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卡套针型阀的制作方法

2022-02-22 10:52:06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阀门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卡套针型阀。


背景技术:

2.针型阀是一种可以精确调整的阀门,用途较广,比如火焰切割用的割距,调整火焰温度的旋钮就是针型阀。仪表针型阀是仪表测量管路系统中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有截止阀和球阀,其功用是作开启或切断管道通路用。针型阀的阀芯就是一个很尖的圆锥体,好象针一样插入阀座,由此得名。
3.现有针型阀的进出口端通常与介质管道通过螺纹连接或者焊接的方式进行对接,螺纹连接的方式虽然拆装方便,但是容易产生介质泄漏,焊接的方式虽然连接强度高,但是难以进行拆卸,不利于后期的维护操作。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卡套针型阀,本实用新型不仅拆装方便,利于后期的维护操作,而且密封性好,不易产生介质泄漏。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卡套针型阀,包括阀体、阀盖以及阀杆,所述阀体两端分别设有一个流道,阀体中部设有互相连通的上腔和下腔,所述上腔的直径大于下腔的直径,所述上腔和下腔分别与对应的流道相连通,所述阀盖设置于阀体位于上腔外端的位置,所述阀杆下部贯穿阀盖伸入阀体内部,阀杆内端设有用于抵在下腔上端的阀芯,阀杆的外端设有手轮;所述阀体位于两个流道的外端分别设有一个对接部,所述对接部上设有对接组件,所述对接组件包括锁紧螺母、第一卡套以及第二卡套,所述第一卡套和第二卡套均由弹性材质制成,所述锁紧螺母螺纹连接于对应的对接部上,所述第一卡套和第二卡套依次设置在对接部外端,所述对接部的内壁的外端设有第一锥形导向部,所述第一卡套的外端设有第二锥形导向部,所述第一卡套的内端抵在第一锥形导向部上,所述第二卡套的内端抵在第二锥形导向部上,所述锁紧螺母上沿周向设置有用于抵在第二卡套外端的挤压凸缘。
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进行介质管道连接操作时,只需先将介质管道依次穿过锁紧螺母、第二卡套、第一卡套,直至伸入对接部中,旋紧锁紧螺母,锁紧螺母上的挤压凸缘挤压第二卡套,第二卡套受力挤压第一卡套,第一卡套内端在对接部外端上的第一锥形导向部的作用下向内周变形并抵紧介质管道,同时,第二卡套内端在第一卡套外端上的第二锥形导向部的作用下向内周变形并抵紧介质管道,形成一个双抵紧结构,大大提升了阀门与介质管道的连接强度以及密封性能。
7.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卡套的外径由内至外逐渐变大。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使第一卡套的内端更容易变形。
9.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卡套的外周靠近外端的位置设有限位凸筋。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不仅能提升第一卡套外端的强度,而且能够起到轴向限
位的作用,避免第一卡套被第二卡套推入到对接部内。
11.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卡套的内端设有与第二锥形导向部表面相贴合的外倒角部。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进一步对第二卡套内端的变形做引导,从而提升第二卡套内端变形的稳定性。
13.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卡套的外端设有向外周延伸的支撑凸缘,并且支撑凸缘靠近挤压凸缘的一侧为内大外小的锥形面形状,所述挤压凸缘的内侧为与支撑凸缘外侧相适配的锥形面形状。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增大了第二卡套外端与挤压凸缘的接触面积,能够使第二卡套受力更加均匀稳定,从而保证其有效抵紧介质管道。
15.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锁紧螺母的内壁上沿周向设置有用于限制第一卡套外端向外周扩张的限位部。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避免第一卡套外端被第二卡套挤压向外周过度扩张,起到保护第一卡套的作用。
17.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还包括密封组件,所述密封组件包括密封填料、钢垫和压紧螺母,所述阀盖的外端沿周向开设有同轴于阀杆的密封腔,所述钢垫和密封填料由内至外设置在密封腔中,所述压紧螺母套设在阀杆外周,所述压紧螺母的下部与密封腔内壁螺纹连接,并且压紧螺母的下端抵在密封填料上。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提升阀盖与阀杆之间的密封性,避免内部介质从二者之间的间隙泄漏。
19.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阀盖的内端设有沿轴向延伸并且同轴于阀杆的螺纹腔,阀杆上设有与螺纹腔内壁螺纹配合的螺纹柱段。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实现手轮带动阀杆转动时,阀杆进行升降,结构简单,且阀杆的升降十分平稳。
21.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阀杆上位于螺纹腔内的部位套设有弹性缓冲圈,所述弹性缓冲圈的底端抵在所述螺纹柱段的上端面,弹性缓冲圈的内侧沿周向设置有燕尾凸部,所述阀杆上设有与所述燕尾凸部相契合的燕尾凹部。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弹性缓冲圈能够避免误操作使阀杆过度上升对螺纹腔上端产生刚性撞击,起到保护阀盖以及阀杆的效果。
附图说明
23.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的结构示意图;
24.图2为本实用新型对接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25.图3为图1中a部的结构放大图。
26.图中:1、阀体;2、阀盖;3、阀杆;4、流道;5、上腔;6、下腔;7、阀芯;8、手轮;9、对接部;10、对接组件;11、锁紧螺母;12、第一卡套;13、第二卡套;14、第一锥形导向部;15、第二锥形导向部;16、挤压凸缘;17、限位凸筋;18、外倒角部;19、支撑凸缘;20、限位部;21、密封组件;22、密封填料;23、钢垫;24、压紧螺母;25、密封腔;26、螺纹腔;27、螺纹柱段;28、弹性缓冲圈;29、燕尾凸部;30、燕尾凹部。
具体实施方式
27.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8.实施例:如附图1~3所示的一种卡套针型阀,包括阀体1、阀盖2以及阀杆3,所述阀体1两端分别设有一个流道4,阀体1中部设有互相连通的上腔5和下腔6,所述上腔5的直径大于下腔6的直径,所述上腔5和下腔6分别与对应的流道4相连通,所述阀盖2设置于阀体1位于上腔5外端的位置,阀盖2与阀体1上端螺纹连接,所述阀杆3下部贯穿阀盖2伸入阀体1内部,阀杆3内端设有用于抵在下腔6上端的阀芯7,阀芯7与阀杆3为一体式结构,阀芯7为锥形形状,阀杆3的外端设有手轮8;所述阀体1位于两个流道4的外端分别设有一个对接部9,所述对接部9上设有对接组件10,即阀体1两端进出口处各设有一个对接组件10,所述对接组件10包括锁紧螺母11、第一卡套12以及第二卡套13,所述第一卡套12和第二卡套13均由弹性材质制成,具体可采用橡胶材质,所述锁紧螺母11螺纹连接于对应的对接部9上,所述第一卡套12和第二卡套13依次设置在对接部9外端,所述对接部9的内壁的外端设有第一锥形导向部14,所述第一卡套12的外端设有第二锥形导向部15,所述第一卡套12的内端抵在第一锥形导向部14上,所述第二卡套13的内端抵在第二锥形导向部15上,所述锁紧螺母11上沿周向设置有用于抵在第二卡套13外端的挤压凸缘16。进行介质管道连接操作时,只需先将介质管道依次穿过锁紧螺母11、第二卡套13、第一卡套12,直至伸入对接部9中,旋紧锁紧螺母11,锁紧螺母11上的挤压凸缘16挤压第二卡套13,第二卡套13受力挤压第一卡套12,第一卡套12内端在对接部9外端上的第一锥形导向部14的作用下向内周变形并抵紧介质管道,同时,第二卡套13内端在第一卡套12外端上的第二锥形导向部15的作用下向内周变形并抵紧介质管道,形成一个双抵紧结构,大大提升了阀门与介质管道的连接强度以及密封性能。
29.如附图2所示,所述第一卡套12的外径由内至外逐渐变大,其内径在轴向方向上是不变的,该设计能够使第一卡套12的内端更容易变形,从而便于抵紧介质管道。
30.如附图2所示,所述第一卡套12的外周靠近外端的位置设有限位凸筋17,限位凸筋17不仅能提升第一卡套12外端的强度,而且能够起到轴向限位的作用,避免第一卡套12被第二卡套13推入到对接部9内。
31.如附图2所示,所述第二卡套13的内端设有与第二锥形导向部15表面相贴合的外倒角部18。该设计能够进一步对第二卡套13内端的变形做引导,从而提升第二卡套13内端变形的稳定性。
32.如附图2所示,所述第二卡套13的外端设有向外周延伸的支撑凸缘19,并且支撑凸缘19靠近挤压凸缘16的一侧为内大外小的锥形面形状,所述挤压凸缘16的内侧为与支撑凸缘19外侧相适配的锥形面形状。该设计增大了第二卡套13外端与挤压凸缘16的接触面积,能够使第二卡套13受力更加均匀稳定,从而保证其有效抵紧介质管道。
33.如附图2所示,所述锁紧螺母11的内壁上沿周向设置有用于限制第一卡套12外端向外周扩张的限位部20,该设计能够避免第一卡套12外端被第二卡套13挤压向外周过度扩张,起到保护第一卡套12的作用。
34.如附图1所示,还包括密封组件21,所述密封组件21包括密封填料22、钢垫23和压紧螺母24,所述阀盖2的外端沿周向开设有同轴于阀杆3的密封腔25,所述钢垫23和密封填料22由内至外设置在密封腔25中,所述压紧螺母24套设在阀杆3外周,所述压紧螺母24的下部与密封腔25内壁螺纹连接,并且压紧螺母24的下端抵在密封填料22上。该设计能够提升阀盖2与阀杆3之间的密封性,避免内部介质从二者之间的间隙泄漏。
35.如附图1所示,所述阀盖2的内端设有沿轴向延伸并且同轴于阀杆3的螺纹腔26,阀杆3上设有与螺纹腔26内壁螺纹配合的螺纹柱段27。该设计能够实现手轮8带动阀杆3转动时,阀杆3进行升降,结构简单,且阀杆3的升降十分平稳。
36.如附图3所示,所述阀杆3上位于螺纹腔26内的部位套设有弹性缓冲圈28,弹性缓冲圈28可采用橡胶材质,所述弹性缓冲圈28的底端抵在所述螺纹柱段27的上端面,弹性缓冲圈28的内侧沿周向设置有燕尾凸部29,所述阀杆3上设有与所述燕尾凸部29相契合的燕尾凹部30。弹性缓冲圈28能够避免误操作使阀杆3过度上升对螺纹腔26上端产生刚性撞击,起到保护阀盖2以及阀杆3的效果。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