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保护规划中空间视廊的评价方法与流程

2022-02-22 07:54:47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建筑领域,具体涉及不可移动文物的保护规划方案的编制。


背景技术:

2.基于当前我国文物保护规划方案编制中,有关于空间视廊的评价方法无常用标准参考,导致多数保护规划方案中对空间视廊的描述多数停留在文字叙述或直接略过的普遍状态,所以,本发明提出一种相对普适通用的空间视廊评价方法,对提升文物保护规划编制工作的内容深度以及技术含量,显得尤为重要。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保护规划中空间视廊的评价方法,以解决以上技术问题。
4.本发明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5.保护规划中空间视廊的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6.步骤一、对不可移动文物所处位置进行整体照片拍摄;
7.步骤二、根据整体照片,结合区域地形图高程数据,进行地形建模;
8.步骤三、根据地形建模得到的不可移动文物所处的空间的形态特征,找到观瞻该不可移动文物的可视范围;
9.步骤四、站于可视范围内,以不可移动文物所在方向为拍照方向,拍照获得观瞻照片;
10.步骤五、在观瞻照片上画出远景框、中景框,其中远景框内含有观瞻照片中最远处的建筑物或自然物,中景框内含有不可移动文物附近的建筑物或自然物;
11.步骤六、对远景框内的物体的遮挡关系进行客观描述,对中镜框内的物体的遮挡关系进行客观描述,根据遮挡物的类型和遮挡的程度,给出遮挡物的处置办法。
12.不可移动文物可以是遗址、墓葬、建筑物、溶洞等。
13.有益效果:本发明提出一种相对普适通用的空间视廊评价方法,对提升文物保护规划编制工作的内容深度以及技术含量,显得尤为重要。
具体实施方式
14.为了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15.保护规划中空间视廊的评价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对不可移动文物所处位置进行整体照片拍摄;步骤二、根据整体照片,结合区域地形图高程数据,进行地形建模;步骤三、根据地形建模得到的不可移动文物所处的空间的形态特征,找到观瞻该不可移动文物的可视范围;步骤四、站于可视范围内,以不可移动文物所在方向为拍照方向,拍照获得观瞻照片;步骤五、在观瞻照片上画出远景框、中景框,其中远景框内含有观瞻照片中最远
处的建筑物或自然物,中景框内含有不可移动文物附近的建筑物或自然物;步骤六、对远景框内的物体的遮挡关系进行客观描述,对中镜框内的物体的遮挡关系进行客观描述,根据遮挡物的类型和遮挡的程度,给出遮挡物的处置办法。
16.不可移动文物可以是遗址、墓葬、建筑物、溶洞等。
17.步骤一中,可以利用无人机、卫星等拍摄。也可以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和位置拍摄,然后合成出整体照片。对于已经有空间形态特征的地方,可以省去步骤一、步骤二。直接利用已有的空间形态特征进行分析获得可视范围。
18.步骤二中的地形建模是为了形成不带地面附属物的可呈现地势高低情况的三维图。可以即形成不带地面附属物的三维图,同时又在三维图上形成建筑物模型。
19.步骤三重点是分析地势的高低,排除地势因素对空间视廊的影响。找到地势不变的情况下,站立于不可移动文物外,可以看到不可移动文物的全部或局部的位置,以该位置作为可视范围。可视范围可能存在于不可移动文物的多个方位上,例如位于平原上的遗址,其可视范围可以是环绕遗迹360
°
的范围。可视范围也可能仅存在于不可移动文物的一个方位上,例如三面环山的墓葬,其可视范围位于没有山的那个方向或山朝向不可移动文物的一侧。
20.步骤四中,站于可视范围内,以不可移动文物所在方向为拍照方向。这里的可视范围是步骤三中的可视范围。但可以是隶属于可视范围内的几个点,不要求可视范围全部点拍照,当然了全部点拍照也不现实。拍照点越多,评价越精确或全面。优选,在步骤三的可视范围内找到经典观测点,经典观测点优选为另一不可移动文物或老百姓习惯形成的普遍观测点。例如:济南的大明湖和济南的千佛山,千佛山系观瞻大明湖的经典观测点。可以站立在经典观测点上向被观瞻的不可移动文物方向拍照,获得观瞻照片。再例如:遗址墓葬类,可站立于相近点,并进行主要视廊方向的照片拍摄(主要视廊方向为窗洞的固定观望方向,或开阔地的通常性观望方向,开阔地的观望方向可多方向进行拍摄)。
21.关于步骤五和步骤六,可以不画远景框、中景框,而直接对照片内的物体的遮挡关系进行客观描述。远景框、中镜框均优选长宽比为16:9。可以利用电脑制图技术,在成像照片的中间偏上部位,靠左或靠右,选择视线灭点。视线灭点的确立后,可以确定保护单位的空间视廊范围,从而可以确定远景框和中镜框,一般远景框位于中镜框内,且远景框的四个角分别位于中镜框的四个角与视线灭点的四个连线上。可以以照片的外边缘作为近景框,远景框的四个角、中景框的四个角分别位于金景框的四个角与视觉灭点的四个连线上,从而可以根据这个办法快速画出远景框、中镜框。在采用计算机软件进行自动画框或自动给出处置办法的时候,可以按照8:2的比例关系,划出远景框、中镜框,即中镜框的一个角到视觉灭点的距离与远景框对应的角到视觉灭点的距离比为8:2,同样的近镜框的一个角到视觉灭点的距离与中景框对应的角到视觉灭点的距离比为8:2。
22.遮挡物的类型和遮挡的程度与遮挡物的处置办法可以参考如下:
23.如遮挡物是树木,如遮挡树木为古树名木,则选择原址保留养护,如非古树名木,可考虑移栽或清除;
24.如遮挡物是现代建筑,处置方法可考虑按照保护规划要求进行符合风貌的外立面改造,违建建筑应限时拆除整改;
25.如遮挡物是另一不可移动文物,处置方法可考虑将此处不可移动文物纳入保护规
划适合的区划范围内统一管理,避免影响风貌,如无法纳入的,可考虑尽快针对其编制独立的保护规划方案。
26.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技术特征:
1.保护规划中空间视廊的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对不可移动文物所处位置进行整体照片拍摄;步骤二、根据整体照片,结合区域地形图高程数据,进行地形建模;步骤三、根据地形建模得到的不可移动文物所处的空间的形态特征,找到观瞻该不可移动文物的可视范围;步骤四、站于可视范围内,以不可移动文物所在方向为拍照方向,拍照获得观瞻照片;步骤五、在观瞻照片上画出远景框、中景框,其中远景框内含有观瞻照片中最远处的建筑物或自然物,中景框内含有不可移动文物附近的建筑物或自然物;步骤六、对远景框内的物体的遮挡关系进行客观描述,对中镜框内的物体的遮挡关系进行客观描述,根据遮挡物的类型和遮挡的程度,给出遮挡物的处置办法。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护规划中空间视廊的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不可移动文物是遗址、墓葬、建筑物或溶洞。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护规划中空间视廊的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二中的地形建模后形成不带地面附属物的可呈现地势高低情况的三维图。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护规划中空间视廊的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三中,分析地势的高低,排除地势因素对空间视廊的影响。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护规划中空间视廊的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三中,找到地势不变的情况下,站立于不可移动文物外,看到不可移动文物的全部或局部的位置,以该位置作为可视范围。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护规划中空间视廊的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四中,站于可视范围内,以不可移动文物所在方向为拍照方向。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护规划中空间视廊的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三的可视范围内找到经典观测点,经典观测点为另一不可移动文物或老百姓习惯形成的普遍观测点,站立在经典观测点上向被观瞻的不可移动文物方向拍照,获得观瞻照片。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护规划中空间视廊的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五中,远景框的长宽比、中镜框的长宽比均为16:9。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护规划中空间视廊的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五中,在观瞻照片的中间选择视线灭点,远景框的四个角分别位于中镜框的四个角与视线灭点的四个连线上。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护规划中空间视廊的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六中,如遮挡物是树木,判断是否属于古树名木,属于古树名木则原址保留养护,如不属于古树名木,给出移栽或清除的评价建议;如遮挡物是现代建筑,判断是否属于违建,属于违建则给出限时拆除整改的评价建议,如不属于违建则给出考虑按照保护规划要求进行符合风貌的外立面改造的评价建议;如遮挡物是另一不可移动文物,判断是否可以纳入保护规划范围内,可以纳入,则给出考虑纳入保护规划范围内的评价建议,不可以纳入,则给出编制独立的保护规划方案的评价建议。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建筑领域。保护规划中空间视廊的评价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对不可移动文物所处位置进行拍摄;步骤二、根据整体照片,进行地形建模;步骤三、根据空间的形态特征,找到观瞻该不可移动文物的可视范围;步骤四、站于可视范围内,拍照获得观瞻照片;步骤五、在观瞻照片上画出远景框、中景框;步骤六、对物体的遮挡关系进行客观描述,根据遮挡物的类型和遮挡的程度,给出遮挡物的处置办法。本发明提出一种相对普适通用的空间视廊评价方法,对提升文物保护规划编制工作的内容深度以及技术含量,显得尤为重要。显得尤为重要。


技术研发人员:练超 滕磊 刘焕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上海建为历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9.09
技术公布日:2022/2/6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