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臭氧消毒机的制作方法

2022-02-22 09:26:45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臭氧消毒过滤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臭氧消毒机。


背景技术:

2.臭氧(o3)能够溶解细菌、病毒和病原体的细胞膜,具有杀菌的作用。目前的臭氧消毒机,以电解水作为臭氧的来源,可以发挥很大的作用。
3.本技术人发现现有技术至少存在以下技术问题:
4.臭氧在制备时,会因电解水水温、传输管路的温度高而出现分解的情况,导致达不到高浓度杀菌的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臭氧消毒机,解决了现有的臭氧消毒机在制备臭氧时,会因电解水水温或传输管路的温度高而出现臭氧分解的情况,导致难以实现更好杀菌效果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的诸多技术方案中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能产生的诸多技术效果详见下文阐述。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7.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臭氧消毒机,包括臭氧发生器和与所述臭氧发生器相连接的输出管道,还包括冷却装置,其中,所述冷却装置与所述输出管道相配合以用于冷却所述输出管道流动的臭氧水;或者/和,所述臭氧消毒机还包括水箱,所述冷却装置与所述水箱相配合以用于冷却所述水箱内的水。
8.进一步地,所述冷却装置包括用以盛放冷却水的管道冷却池,所述输出管道经过所述管道冷却池;和/或所述冷却装置包括用以盛放冷却水的水箱冷却池,所述水箱位于所述水箱冷却池。
9.进一步地,所述管道冷却池与所述水箱冷却池均连接供液氮管路,所述供液氮管路上设置阀体。
10.进一步地,所述管道冷却池与所述水箱冷却池上均设置温度传感器,所述臭氧消毒机的控制主板与所述温度传感器和所述供液氮管路上的阀体相连接,当所述臭氧发生器处于工作状态且所述管道冷却池的水温高于预设值时,所述控制主板控制所述供液氮管路上的阀体以用于向所述管道冷却池内提供液氮;当所述臭氧发生器处于工作状态且所述水箱冷却池的水温高于预设值时,所述控制主板控制所述供液氮管路上的阀体以用于向所述水箱冷却池内提供液氮。
11.进一步地,所述管道冷却池与所述水箱冷却池均连接进水管路,所述进水管路上设置阀体;所述管道冷却池与所述水箱冷却池均连接出水管路,所述出水管路上设置阀体。
12.进一步地,所述管道冷却池呈箱体状结构,所述输出管道穿过所述管道冷却池且与所述管道冷却池密封配合。
13.进一步地,所述水箱冷却池呈箱体状结构,所述水箱支撑在所述臭氧消毒机的壳
体内,至少所述水箱的底部位于所述水箱冷却池内。
14.进一步地,所述臭氧消毒机还包括触摸显示屏,所述触摸显示屏与所述臭氧消毒机的控制主板相连接,通过操作所述触摸显示屏可以控制所述臭氧消毒机工作的档位。
15.进一步地,所述水箱上连接水箱补水管,所述水箱的底部连接水箱出水管,所述水箱出水管上连接所述臭氧发生器和水泵。
16.进一步地,所述输出管道的末端形成漏斗状的喷洒口。
17.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臭氧消毒机,包括臭氧发生器和与臭氧发生器相连接的输出管道,另外,还包括冷却装置,冷却装置与输出管道相配合以用于冷却输出管道流动的臭氧水,或者,臭氧消毒机还包括水箱,冷却装置与水箱相配合以用于冷却水箱内的水。优选冷却装置既能用于冷却输出管道流动的臭氧水,又能冷却水箱内的水,以尽量避免制备的臭氧快速分解的情况,提高臭氧消毒机的杀菌效果。
18.本发明优选技术方案至少还可以产生如下技术效果:
19.管道冷却池与水箱冷却池均连接供液氮管路,供液氮管路上设置阀体,通过供液氮管路,可以向管道冷却池与水箱冷却池输入液氮,以便于管道冷却池以及水箱冷却池内的水处于“低温”状态,实现对输出管道流动的臭氧水以及水箱内的水冷却。
附图说明
2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1.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臭氧消毒机的结构简图。
22.图中1-臭氧发生器;2-输出管道;3-冷却水箱;4-管道冷却池;5-水箱冷却池;6-供液氮管路;7-控制主板;8-壳体;9-触摸显示屏;10-水箱补水管;11-水箱出水管;12-水泵;13-喷洒口。
具体实施方式
23.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发明所保护的范围。
24.臭氧消毒机在制备臭氧时,会因电解水水温或传输管路的温度高而出现分解的情况,导致达不到高浓度杀菌的效果,比如,夏天水温本身就很高,制备时会因水温高导致电解过程和传输过程中使臭氧被分解,导致臭氧浓度达不到用户需求理想效果,温度越高臭氧分解越快,因此需要降低电解水源温度以及降低传输过程中管路温度,从而使臭氧浓度达到用户需要的浓度范围内;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臭氧消毒机,参见图1,包括臭氧发生器1和与臭氧发生器1相连接的输出管道2,另外,还包括冷却装置,冷却装置与输出管道2相配合以用于冷却输出管道2流动的臭氧水,或者,臭氧消毒机还包括水箱3,冷却装置与水箱3相配合以用于冷却水箱3内的水。当然,优选冷却装置既能用于冷却输出管道2流动的臭氧水,
又能冷却水箱3内的水,以尽量避免制备的臭氧快速分解的情况,提高臭氧消毒机的杀菌效果。
25.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可以通过冷却水对输出管道2和/或水箱3进行冷却,具体的,冷却装置包括用以盛放冷却水的管道冷却池4,输出管道2经过管道冷却池4,通过冷却水可以吸收输出管道2的热量;和/或冷却装置包括用以盛放冷却水的水箱冷却池5,水箱3位于水箱冷却池5,通过冷却水用以降低水箱3内水的温度。参见图1,示意出了管道冷却池4和水箱冷却池5。当然,冷却介质不限于是水介质,也可以是采用空气冷却的方式。
26.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管道冷却池4与水箱冷却池5均连接供液氮管路6,供液氮管路上设置阀体。通过供液氮管路,可以向管道冷却池4与水箱冷却池5输入液氮,以便于管道冷却池4以及水箱冷却池5内的水处于“低温”状态,实现对输出管道2流动的臭氧水以及水箱3内的水冷却。
27.具体地,管道冷却池4与水箱冷却池5上均设置温度传感器,臭氧消毒机的控制主板7与温度传感器和供液氮管路上的阀体相连接,当臭氧发生器1处于工作状态且设置在管道冷却池4上的温度传感器检测到管道冷却池4的水温高于预设值时(比如,预设值为15℃),温度传感器将检测的信号传送给控制主板7,控制主板7控制供液氮管路上对应的阀体打开,以用于向管道冷却池4内输送液氮,当设置在管道冷却池4上的温度传感器检测到管道冷却池4的水温不高于预设值时,停止向管道冷却池4内输送液氮;当臭氧发生器1处于工作状态且设置在水箱冷却池5上的温度传感器检测到水箱冷却池5的水温高于预设值时(比如,预设值为15℃),温度传感器将检测的信号传送给控制主板7,控制主板7控制供液氮管路上对应的阀体打开,以用于向水箱冷却池5内输送液氮,当设置在水箱冷却池5上的温度传感器检测到水箱冷却池5的水温不高于预设值时,停止向水箱冷却池5内输送液氮。
28.参见图1,示意出了管道冷却池4和箱冷却池5,可以定期观察管道冷却池4和箱冷却池5内水量的情况,可采用人工的方式向管道冷却池4和箱冷却池5注水,采用人工的方式排出管道冷却池4和箱冷却池5内的水;或者,管道冷却池4与水箱冷却池5均连接进水管路,进水管路上设置阀体,通过进水管路可以向管道冷却池4与水箱冷却池5内补水;管道冷却池4与水箱冷却池5均连接出水管路,出水管路上设置阀体,通过出水管路,可以将管道冷却池4与水箱冷却池5内的水排出。
29.优选地,管道冷却池4与水箱冷却池5上均设置液位检测装置,臭氧消毒机的控制主板7与液位检测装置相连接,液位检测装置检测的信号可以显示在触摸显示屏9上,控制主板7也可以连接出水管路以及进水管路上的阀体,控制主板7根据液位检测装置传输的信号以控制供水管路6上阀体的关闭状况。
30.参见图1,示意出了管道冷却池4,管道冷却池4呈箱体状结构,输出管道2穿过管道冷却池4且与管道冷却池4密封配合,输出管道2位于管道冷却池4的区段浸在冷却水中。参见图1,水箱冷却池5呈箱体状结构,水箱3支撑在臭氧消毒机的壳体8内,至少水箱3的底部位于水箱冷却池5内,图1中示意出了水箱3的底部位于水箱冷却池5内,当然,也可以设置成将水箱3内更多的区域位于水箱冷却池5内。
31.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臭氧消毒机还包括触摸显示屏9,触摸显示屏9与臭氧消毒机的控制主板7相连接,通过操作触摸显示屏9可以控制臭氧消毒机工作的档位。机组正常使用过程中,用户根据触摸显示屏9上“高”、“中”、“低”三个档位自行选择后,臭氧消毒机可
进行电解产生不同浓度的臭氧水,不同档位对应不同浓度臭氧水用于不同物体消毒,比如高浓度可对餐饮器具等消毒,中浓度可对手部进行消毒,低档位可对水果、衣物进行消毒。
32.参见图1,水箱3上连接水箱补水管10,水箱补水管10用于水箱3补水,水箱3的底部连接水箱出水管11,水箱出水管11上连接臭氧发生器1和水泵12,水泵12用于提供液体流通动力,输出管道2的末端形成漏斗状的喷洒口13,喷洒口13用于喷洒臭氧水雾。
33.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