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电流纹波调整单元及相关产品的制作方法

2022-02-22 05:01:05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新能源汽车充电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流纹波调整单元及相关产品。


背景技术:

2.在新能源汽车充电技术领域,当需要将电源单元的低电压转化为负载的高电压,通常采用传统的两电平降压式变换电路(buck)拓扑实现,两电平buck是非隔离dc-dc的常用拓扑,但buck的滤波电感占用了变换器很大一部分体积,在buck变换器中,输出电流纹波与电流纹波频率的乘积与电感值成反比。
3.为了保证充电系统性能,无法采用增大纹波的方式来减小电感体积,而传统两点平buck变换器中,电感电流纹波频率等于开关频率,若增加开关频率,虽然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小滤波电感体积,但同时会大幅增加系统开关损耗,导致开关管过热,降低系统整体可靠性,也限制了系统功率等级的进一步提升。


技术实现要素:

4.基于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电流纹波调整单元及相关产品,以期减小滤波电感的体积,有利于充电系统的小型化、高功率密度的设计。
5.第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流纹波调整单元,应用于充电系统,所述充电系统包括第一电容、所述电流纹波调整单元、第一二极管、第二二极管、电感、第二电容、电源单元以及负载;所述电流纹波调整单元的第一接口连接所述电源单元的正极,所述电流纹波调整单元的第二接口连接所述第一电容的正极,所述电流纹波调整单元的第三接口分别连接所述电感的正极和所述第一二极管的负极,所述第一二极管的正极分别连接所述第一电容的负极和所述第二二极管的负极,所述第二二极管的正极分别连接所述电源单元的负极、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一端以及所述负载的负极,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电感的负极和所述负载的正极;所述电流纹波调整单元用于根据调整信号调整所述电流纹波调整单元的内部电路工作状态,以使所述电感的电流纹波频率为开关频率的2n倍,n为大于或者等于2的整数。
6.第二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流纹波调整装置,应用于充电系统,所述充电系统包括所述电流纹波调整装置、电源单元以及负载,所述电流纹波调整装置包括:第一电容、电流纹波调整单元、第一二极管、第二二极管、电感以及第二电容;所述电流纹波调整单元的第一接口连接电源单元的正极,所述电流纹波调整单元的第二接口连接所述第一电容的正极,所述电流纹波调整单元的第三接口分别连接所述电感的正极和所述第一二极管的负极,所述第一二极管的正极分别连接所述第一电容的负极和所述第二二极管的负极,所述第二二极管的正极分别连接所述电源单元的负极、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一端以及负载的负极,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电感的负极和所述负载
的正极;所述电流纹波调整单元用于根据调整信号调整所述电流纹波调整单元的内部电路工作状态,以使所述电感的电流纹波频率为开关频率的2n倍,n为大于或者等于2的整数。
7.第三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充电设备,可以包括如上述第一方面所描述的电流纹波调整单元或如上述第二方面所描述的电流纹波调整装置。
8.可以看出,本技术提供的电流纹波调整单元应用于充电系统,应用于充电系统,充电系统包括第一电容、电流纹波调整单元、第一二极管、第二二极管、电感、第二电容、电源单元以及负载;电流纹波调整单元的第一接口连接电源单元的正极,电流纹波调整单元的第二接口连接第一电容的正极,电流纹波调整单元的第三接口分别连接电感的正极和第一二极管的负极,第一二极管的正极分别连接第一电容的负极和第二二极管的负极,第二二极管的正极分别连接电源单元的负极、第二电容的第一端以及负载的负极,第二电容的第二端连接电感的负极和负载的正极;电流纹波调整单元用于根据调整信号调整电流纹波调整单元的内部电路工作状态,以使所述电感的电流纹波频率为开关频率的2n倍,n为大于或者等于2的整数。这样能减小了电感的体积,有利于充电系统的小型化、高功率密度的设计。
附图说明
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0.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充电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流纹波调整单元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充电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充电系统的驱动信号图;图5a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充电系统一种充电系统的工作模式一的示意图;图5b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充电系统的工作模式二的示意图;图5c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充电系统的工作模式三的示意图;图5d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充电系统的工作模式四的示意图;图5e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充电系统的工作模式五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充电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充电系统的驱动信号图;图8a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充电系统的工作模式一的示意图;图8b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充电系统的工作模式二的示意图;图8c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充电系统的工作模式三的示意图;图8d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充电系统的工作模式四的示意图;图8e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充电系统的工作模式五的示意图;图8f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充电系统的工作模式六的示意图;图8g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充电系统的工作模式七的示意图;图8h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充电系统的工作模式八的示意图;
图8i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充电系统的工作模式九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1.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12.本技术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不同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特定顺序。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选地还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或可选地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他步骤或单元。
13.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技术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14.在新能源汽车充电技术领域,当电流纹波调整单元给带电负载充电时,若电流纹波调整单元和带电负载反接,可能造成烧毁电流纹波调整单元和带电负载的部件,存在十分严重的安全风险。
15.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电流纹波调整单元和相关产品,下面将根据实施例对所述电流纹波调整单元进行详细说明。
16.请参阅图1,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充电系统的结构示意图。电流纹波调整单元11应用于充电系统10,如图1所示,充电系统10包括第一电容c1、所述电流纹波调整单元11、第一二极管d1、第二二极管d2、电感l、第二电容c2、电源单元12以及负载13;所述电流纹波调整单元11的第一接口a连接所述电源单元的正极,所述电流纹波调整单元11的第二接口b连接所述第一电容c1的正极,所述电流纹波调整单元11的第三接口c分别连接所述电感l的正极和所述第一二极管d1的负极,所述第一二极管d1的正极分别连接所述第一电容c1的负极和所述第二二极管d2的负极,所述第二二极管d2的正极分别连接所述电源单元12的负极、所述第二电容c2的第一端以及所述负载13的负极,所述第二电容c2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电感l的负极和所述负载13的正极;所述电流纹波调整单元11用于根据调整信号调整所述电流纹波调整单元11的内部电路工作状态,以使所述电感l的电流纹波频率为开关频率的2n倍,n为大于或者等于2的整数。
17.具体实现中,通过所述电流纹波调整单元根据调整信号调整所述电流纹波调整单元的内部电路工作状态,以使所述电感的电流纹波频率为开关频率的2n倍,可以理解的是,相比于传统的两电平降压式变换(buck)电路,可以在不增加所述电流纹波调整单元的开关频率的情况下,电感的电流纹波频率为开关频率的2n倍,降低所述电流纹波调整单元的损耗,进而增加充电系统的稳定性,同时减小电感的体积。
18.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电流纹波调整单元11用于根据调整信号调整所述电流纹波调整单元11的内部电路工作状态为:在一个开关周期内做n次目标切换,以使所述
电感l的电流纹波频率为开关频率的2n倍;所述n次目标切换中每次所述目标切换包括:进入第一工作状态,所述第一工作状态为所述第一接口和所述第二接口接通,所述第三接口c和所述第一接口、所述第二接口均断开;经过第一时间间隔,将所述第一工作状态切换到第二工作状态,所述第二工作状态为所述第一接口、所述第二接口、所述第三接口c两两之间均断开;经过第二时间间隔,将所述第二工作状态切换到第三工作状态,所述第三工作状态为所述第二接口b和所述第三接口c接通,所述第一接口a和所述第二接口b、所述第三接口c均断开;经过所述第一时间间隔,将所述第三工作状态切换到所述第二工作状态;确定处于所述第二工作状态的时长为目标时长,所述目标时长的数值等于所述第二时间间隔的数值;其中,相邻的所述第一时间间隔和第二时间间隔对应的相位相差180
°⁄
n。
19.具体实现中,通过所述电流纹波调整单元根据调整信号调整所述电流纹波调整单元的内部电路工作状态为:在一个开关周期内做n次进入第一工作状态,经过第一时间间隔,将所述第一工作状态切换到二工作状态,再经过第二时间间隔,将所述第二工作状态切换到第三工作状态,再经过所述第一时间间隔,将所述第三工作状态切换到所述第二工作状态,确定处于所述第二工作状态的时长为目标时长,所述目标时长的数值等于所述第二时间间隔的数值,由于相邻的所述第一时间间隔和第二时间间隔对应的相位相差180
°⁄
n,因此,最终能够实现所述电感的电流纹波频率为开关频率的2n倍。
20.作为一种具体的实现方式,请参阅图2,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流纹波调整单元的结构示意图。所述电流纹波调整单元11包括并联的n个开关组,图2中,一个虚线框对应一个开关组,显而易见的,其中,所述n个开关组中每个所述开关组包括两个串联的开关;所述第一接口a为所述n个开关组并联后的一端,所述第二接口b为接入每个所述开关组中两个串联的开关之间的接口,所述第三接口c为所述n个开关组并联后的另一端。
21.具体实现中,对开关组的个数n不作具体限定,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置。
22.其中,所述电流纹波调整单元11通过执行以下操作在一个开关周期内做n次目标切换,以使所述电感l的电流纹波频率为开关频率的2n倍:控制所述n个开关组依次执行所述目标切换;所述第一工作状态为导通第一开关并关闭第二开关,所述第一开关是指一个开关组中介于所述第一接口a和所述第二接口b之间的所述开关,所述第二开关是指一个开关组中介于所述第二接口b和所述第三接口c之间的所述开关;所述第二工作状态为关闭所述第一开关和所述第二开关;所述第三工作状态为关闭所述第一开关并导通所述第二开关;其中,任意两个所述开关之间的驱动信号的相位相差180
°⁄
n。
23.可以通过外部控制器向所述电流纹波调整单元11提供调整信号,具体的,该调整信号为针对所述n个开关组中每个开关的驱动信号,假设n个开关组中,第k组的第一开关为q
k1
,第k组的第二开关为q
k1
,k为1到n的整数,驱动信号顺序为q
11
、q
12
、q
21
、q
22
、q
31
、q
32

……
、q
n1
、q
n2
依次导通相同时间,且两两开关之间驱动信号相位相差180
°⁄
n。
24.在一个开关周期ts内,n个开关组中每个开关只导通一次,但电感的电流纹波频率为开关频率的2n倍。具体实现中,当上部开关q
k1
(k=1,2,
···
,n)中的任何一个导通时,vsw等于v
in-vc,v
sw
为电流纹波调整单元11的第三接口c和电源单元12的负极之间的电压差值、v
in
为电源单元12两端的电压差值、vc为第一电容c1两端的电压差值。当下部开关q
k2
(k=1,2,
···
,n)中的任何一个导通时,v
sw
等于vc。由于第一电容c1被预充电到v
in
的一半,所以各个开关两端电压均为v
in
的一半。n个开关组中,各个开关组是交错是工作的。按照从第1
组到第n组的顺序,依次导通1

n个开关周期。
25.其中,所述第一二极管和所述第二二极管包括但不限于是sic二极管。
26.优选的,所述第一二极管和所述第二二极管为sic二极管。因为sic二极管的反向恢复时间更短,进一步提升充电系统的效率。
27.其中,所述n个开关组中的每个所述开关为包括半导体开关器件。
28.举例来说,请参阅图3-图5e,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充电系统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充电系统的驱动信号图,图5a-图5e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充电系统的各种工作模式图。如图3-图5e所示的,充电系统20包括第一电容c1、两个开关组、第一二极管d1、第二二极管d2、电感l、第二电容c2、电源v以及负载r,所述两个开关组包括开关q
11
、开关q
12
、开关q
21
以及开关q
22
;开关q
11
和开关q
12
为一个开关组,开关q
21
和开关q
22
为一个开关组,电源v的正极连接分别连接开关q
11
和开关q
12
的负极,第一电容c1的正极分别连接开关q
11
的正极、开关q
21
的正极、开关q
12
的负极以及开关q
22
的负极,第一电容c1的负极分别连接第一二极管d1的正极和第二二极管d2的负极,电源v的负极分别连接第二二极管d2的正极、第一电容c1的一端以及负载r的一端,所述第一二极管d1的负极分别连接开关q
12
的正极、开关q
22
的正极以及电感l的正极,所述电感l的负极分别连接所述第一电容c1的另一端以及负载r的另一端。
29.充电系统20在一个开关周期有8个工作状态和五种工作模式,8个工作状态分别表示为s1、s2、s3、s4、s5、s6、s7以及s8,五种工作模式分别为:工作模式一、工作模式二、工作模式三、工作模式四以及工作模式五,两个开关组中各个开关组是交错是工作的。按照从第一组(开关q
11
和开关q
12
)到第二组(开关q
21
和开关q
22
)的顺序,依次导通1

2个开关周期。
30.工作模式一(如图5a所示):电源v、开关q
11
、第一电容c1、第一二极管d1、电感l以及并联的第二电容c2和负载r形成通路。
31.工作模式二(如图5b所示):第一二极管d1、第二二极管d2以及并联的第二电容c2以及负载r形成通路。
32.工作模式三(如图5c所示):第二二极管d2、第一电容c1、开关q
12
、电感l和并联的第二电容c2以及负载r形成通路。
33.工作模式四(如图5d所示):电源v、开关q
21
、第一电容c1、第一二极管d1、电感l以及并联的第二电容c2和负载r形成通路。
34.工作模式五(如图5e所示):第二二极管d2、第一电容c1、开关q
22
、电感l和并联的第二电容c2以及负载r形成通路。
35.在s1(t
0-t1)期间,充电系统20处于该工作模式一,实质为开关q
11
和第一二极管d1导通,v
sw
(v
in-vc=v
in-0.5v
in
=0.5v
in
),为v
in
的一半。第一电容c1由电源v充电,由于第二电容c2与电感l为串联关系,所以充电电流与电感电流相同。在s1结束时,第一电容c1两端的电压vc略高于0.5v
in

36.在s2(t
1-t2)期间,充电系统20处于该工作模式二,实质为第一二极管d1与第二二极管d2都正向偏置为电感续流通路。此时飞跨电容两端浮空,没有电流流过。
37.在s3(t
2-t3)期间,充电系统20处于该工作模式三,实质为控制开关q
12
和第二二极管d2导通,v
sw
等于vc,v
sw
约等于0.5v
in
。此时飞跨电容放电,放电电流与电感电流相同。
38.在s4(t
3-t4)期间,充电系统20处于该工作模式二,实质为第一二极管d1与第二二
极管d2都正向偏置,为电感续流通路且vc保持恒定。
39.s1到s4控制开关q
11
和开关q
12
,s5到s8是s1到s4的对称工作状态,但控制开关q
21
和开关q
22

40.在s5(t
4-t5)期间,充电系统20处于该工作模式五,实质为开关q
21
和第一二极管d1导通,v
sw
(v
in-vc=v
in-0.5v
in
=0.5v
in
),为电源v两端的电压v
in
的一半。第一电容c1由电源v再次充电,充电电流与电感电流相同。在s5结束时,第一电容c1两端的电压略高于0.5v
in

41.在s6(t
5-t6)期间,充电系统20处于该工作模式二,第一二极管d1与第二二极管d2都正偏,为电感l提供续流通路。此时第一电容c1两端浮空,没有电流流过。
42.在s7(t
6-t7)期间,充电系统20处于该工作模式五,开关q
22
和第二二极管d2导通,v
sw
等于vc,v
sw
约等于0.5vin,第一电容c1再次放电。
43.在s8(t
7-ts)期间,充电系统20处于该工作模式二,第一二极管d1与第二二极管d2都开通提供电感续流通路。
44.至此,充电系统20的一个开关周期结束,且vc保持恒定,实现所述电感l的电流纹波频率为开关频率的4倍。
45.再举例来说,请参阅图6-图8i,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充电系统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充电系统的驱动信号图,图8a-图8i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充电系统的各种工作模式图。如图6-图8i所示的,充电系统30包括第一电容c1、四个开关组、第一二极管d1、第二二极管d2、电感l、第二电容c2、电源v以及负载r,所述四个开关组包括开关q
11
、开关q
12
、开关q
21
、开关q
22
、开关q
31
、开关q
32
、开关q
41
和开关q
42
;开关q
11
和开关q
12
为一个开关组,开关q
21
和开关q
22
为一个开关组,开关q
31
和开关q
32
为一个开关组,开关q
41
和开关q
42
为一个开关组,电源v的正极连接分别连接开关q
11
的负极、开关q
21
的负极、开关q
31
的负极以及开关q
41
的负极,第一电容c1的正极分别连接开关q
11
的正极、开关q
21
的正极、开关q
31
的正极、开关q
41
的正极、开关q
12
的负极、开关q
22
的负极、开关q
32
的负极以及开关q
42
的负极,第一电容c1的负极分别连接第一二极管d1的正极和第二二极管d2的负极,电源v的负极分别连接第二二极管d2的正极、第一电容c1的一端以及负载r的一端,所述第一二极管d1的负极分别连接开关q
12
的正极、开关q
22
的正极、开关q
32
的正极、开关q
42
的正极以及电感l的正极,所述电感l的负极分别连接所述第一电容c1的另一端以及负载r的另一端。
46.可以理解的是,图6的充电系统30相较于图3的充电系统20,增加了两个开关组:一个开关组包括开关q
31
和开关q
32
,另一个开关组包括开关q
41
和开关q
42

47.充电系统30在一个开关周期有16个工作状态和九种工作模式,16个工作状态分别表示为s1、s2、s3、s4、s5、s6、s7、s8、s9、s
10
、s
11
、s
12
、s
13
、s
14
、s
15
以及s
16
,五种工作模式分别为:工作模式一、工作模式二、工作模式三、工作模式四、工作模式五、工作模式六、工作模式七、工作模式八以及工作模式九,四个开关组中各个开关组是交错是工作的。按照从第一组(开关q
11
和开关q
12
)到第二组(开关q
21
和开关q
22
),再到第三组(开关q
31
和开关q
32
),最后到第四组(开关q
41
和开关q
42
)的顺序,依次导通1

4个开关周期。
48.工作模式一(如图8a所示):电源v、开关q
11
、第一电容c1、第一二极管d1、电感l和并联的第二电容c2以及负载r形成通路。
49.工作模式二(如图8b所示):第一二极管d1、第二二极管d2、以及并联的第二电容c2和负载r形成通路。
都正偏,为电感l提供续流通路。此时第一电容c1两端浮空,没有电流流过。
67.在s
11
(t
10-t
11
)期间,充电系统30处于该工作模式七,开关q
32
和第二二极管d2导通,v
sw
等于vc,v
sw
约等于0.5v
in
,第一电容c1再次放电。
68.在s
12
(t
11-t
12
)期间,充电系统30处于该工作模式二,第一二极管d1与第二二极管d2都开通提供电感续流通路。
69.在s
13
(t
12-t
13
)期间,充电系统30处于该工作模式八,实质为开关q
41
和第一二极管d1导通,v
sw
(v
in-vc=v
in-0.5v
in
=0.5v
in
),为电源v两端的电压v
in
的一半。第一电容c1由电源v再次充电,充电电流与电感电流相同。在s13结束时,第一电容c1两端的电压略高于0.5vin。
70.在s
14
(t
13-t
14
)期间,充电系统30处于该工作模式二,第一二极管d1与第二二极管d2都正偏,为电感l提供续流通路。此时第一电容c1两端浮空,没有电流流过。
71.在s
15
(t
14-t
15
)期间,充电系统30处于该工作模式九,开关q
42
和第二二极管d2导通,v
sw
等于vc,v
sw
约等于0.5v
in
,第一电容c1再次放电。
72.在s
16
(t
15-ts)期间,充电系统30处于该工作模式二,第一二极管d1与第二二极管d2都开通提供电感续流通路。
73.至此,充电系统30的一个开关周期结束,且vc保持恒定,实现所述电感l的电流纹波频率为开关频率的8倍。
74.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流纹波调整装置,应用于充电系统,所述充电系统包括所述电流纹波调整装置、电源单元以及负载,所述电流纹波调整装置包括:第一电容、电流纹波调整单元、第一二极管、第二二极管、电感以及第二电容;所述电流纹波调整单元的第一接口连接电源单元的正极,所述电流纹波调整单元的第二接口连接所述第一电容的正极,所述电流纹波调整单元的第三接口分别连接所述电感的正极和所述第一二极管的负极,所述第一二极管的正极分别连接所述第一电容的负极和所述第二二极管的负极,所述第二二极管的正极分别连接所述电源单元的负极、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一端以及负载的负极,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电感的负极和所述负载的正极;所述电流纹波调整单元用于根据调整信号调整所述电流纹波调整单元的内部电路工作状态,以使所述电感的电流纹波频率为开关频率的2n倍,n为大于或者等于2的整数。
75.在一个可能的实施例中,所述电流纹波调整单元用于根据调整信号调整所述电流纹波调整单元的内部电路工作状态为:在一个开关周期内做n次目标切换,以使所述电感的电流纹波频率为开关频率的2n倍;所述n次目标切换中每次所述目标切换包括:进入第一工作状态,所述第一工作状态为所述第一接口和所述第二接口接通,所述第三接口和所述第一接口、所述第二接口均断开;经过第一时间间隔,将所述第一工作状态切换到第二工作状态,所述第二工作状态为所述第一接口、所述第二接口、所述第三接口两两之间均断开;经过第二时间间隔,将所述第二工作状态切换到第三工作状态,所述第三工作状态为所述第二接口和所述第三接口接通,所述第一接口和所述第二接口、所述第三接口均断开;经过所述第一时间间隔,将所述第三工作状态切换到所述第二工作状态;确定处于所述第二工作状态的时长为目标时长,所述目标时长的数值等于所述第二时间间隔的数值。
76.在一个可能的实施例中,所述电流纹波调整单元包括并联的n个开关组,其中,所述n个开关组中每个所述开关组包括两个串联的开关;所述第一接口为所述n个开关组并联后的一端,所述第二接口为接入每个所述开关组中两个串联的开关之间的接口,所述第三
接口为所述n个开关组并联后的另一端。
77.在一个可能的实施例中,所述电流纹波调整单元通过执行以下操作在一个开关周期内做n次目标切换,以使所述电感的电流纹波频率为开关频率的2n倍:控制所述n个开关组依次执行所述目标切换;所述第一工作状态为导通第一开关并关闭第二开关,所述第一开关是指一个开关组中介于所述第一接口和所述第二接口之间的所述开关,所述第二开关是指一个开关组中介于所述第二接口和所述第三接口之间的所述开关;所述第二工作状态为关闭所述第一开关和所述第二开关;所述第三工作状态为关闭所述第一开关并导通所述第二开关;其中,任意两个所述开关之间的驱动信号的相位相差180
°⁄
n。
78.在一个可能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二极管和所述第二二极管包括sic二极管。
79.在一个可能的实施例中,所述n个开关组中的每个所述开关包括半导体开关器件。
80.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电流纹波调整装置中各个操作的具体实现可以详见上述图1-图8i所示的实施例中的描述,在此不再具体赘述。
81.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充电设备,所述充电设备包括如上述实施例所述的电流纹波调整单元或电流纹波调整装置。
82.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集中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