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全预制地下连续墙及施工方法与流程

2022-02-22 04:34:54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建筑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指一种全预制地下连续墙及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2.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问题日益突出,如人口密集、交通拥挤、资源枯竭、可利用面积不足等。利用地下空间配置城市基础设施是解决城市发展问题的一个有效途径。目前,地下空间围护结构最常用的是地下连续墙。然而,由于现浇式地下连续墙在水下进行灌注,不可避免的存在一些缺陷和弊病,如等待混凝土凝固导致工期延长、浇筑时质量不易保证及软弱地层中墙面平整度不易控制等。
3.综上,申请人提出了一种全预制地下连续墙及施工方法。


技术实现要素:

4.鉴于现有技术存在的现浇地下连续墙工期较长,浇筑质量不易控制,质量参差不齐的问题,本发明技术方案提出一种解决了上述问题的全预制地下连续墙及施工方法。
5.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6.一种全预制地下连续墙,包括至少两段预制连续墙体,每段预制连续墙体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公插头和母插槽,相邻的每段预制连续墙体之间通过公插头和母插槽配合进行连接,每段预制连续墙体的顶部预埋设有至少两根墙底封底注浆管,墙底封底注浆管为纵向贯穿预制连续墙体的通管,公插头和母插槽所在的侧面还预设有膨胀止水条;通过采用预制连续墙体,在工厂内预先预制好再进行使用,可充分保证墙体的施工质量,墙体构件外观平整,可直接作为地下工程的建筑内墙,不仅节约了成本,也增大了地下工程面积,可在正式施工前预制加工,制作与养护不占绝对工期,现场施工速度快;同时,由于大大减少了成槽后泥浆护壁的时间,增强了槽壁稳定性,有利于保护周边环境;通过公插头和母插槽进行连接非常的方便,快捷。
7.进一步限定,每根墙底封底注浆管与相邻的墙底封底注浆管的间距为1.5m;两根注浆管之间的间距设为1.5m是为了我们的封底注浆更加分散,效果更好。
8.进一步限定,公插头为凸字形,母插槽为凹字形,公插头的端面上还预设有接缝注浆槽,接缝注浆槽的位置位于膨胀止水条的内侧,接缝注浆槽为纵向贯穿预制连续墙体的通槽;将公插头和母插槽设置成凸字形和凹字形连接更加的方便。
9.一种全预制地下连续墙的施工方法,步骤如下:
10.001.预制墙体,先在工厂将预制连续墙体预制完成,预埋墙底封底注浆管;
11.002.成槽施工,用挖掘设备在施工场地开挖第一段槽段,然后开挖泥浆池,泥浆池和第一段槽段之间挖设一条泥浆回流槽将泥浆池和第一段槽段连通,用石子铺平第一段槽段的底面,泵送清水置换第一段槽段内的泥浆;
12.003.墙体吊装,在施工前24小时以内对预制连续墙体的两侧粘贴膨胀止水条,采用吊机将第一段预制连续墙体垂直吊至槽段上方,缓慢下方,将母插槽一端对准步骤002中
的泥浆回流槽的方向,同时对底面进行碎石子填塞,保证底面的平整性,然后在第一段预制连续墙体的公插头端开挖第二段槽段,填平第二段槽段的底面,泵送清水置换第二段槽段内的泥浆,在第二段槽段内吊装第二段预制连续墙体,将第二段预制连续墙体的母插槽端对准第一段预制连续墙体的公插头,然后缓慢放下第二段预制连续墙体直至第一段预制连续墙体和第二段预制连续墙体紧密连接;
13.004.墙底注浆加固,将水泥和水混合搅拌成水泥浆,将水玻璃原液和水混合搅拌,然后将水泥浆和水玻璃溶液进行混合搅拌,通过第一段预制连续墙体和第二段预制连续墙体顶部的墙底封底注浆管将水泥浆和玻璃溶液的混合液注入,等待混合浆液凝结;
14.005.泥浆置换,往第一段槽段和第二段槽段内泵送水泥浆,使得原本第一段槽段和第二段槽段内的泥浆从泥浆回流槽流回至泥浆池内;
15.006.接缝注浆,将水泥、水和水泥膨胀剂按照一定比例混合搅拌均匀,采用注浆泵对第一段预制连续墙体和第二段预制连续墙体的连接处进行注浆,直至浆液溢出就停止注浆,等待浆液完全凝固即可。
16.进一步限定,步骤002中铺设的石子层的厚度应至少为15cm。
17.进一步限定,步骤004中采用的水泥为p.0 42.5的普通硅酸盐水泥,水玻璃原液采用的be

=30~40,模数m=2.8~3.1的水玻璃原液,步骤004的注浆压力在0.4~0.8mpa;选用此种水玻璃原液可以使得我们的凝结时间更短,凝结效果更好。
18.本发明相较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为采用预制连续墙体施工效率更高,墙体质量更好,表面更加的平整,整体强度更好,质量控制更加的稳定,并且施工周期短也能够很好的保护施工场地周边的环境。
附图说明
19.图1为预制连续墙体的立体示意图;
20.图2为两段预制连续墙体的连接状态俯视图;
21.图3为泥浆池、第一段槽段和第二段槽段的位置关系图;
22.图4为图1中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23.图中对应标示分别为:1-预制连续墙体,2-公插头,3-母插槽,4-膨胀止水条,5-接缝注浆槽,6-墙底封底注浆管,7-泥浆池,8-第一段槽段,9-第二段槽段,10-泥浆回流槽。
具体实施方式
24.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地理解,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技术方案进一步说明。
25.实施例:
26.如图1-图4所示,一种全预制地下连续墙,包括至少两段预制连续墙体1,每段预制连续墙体1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公插头2和母插槽3,相邻的每段预制连续墙体1之间通过公插头2和母插槽3配合进行连接,每段预制连续墙体1的顶部预埋设有至少两根墙底封底注浆管6,墙底封底注浆管6为纵向贯穿预制连续墙体1的通管,公插头2和母插槽3所在的侧面还预设有膨胀止水条4;每根墙底封底注浆管6与相邻的墙底封底注浆管6的间距为1.5m;公插头2为凸字形,母插槽3为凹字形,公插头2的端面上还预设有接缝注浆槽5,接缝注浆槽5
的位置位于膨胀止水条4的内侧,接缝注浆槽5为纵向贯穿预制连续墙体1的通槽。
27.通过采用预制连续墙体1,在工厂内预先预制好再进行使用,可充分保证墙体的施工质量,墙体构件外观平整,可直接作为地下工程的建筑内墙,不仅节约了成本,也增大了地下工程面积,可在正式施工前预制加工,制作与养护不占绝对工期,现场施工速度快;同时,由于大大减少了成槽后泥浆护壁的时间,增强了槽壁稳定性,有利于保护周边环境;通过公插头2和母插槽3进行连接非常的方便,快捷;两根墙底封底注浆管6之间的间距设为1.5m是为了我们的封底注浆更加分散,效果更好;将公插头2和母插槽3设置成凸字形和凹字形连接更加的方便。
28.一种全预制地下连续墙的施工方法,步骤如下:
29.001.预制墙体,先在工厂将预制连续墙体1预制完成,预埋墙底封底注浆管6和预设接缝注浆槽5;
30.002.成槽施工,用挖掘设备在施工场地开挖第一段槽段8,然后开挖泥浆池7,泥浆池7和第一段槽段8之间挖设一条泥浆回流槽10将泥浆池7和第一段槽段8连通,用碎石子铺平第一段槽段8的底面,碎石子铺设厚度为15cm,泵送清水置换第一段槽段8内的泥浆;
31.003.墙体吊装,在施工前24小时以内对预制连续墙体1的两侧粘贴膨胀止水条4,采用吊机将第一段预制连续墙体垂直吊至第一段槽段8上方,缓慢下方,将母插槽3一端对准步骤002中的泥浆回流槽10的方向,同时对底面进行碎石子填塞,保证底面的平整性,然后在第一段预制连续墙体的公插头2端开挖第二段槽段9,用碎石子填平第二段槽段9的底面,泵送清水置换第二段槽段9内的泥浆,在第二段槽段9内吊装第二段预制连续墙体,将第二段预制连续墙体的母插槽3端对准第一段预制连续墙体的公插头2,然后缓慢放下第二段预制连续墙体直至第一段预制连续墙体和第二段预制连续墙体紧密连接;
32.004.墙底注浆加固,将水泥和水混合搅拌成水泥浆,将水玻璃原液和水混合搅拌,然后将水泥浆和水玻璃溶液进行混合搅拌,通过第一段预制连续墙体和第二段预制连续墙体顶部的墙底封底注浆管6将水泥浆和玻璃溶液的混合液注入将底部铺设的碎石间的空隙填满,增强稳定性,等待混合浆液凝结,水泥为p.042.5的普通硅酸盐水泥,水玻璃原液采用的be

=30~40,模数m=2.8~3.1的水玻璃原液,步骤004的注浆压力在0.4~0.8mpa;
33.005.泥浆置换,往第一段槽段8和第二段槽段9内泵送水泥浆,使得原本第一段槽段8和第二段槽段9内的泥浆从泥浆回流槽10流回至泥浆池内;
34.006.接缝注浆,将水泥、水和水泥膨胀剂按照一定比例混合搅拌均匀,采用注浆泵对第一段预制连续墙体和第二段预制连续墙体的连接处进行注浆,从接缝注浆槽5注入,直至浆液溢出就停止注浆,等待浆液完全凝固即可。
35.本发明相较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为采用预制连续墙体施工效率更高,墙体质量更好,表面更加的平整,整体强度更好,质量控制更加的稳定,并且施工周期短也能够很好的保护施工场地周边的环境。
36.以上对本发明提供的全预制地下连续墙及施工方法进行了详细介绍,具体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