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基于多能互补的综合能源调度方法和系统与流程

2022-02-22 08:07:02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电气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多能互补的综合能源调度方法和系统。


背景技术:

2.能源是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动力和基础。近年来,由于传统化石能源日益枯竭,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开发新能源、加强可再生能源综合利用成为解决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能源需求增长与能源紧缺之间矛盾的必然选择。但是,由于不同能源系统发展的差异,多能源类型的供能往往都是单独规划、单独设计、独立运行,彼此间缺乏协调,由此造成了能源利用率低、供能系统整体安全性较低等问题。
3.因此,提供一种基于多能互补的综合能源调度方法和系统,以实现多类型能源的协调调度,从而提高综合能源利用率和供能系统安全性,就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多能互补的综合能源调度方法和系统,以至少部分解决现有多类型能源缺少协调调度而导致的利用率低、安全性差的问题。为了对披露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有一个基本的理解,下面给出了简单的概括。该概括部分不是泛泛评述,也不是要确定关键/重要组成元素或描绘这些实施例的保护范围。其唯一目的是用简单的形式呈现一些概念,以此作为后面的详细说明的序言。
5.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基于多能互补的综合能源调度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6.构建综合能源调度的目标架构;
7.基于所述目标架构,以用能费用最小为目标构建综合能源调度模型的目标函数;
8.根据所述目标架构中各设备的约束条件,优化所述综合能源调度模型,以便根据优化后的综合能源调度模型输出能源调度策略。
9.进一步地,所述目标架构包括:
10.冷热电联供机组,所述冷热电联供机组包括燃气发电设备、余热回收利用设备和吸收式制冷设备;
11.储能设备,所述储能设备与所述冷热电联供机组相连接,并在冷热电联供机组的产能超过最大阈值时储存能量,并在所述冷热电联供机组的产能低于最小阈值时释放能量;
12.电制冷设备,所述电制冷设备与所述燃气发电设备管路连接;
13.燃气锅炉,所述燃气锅炉与所述燃气发电设备管路连接,并用于输出热能。
14.进一步地,所述目标函数为:
15.minc=cd cr c
l
16.其中,cd表示全系统的用电费用;
17.cr表示全系统的用热费用;
18.c
l
表示全系统的用冷费用。
19.进一步地,利用以下公式计算所述全系统的用电费用cd:
[0020][0021]
其中,c
cchp,d
(t)表示t时刻冷热电联供机组发出电能的成本;
[0022]
p
cchp,d
(t)表示t时刻冷热电联供机组发出的电功率;
[0023]cp
(t)表示t时刻配电网的电价;
[0024]
p
p
(t)表示t时刻配电网和综合能源系统交换的电功率;
[0025]ccd
(t)表示t时刻电储能的成本;
[0026]
p
cd
(t)表示t时刻电储能的充放功率。
[0027]
进一步地,利用以下公式计算所述全系统的用热费用cr:
[0028][0029]
其中,c
cchp,r
(t)表示t时刻冷热电联供机组发出热能的成本;
[0030]
p
cchp,r
(t)表示t时刻冷热电联供机组发出的热功率;
[0031]cgl
(t)表示t时刻燃气锅炉的放热成本;
[0032]ccr
(t)表示t时刻的储热成本;
[0033]
p
cr
(t)表示t时刻储热装置的充放热量;
[0034]
p
gl
(t)表示t时刻燃气锅炉的放热量。
[0035]
进一步地,利用以下公式计算所述全系统的用热费用c
l

[0036][0037]
其中,c
cchp,l
(t)表示t时刻冷热电联供机组发出冷能的成本;
[0038]
p
cchp,l
(t)表示t时刻冷热电联供机组发出的冷功率;
[0039]cdzl
(t)表示t时刻电制冷设备的运行成本;
[0040]
p
dzl
(t)表示t时刻电制冷设备产生的冷能;
[0041]cxl
(t)表示t时刻蓄冷装置的运行成本;
[0042]
p
xl
(t)表示t时刻蓄冷装置的充放冷能。
[0043]
进一步地,根据所述目标架构中各设备的约束条件,优化所述综合能源调度模型,具体包括以下至少一者:
[0044]
根据冷热电联供机组的运行约束,优化所述综合能源调度模型;
[0045]
根据储能约束,优化所述综合能源调度模型;
[0046]
根据电制冷设备约束,优化所述综合能源调度模型;
[0047]
根据燃气锅炉约束,优化所述综合能源调度模型;
[0048]
根据全系统约束,优化所述综合能源调度模型。
[0049]
进一步地,根据以下公式得到冷热电联供机组的运行约束:
[0050][0051]
其中,表示冷热电联供机组运行的额定功率;
[0052]scchp
(t)表示冷热电联供机组的运行状态;
[0053]
表示第i台冷热电联供机组的功率;
[0054]
表示冷热电联供机组的爬坡率下限;
[0055]
表示冷热电联供机组的爬坡率上限;
[0056]gdr
表示电热功率的转换系数;
[0057]
表示第i台冷热电联供机组在t时刻的放热功率;
[0058]
表示第i台冷热电联供机组在t时刻的制冷功率。
[0059]
进一步地,所述储能约束包括储电约束、储热约束和蓄冷约束。
[0060]
进一步地,根据以下公式得到储电约束:
[0061][0062]
其中,表示最大放电功率;
[0063]
表示最大充电功率;
[0064]
表示最大放电爬坡功率;
[0065]
表示最大充电爬坡功率;
[0066]ssoc,d
(t)表示t时刻的储能荷电状态;
[0067]
pd(t)表示t时刻的储能功率。
[0068]
进一步地,根据以下公式得到储热约束:
[0069][0070]
其中,表示最大放热功率;
[0071]
表示最大储热功率;
[0072]
表示最大放热爬坡功率;
[0073]
表示最大储热爬坡功率;
[0074]ssoc,r
(t)表示t时刻的当前热量与总热量比值;
[0075]
pr(t)表示t时刻的储热功率。
[0076]
进一步地,根据以下公式得到蓄冷约束:
[0077][0078]
其中,表示最大放冷功率;
[0079]
表示最大充冷功率;
[0080]
表示最大放冷爬坡功率;
[0081]
表示最大充冷爬坡功率;
[0082]ssoc,l
(t)表示t时刻的当前冷量与总冷量比值;
[0083]
p
l
(t)表示t时刻的蓄冷功率。
[0084]
进一步地,根据以下公式得到电制冷设备约束:
[0085][0086]
其中,表示电制冷机组的最大出力;
[0087]kcop
表示电制冷性能系数;
[0088]
p
dl
(t)表示t时刻冷热电联供机组发出电能的一部分;
[0089]
p
dzl
(t)表示t时刻电制冷设备产生的冷能。
[0090]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基于多能互补的综合能源调度系统。
[0091]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系统包括:
[0092]
目标架构构建单元,用于构建综合能源调度的目标架构;
[0093]
目标函数构建单元,用于基于所述目标架构,以用能费用最小为目标构建综合能源调度模型的目标函数;
[0094]
模型优化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目标架构中各设备的约束条件,优化所述综合能源调度模型,以便根据优化后的综合能源调度模型输出能源调度策略。
[0095]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
[0096]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上述方法的步骤。
[0097]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0098]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计算机存储介质中包含一个或多个程序指令,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指令用于执行如权上所述的方法。
[0099]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0100]
本发明所提供的基于多能互补的综合能源调度方法和系统,通过构建综合能源调度的目标架构,并基于所述目标架构,以用能费用最小为目标构建综合能源调度模型的目标函数,进而根据所述目标架构中各设备的约束条件,优化所述综合能源调度模型,以便根据优化后的综合能源调度模型输出能源调度策略。从而实现了基于多种能源协同优化调控,提高了系统鲁棒性和用能效率,实现了综合能源系统高效、可靠供能,为推动能源就地清洁生产和就近消纳,提高能源综合利用效率提供了技术支持,解决了现有多类型能源缺少协调调度而导致的利用率低、安全性差的问题。
[0101]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发明。
附图说明
[0102]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发明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原理。
[0103]
图1为本发明所提供的基于多能互补的综合能源调度方法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流程图;
[0104]
图2为一种典型目标架构的系统框图;
[0105]
图3为本发明所提供的基于多能互补的综合能源调度系统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框图;
[0106]
图4为本发明所提供的计算机设备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107]
以下描述和附图充分地示出本文的具体实施方案,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实践它们。一些实施方案的部分和特征可以被包括在或替换其他实施方案的部分和特征。本文的实施方案的范围包括权利要求书的整个范围,以及权利要求书的所有可获得的等同物。本文中,术语“第一”、“第二”等仅被用来将一个元素与另一个元素区分开来,而不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元素之间存在任何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实际上第一元素也能够被称为第二元素,反之亦然。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结构、装置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结构、装置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
……”
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结构、装置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本文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0108]
本文中的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文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在本文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也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0109]
本文中,除非另有说明,术语“多个”表示两个或两个以上。
[0110]
本文中,字符“/”表示前后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例如,a/b表示:a或b。
[0111]
本文中,术语“和/或”是一种描述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表示:a或b,或,a和b这三种关系。
[0112]
为了实现多种能源的综合调控,当前对于综合能源系统的优化调度方式,主要包括确定性的优化调度策略和带有不确定性的优化调度策略。随着可再生能源在系统中的渗透率不断增加,为实现切实可行的优化调度策略,需要在综合能源优化调度模型中引入不确定性因素,以提高综合能源的调控可靠性和高效性。
[0113]
基于此,本发明提供的基于多能互补的综合能源调度方法,同时考虑综合能源系统中的确定性因素和不确定性因素,提出一种适用于综合能源系统的优化调度方法,首先建立综合能源系统典型架构,分析系统内各设备的运行特性,进而构建了系统各设备不确定性混合整数规划模型。
[0114]
请参考图1,图1为本发明所提供的基于多能互补的综合能源调度方法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流程图。
[0115]
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本发明所提供的基于多能互补的综合能源调度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116]
s1:构建综合能源调度的目标架构,该目标架构可以看作是后续仿真建模的硬件基础,其可以根据不同的使用场景调整,增加或减少部分构件,以符合特定场景下的建模需求。
[0117]
该实施例以一个使用场景为例,构建如图2所示的典型目标架构。该典型目标架构包括cchp机组、储能设备、电制冷设备、燃气锅炉及其外接配电网。
[0118]
其中,cchp(combined cooling heating and power,冷热电联供)机组是综合能源系统中的电源,cchp机组包括燃气发电设备、余热回收利用设备和吸收式制冷设备。燃气发电设备进一步包括燃气轮机发电机、内燃机发电机、微燃机发电机等,以便通过各机组同时产生电能和热能,即可将cchp机组同时看作电源和热源。燃气发电设备发出的电能可直接向用电用户供电,发电后排出的余热可提供给余热回收利用设备进行处理。其中,高品位的热能由余热回收利用设备(包括余热锅炉、热交换器、余热直燃机等)处理后直接对热负荷进行供热,而低品位热能由余热回收利用设备处理后再经吸收式制冷设备(比如溴化锂机组)对冷负荷进行供冷。
[0119]
上述储能设备与所述冷热电联供机组相连接,并在冷热电联供机组的产能超过最大阈值时储存能量,并在所述冷热电联供机组的产能低于最小阈值时释放能量。储能设备包括电储能、热储能和蓄冷机,电储能以充放电的形式进行运作,它能平抑新能源出力所带来的不确定性,提升电网的稳定性。同样地,热储能和蓄冷机以充放冷热能量的形式进行运作,在系统能量过剩时存储能量,能量不足时释放能量。储能设备存储能量时可看作系统中的负荷,释放能量时可看作系统中的电源。
[0120]
电制冷设备与所述燃气发电设备管路连接,电制冷设备和吸收式制冷设备是综合能源系统中的冷源。两者的区别在于电制冷设备发出的能量由电能转化而来,而吸收式制冷设备的能量由余热回收利用装置的低品位热能转化而来。
[0121]
燃气锅炉与所述燃气发电设备管路连接,并用于输出热能。燃气锅炉是综合能源
系统中的热源,可直接向用户提供热能。与其他类型的锅炉相比,它的经济性较好,因此被广泛应用于综合能源系统中。
[0122]
在构建了上述目标架构之后,需要构建目标函数。在实际使用场景中,为了降低电力系统各个设备从规划、勘察、设计、施工等方面的总成本及使用寿命周期内所消耗的费用,同时方便调度部门协调综合能源系统内的各个运营主体,以全系统的用能费用最小作为目标函数,并基于此提供本方法的步骤2。
[0123]
s2:基于所述目标架构,以用能费用最小为目标构建综合能源调度模型的目标函数:
[0124]
minc=cd cr c
l
ꢀꢀꢀ
(1)
[0125]
其中,cd表示全系统的用电费用;
[0126]cr
表示全系统的用热费用;
[0127]cl
表示全系统的用冷费用。
[0128]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用电费用、用热费用和用冷费用可以为经验值,优选地,为了提高用电费用、用热费用和用冷费用的预测准确性,从而保证模型输出结果的准去性,可通过计算的方式获得各项费用。
[0129]
具体地,利用以下公式计算所述全系统的用电费用cd:
[0130][0131]
其中,c
cchp,d
(t)表示t时刻冷热电联供机组发出电能的成本;
[0132]
p
cchp,d
(t)表示t时刻冷热电联供机组发出的电功率;
[0133]cp
(t)表示t时刻配电网的电价;
[0134]
p
p
(t)表示t时刻配电网和综合能源系统交换的电功率,功率为正表示配电网向系统供电,功率为负表示配电网向系统购电;
[0135]ccd
(t)表示t时刻电储能的成本;
[0136]
p
cd
(t)表示t时刻电储能的充放功率,功率为正表示充电,功率为负表示放电。
[0137]
利用以下公式计算所述全系统的用热费用cr:
[0138][0139]
其中,c
cchp,r
(t)表示t时刻冷热电联供机组发出热能的成本;
[0140]
p
cchp,r
(t)表示t时刻冷热电联供机组发出的热功率;
[0141]cgl
(t)表示t时刻燃气锅炉的放热成本;
[0142]ccr
(t)表示t时刻的储热成本;
[0143]
p
cr
(t)表示t时刻储热装置的充放热量,功率为正表示存储热能,功率为负表示释放热功率;
[0144]
p
gl
(t)表示t时刻燃气锅炉的放热量。
[0145]
利用以下公式计算所述全系统的用热费用c
l

[0146][0147]
其中,c
cchp,l
(t)表示t时刻冷热电联供机组发出冷能的成本;
[0148]
p
cchp,l
(t)表示t时刻冷热电联供机组发出的冷功率;
[0149]cdzl
(t)表示t时刻电制冷设备的运行成本;
[0150]
p
dzl
(t)表示t时刻电制冷设备产生的冷能;
[0151]cxl
(t)表示t时刻蓄冷装置的运行成本;
[0152]
p
xl
(t)表示t时刻蓄冷装置的充放冷能,功率为正表示存储冷能,功率为负表示释放冷能。
[0153]
为了提高调度模型的结果输出准确性,还需要加入设备约束条件,以实现模型的进一步优化。
[0154]
s3:根据所述目标架构中各设备的约束条件,优化所述综合能源调度模型,以便根据优化后的综合能源调度模型输出能源调度策略。
[0155]
约束条件包括以下至少一者:
[0156]
根据冷热电联供机组的运行约束,优化所述综合能源调度模型;
[0157]
根据储能约束,优化所述综合能源调度模型;
[0158]
根据电制冷设备约束,优化所述综合能源调度模型;
[0159]
根据燃气锅炉约束,优化所述综合能源调度模型;
[0160]
根据全系统约束,优化所述综合能源调度模型。
[0161]
在一些实施例中,cchp机组的运行约束包括功率约束、爬坡约束和热电耦合约束,具体约束条件如下式:
[0162][0163]
其中,表示冷热电联供机组运行的额定功率;
[0164]scchp
(t)表示冷热电联供机组的运行状态;
[0165]
表示第i台冷热电联供机组的功率;
[0166]
表示冷热电联供机组的爬坡率下限;
[0167]
表示冷热电联供机组的爬坡率上限;
[0168]gdr
表示电热功率的转换系数;
[0169]
表示第i台冷热电联供机组在t时刻的放热功率;
[0170]
表示第i台冷热电联供机组在t时刻的制冷功率。
[0171]
储能约束包括储电约束、储热约束和蓄冷约束,具体约束条件分别为:
[0172]
根据以下公式得到储电约束:
[0173]
[0174]
其中,表示最大放电功率;
[0175]
表示最大充电功率;
[0176]
表示最大放电爬坡功率;
[0177]
表示最大充电爬坡功率;
[0178]ssoc,d
(t)表示t时刻的储能荷电状态,储能荷电状态的下限为5%,上限为95%;
[0179]
pd(t)表示t时刻的储能功率,由于必须满足充放电平衡,因此24小时内对其和为0。
[0180]
根据以下公式得到储热约束:
[0181][0182]
其中,表示最大放热功率;
[0183]
表示最大储热功率;
[0184]
表示最大放热爬坡功率;
[0185]
表示最大储热爬坡功率;
[0186]ssoc,r
(t)表示t时刻的当前热量与总热量比值;
[0187]
pr(t)表示t时刻的储热功率。
[0188]
根据以下公式得到蓄冷约束:
[0189][0190]
其中,表示最大放冷功率;
[0191]
表示最大充冷功率;
[0192]
表示最大放冷爬坡功率;
[0193]
表示最大充冷爬坡功率;
[0194]ssoc,l
(t)表示t时刻的当前冷量与总冷量比值;
[0195]
p
l
(t)表示t时刻的蓄冷功率。
[0196]
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可以将电制冷设备的约束条件和燃气锅炉的约束条件加入模型中,以便进一步提高模型输出结果的准确性。
[0197]
电制冷设备的约束包括功率约束和能量平衡约束,根据以下公式得到电制冷设备约束:
[0198][0199]
其中,表示电制冷机组的最大出力;
[0200]kcop
表示电制冷性能系数,电制冷性能系数越高,制冷性能越好;
[0201]
p
dl
(t)表示t时刻冷热电联供机组发出电能的一部分;
[0202]
p
dzl
(t)表示t时刻电制冷设备产生的冷能。
[0203]
进一步地,燃气锅炉约束包括功率约束和爬坡约束,如式(10)所示
[0204][0205]
其中,表示燃气锅炉的最大出力;
[0206]
表示第i台cchp机组的爬坡功率下限;
[0207]
表示第i台cchp机组的爬坡功率上限。
[0208]
综上可知,系统约束包括冷热电功率平衡方程,如式(11)所示
[0209][0210]
其中,p
s,d
(t)为t时刻的电负荷;
[0211]
p
s,r
(t)为t时刻的热负荷;
[0212]
p
s,l
(t)为t时刻的冷负荷。
[0213]
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本发明所提供的基于多能互补的综合能源调度方法和系统,通过构建综合能源调度的目标架构,并基于所述目标架构,以用能费用最小为目标构建综合能源调度模型的目标函数,进而根据所述目标架构中各设备的约束条件,优化所述综合能源调度模型,以便根据优化后的综合能源调度模型输出能源调度策略。从而实现了基于多种能源协同优化调控,提高了系统鲁棒性和用能效率,实现了综合能源系统高效、可靠供能,为推动能源就地清洁生产和就近消纳,提高能源综合利用效率提供了技术支持,解决了现有多类型能源缺少协调调度而导致的利用率低、安全性差的问题。
[0214]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基于多能互补的综合能源调度系统。
[0215]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所述系统包括:
[0216]
目标架构构建单元100,用于构建综合能源调度的目标架构。
[0217]
其中,所述目标架构包括:
[0218]
冷热电联供机组,所述冷热电联供机组包括燃气发电设备、余热回收利用设备和吸收式制冷设备;
[0219]
储能设备,所述储能设备与所述冷热电联供机组相连接,并在冷热电联供机组的产能超过最大阈值时储存能量,并在所述冷热电联供机组的产能低于最小阈值时释放能量;
[0220]
电制冷设备,所述电制冷设备与所述燃气发电设备管路连接;
[0221]
燃气锅炉,所述燃气锅炉与所述燃气发电设备管路连接,并用于输出热能。
[0222]
目标函数构建单元200,用于基于所述目标架构,以用能费用最小为目标构建综合能源调度模型的目标函数。
[0223]
其中,所述目标函数为:
[0224]
min c=cd cr c
l
[0225]
其中,cd表示全系统的用电费用;
[0226]cr
表示全系统的用热费用;
[0227]
c1表示全系统的用冷费用。
[0228]
利用以下公式计算所述全系统的用电费用cd:
[0229][0230]
其中,c
cchp,d
(t)表示t时刻冷热电联供机组发出电能的成本;
[0231]
p
cchp,d
(t)表示t时刻冷热电联供机组发出的电功率;
[0232]cp
(t)表示t时刻配电网的电价;
[0233]
p
p
(t)表示t时刻配电网和综合能源系统交换的电功率;
[0234]ccd
(t)表示t时刻电储能的成本;
[0235]
p
cd
(t)表示t时刻电储能的充放功率。
[0236]
利用以下公式计算所述全系统的用热费用cr:
[0237][0238]
其中,c
cchp,r
(t)表示t时刻冷热电联供机组发出热能的成本;
[0239]
p
cchp,r
(t)表示t时刻冷热电联供机组发出的热功率;
[0240]cgl
(t)表示t时刻燃气锅炉的放热成本;
[0241]ccr
(t)表示t时刻的储热成本;
[0242]
p
cr
(t)表示t时刻储热装置的充放热量;
[0243]
p
gl
(t)表示t时刻燃气锅炉的放热量。
[0244]
利用以下公式计算所述全系统的用热费用c
l

[0245][0246]
其中,c
cchp,l
(t)表示t时刻冷热电联供机组发出冷能的成本;
[0247]
p
cchp,l
(t)表示t时刻冷热电联供机组发出的冷功率;
[0248]cdzl
(t)表示t时刻电制冷设备的运行成本;
[0249]
p
dzl
(t)表示t时刻电制冷设备产生的冷能;
[0250]cxl
(t)表示t时刻蓄冷装置的运行成本;
[0251]
p
xl
(t)表示t时刻蓄冷装置的充放冷能。
[0252]
模型优化单元300,用于根据所述目标架构中各设备的约束条件,优化所述综合能源调度模型,以便根据优化后的综合能源调度模型输出能源调度策略。
[0253]
模型优化单元300具体用于:
[0254]
根据冷热电联供机组的运行约束,优化所述综合能源调度模型;
[0255]
根据储能约束,优化所述综合能源调度模型;
[0256]
根据电制冷设备约束,优化所述综合能源调度模型;
[0257]
根据燃气锅炉约束,优化所述综合能源调度模型;
[0258]
根据全系统约束,优化所述综合能源调度模型。
[0259]
其中,根据以下公式得到冷热电联供机组的运行约束:
[0260][0261]
其中,表示冷热电联供机组运行的额定功率;
[0262]scchp
(t)表示冷热电联供机组的运行状态;
[0263]
表示第i台冷热电联供机组的功率;
[0264]
表示冷热电联供机组的爬坡率下限;
[0265]
表示冷热电联供机组的爬坡率上限;
[0266]gdr
表示电热功率的转换系数;
[0267]
表示第i台冷热电联供机组在t时刻的放热功率;
[0268]
表示第i台冷热电联供机组在t时刻的制冷功率。
[0269]
储能约束包括储电约束、储热约束和蓄冷约束。
[0270]
根据以下公式得到储电约束:
[0271][0272]
其中,表示最大放电功率;
[0273]
表示最大充电功率;
[0274]
表示最大放电爬坡功率;
[0275]
表示最大充电爬坡功率;
[0276]ssoc,d
(t)表示t时刻的储能荷电状态;
[0277]
pd(t)表示t时刻的储能功率。
[0278]
根据以下公式得到储热约束:
[0279][0280]
其中,表示最大放热功率;
[0281]
表示最大储热功率;
[0282]
表示最大放热爬坡功率;
[0283]
表示最大储热爬坡功率;
[0284]ssoc,r
(t)表示t时刻的当前热量与总热量比值;
[0285]
pr(t)表示t时刻的储热功率。
[0286]
根据以下公式得到蓄冷约束:
[0287][0288]
其中,表示最大放冷功率;
[0289]
表示最大充冷功率;
[0290]
表示最大放冷爬坡功率;
[0291]
表示最大充冷爬坡功率;
[0292]ssoc,l
(t)表示t时刻的当前冷量与总冷量比值;
[0293]
p
l
(t)表示t时刻的蓄冷功率。
[0294]
根据以下公式得到电制冷设备约束:
[0295][0296]
其中,表示电制冷机组的最大出力;
[0297]kcop
表示电制冷性能系数;
[0298]
p
dl
(t)表示t时刻冷热电联供机组发出电能的一部分。
[0299]
本发明所提供的基于多能互补的综合能源调度系统与方法具有相似的技术效果,在此不做赘述。
[0300]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该计算机设备可以是服务器,其内部结构图可以如图4所示。该计算机设备包括通过系统总线连接的处理器、存储器和网络接口。其中,该计算机设备的处理器用于提供计算和控制能力。该计算机设备的存储器包括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内存储器。该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存储有操作系统、计算机程序和模型预测。
该内存储器为非易失性存储介质中的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程序的运行提供环境。该计算机设备的模型预测用于存储静态信息和动态信息数据。该计算机设备的网络接口用于与外部的终端通过网络连接通信。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以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
[0301]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4中示出的结构,仅仅是与本发明方案相关的部分结构的框图,并不构成对本发明方案所应用于其上的计算机设备的限定,具体的计算机设备可以包括比图中所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具有不同的部件布置。
[0302]
在一个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存储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
[0303]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
[0304]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是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所述的计算机程序可存储于一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计算机程序在执行时,可包括如上述各方法的实施例的流程。其中,本发明所提供的各实施例中所使用的对存储器、存储、模型预测或其它介质的任何引用,均可包括非易失性和易失性存储器中的至少一种。非易失性存储器可包括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磁带、软盘、闪存或光存储器等。易失性存储器可包括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或外部高速缓冲存储器。作为说明而非局限,ram可以是多种形式,比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tatic random access memory,sram)或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dram)等。
[0305]
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发明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