1~c5缓和折弯的应力的作用,因此在使用滴头1时,能够将支承体3在折痕m处随机应变地弯折成与杯17匹配的尺寸,从而使其成为稳定的固定状态(图2)。
75.位于比切割部c1~c5更靠近过滤器2的开口9a(图2)的位置处的非切割部u1具有余量而形成得相对较长。因此,能够有效地防止密封范围24脱离非切割部u1的范围。即,最上方的非切割部u1形成得较长,以便即使超声波焊头31稍微上下错位也能够应对。因此,能够有效地防止因支承体3在弯折线l处的强度降低所引起的破损。
76.在使用滴头1时,例如在冲泡咖啡时,将过滤器2开封,使支承体3从折叠状态(图1)成为筒状的打开状态(图2)而使过滤器2开口,然后,将滴头1载置于在杯17上。当从开口9a向过滤器2内注入热水时,提取出的咖啡通过过滤器2而积存在杯17内。由于能够从孔16看到杯17内的情况,因此能够一边注入热水一边容易地确认杯17内的咖啡量。这样,通过从开口9a向过滤器2内注入规定量的热水,能够在杯17内得到从过滤器2内的内容物18提取了所希望的成分的饮料(咖啡、红茶、绿茶等)。
77.当如上述那样将支承体3处于筒状的打开状态的滴头1载置于杯17上时,如图2所示,突出部11位于杯17的缘的内侧,腿部13位于比第2开口部8靠外侧的位置,腿部13的末端部分位于杯17的缘的外侧。借助欲返回折叠状态(图1)的支承体3的复原力,并利用位于杯17的内侧的突出部11和位于杯17的外侧的腿部13,杯17的缘被从内外强力地压住,因此即使是大容量的滴头1也能够保持为稳定的状态。
78.利用腿部13的弯曲的形状(例如,弯曲位置处的卡定),支承体3的移动被杯17的缘限制,因此不会在不存在杯17的情况下滴头1的位置被固定。即,若杯17的缘处于从第2开口部8到腿部13的弯曲位置的范围内,则能够一边将滴头1的形状保持为打开状态,一边将滴
头1设置在杯17上。因此,能够广泛地应对杯17的多样性(各种杯尺寸、杯形状等)。此外,也可以根据杯尺寸、杯形状,以突出部11位于杯17的缘的外侧的方式将滴头1设置在杯17上,也可以省略突出部11而仅通过腿部13将滴头1设置在杯17上。
79.如上所述,根据该实施方式,由于超声波密封的密封范围24和粘接剂的粘接范围22以不重叠的方式配置,因此不会因粘接剂的不稳定的厚度而导致过滤器2被强力地按压。其结果是,超声波振动能量不会局部地强力作用于过滤器2,因此不会发生过滤器2彼此被强力密封或者过滤器2外表面相对于支承体3内表面被强力密封的情况。因此,即使是小型的滴头1,也能够防止过滤器2开封时的内容物18的飞散和过滤器2的破损。
80.在图5的主视图中示出密封范围24与粘接范围22的位置关系的具体例。图5的(a)示出前述的具体例(图1)。即,是设置于背面板5的重叠部分20的3处粘接范围22均位于从密封范围24偏离的位置的具体例(3点热熔型)。图5的的(b)~(d)是设置于背面板5的重叠部分20的两处粘接范围22均位于从密封范围24偏离的位置的具体例(2点热熔型)。在每个具体例中均以超声波密封的密封范围24与粘接剂的粘接范围22不重叠的方式配置,因此粘接剂的厚度不会对超声波密封产生影响。
81.如上所述,根据该实施方式,由于支承体3在内侧表面具有聚乙烯层p1,因此通过从支承体3的外侧表面进行超声波密封,能够在短时间内稳定地得到支承体3的内侧表面与过滤器2的外侧表面以能够剥离的方式粘接在一起的状态。通过该粘接状态,输送时等的过滤器2的移动被支承体3抑制,因此能够防止由过滤器2的移动引起的脱开、破损。另外,通过从支承体3的外侧表面进行的超声波密封,过滤器2的开口9a以能够剥离的方式被封闭,因此,通过密封强度的稳定化,能够防止过滤器开封时的内容物18的飞散和过滤器2的破损。因此,能够实现这样的滴头1:关于过滤器2相对于支承体3的安装状态,具有良好的输送适应性,关于过滤器开口9a的密封强度,具有良好的开口适应性。
82.另外,由于支承体3的内侧表面与过滤器2的外侧表面的能够剥离的粘接状态仅存在于以支承体3处于折叠状态时的折痕m为边界的单侧,因此施加于封闭的过滤器开口部9的负荷变小。通过该稳定的粘接状态,输送时等的过滤器2的移动被支承体3抑制,因此能够防止因过滤器2的移动而引起的脱开、破损。另外,通过从支承体3的外侧表面进行的超声波密封,过滤器2的开口9a以能够剥离的方式被封闭,因此,通过密封强度的稳定化,能够防止过滤器开封时的内容物18的飞散和过滤器2的破损。因此,能够实现这样的滴头1:关于过滤器2相对于支承体3的安装状态,具有良好的输送适应性,关于过滤器开口9a的密封强度,具有良好的开口适应性。
83.在该实施方式中,由于形成支承体3处于折叠状态时的折痕m的弯折线l由切割部c1~c5和非切割部u1~u6构成,因此能够容易地进行用于开封和折叠的弯折。由于过滤器开封时的弯折变得容易,因此能够防止内容物18的飞散。另外,由于填充密封工序中的折叠变得容易,因此能够提高生产效率,通过支承体3与过滤器2的充分的紧贴,也能够在过滤器开口处得到稳定的密封强度。因此,能够实现这样的滴头1:在保持稳定的形态及过滤器状态的同时,开封及折叠变得容易。
84.根据以上的说明可知,在上述的实施方式和后述的实施例中包含以下的特征性的结构(#1)~(#5)等。
85.(#1):一种滴头,其具有:袋状的过滤器,其被封入有具有被提取成分的内容物;和
筒状的支承体,其形成为能够在该过滤器位于内部的状态下折叠,
86.其特征在于,
87.所述支承体由弯折的坯板构成,
88.通过利用粘接剂将所述坯板的两端以重叠的方式粘接,由此所述支承体成为筒状,
89.通过隔着所述支承体的超声波密封,所述过滤器的开口被以能够剥离的方式封闭,
90.在所述支承体中,基于所述超声波密封的密封范围与基于所述粘接剂的粘接范围以不重叠的方式配置。
91.(#2):根据(#1)所述的滴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粘接剂为热熔粘接剂。
92.(#3):根据(#1)或(#2)所述的滴头,其特征在于,基于所述粘接剂的粘接范围被配置有2处或3处。
93.(#4):根据(#1)~(#3)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滴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筒状的支承体具有:构成一个开口的第1开口部;和构成另一个开口的第2开口部,以在使所述支承体从折叠状态成为筒状的打开状态时所述过滤器开口的方式,在所述第1开口部安装有所述过滤器的开口部。
94.(#5):一种滴头的制造方法,其是(#1)~(#4)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滴头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95.对通过将所述坯板的两端重叠而形成的重叠部分涂敷粘接剂,通过其粘接形成筒状的支承体,
96.在所述支承体内设置所述过滤器,
97.在所述过滤器内放入所述内容物,
98.在基于所述粘接剂的粘接的范围外进行隔着所述支承体的超声波密封,由此将所述过滤器的开口以能够剥离的方式封闭。
99.根据上述结构(#1)~(#5),由于超声波密封的密封范围与粘接剂的粘接范围以不重叠的方式配置,因此不会因粘接剂的不稳定的厚度而导致过滤器被强力地按压。其结果是,超声波振动能量不会局部强力地作用于过滤器,因此不会发生过滤器彼此被强力地密封或者过滤器外表面相对于支承体内表面被强力地密封的情况。因此,即使是小型的滴头,也能够防止过滤器开封时的内容物的飞散和过滤器的破损。
100.对于以往的咖啡滴头,需要良好的输送适应性。例如,在日本特开2008-245894号公报、日本特开2004-24763号公报所记载的滴头中,过滤器的开口缘的一部分被折返并利用热熔粘接剂粘贴于支承体的上端部的外表面侧,能够用手捏住该部分而将过滤器开封。但是,由于支承体与过滤器的粘接位置为支承体上端部的2点,因此有时在输送时过滤器移动而发生脱开或破损。为了避免这些情况,在日本特开2008-245894号公报所记载的滴头中,对支承体的上端部的形状实施了抑制过滤器的移动的研究。另外,在日本特开2004-24763号公报所记载的滴头中,构成为,通过将支承体和过滤器在它们的中心部分处粘接在一起,来抑制输送时的过滤器的移动。
101.在上述那样的咖啡滴头中,也需要良好的开口适应性。例如,在过滤器开封时,需要避免过滤器内的普通咖啡粉飞散或过滤器破裂。在日本特开2008-245894号公报、日本特
开2004-24763号公报所记载的滴头中,没有考虑到防止内容物的飞散等,但如日本特开2004-711号公报所记载的那样,如果隔着支承体进行超声波密封,则能够以稳定的密封强度可剥离地封闭过滤器的开口。而且,通过该超声波密封也能够同时进行过滤器相对于支承体的临时粘接。
102.对于在日本特开2008-245894号公报、日本特开2004-24763号公报中记载的滴头,不能说输送时的过滤器的稳定性充分,过滤器开封时的开口适应性也不能说良好。另一方面,在日本特开2004-711号公报所记载的滴头中,由于支承体由象牙纸、耐水卡片纸构成,因此,若想要使过滤器开口的密封强度适当,则难以通过与支承体的临时粘接来抑制输送时的过滤器的移动。因此,难以得到良好的输送适应性,有可能在输送时过滤器移动而发生脱开、破损。相反,若延长超声波密封的处理时间而增强过滤器相对于支承体的临时粘接强度,则过滤器开口的密封强度会增强到不能剥离的程度。因此,难以得到良好的开口适应性,容易发生过滤器开封时的内容物的飞散、过滤器的破损。
103.为了提供关于过滤器相对于支承体的安装状态具有良好的输送适应性、并且关于过滤器开口的密封强度具有良好的开口适应性的滴头及其制造方法,在前述的实施方式、后述的实施例中包含以下的特征性的结构(#6)~(#17)等。
104.(#6):一种滴头,其具有:袋状的过滤器,其被封入有具有被提取成分的内容物;和筒状的支承体,其形成为能够在该过滤器位于内部的状态下折叠,
105.其特征在于,
106.所述支承体在内侧表面具有聚乙烯层,
107.通过从所述支承体的外侧表面进行的超声波密封,所述过滤器的开口被以能够剥离的方式封闭,并且所述支承体的内侧表面与所述过滤器的外侧表面处于以能够剥离的方式粘接在一起的状态。
108.(#7):根据(#6)所述的滴头,其特征在于,将所述过滤器的开口以能够剥离的方式封闭的密封范围与将所述过滤器和所述支承体以能够剥离的方式粘接的临时粘接范围一致。
109.(#8):根据(#6)或(#7)所述的滴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体在内侧表面和外侧表面具有聚乙烯层。
110.(#9):根据(#6)~(#8)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滴头,其特征在于,通过从所述支承体的外侧表面进行的超声波密封,在所述支承体处于折叠状态时的折痕部分处,所述支承体的内侧表面彼此以能够剥离的方式粘接在一起。
111.(#10):根据(#6)~(#9)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滴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体的内侧表面与所述过滤器的外侧表面的能够剥离的粘接状态仅存在于以所述支承体处于折叠状态时的折痕为边界的单侧。
112.(#11):一种滴头的制造方法,其是(#6)~(#10)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滴头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113.所述支承体由弯折的坯板构成,
114.对通过将所述坯板的两端重叠而形成的重叠部分涂敷粘接剂,通过其粘接形成筒状的支承体,
115.在所述支承体内设置所述过滤器,
116.在所述过滤器内放入所述内容物,
117.通过从所述支承体的外侧表面进行超声波密封,由此,将所述过滤器的开口以能够剥离的方式封闭,并且将所述支承体的内侧表面与所述过滤器的外侧表面以能够剥离的方式粘接在一起。
118.根据上述结构(#6)~(#11),由于支承体在内侧表面具有聚乙烯层,因此通过从支承体的外侧表面进行超声波密封,能够在短时间内稳定地得到支承体的内侧表面与过滤器的外侧表面以能够剥离的方式粘接在一起的状态。通过该粘接状态,输送时等的过滤器的移动被支承体抑制,因此能够防止因过滤器的移动所引起的脱开、破损。另外,通过从支承体的外侧表面进行超声波密封,过滤器的开口以能够剥离的方式被封闭,因此通过密封强度的稳定化,能够防止过滤器开封时的内容物的飞散、过滤器的破损。因此,能够实现关于过滤器相对于支承体的安装状态具有良好的输送适应性、并且关于过滤器开口的密封强度具有良好的开口适应性的滴头。
119.(#12):一种滴头,其具有:袋状的过滤器,其被封入有具有被提取成分的内容物;和筒状的支承体,其形成为能够在该过滤器位于内部的状态下折叠,
120.其特征在于,
121.所述支承体由弯折的坯板构成,
122.通过利用粘接剂将所述坯板的两端以重叠的方式粘接,由此所述支承体成为筒状,
123.通过从所述支承体的外侧表面进行的超声波密封,所述过滤器的开口被以能够剥离的方式封闭,并且所述支承体的内侧表面与所述过滤器的外侧表面处于以能够剥离的方式粘接在一起的状态,
124.所述支承体的内侧表面与所述过滤器的外侧表面的能够剥离的粘接状态仅存在于以所述支承体处于折叠状态时的折痕为边界的单侧。
125.(#13):根据(#12)所述的滴头,其特征在于,以所述折痕为边界的单侧是超声波振动能量对所述支承体和所述过滤器强力地起作用的一侧。
126.(#14):根据(#12)或(#13)所述的滴头,其特征在于,以所述折痕为边界的单侧是通过所述坯板的两端的重叠而形成的重叠部分所位于的一侧。
127.(#15):根据(#12)~(#14)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滴头,其特征在于,将所述过滤器的开口以能够剥离的方式封闭的密封范围与将所述过滤器和所述支承体以能够剥离的方式粘接的临时粘接范围一致。
128.(#16):根据(#12)~(#15)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滴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体在内侧表面具有聚乙烯层。
129.(#17):一种滴头的制造方法,其是(#12)~(#16)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滴头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130.对通过将所述坯板的两端重叠而形成的重叠部分涂敷粘接剂,通过其粘接形成筒状的支承体,
131.在所述支承体内设置所述过滤器,
132.在所述过滤器内放入所述内容物,
133.通过从所述支承体的外侧表面进行超声波密封,由此,将所述过滤器的开口以能
够剥离的方式封闭,并且将所述支承体的内侧表面与所述过滤器的外侧表面以能够剥离的方式粘接在一起。
134.根据上述结构(#12)~(#17),支承体的内侧表面与过滤器的外侧表面的能够剥离的粘接状态仅存在于以支承体处于折叠状态时的折痕为边界的单侧,因此施加于封闭的过滤器开口部的负荷变小。通过该稳定的粘接状态,输送时等的过滤器的移动被支承体抑制,因此能够防止由过滤器的移动引起的脱开、破损。另外,通过从支承体的外侧表面进行超声波密封,过滤器的开口以能够剥离的方式被封闭,因此通过密封强度的稳定化,能够防止过滤器开封时的内容物的飞散、过滤器的破损。因此,能够实现关于过滤器相对于支承体的安装状态具有良好的输送适应性、并且关于过滤器开口的密封强度具有良好的开口适应性的滴头。
135.在以往的咖啡滴头中,在向过滤器内注入热水时,若不注意,则存在滴头倾斜或倾倒的担忧。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在日本特开2004-24763号公报、日本特开2004-195198号公报、日本特开2004-711号公报中提出了能够将滴头以稳定的状态载置于杯上的滴头。另外,如日本特开2004-711号公报所记载的那样,如果进行隔着支承体的超声波密封,则也能够以稳定的密封强度将过滤器的开口可剥离地封闭。
136.但是,对于日本特开2004-24763号公报、日本特开2004-195198号公报、日本特开2004-711号公报中记载的支承体,没有考虑如何容易地进行开封、折叠。在支承体中,在使滴头的形态稳定化的性质上,大多采用具有厚度的规格。若欲使具有厚度的支承体克服其弹力而从折叠状态成为打开状态,则有可能导致过滤器内的普通咖啡粉飞散。在制造滴头时的填充密封工序中,也会因支承体的厚度而导致生产效率的降低。另外,在利用超声波密封封闭过滤器的开口的情况下,从支承体的外侧对内部的过滤器实施超声波密封处理,但若支承体较厚,则难以使支承体与过滤器紧贴,因此无法得到稳定的密封强度。
137.为了提供在保持稳定的形态及过滤器状态的同时、开封及折叠变得容易的滴头及其制造方法,在前述的实施方式和后述的实施例中包含以下的特征性的结构(#18)~(#23)等。
138.(#18):一种滴头,其具有:袋状的过滤器,其被封入有具有被提取成分的内容物;和筒状的支承体,其形成为能够在该过滤器位于内部的状态下折叠,
139.其特征在于,
140.形成所述支承体处于折叠状态时的折痕的弯折线由切割部和非切割部构成,
141.通过从所述支承体的外侧表面进行的超声波密封,所述过滤器的开口被以能够剥离的方式封闭。
142.(#19):根据(#18)所述的滴头,其特征在于,将所述过滤器的开口以能够剥离的方式封闭的密封范围位于所述非切割部的范围内,且不与所述切割部重叠。
143.(#20):根据(#18)或(#19)所述的滴头,其特征在于,所述非切割部形成有多个,该多个非切割部中的相对较长的非切割部比所述切割部更靠近所述过滤器的开口。
144.(#21):根据(#18)~(#20)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滴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体在内侧表面具有聚乙烯层。
145.(#22):根据(#18)~(#21)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滴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体具有v字形状的缺口和扇形状的孔,当折叠状态的支承体的左右的折痕被向相互接近的方向
按压时,产生沿着所述缺口和所述孔的大致s字形状的外廓,并且筒状的支承体的开口形成为大致六边形。
146.(#23):一种滴头的制造方法,其是(#18)~(#22)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滴头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147.所述支承体由弯折的坯板构成,
148.对通过将所述坯板的两端重叠而形成的重叠部分涂敷粘接剂,通过其粘接形成筒状的支承体,
149.在所述支承体内设置所述过滤器,
150.在所述过滤器内放入所述内容物,
151.通过从所述支承体的外侧表面进行超声波密封,由此,将所述过滤器的开口以能够剥离的方式封闭。
152.根据上述结构(#18)~(#23),由于形成支承体处于折叠状态时的折痕的弯折线由切割部和非切割部构成,因此能够容易地进行用于开封和折叠的弯折。由于过滤器开封时的弯折变得容易,因此能够防止内容物的飞散。另外,由于填充密封工序中的折叠变得容易,因此能够提高生产效率,通过支承体与过滤器的充分的密合,也能够在过滤器开口处得到稳定的密封强度。因此,能够实现这样的滴头:能够保持稳定的形态和过滤器状态,并且开封和折叠变得容易。
153.实施例
154.以下,列举实施例对实施了本发明的滴头等进行更具体的说明。
155.表1示出滴头1的实施例1α、2α及参考例α(现行品)中的重叠部分20的厚度(mm)的测量结果。在实施例1α中,将距涂胶片6的上端10mm的位置a作为超声波焊头31(密封范围24)的位置,将距涂胶片6的上端16mm的位置作为粘接剂(粘接范围22)的位置,在距涂胶片6的上端10mm的位置a和距涂胶片6的上端17mm的位置b处,测量10次重叠部分20的厚度(mm)(样品编号:1~10)。在实施例2α中,将距涂胶片6的上端10mm的位置a作为超声波焊头31(密封范围24)的位置,将距涂胶片6的上端14mm的位置作为粘接剂(粘接范围22)的位置,在距涂胶片6的上端10mm的位置a和距涂胶片6的上端15mm的位置b处,测量10次重叠部分20的厚度(mm)(样品编号:1~10)。在参考例α中,将距涂胶片6的上端10mm的位置a作为超声波焊头31(密封范围24)和粘接剂(粘接范围22)的位置,在距涂胶片6的上端10mm的位置a处,测量10次(样品编号:1~10)重叠部分20的厚度(mm)。
156.表2示出将实施例1α、2α及参考例α(现行品)的滴头1开封时的过滤器破损的发生结果。评论员为5人,分别用将2个咖啡滴头开封时发生破裂的过滤器2(无纺布)的数量来评价破裂容易度。需要说明的是,可以想到,开封时对过滤器2施加力的方式根据套筒重叠部的位置(即,在重叠部分20,涂胶片6是位于背面板5的内侧(过滤器2侧)还是位于外侧)而不同,因此,使2个滴头1的套筒重叠部位置反转来进行开封。
157.根据表1所示的测量结果可知,关于实施例1α、2α中的任一个,在测量位置a都能够稳定地得到重叠部分20的厚度。另外,根据表2所示的测试结果可知,关于实施例1α、2α中的任一个,都能够防止过滤器2破损。
158.[表1]
[0159][0160]
[表2]
[0161]
开封时的过滤器破裂数参考例α实施例1α实施例2α
涂胶片位于背面板的内侧的情况500涂胶片位于背面板的外侧的情况500合计1000
[0162]
表3示出滴头1的实施例1β、2β以及参考例β中的过滤器2与支承体3的临时粘接的发生结果。实施例1β、2β以及参考例β所使用的筒状的支承体3由相同形状的坯板3a构成,在其内部配置有袋状的过滤器2。实施例1β的支承体3在内侧表面和外侧表面这两个面上形成有聚乙烯层p1、p2(pe双面涂层纸),实施例2β的支承体3仅在内侧表面的单面形成有聚乙烯层p1(pe单面涂层纸)。另外,参考例β的支承体3由耐水纸(无聚乙烯层)构成。
[0163]
从被折叠的状态的支承体3(实施例1β、2β和参考例β)的外侧表面进行超声波密封,直至过滤器2的开口以能够剥离的方式被封闭。在表3中,以支承体3的内侧表面与过滤器2的外侧表面可剥离地粘接在一起的数量(即,发生临时粘接的数量)来表示临时粘接的发生结果,样品数量分别设为5个。在实施例1β、2β中,由于在全部样品中发生了临时粘接,因此将输送适应性判定为良好

,在参考例β中,由于临时粘接的发生数为零,因此将输送适应性判定为不良
×

[0164]
[表3]
[0165] 实施例1β实施例2β参考例β支承体pe双面涂层纸pe单面涂层纸耐水纸发生临时粘接的数量5/55/50/5输送适应性
◎◎×
[0166]
表4示出滴头1的实施例1γ、2γ和参考例1γ、2γ中的过滤器2的开口适应性和外观的评价结果。在实施例1γ、2γ以及参考例1γ、2γ中使用的筒状的支承体3由相同形状的坯板3a构成,在其内部配置有袋状的过滤器2。实施例1γ和参考例1γ的支承体3在内侧表面和外侧表面这两个面上形成有聚乙烯层p1、p2(pe双面涂层纸),实施例2γ和参考例2γ的支承体3仅在内侧表面的单面形成有聚乙烯层p1(pe单面涂层纸)。
[0167]
从被折叠的状态的支承体3(实施例1γ、2γ和参考例1γ、2γ)的外侧表面进行超声波密封直至过滤器2与支承体3以能够剥离的方式粘接在一起为止,用5人评价过滤器2的开口适应性和前表面侧的外观。开口适应性在全部的支承体3中为良好,但回答实施例1γ、2γ的开口适应性比参考例1γ、2γ更加良好的人数为5人,因此将实施例1γ、2γ的输送适应性判定为最好

,将参考例1γ、2γ的输送适应性判定为良好

。另外,在实施例1γ、2γ中,将前表面侧外观判定为最好

,在参考例1γ、2γ中,由于出现了锪孔32a的边缘的痕迹,因此判定为稍差


[0168]
[表4]
[0169][0170]
标号说明
[0171]
1:滴头;
[0172]
2:过滤器;
[0173]
3:支承体;
[0174]
3a:坯板;
[0175]
4:前面板;
[0176]
5:背面板;
[0177]
6:涂胶片;
[0178]
7:第1开口部;
[0179]
8:第2开口部;
[0180]
9:过滤器开口部;
[0181]
7a、8a、9a:开口;
[0182]
11:突出部;
[0183]
13:腿部;
[0184]
14:切口;
[0185]
15:缺口;
[0186]
15a:轮廓部分;
[0187]
16:孔;
[0188]
16a:轮廓部分;
[0189]
17:杯;
[0190]
18:内容物;
[0191]
19:折痕;
[0192]
20:重叠部分;
[0193]
22:粘接范围;
[0194]
24:密封范围;
[0195]
26、28:临时粘接范围;
[0196]
31:超声波焊头(密封杆,超声波密封装置);
[0197]
32:砧座(支承夹具,超声波密封装置);
[0198]
32a:锪孔;
[0199]
g:轮廓;
[0200]
l:弯折线;
[0201]
m:折痕;
[0202]
n:凹部;
[0203]
p0:纸层;
[0204]
p1、p2:聚乙烯层。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