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机械采油用井口支撑加固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2-22 10:00:52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采油领域,尤其是一种机械采油用井口支撑加固装置。


背景技术:

2.采油工程是油田开采过程中根据开发目标通过生产井和注入井对油藏采取的各项工程技术措施的总称。作为一门综合性应用学科,它所研究的是可经济有效地作用于油藏,以提高油井产量和原油采收率的各项工程技术措施的理论、工程设计方法及实施技术。
3.在进行机械采油时,油井口露在外面缺少保护机构,而且缺少加固支撑的装置,很容易出现损坏的情况。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机械采油用井口支撑加固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4.在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机械采油用井口支撑加固装置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缺少加固支撑问题。
5.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机械采油用井口支撑加固装置,包括井口、底座、加固机构、移动机构、支撑机构和连接机构;
6.所述加固机构包括移动架和定位板,所述底座内腔设有第一丝杠,所述第一丝杠表面套有第一滑套,所述第一滑套顶端贯穿底座连接移动架,所述移动架一侧固接限位板,所述底座上方设有第一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两端通过连接块分别连接底座和定位板,所述定位板通过螺栓连接井口,所述限位板内腔设有两个第二挤压板,所述第二挤压板一侧通过第二伸缩杆连接限位板内壁,且第二伸缩杆表面套有第二弹簧。
7.进一步地,所述移动机构包括脚轮和连接板,所述底座底部开设安装槽,安装槽内部设有第二丝杠,所述第二丝杠两侧均通过固定板连接底座内壁,所述第二丝杠两端表面均套有第二滑套,所述第二滑套底端通过推杆与连接板连接,所述连接板底部连接脚轮,所述连接板顶部通过第一伸缩杆连接底座内壁。
8.进一步地,所述支撑加固包括支撑板和升降杆,所述底座一侧开设活动槽,活动槽内腔设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顶部固接升降杆,所述升降杆顶端贯穿底座连接挡板,所述支撑板顶部一侧安装限位杆,限位杆顶端贯穿底座,所述升降杆一侧设有相啮合的驱动齿轮。
9.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机构包括活动板和滑动板,所述底座一侧开设两个滑动槽,滑动槽内腔设有滑动板,所述滑动板两端均套在滑杆表面,所述滑杆两端均固接滑动槽内壁,所述滑动板一端固接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二连接杆一端贯穿底座连接活动板,所述活动板一侧固接定位块,所述定位块一端延伸至井口一侧定位口内。
10.进一步地,所述底座两侧均设有第二旋钮,所述第二旋钮一端贯穿底座连接主动锥齿轮,所述主动锥齿轮一侧设有啮合的从动锥齿轮,所述从动锥齿轮一侧固接第一丝杠,所述第一丝杠和从动锥齿轮均转动连接底座内壁。
11.进一步地,所述定位板切面为凹字形结构,所述限位板切面为l形结构,所述限位板一侧设有调节杆,所述调节杆一端贯穿限位板转动连接第一挤压板,且调节杆通过螺纹
连接限位板。
12.进一步地,所述第二丝杠两端开设相反的螺纹,所述第二丝杠一端与固定板转动连接,且第二丝杠另一端连接驱动马达。
13.进一步地,所述推杆两端分别活动连接第二滑套和连接板,所述第二滑套通过螺纹连接第二丝杠。
14.进一步地,所述挡板切面宽度大于升降杆切面宽度,所述驱动齿轮一端连接第一旋钮,所述驱动齿轮一侧转动连接底座。
15.进一步地,所述滑动板与滑杆滑动连接,且滑动板一侧固接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与滑动槽内壁连接。
16.通过本技术上述实施例,采用了加固机构,解决了缺少加固支撑问题,取得了提高采油井口的牢固性效果。
附图说明
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18.图1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19.图2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的整体示意图;
20.图3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的侧视示意图;
21.图4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的俯视示意图;
22.图5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的限位板示意图;
23.图6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的定位板示意图。
24.图中:1、底座;2、第一旋钮;3、从动锥齿轮;4、连接块;5、主动锥齿轮;6、第一丝杠;7、第一连接杆;8、移动架;9、定位板;10、井口; 11、调节杆;12、限位板;13、第一滑套;14、第二丝杠;15、推杆;16、脚轮;17、固定板;18、驱动马达;19、第一伸缩杆;20、连接板;21、第二滑套;22、支撑板;23、导向杆;23、挡板;24、升降杆;25、驱动齿轮; 26、定位口;27、第一弹簧;28、滑杆;29、第二连接杆;30、活动板;31、滑动板;32、定位块;33、第一挤压板;34、第二伸缩杆;35、第二挤压板; 36、第二弹簧;37、第二旋钮。
具体实施方式
25.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26.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技术的实施例。此外,术语“包括”和“具
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27.在本技术中,术语“上”、“下”、“左”、“右”、“前”、“后”、“顶”、“底”、“内”、“外”、“中”、“竖直”、“水平”、“横向”、“纵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这些术语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描述本技术及其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定所指示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必须具有特定方位,或以特定方位进行构造和操作。
28.并且,上述部分术语除了可以用于表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以外,还可能用于表示其他含义,例如术语“上”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用于表示某种依附关系或连接关系。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这些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29.此外,术语“安装”、“设置”、“设有”、“连接”、“相连”、“套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可拆卸连接,或整体式构造;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或者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又或者是两个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之间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30.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
31.本实施例中的支撑加固装置可以适用于各种采油树,例如,在本实施例提供了如下一种采油树,本实施例中的支撑加固装置可以用来进行加固如下采油树。
32.采油树,包括采油树主体、法兰、连接管、清蜡阀门和至少一个主阀门,其中,所述采油树主体包括主管道和侧翼管道,所述主阀门和所述清蜡阀门设置在所述主管道上,且所述清蜡阀门位于所述主阀门的上方;所述法兰位于所述主管道的顶端并与所述主管道连接,所述法兰的顶端设置有堵头,所述堵头与所述法兰可拆卸连接;所述连接管固定连接在所述法兰上,所述连接管与所述主管道相连通,所述连接管上设置有压力表和泄压装置。
3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采油树具有如下优点:
34.本发明提供的采油树,通过在采油树的顶端设置了与法兰相连接的连接管,使连接管与采油树的主管道相互连通,并在连接管上设置了压力表和泄压装置,使工作人员能够根据压力表的读数确定连接管内的压力,进而确定清蜡阀门与法兰之间的管道内的压力,防止因对管内压力判断不准而导致打开或拆卸堵头时发生危险;泄压装置的设置能够使清蜡阀门与法兰之间的管道内的压力卸除,进而排除了因管内压力可能导致的危险,降低了事故发生的可能性,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采油树安全性较低的问题。
35.所述法兰包括上法兰和下法兰,所述连接管连接在所述上法兰与所述下法兰之间。
36.所述连接管与所述上法兰和所述下法兰通过法兰螺栓相连接。
37.所述连接管上设置有支管,所述支管与所述连接管相贯且相互连通,所述压力表和所述泄压装置设置在所述支管上。
38.所述泄压装置包括泄压管和考克阀,所述泄压管的一端与所述支管连接,所述考克阀设置在所述泄压管或所述支管上。
39.所述连接管上设置有第一支管和第二支管,所述第一支管和所述第二支管与所述连接管相贯且相互连通,所述第一支管和所述第二支管分别位于所述连接管相对的两侧,
所述压力表设置在所述第一支管上,所述泄压装置设置在所述第二支管上。
40.所述主阀门设置有两个。
41.所述压力表为不锈钢型压力表或隔膜型压力表。
42.所述侧翼管道上设置有至少一个侧翼阀门。
43.所述采油树还包括与所述采油树主体相连接的油管和油管悬挂器,所述油管悬挂器位于所述采油树主体的底部。
44.当然本实施例也可以用于加固其他结构的采油树。在此不再一一赘述,下面对本技术实施例的支撑加固装置进行介绍。
45.请参阅图1-6所示,一种机械采油用井口支撑加固装置,包括井口10、底座1、加固机构、移动机构、支撑机构和连接机构;
46.所述加固机构包括移动架8和定位板9,所述底座1内腔设有第一丝杠6,所述第一丝杠6表面套有第一滑套13,所述第一滑套13顶端贯穿底座1连接移动架8,所述移动架8一侧固接限位板12,所述底座1上方设有第一连接杆7,所述第一连接杆7两端通过连接块4分别连接底座1和定位板9,所述定位板9通过螺栓连接井口10,所述限位板12内腔设有两个第二挤压板35,所述第二挤压板35一侧通过第二伸缩杆34连接限位板12内壁,且第二伸缩杆34表面套有第二弹簧36。
47.所述移动机构包括脚轮16和连接板20,所述底座1底部开设安装槽,安装槽内部设有第二丝杠14,所述第二丝杠14两侧均通过固定板17连接底座 1内壁,所述第二丝杠14两端表面均套有第二滑套21,所述第二滑套21底端通过推杆15与连接板20连接,所述连接板20底部连接脚轮16,所述连接板20顶部通过第一伸缩杆19连接底座1内壁;所述支撑加固包括支撑板22 和升降杆24,所述底座1一侧开设活动槽,活动槽内腔设有支撑板22,所述支撑板22顶部固接升降杆24,所述升降杆24顶端贯穿底座1连接挡板23,所述支撑板22顶部一侧安装限位杆,限位杆顶端贯穿底座1,所述升降杆24 一侧设有相啮合的驱动齿轮25;所述连接机构包括活动板30和滑动板31,所述底座1一侧开设两个滑动槽,滑动槽内腔设有滑动板31,所述滑动板31 两端均套在滑杆28表面,所述滑杆28两端均固接滑动槽内壁,所述滑动板 31一端固接第二连接杆29,所述第二连接杆29一端贯穿底座1连接活动板 30,所述活动板30一侧固接定位块32,所述定位块32一端延伸至井口10一侧定位口26内,便于将底座1和井口10连接;
48.所述底座1两侧均设有第二旋钮37,所述第二旋钮37一端贯穿底座1连接主动锥齿轮5,所述主动锥齿轮5一侧设有啮合的从动锥齿轮3,所述从动锥齿轮3一侧固接第一丝杠6,所述第一丝杠6和从动锥齿轮3均转动连接底座1内壁,可以方便控制移动架8移动;所述定位板9切面为凹字形结构,所述限位板12切面为l形结构,所述限位板12一侧设有调节杆11,所述调节杆11一端贯穿限位板12转动连接第一挤压板33,且调节杆11通过螺纹连接限位板12,可以控制第一挤压板33移动;所述第二丝杠14两端开设相反的螺纹,所述第二丝杠14一端与固定板17转动连接,且第二丝杠14另一端连接驱动马达18,可以控制两个第二滑套21相向移动或者相反移动;所述推杆15两端分别活动连接第二滑套21和连接板20,所述第二滑套21通过螺纹连接第二丝杠14,可以控制脚轮16移动;所述挡板23切面宽度大于升降杆 24切面宽度,所述驱动齿轮25一端连接第一旋钮2,所述驱动齿轮25一侧转动连接底座1,便于固定底座1;所述滑动板31与滑杆28滑动连接,且滑动板31一侧固接第一弹簧27,
所述第一弹簧27与滑动槽内壁连接,可以方便底座1与井口10连接。
49.本技术在使用时,在使用时,通过驱动马达18带动第二丝杠14转动时,第二丝杠14表面的两个第二滑套21会开始相向移动,然后通过推杆15推动连接板20移动,将通过脚轮16可以方便转移底座1,而且通过第一伸缩杆 19可以起到加固的作用,移动到井口10处时;
50.拧动第一旋钮2可以带动驱动齿轮25转动,然后控制升降杆24上下移动,便于推动支撑板22向下移动,通过支撑板22底部的锥头可以与地面连接,而且支撑板22在移动时通过限位杆可以起到导向限位的作用;
51.拧动第二旋钮37可以带动主动锥齿轮5转动,然后通过主动锥齿轮5可以带动从动锥齿轮3旋转,此时第一丝杠6表面的第一滑套13可以带动移动架8移动,可以将限位板12与井口10接触,通过拧动调节杆11可以推动第一挤压板33对井口10侧壁挤压,通过连接块4和第一连接杆7可以将定位板9与井口10侧壁连接,配合第二伸缩杆34以及表面的第二弹簧36可以推动第二挤压板35对井口10挤压,可以起到支撑加固的作用;
52.通过拉动活动板30可以带动滑动板31在滑杆28表面滑动,当定位块32 与定位口26对应时,松开活动板30,此时通过弹簧的弹性可以带动滑动板 31在滑杆28表面滑动,可以将定位块32插入定位口26内,完成底座1和井口10的连接。
53.本技术的有益之处在于:
54.1.本技术操作简单,通过第二旋钮、第一丝杠、主动锥齿轮、从动锥齿轮、第一滑套、移动架和限位板可以对井口进行加固,通过连接块、第一连接杆、定位按、第二伸缩杆、第二弹簧和第二挤压板可以提高对井口的支撑加固效果;
55.2.本技术结构合理,通过驱动马达、固定板、第二丝杠、第二滑套、推杆、第一伸缩杆和连接板控制脚轮升降,便于进行移动底座,而且通过第一旋钮、限位杆、挡板、升降杆和驱动齿轮可以控制支撑板对地面接触,便于底座与地面连接;
56.3.本技术通过定位口、第一弹簧、滑杆、第二连接杆、活动板、滑动板、定位块便于将底座与井口连接,而且通过调节杆和第一挤压板可以提高连接的牢固性。
57.涉及到电路和电子元器件和模块均为现有技术,本领域技术人员完全可以实现,无需赘言,本技术保护的内容也不涉及对于软件和方法的改进。
58.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技术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