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无源集成收发芯片在鼋个体跟踪监测中的应用的制作方法

2022-02-22 07:11:06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对鼋个体进行跟踪监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无源集成收发芯片在鼋个体跟踪监测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2.鼋(pelochelys cantorii,1864)属脊索动物门、爬行纲、龟鳖目、鳖科、鼋属。性成熟要10年以上,成年个体背甲长达1m,是鳖科类最大个体之一。鼋成熟个体体重大,性成熟年龄晚,其栖息地生境的不断恶化及人类的乱捕,致使其分布区逐渐缩小,种群数量逐渐减少,已经极度濒危。鼋也于2000年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定为濒危动物,2003年入濒临绝种野生动植物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ⅱ名单。国内于2014年鼋人工驯养繁殖成功,目前人工驯养的4只亲鼋(2雌2雄)已成功繁育1~6龄子一代幼鼋个体800多只,基本实现了鼋人工保种。
3.目前,人工保种的800多子一代个体来自4只亲鼋(2雌2雄),急需对其子代个体进行个体跟踪监测,利于后续个谱系管理,通过亲子鉴定,人工确定婚配关系,避免近亲繁殖,保持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同时,开展野放个体以及将来人工放流的效果评估,也急需对野放以及人工放流个体跟踪监测,利于开展效果评估及保护管理。


技术实现要素:

4.由于各种现实需要,本技术将无源集成收发芯片引入,以对鼋个体跟踪监测中的应用,该跟踪方法准确,芯片对鼋个体损伤小,非常利于对鼋个体的跟踪监测,以利利于个谱系管理、人工放流的效果评估和保护管理。
5.第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了无源集成收发芯片在鼋个体跟踪监测中的应用。
6.在本技术实施例中,对所述鼋个体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包括:将所述无源集成收发芯片植入鼋身体腹甲下板下方的肌肉中以及对植入于所述鼋个体中的所述无源集成收发芯片发射的信号进行收集的过程。
7.在本技术实施例中,将所述无源集成收发芯片植入鼋身体的步骤包括:
8.确定对鼋个体的植入时间;
9.将所述无源集成收发芯片植入鼋身体;以及
10.护理植入后的鼋个体,将植入的鼋用半湿的布袋单个装上,扎口,放入循环水池暂养至伤口愈合后,即可放养。
11.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植入时间为6~9月份。
12.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无源集成收发芯片的尺寸为1.25mm
×
7mm或1.7mm
×
8mm。
13.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植入后的鼋个体,需置于室内6~8h后再放入水池暂养。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5.本技术将无源集成收发芯片引入,以对鼋个体跟踪监测中的应用,该跟踪方法准确,芯片对鼋个体损伤小,非常利于对鼋个体的跟踪监测,以利利于个谱系管理、人工放流
的效果评估和保护管理。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鼋个体植入图。
具体实施方式
17.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18.由于鼋极其珍贵,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定为濒危动物,因此,对其进行跟踪和定位非常必要,以便对其个体数量、个谱系管理、人工放流的效果评估和保护管理。然而,鼋性成熟年龄篇大;属于软壳龟科动物,身体以皮革覆盖,体表受伤易感染发炎,严重时危及生命,若不能控制鼋个体发炎情况产生,对鼋个体造成死伤将非常不利于其种群数量的扩大。
19.鉴于此,本技术发明人在充分考虑现实情况后,将无源集成收发芯片应用于鼋个体跟踪监测中,以避免上述情况的发生。其中,对鼋个体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包括:将所述无源集成收发芯片植入鼋个体腹甲下板下方的肌肉中以及对植入于所述鼋个体中的所述无源集成收发芯片发射的信号进行收集的过程。
20.更进一步的实施例中,将无源集成收发芯片植入鼋身体的步骤包括:
21.确定对鼋个体的植入时间;
22.将所述无源集成收发芯片植入鼋身体;以及
23.护理植入后的鼋个体,将植入的鼋用半湿的布袋单个装上,扎口,放入循环水池暂养至伤口愈合后,即可放养。
24.因鼋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易造成死亡的实验得不到相关行政主管部门的批准,而中华鳖和鼋进化关系近,生活习性类似,且体型结构相近,以40只1kg左右中华鳖雄性个体为材料代替鼋做植入类型选择的预实验。养殖池塘条为200m2的水泥池,池面有50m2面积为水葫芦和30m2面积芦苇,30cm沙底。将所有预实验中华鳖同池养殖,参照上述的植入方法,分别对中华鳖个体分别使用“t”形、可见植入性荧光胶体、挂环和无源集成收发芯片标记,酒精消毒止血后直接放池,试验时间为3个月,试验结果如表1所示。
25.表1中华鳖的植入效果
[0026][0027]
由表1结果可知,“t”形和挂环标记后,中华鳖的存活数量较少。可见植入性荧光胶体中华鳖,虽然其存活数量较高,但是植入标记模糊,不便于后期对个体的跟踪和管理。而无源集成收发芯片则不仅具有较高的个体存活率,而且标记不会脱落,避免了个体无法跟踪情况发生。
[0028]
本技术结合经过上方试验结果,进一步利用无源集成收发芯片对鼋个体进行标记,以期应用于对鼋个体跟踪监测中。具体如下:
[0029]
以1kg左右的健康鼋个体为材料做植入位置的选择试验。
[0030]
将符合要求的鼋个体从养殖池人工抓起,沥干体表水分后。1人用手将待植入的鼋抓住将其腹面向上,另1人先用酒精棉球在腹甲下板至后肢大腿凹处消毒,无源集成收发芯片(购自广州灵瑞智能科技有限公司,选择小规格,1.25mm
×
7mm或1.7mm
×
8mm为宜)和植入针均用酒精棉擦拭消毒后,将芯片植入装入注射针,将注射针平行头尾体轴插入腹甲下板下约3~5mm处的肌肉(如图1),注射针插入深度约1.5cm,打入pit植入,轻拔出注射针。用棉签按压在伤口3min~5min止血后,涂抹一层红霉素于伤口。用手持阅读器扫描读取芯片植入号,即为该只鼋的植入号。
[0031]
植入后护理:将植入的鼋用半湿的布袋单个装上,扎口,不留活动空间为宜,减少应激活动造成的伤害;将植入的鼋置于室内干处理6~8h,使得伤口愈合,再置于循环水池中暂养密度不大于4只/m2,5-7天,即可放回人工养殖池或者用于野放和人工放流。如此,能够其直接置于循环水池中,鼋的植入伤口于水中发炎,不利于其生长。因此在植入材料选择上要充分考虑植入要长久有效,且不能对鼋个体伤害太大,并要有护理后的养护工作。
[0032]
表2幼鼋无源集成收发芯片植入位置效果
[0033][0034][0035]
由表2可知,选择鼋个体的后肢大腿凹处上端腹甲下板下方的肌肉群作为植入部位,能够获得较好的植入效果,对鼋的损伤也较小。(如图1)。
[0036]
本技术参照上述方法,将无源集成收发芯片植入鼋个体后野放于高明区潭黎水库,并于2020年进行回捕,以期对野放个体的环境适应性、身体状况进行评估。经过近2个星期定点观察,于2021年5月29日手工无损伤捕获鼋1只,经扫描识别,为野放16号个体,芯片植入编号#900202000001820,野放时体重为1560.0g,回捕当天测得体重为1900.0g,增重340.0g。回捕个体体型饱满,完整无伤,色泽光亮,长势喜人,表明野放的个体野外适应性良好。由此,通过野放效果阶段性评估表明本技术实施例公开的植入方法,对鼋个体损伤小,利于对其进行大规模植入,为开展规模化人工放流野外种群奠定了基础。
[0037]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