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循环废热式水性油墨印刷干燥系统的制作方法

2022-02-22 09:40:17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水性油墨印刷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循环废热式水性油墨印刷干燥系统。


背景技术:

2.水性油墨主要由水溶性树脂、有机颜料、溶剂及相关助剂经复合研磨加工而成,水性油墨以水为溶剂,不含有毒有害的苯类物质,属于环保型油墨,适用于对安全环保性能要求较高的食品包装印刷,而水性凹印油墨是水性油墨在凹版印刷上的运用,主要由水溶性树脂、有机颜料、溶剂及相关助剂经复合研磨加工而成,适合铜板印刷,如塑料袋,塑料薄膜类,因水性油墨中的溶剂是水,是一种不挥发的溶剂,干燥速度慢,工作效率低,从而印刷套色稳定性差,印刷的套印精度低,油墨转移不均匀,印刷质量受到了一定的影响,目前,市场上的并没有一种专门的循环废热式水性油墨印刷干燥系统,因此就需要一种专门的循环废热式水性油墨印刷干燥系统来解决此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循环废热式水性油墨印刷干燥系统,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循环废热式水性油墨印刷干燥系统,包括装置本体,所述装置本体内腔的顶部开设有第一进风口,所述第一进风口内腔的背面壁体开设有第二进风口,所述第一进风口内腔的中部固定连接有十字吊板,所述十字吊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吊杆,所述吊杆远离十字吊板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圆盘,所述圆盘的底部设置有导热管,所述导热管的底部设置有第一通风板,所述第一通风板的中部开设有通风口,所述第一通风板底部设置有第二通风板,所述第二通风板的中部插设有第一转动杆,所述第一转动杆的底部套设有第一扇叶,所述第一转动杆的顶部套设有第一传动装置,所述第一传动装置远离第一转动杆的一端套设有第一发动机,所述装置本体左侧的壁体固定连接有第一承载箱,所述第一扇叶的底部设置有第三通风板,所述第三通风板的底部设置有传送带,所述传送带的底部设置有第四通风板,所述装置本体内腔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吸热板,所述装置本体内腔的底部开设有出风口,所述吸热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导热块,所述吸热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二导热块,所述出风口的中部固定连接有吸热夹层,所述吸热夹层的左右两侧对称固定连接有第三导热块,所述装置本体背部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二承载箱,所述第二承载箱的内腔固定连接有散热板,所述散热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导热片,所述第二承载箱顶部的中部固定连接有风箱,所述风箱的底部插设有第二转动杆,所述第二转动杆的顶部套设有第二扇叶,所述第二转动杆的底部套设有第二传动装置,所述第二传动装置远离第二转动杆的一端套设有第二发动机,所述风箱的左侧固定连接有第三承载箱,所述风箱的顶部中部固定连接有通风管,所述装置本体的底部四周固定连接有万向轮,所述第一承载箱内腔前后左右的壁
体中部固定连接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的中部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腔的中部设置有顶块,所述顶块靠近凹槽内腔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弹簧,所述凹槽内腔的开口处固定连接有限位环。
5.优选的,所述装置本体的顶部形状为漏斗形,所述装置本体的顶部四周低于中部,所述导热管的四周固定连接在装置本体内腔的四周,所述第一通风板的四周固定连接在装置本体内腔的四周,所述第二通风板的四周固定连接在装置本体内腔的四周。
6.优选的,所述吊杆的顶部固定连接在十字吊板底部的中部,所述吊杆的底部固定连接在圆盘顶部的中部,所述通风口的数量若干,所述通风口以阵列式均匀分布在第一通风板的表面,所述第二通风板与第一通风板相同,所述第三通风板与第二通风板相同,所述第四通风板与第三通风板相同。
7.优选的,所述第一扇叶在第二通风板的底部,所述第一传动装置在第二通风板的顶部,所述第一发动机固定连接在第一承载箱内腔的底部,所述第一传动装置远离第一转动杆的一端穿过装置本体左侧的壁体延伸至第一承载箱的内部。
8.优选的,所述传送带贯穿装置本体左侧壁体,所述传送带贯穿装置本体右侧壁体。
9.优选的,所述吸热板的形状为漏斗形,所述吸热板的四周高于中部,所述出风口贯穿吸热板。
10.优选的,所述第一导热块的数量为两个,所述第二导热块的数量为两个,所述第一导热块在第二导热块远离出风口的一侧,所述导热片的数量为六个,两个所述第一导热块的背部固定连接有导热片,两个所述吸热夹层的背部固定连接有导热片,两个所述第三导热块的背部固定连接有第三导热块,所述导热片与散热板连接的一端均匀分布在散热板的底部。
11.优选的,所述风箱的底部开设若干通风口,所述第二转动杆贯穿风箱的底部延伸至第二承载箱的内部,所述第二扇叶在风箱的内部,所述第二传动装置在第二承载箱的中部。
12.优选的,所述第二发动机在第三承载箱的内部,所述第二发动机的底端贯穿第二承载箱的顶部。
13.优选的,所述通风管的顶部与第二进风口相连接。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发明中,通过设置的圆盘和装置本体顶部设置为漏斗形,可以让从第一进风口处进入的冷风和从第二进风口进入的热风均匀扩散到整个箱体,通过设置的导热管可以为冷风进行均匀加热,通过设置的第一通风板和通风口,可以使从上面下来的热风均匀下移,通过设置第二通风板和第一通风板相同,第三通风板和第二通风板相同,可以使风受热更加均匀,间接使油墨均匀受热,降低因油墨受热不均匀,影响印刷质量,和成品效果,通过设置的第一发动机带动第一传动装置转动,从而使第一转动杆带动第一扇叶转动,使上层的热气可以快速对传送带顶部需要烘干的材料进行烘干,增加干燥速度,提高效率,通过在底部设置的吸热板、第二导热块、吸热夹层、第一导热块、第三导热块、以及导热片和散热板,可以使从上层下来的废热经过吸热板和吸热夹层的吸收通过第一导热块、第二导热块、第三导热块的传导经过导热片传导散热板的内部,然后通过在散热板的顶部设置的第二转动杆使热量再次被利用,通过设置的通风管进入第二进风口,使废热再次被利用,实现废热循
环,增加工作效率,提高热量的利用率,通过在第一承载箱内部设置的顶块与弹簧的搭配,可以对第一发动机起到减震的作用,减少第一发动机的晃动对传送带顶部的水性油墨产生干扰,间接使干燥效果更佳。
附图说明
15.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发明的背部剖面图;图3是本发明的第二承载箱的侧视剖面图;图4是本发明的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16.图5是本发明的第三通风板的顶视图。
17.图中:1、装置本体;2、限位环;3、第一进风口;4、十字吊板;5、吊杆;6、圆盘;7、导热管;8、第一通风板;9、通风口;10、第二通风板;11、第一转动杆;12、第一扇叶;13、第一传动装置;14、第一发动机;15、第一承载箱;16、第三通风板;17、传送带;18、第四通风板;19、吸热板;20、第一导热块;21、第二导热块;22、第三导热块;23、出风口;24、吸热夹层;25、第二进风口;26、第二承载箱;27、风箱;28、通风管;29、第二扇叶;30、第二转动杆;31、第二传动装置;32、第二发动机;33、第三承载箱;34、导热片;35、散热板;36、万向轮;37、固定块;38、凹槽;39、弹簧;40、顶块。
具体实施方式
18.为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19.如图1-5所示,一种循环废热式水性油墨印刷干燥系统,包括装置本体1,装置本体1的顶部形状为漏斗形,装置本体1的顶部四周低于中部,装置本体1内腔的顶部开设有第一进风口3,第一进风口3内腔的背面壁体开设有第二进风口25,第一进风口3内腔的中部固定连接有十字吊板4,十字吊板4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吊杆5,吊杆5的顶部固定连接在十字吊板4底部的中部,吊杆5的底部固定连接在圆盘6顶部的中部,吊杆5远离十字吊板4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圆盘6,通过设置的圆盘6和装置本体1顶部设置为漏斗形,可以让从第一进风口3处进入的冷风和从第二进风口25进入的热风均匀扩散到整个箱体,圆盘6的底部设置有导热管7,通过设置的导热管7可以为冷风进行均匀加热,导热管7的底部设置有第一通风板8,第一通风板8的中部开设有通风口9,通风口9的数量若干,通风口9以阵列式均匀分布在第一通风板8的表面,通过设置的第一通风板8和通风口9,可以使从上面下来的热风均匀下移,第二通风板10与第一通风板8相同,第三通风板16与第二通风板10相同,第四通风板18与第三通风板16相同,通过设置第二通风板10和第一通风板8相同,第三通风板16和第二通风板10相同,可以使风受热更加均匀,间接使油墨均匀受热,降低因油墨受热不均匀,影响印刷质量,和成品效果,第一通风板8底部设置有第二通风板10,导热管7的四周固定连接在装置本体1内腔的四周,第一通风板8的四周固定连接在装置本体1内腔的四周,第二通风板10的四周固定连接在装置本体1内腔的四周,第二通风板10的中部插设有第一转动杆11,第一转动杆11的底部套设有第一扇叶12,第一转动杆11的顶部套设有第一传动装置13,第一扇叶12在第二通风板10的底部,第一传动装置13在第二通风板10的顶部,第一传动装置13远离
第一转动杆11的一端套设有第一发动机14,通过设置的第一发动机14带动第一传动装置13转动,从而使第一转动杆11带动第一扇叶12转动,使上层的热气可以快速对传送带17顶部需要烘干的材料进行烘干,增加干燥速度,提高效率,装置本体1左侧的壁体固定连接有第一承载箱15,第一发动机14固定连接在第一承载箱15内腔的底部,第一传动装置13远离第一转动杆11的一端穿过装置本体1左侧的壁体延伸至第一承载箱15的内部,第一扇叶12的底部设置有第三通风板16,第三通风板16的底部设置有传送带17,传送带17贯穿装置本体1左侧壁体,传送带17贯穿装置本体1右侧壁体,传送带17的底部设置有第四通风板18,装置本体1内腔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吸热板19,吸热板19的形状为漏斗形,吸热板19的四周高于中部,出风口23贯穿吸热板19,装置本体1内腔的底部开设有出风口23,吸热板19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导热块20,吸热板19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二导热块21,出风口23的中部固定连接有吸热夹层24,吸热夹层24的左右两侧对称固定连接有第三导热块22,装置本体1背部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二承载箱26,第二承载箱26的内腔固定连接有散热板35,散热板35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导热片34,第一导热块20的数量为两个,第二导热块21的数量为两个,第一导热块20在第二导热块21远离出风口23的一侧,导热片34的数量为六个,两个第一导热块20的背部固定连接有导热片34,两个吸热夹层24的背部固定连接有导热片34,两个第三导热块22的背部固定连接有第三导热块22,导热片34与散热板35连接的一端均匀分布在散热板35的底部,通过在底部设置的吸热板19、第二导热块21、吸热夹层24、第一导热块20、第三导热块22、以及导热片34和散热板35,可以使从上层下来的废热经过吸热板19和吸热夹层24的吸收通过第一导热块20、第二导热块21、第三导热块22的传导经过导热片34传导散热板35的内部,然后通过在散热板35的顶部设置的第二转动杆30使热量再次被利用,第二承载箱26顶部的中部固定连接有风箱27,风箱27的底部插设有第二转动杆30,第二转动杆30的顶部套设有第二扇叶29,风箱27的底部开设若干通风口9,第二转动杆30贯穿风箱27的底部延伸至第二承载箱26的内部,第二扇叶29在风箱27的内部,第二传动装置31在第二承载箱26的中部,第二转动杆30的底部套设有第二传动装置31,第二传动装置31远离第二转动杆30的一端套设有第二发动机32,第二发动机32在第三承载箱33的内部,第二发动机32的底端贯穿第二承载箱26的顶部,风箱27的左侧固定连接有第三承载箱33,风箱27的顶部中部固定连接有通风管28,通风管28的顶部与第二进风口25相连接,通过设置的通风管28进入第二进风口25,使废热再次被利用,实现废热循环,增加工作效率,提高热量的利用率,装置本体1的底部四周固定连接有万向轮36,第一承载箱15内腔前后左右的壁体中部固定连接有固定块37,固定块37的中部开设有凹槽38,凹槽38内腔的中部设置有顶块40,顶块40靠近凹槽38内腔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弹簧39,凹槽38内腔的开口处固定连接有限位环2,通过在第一承载箱15内部设置的顶块40与弹簧39的搭配,可以对第一发动机14起到减震的作用,减少第一发动机14的晃动对传送带17顶部的水性油墨产生干扰,间接使干燥效果更佳。
20.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为一种循环废热式水性油墨印刷干燥系统,使用时只需启动第一发动机14、传送带17和第二发动机32即可通过第一发动机14带动第一传动装置13转动进而使第一转动杆11带动第一扇叶12转动,即可经过第一进风口3吸入进冷风,通过设置的圆盘6使冷风扩散,通过设置的导热管7对冷风均匀加热,然后经过第一通风板8和第二通风板10,使风受热更加均匀,然后经过第一扇叶12向下吹动,使热风对传送带17顶部的水性油墨进行均匀加热,当热风经过第四通风板18传到吸热板19的顶部时,会通过设置的吸热
板19和第一导热块20,第二导热块21,第三导热块22,吸热夹层24和导热片34,使热量传到散热板35的内部,而冷风会从出风口23处流出,通过设置的第二发动机32带动第二传动装置31使第二扇叶29的转动使散热板35的热量再次对风进行加热,通过设置的通风管28和第二进风口25,再次进入导热管7的顶部,实现废热循环,干燥后的水性油墨会通过设置的传送带17传送到下一阶段,即可完成。
21.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