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多功能空气悬浮床的制作方法

2022-02-22 07:06:16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属于医疗设备领域,具体是一种多功能空气悬浮床。


背景技术:

2.浮床是目前国际上医治大面积烧伤伤员最先进的医疗器械之一,分为沙粒悬浮床和空气悬浮床。
3.沙粒悬浮床内装入了600公斤有机硅和陶瓷合成的细沙。每粒沙直径只有50-150微米、通过气流吹动沙粒形成波浪,将人体支撑“悬浮”起来。
4.空气悬浮床由精密控制装置和气路控制装置组成,使空气在气囊中充气搏动,将人体支撑“悬浮”起来。
5.公开号为cn209996651u的实用新型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悬浮床靠枕及悬浮床,悬浮床靠枕包括包括底座、充气气囊以及面罩;底座的底面具有能够与床架的突出边配合的限位卡槽,充气气囊在未充气时呈与底座匹配,充气气囊的底部连接在底座的上表面;面罩的一侧边缘匹配连接于充气气囊的顶部边缘,面罩的另一侧边缘用于与床架上的床面连接。
6.公开号为cn213851623u的 实用新型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悬浮床的抬高装置,包括两个用于套设在悬浮床的床体中部两侧边缘的连接座、设置在连接座上且用于将连接座固定在悬浮床的床体上的紧固组件、两端转动连接在两个连接座之间的u型支架、设置在u型支架上并且供患者上半身和头部搁置的支撑布套、设置在u型支架与连接座之间且用于多级调节u型支架角度的调节机构。
7.可以看出,目前的悬浮床只能简单的使病人的后背抬起斜躺,无法实现多角度调节。


技术实现要素:

8.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对床体进行角度调节且操作简单的多功能空气悬浮床。
9.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多功能空气悬浮床,其包括床体、底座以及设置在底座上并且与床体连接的位置调整装置;所述位置调整装置包括呈三角形布置安装在底座上的第一升降柱、第二升降柱以及第三升降柱,三个升降柱的顶部均与床体的底部连接。
10.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升降柱的顶端与床体底部铰连,在床体底部与第二升降柱和第三升降柱的对应位置处均设有滑槽,第二升降柱和第三升降柱的顶部安装有滑轮,滑轮与对应的滑槽相配合。
11.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升降柱、第二升降柱、第三升降柱通过控制装置控制其动作;所述控制装置包括截面呈矩形的基座、设置在基座四个侧面上的微型测力传感器以及对应
设置在微型测力传感器上的上受压板、前受压板、下受压板、后受压板,所述控制装置安装在床体上。
12.进一步的,所述床体包括床架、设置在床架上的上身床板、中间床板以及腿部床板,在上身床板的宽度两侧设有上半身侧挡板,在腿部床板的左右两侧设有下半身侧挡板,在床架的长度方向两侧分别设有头部挡板和脚部挡板,所述滑槽设置在床架的底面上。
13.进一步的,在滑槽内设有失效减速装置,所述失效减速装置包括通过转轴安装在滑槽顶面上的减速挡板、设置在减速挡板自由端上方的电磁铁、设置在减速挡板自由端上方并且与电磁铁相对应的磁极以及通过转轴设置在减速挡板自由端上方的限位板。
14.进一步的,在滑槽的左右侧壁上设有限位槽,减速挡板的两侧壁与对应的限位槽相适配,当减速挡板向下偏转至限位槽的极限位置时,限位板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偏转至其轴线与减速挡板的顶面垂直。
15.进一步的,在滑槽内设有用于测量滑轮移动速度的测速装置。
16.进一步的,在床体内设有床垫,所述床垫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设置的床单层、波动按摩气垫层、温控层以及体位变换气垫层;所述波动按摩气垫层包括交叉间隔排布的气囊a和气囊b、与气囊a连通的充气泵a和电磁阀a以及与气囊b连通的充气泵b和电磁阀b。
17.进一步的,所述温控层包括通风管路、升/降温管路、通风干燥机以及升/降温风机,所述通风管路为并联设置的若干个且均与通风干燥机连通,升/降温管路也为并联设置的若干个且均与升/降温风机连通,在通风管路和升/降温管路上均设有气孔。
18.进一步的,所述体位变换气垫层包括沿宽度方向并排设置的气囊a和气囊b,所述气囊a与充气泵c和电磁阀c连通,气囊b与充气泵d和电磁阀d连通,气囊a和气囊b的长度为床垫整体长度的一半。
19.本发明的积极效果为:本发明的床体通过三个升降柱进行支撑,通过调整其中两个升降柱的高低便可以调整床体的高度以及倾斜角度,同时也可以将床体的一端向上抬起。
20.利用对多个微型测力传感器施加不同方向的力,然后通过控制装置进行逻辑控制便可实现床体的调节,使用起来非常简洁、方便。
附图说明
21.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滑槽安装位置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床架示意图;图4为本发明控制装置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发明控制装置受力状态示意图;图6为本发明失效减速装置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发明失效减速装置工作状态示意图;图8为为本发明床垫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发明床垫整体结构示意图;图10为本发明床单层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波动按摩气垫层结构示意图;图12为本发明气囊a和气囊b相对布置位置示意图;图13为本发明波动按摩气垫层工作状态示意图;图14为本发明温控层结构示意图;图15为本发明体位变换气垫层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2.实施例1如附图1-4所示,本发明包括底座3以及通过位置调整装置安装在底座3上的床体。
23.床体包括床架17、设置在床架17上的上身床板10、中间床板9以及腿部床板6,在上身床板10的宽度两侧设有上半身侧挡板2,在腿部床板6的左右两侧设有下半身侧挡板4,在床架17的长度方向两侧分别设有头部挡板1和脚部挡板5。上身床板10、中间床板9以及腿部床板6均具有翻起功能。
24.位置调整装置包括呈三角形布置安装在底座3上的第一升降柱12、第二升降柱13以及第三升降柱14,三个升降柱的顶部均与床体的底面连接。优选的,第三升降柱14位于靠近头部位置一侧且位于床体宽度方向的中心位置,第一、第二升降柱位于床体靠近腿部附近的位置。
25.第一升降柱12的顶端与床架底部铰连,第二升降柱13和第三升降柱14的顶部设有滑轮16,在床架上对应位置设有与滑轮16相适配的滑槽15。具体来说,与第三升降柱14相配合的滑槽沿床体的长度方向设置,与第二升降柱13配合的滑槽沿床体的宽度方向设置。
26.三个升降柱均与控制装置电连接,通过控制装置协调三个升降柱的运动。控制装置包括截面呈矩形的基座18、设置在基座四个侧面上的微型测力传感器19以及对应设置在微型测力传感器19上的上受压板20、前受压板21、下受压板22、后受压板23,所述控制装置安装在床体的脚部挡板5和下半身侧挡板4上。
27.本发明的控制逻辑举例如下:1. 对床体的脚部挡板的控制装置施加一个逆时针的力,如附图5所示,上受压板20的左侧微型测力传感器和下受压板22的右侧微型测力传感器同时受力,微型测力传感器将受力方向和大小传至控制装置,控制装置会计算和识别所有微型传感器发出的测力信号,识别出受力最大的一个或两个微型测力传感器,检测出指定的命令指令,并给出床身左侧翻的命令,控制第一、第三升降柱升起,第二升降柱13下降,实现床身的左侧翻功能,一直对控制装置施加逆时针的力,床身左侧翻到最大位后停止变动;对控制装置施加顺时针力时,即下受压板22的左侧微型测力传感器和上受压板20的右侧微型测力传感器同时受力,控制装置给出床身左侧翻回位的命令,控制第一、第三升降柱下降,第二升降柱13升起,实现床身的左侧翻回位功能,床身从左侧翻位置开始回位,施加的力不断时,床身回位到平整状态(基准位);此时继续施加顺时针力时,控制装置会在基准位控制床身保持基准位的一个延时,延时过后,控制装置继续接受顺时针力的测力信号,床身开始右侧翻转功能,功能实现步骤同左侧翻功能。
28.2. 对脚部挡板控制装置上受压板施加一个向下的力,上受压板20左右两边的微型测力传感器同时检测到受力情况,控制装置会计算和识别所有微型传感器发出的测力信
号,识别出受力最大的一个或两个微型测力传感器,检测出指定的命令指令,并给出床身下降指定命令,控制三个升降柱同时下降,实现床身下降指令。
29.3. 对脚部挡板控制装置下受压板施加一个向上的力,下受压板左右两边的微型测力传感器同时检测到受力情况,控制装置会计算和识别所有微型传感器发出的测力信号,识别出受力最大的一个或两个微型测力传感器,检测出指定的命令指令,并给出床身上升指定命令,控制三个升降柱同时提升,实现床身上升。
30.4. 对脚部挡板控制装置后受压板施加一个向前的力,后受压板左右两边的微型测力传感器同时检测到受力情况,控制装置会计算和识别所有微型传感器发出的测力信号,识别出受力最大的一个或两个微型测力传感器,检测出指定的命令指令,并给出床身整体前倾命令,控制第三升降柱14提升,第一、第二升降柱下降,实现床身整体前倾;对脚部挡板控制装置前受压板施加一个向后的力,前受压板左右两边的微型测力传感器同时检测到受力情况,控制装置会计算和识别所有微型传感器发出的测力信号,识别出受力最大的一个或两个微型测力传感器,检测出指定的命令指令,并给出床身整体后倾命令,控制第三升降柱14下降,第一、第二升降柱上升,实现床身整体后倾。
31.同理,对上半身侧挡板控制装置进行各个受压板的施力,控制装置根据各受压板的微型测力传感器信号,检测出指定的命令指令,控制上身床板、中间床板、腿部床板的动力装置,实现背部升降、腿部升降和背腿联动功能。
32.实施例2在使用时,为了防止第二升降柱13和第三升降柱14失效时床体出现急速下降,在滑槽15内设有失效减速装置。考虑到若床体在高处时出现失效的情况更加危险,因此该失效减速装置设置在滑槽15内靠近床体外侧的一端。
33.如图6、7所示,失效减速装置包括通过转轴安装在滑槽15顶面上的减速挡板24、设置在减速挡板24自由端上方的电磁铁26、设置在减速挡板24自由端上方并且与电磁铁26相对应的磁极27以及通过转轴设置在减速挡板24自由端上方的限位板25。限位板呈近似的水滴状,但是其最低端为平面,为了便于与减速挡板配合。
34.在滑槽15的左右侧壁上设有限位槽28,减速挡板24的两侧壁与对应的限位槽28相适配,当减速挡板24向下偏转至限位槽28的极限位置时,限位板25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偏转至其轴线与减速挡板24的顶面垂直。
35.在正常使用状态下,电磁铁26吸附磁极27,使限位挡板24藏在滑槽15的顶面开孔内,当对应的升降柱失效而导致滑轮运动速度过快时,电磁铁26进行反向通电,使其与磁极27相斥,将减速挡板24向外推出,至限位槽28的最底端位置,在减速挡板24偏转的过程中,限位板25靠自身重力也进行偏转,在限位板25的右侧有一限位柱,当其与限位柱接触时,恰好与限位挡板24垂直,防止限位挡板24复位。
36.在实际使用时,为了起到更好的减速效果,滑槽15应采用方管状,在其底面中部开槽,便于使升降柱伸入,滑轮装配在滑槽内,且在滑轮的外缘上设有橡胶,在减速挡板24的作用下,逐渐挤压滑轮16,实现减速,以防止床体因升降柱失效出现一侧急速下降而导致对病人出现二次伤害。
37.实施例3本发明在床体上还设有床垫,如图8-15所示,床垫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设置的床单
层29、波动按摩气垫层30、温控层31以及体位变换气垫层32。
38.床单层29位于最上方的位置,用于与患者直接接触,采用镂空透气床单,上面可放置可吸液的纱布等介质。
39.第二层为波动按摩气垫层30,由若干个沿床垫宽度方向设置且交叉间隔排布的气囊a3001和气囊b3002组成,气囊a3001与充气泵a3003和电磁阀a3004连通,气囊b3002与充气泵b3005和电磁阀b3006连通,可以控制充气泵a/b和电磁阀a/b的充气和泄气,形成气囊a3001与气囊b3002周期交替充泄气,使床垫表面形成波动,促进患者血液循环。
40.优选的,在充气泵a3003和电磁阀a3004的连接管路以及充气泵b3005和电磁阀b3006的连接管路上设有压力传感器。
41.温控层31包括并联设置的若干个通风管路3101和并联设置的若干个升/降温管路3102,若干个通风管路3101与通风干燥机3103连通,若干个升/降温管路3102与升/降温风机3104连通,在升/降温风机3104的进气口处设有过滤装置,过滤空气中的病菌、灰尘等,且风机设有除湿装置,保证冷/热气的干燥。
42.在通风管路3101和升/降温管路3102上均设有气孔,在气囊a3001和气囊b3002之间设有与通风管路3101上气孔对应的通孔,以便于空气可顺利穿过波动按摩气垫层30到达上层位置。升/降温管路通过微型气孔可以对波动按摩气垫层30进行升/降温,通风管路可以通过其微型气孔对患者和床单的接触位置进行通气,保证接触位置的通风干燥。在本实施例中,每个通风管路3101的左右两侧均设有升/降温管路3102。
43.优选的,气囊a3001和气囊b3002为圆柱形,在相邻的两个气囊之间的下部空间内均设有一组通风管路3101和升/降温管路3102。
44.在床单层29与波动按摩气垫层30之间设有温度传感器,实时监测波动按摩气垫层的温度。
45.体位变换气垫层32包括沿宽度方向并排设置的气囊a3201和气囊b3202,所述气囊a3201与充气泵c3203和电磁阀c3204连通,气囊b3202与充气泵d3205和电磁阀d3206连通,气囊a3201和气囊b3202的长度为床垫整体长度的一半。通过控制充气泵c/d充气时,可实现患者上半身升起,从而实现患者体位变换。
46.本床垫也有控制系统,用于接收温度、压力等状态信息以及协调各个充气泵、电磁阀等的工作状态。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