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基于毛细管结构的脱硫浆液余热利用装置及方法与流程

2022-02-22 08:54:44 来源:中国专利 TAG:

技术特征:
1.一种基于毛细管结构的脱硫浆液余热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7)、两张管板(8)和多根毛细管(10);两张管板(8)平行设置在壳体(7)中,两张管板(8)与壳体(7)内壁密封连接,在两张管板(8)之间形成密封腔体,壳体(7)上位于密封腔体的区域设置有抽汽入口(9)和抽汽出口(11),抽汽入口(9)连接有机组抽汽;多根毛细管(10)的两端均将两张管板(8)贯穿,壳体(7)上位于毛细管(10)前端的区域设置有浆液入口(6),壳体(7)上位于毛细管(10)后端的区域设置有浆液出口(12)和蒸汽出口(1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毛细管结构的脱硫浆液余热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壳体(7)位于毛细管(10)前端的区域内设置有水平的活动挡板(5),活动挡板(5)尺寸与壳体(7)位于毛细管(10)前端的区域横截面尺寸相同,活动挡板(5)将其顶底区域分隔,活动挡板(5)连接有阀杆(2),阀杆(2)伸出壳体(7)。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毛细管结构的脱硫浆液余热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阀杆(2)伸出壳体(7)的端部设置有阀门手柄(1)。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毛细管结构的脱硫浆液余热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阀杆(2)与壳体(7)之间设置有壳体密封圈(3),活动挡板(5)外圈嵌套有管腔密封圈(4)。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毛细管结构的脱硫浆液余热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毛细管(10)的内径为1-3mm。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毛细管结构的脱硫浆液余热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抽汽出口(11)和蒸汽出口(13)均连接有热网水加热器(14)的热端入口,热网水加热器(14)的冷端连接有热网水。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毛细管结构的脱硫浆液余热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抽汽入口(9)位于壳体(7)底部,抽汽出口(11)位于壳体(7)顶部。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毛细管结构的脱硫浆液余热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浆液入口(6)位于壳体(7)中部,浆液出口(12)位于壳体(7)底部,蒸汽出口(13)位于壳体(7)顶部。9.一种基于权利要求1-8任意一项所述基于毛细管结构的脱硫浆液余热利用装置的工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过程:脱硫浆液由浆液入口(6)进入壳体(7)内,流入毛细管(10)中,毛细管(10)使脱硫浆液压力降低,机组抽汽通过抽汽入口(9)进入到密封腔体中,脱硫浆液通过毛细管(10)管壁同机组抽汽进行换热,脱硫浆液中的水分在压力降低和温度升高的双重作用下,蒸发变为水蒸气,水蒸气从蒸汽出口(13)排出,机组抽汽从抽汽出口(11)排出。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基于毛细管结构的脱硫浆液余热利用装置的工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水蒸气沿着蒸汽出口(13)进入到热网水加热器(14)中,机组抽汽沿着抽汽出口(11)进入到热网水加热器(14)中,水蒸汽和机组抽汽在热网水加热器(14)中遇冷凝结,放热给热网水用于日常供热。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毛细管结构的脱硫浆液余热利用装置及方法,包括壳体、两张管板和多根毛细管;两张管板平行设置在壳体中,两张管板与壳体内壁密封连接,在两张管板之间形成密封腔体,壳体上位于密封腔体的区域设置有抽汽入口和抽汽出口,抽汽入口连接有机组抽汽;多根毛细管的两端均将两张管板贯穿,壳体上位于毛细管前端的区域设置有浆液入口,壳体上位于毛细管后端的区域设置有浆液出口和蒸汽出口。实现了脱硫浆液中的水分相变换热,提高了换热效率和余热回收程度。高了换热效率和余热回收程度。高了换热效率和余热回收程度。


技术研发人员:蔡浩飞 肖海丰 彭烁 李大超 周贤 刘新国 姚国鹏 安航 白烨 王会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华能营口热电有限责任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11.30
技术公布日:2022/2/6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