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次性尿布的制作方法

2022-02-22 01:55:42 来源:中国专利 TAG:
一次性尿布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次性尿布。

背景技术

一次性尿布等一般的吸收性物品包括具有吸收性芯的吸收体作为吸收尿等体液的吸液部位。就提高对于穿戴者肌肤的贴合性、防漏性等的观点而言,已公开有包括具有多个区域的吸收性芯的吸收性物品。这样的多个区域分别由隙缝、槽等凹部划分,或者通过使各区域的厚度、克重不同而进行划分。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6-247363号公报

专利文献2:国际公开第2014/200794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一次性尿布,其包括正面片、背面片和配置于该正面片与该背面片之间的吸收体,该吸收体含有吸收性芯,具有长度方向和与该长度方向正交的宽度方向,且具有在穿戴时,配置于穿戴者的背侧的背侧部、配置于腹侧的腹侧部和位于该腹侧部与该背侧部之间的裆部。

优选在所述裆部,所述吸收体具有:在其长度方向上延伸的中央吸收体;和一对侧吸收体,其位于该中央吸收体的所述宽度方向两侧,在穿戴状态下从该中央吸收体的肌肤相对面侧立起。

优选在对从所述一次性尿布中的处于所述长度方向的中央且处于所述宽度方向的中央的中央位置起的在该长度方向的所述腹侧部侧隔开7cm的注入点注入160g的人工尿并静置5分钟的标准溶胀状态下,以将该一次性尿布的宽度2等分的方式将该一次性尿布沿所述长度方向弯折而得到的试验体被压缩至厚度为30mm时的压缩载荷在所述裆部为7N以下。

优选在所述标准溶胀状态下,所述侧吸收体中,该侧吸收体的厚度为10mm以下、或者压缩至该厚度为10mm时的压缩载荷为4.5N以下。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一次性尿布的一实施方式的立体图。

图2是示意性地表示图1所示的一次性尿布的展开且伸长状态下的肌肤相对面侧的展开俯视图。

图3是图2所示的II-II截面图。

图4的(a)是吸收液体前的状态下的吸收体沿宽度方向的截面图,图4的(b)是标准溶胀状态下的吸收体沿宽度方向的截面图。

图5是连同穿戴者的胯裆部一并示出在穿戴状态下发生了变形的溶胀状态下的尿布的裆部的、沿该尿布的宽度方向的截面图。

图6是用于说明中央吸收体的宽度15mm压缩载荷的测量方法的说明图。

图7是用于说明30mm压缩载荷的测量方法的说明图。

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吸收体的另一实施方式的对应于图4的图。

图9的(a)和(b)是表示本发明的吸收体的又一实施方式的对应于图4的图。

图10的(a)~(c)是表示本发明的吸收体的又一实施方式的对应于图4的图。

图11是表示本发明的吸收体的又一实施方式的对应于图4的图。

图12是表示本发明的弯折引导部的一实施方式的俯视图。

图13是表示本发明的弯折引导部的另一实施方式的对应于图12的图。

图14是表示本发明的吸收性芯的另一实施方式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作为包括具有多个区域的吸收性芯的吸收性物品,本申请人之前提案了一种一次性尿布,其形成为含有吸收性芯的吸收性主体的裆部中的两侧部立起,该一次性尿布包括具有中央吸收体、一对侧吸收体和形成于这些吸收体之间的切断部的吸收体(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一种吸收性物品,其含有实质上不含吸收性材料的1个或2个以上的区域,通过该区域,封入吸收性材料的芯包裹物的上表面附着于该芯包裹物的底面,在吸收性材料溶胀时,该芯包裹物以沿着所述区域的方式形成槽。

然而,吸收性芯通常含有吸水性聚合物等吸收性材料,因此,在吸收尿等体液时会溶胀。当该吸收性芯过度溶胀时,存在一次性尿布整体体积过度增加,穿戴者的大腿部与该一次性尿布抵接而限制穿戴者的活动的情况。尤其是在大腿部周围的活动受限时,变得难以行走,从而可能成为婴幼儿等学习行走时或老年人等进行行走康复训练时的障碍。但是,专利文献1和2没有公开即使在吸收性芯溶胀时也能够使穿戴者的大腿部周围的活动易于进行的技术。

本发明涉及能够消除因前述吸收性芯的膨胀而造成的穿戴者的活动受限的一次性尿布。

以下,参照附图,基于本发明优选的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说明。图1和图2示出了作为本发明的吸收性物品的一实施方式的短裤型一次性尿布1(以下也简称为尿布1)。如图1所示,尿布1具有在尿布1的穿戴状态下配置于穿戴者的腹侧的腹侧部A、配置于穿戴者的背侧部的背侧部B和位于它们之间的裆部C。尿布1具有长度方向X和与之正交的宽度方向Y,长度方向X是与穿戴者的前后方向对应的方向,即与从腹侧部A经由裆部C向背侧部B延伸的方向对应的方向。如图2所示,尿布1形成为关于沿长度方向X延伸的、将该尿布1在宽度方向Y上2等分的长度方向中心线CL左右对称。

尿布1在宽度方向Y的中央部设置有具有吸收体4的吸收性主体10,并且设置有配置在该吸收性主体10的非肌肤相对面侧即与该吸收性主体10相比距穿戴者的身体较远的一侧的外装体5。

吸收体4构成为在腹侧部A与背侧部B之间含有液体保持性的吸收性芯40和与其外表面接触并包覆该吸收性芯40的包芯片48。

外装体5的腹侧部A和背侧部B各自的沿外装体5的长度方向X的两侧缘部分别通过热熔型粘接剂等粘接剂、热封合、超声波封合等公知的接合方式而相互接合,由此形成一对侧封部S、S以及供穿戴者的腰身通过的腰部开口部WH和供穿戴者的下肢通过的一对腿部开口部LH(仅图示出一个)。

在本说明书中,“肌肤相对面”是一次性尿布等吸收性物品或其构成部件(例如正面片)中的、在吸收性物品被穿戴时朝向穿戴者的肌肤侧的面,即距穿戴者的肌肤相对较近的一侧,“非肌肤相对面”是吸收性物品或其构成部件中的、在吸收性物品被穿戴时朝向肌肤侧的相反侧的面,即距穿戴者的肌肤相对较远的一侧。此外“穿戴时”和“穿戴状态”是指维持通常的适当的穿戴位置,即该吸收性物品的正确的穿戴位置的状态。

在如图2所示那样的尿布1的展开且伸长状态下,吸收性主体10在俯视时呈长方形形状,从腹侧部A直至背侧部B沿长度方向X延伸,使其长度方向与展开且伸长状态下的尿布1的长度方向X一致,将其配置在外装体5的宽度方向Y的中央部,并通过粘接剂与外装体5接合。

尿布1的“展开且伸长状态”是指将尿布1在侧封部S撕开使其成为展开状态,并使各部分的弹性部件伸长而将该展开状态的尿布1扩展至设计尺寸(与在完全排除弹性部件的影响的状态下扩展为平面状时的尺寸相同)的状态。

如图3所示,吸收性主体10具有:形成肌肤相对面的液体透过性的正面片2;形成非肌肤相对面的液体不透过性或液体难透过性或拨水性的背面片3;和配置于两个片21、22之间的液体保持性的吸收体4,它们通过粘接剂等公知的接合方式一体化而构成。

本实施方式的正面片2覆盖吸收体4的肌肤相对面侧且其两侧端部向吸收体4的非肌肤相对面侧折回。

作为正面片2和背面片3,分别能够无特别限制地使用此种吸收性物品中一直以来所使用的各种材料。例如,作为正面片2能够使用各种无纺布、开孔膜等,作为背面片3能够使用树脂膜、树脂膜与无纺布等的层压体等。

吸收体4如图2所示在俯视时为在长度方向X上较长的长方形形状,在腹侧部A直至背侧部B的范围沿长度方向X延伸。本实施方式中的吸收体4的长度方向X的两端部的位置与吸收性主体10的长度方向X上的两端部的位置大致一致。

如图2所示,吸收性主体10在其肌肤相对面的沿长度方向X的两侧部包括由液体抵抗性或拨水性且通气性的防漏翻边形成用片62构成的一对防漏翻边6、6。各防漏翻边6具有1根以上的在长度方向X以伸长状态配置的线状的防漏翻边形成用弹性部件61。通过该弹性部件61在尿布1被穿戴时收缩,防漏翻边6至少在裆部C立起。防漏翻边6通过如下方式形成:将带状的防漏翻边形成用片62沿着其长度方向对折,在彼此相对的片之间将防漏翻边形成用弹性部件61以伸长状态固定,并将该彼此相对的片接合。

外装体5形成如图2所示的展开且伸长状态的尿布1的外形,外装体5的周缘形成该状态下的尿布1的轮廓线,即腹侧部A、裆部C和背侧部B各自的轮廓线。关于外装体5,如图2所示,在裆部C中,外装体5的沿长度方向X的两侧缘部向宽度方向Y的中央弯曲成凸出的圆弧状,长度方向X的中央区域向宽度方向Y的内侧缩窄。

如图2和图3所示,外装体5具有:形成尿布1的外表面即非肌肤相对面的外层片51;配置于外层片51的肌肤相对面侧的内层片52;和配置于两个片51、52之间的多个弹性部件55、56、57。

如图2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外装体5具有:在长度方向X上位于与吸收性主体10相比靠外侧的位置的腰身弹性部件55;和位于与该方向X上的吸收性主体10的两端部相比靠内侧的位置的弹性部件56。在长度方向X上配置在与吸收性主体10重叠的位置的弹性部件56也可以布置成,在厚度方向上与该吸收性主体10重叠的区域中,通过细碎地切断等处理而不体现弹性伸缩性。外装体5在腹侧部A和背侧部B分别在宽度方向Y上以伸长状态配置有多根线状或带状的弹性部件55、56,这些多根弹性部件55、56在长度方向X上隔开规定间隔而间歇地配置。通过像这样将弹性部件55、56布置成体现其弹性伸缩性的状态,在腰部开口部WH的开口缘部形成在遍及其整周的范围内实质上连续的环状的腰部褶皱(皱褶)。

在外装体5中,如图1和图2所示,在形成腿部开口部LH各自的开口缘部的腿部缘部LS以伸长状态配置有线状或带状的1根或多根腿部褶皱形成用的腿部弹性部件57,由此在腿部开口部LH各自的开口缘部形成在遍及其整周的范围内实质上连续的环状的腿部褶皱。外装体5中的弹性部件55、56、57均在构成外装体5的外层片51与内层片52之间通过粘接剂等接合方式被夹持固定。

如图3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吸收性主体10在吸收体4的宽度方向Y的两侧分别具有沿长度方向X延伸的弹性部件11a、11b。具体而言,在吸收体4的宽度方向Y两侧各自的外侧具有:在防漏翻边形成用片62彼此之间以伸长状态固定的防漏翻边侧弹性部件11a;和在吸收体4与正面片2之间以伸长状态固定的吸收体侧弹性部件11b。关于这些弹性部件11a、11b,该弹性部件的两端部通过粘接剂等固定在腹侧部A和背侧部B。

在本实施方式的尿布1中,通过防漏翻边侧弹性部件11a和吸收体侧弹性部件11b分别配合防漏翻边形成用弹性部件61沿长度方向X收缩而沿长度方向X收缩,吸收性主体10的沿长度方向X的两侧部相比于该两侧部间的部分更易向肌肤相对面侧立起。该结构也有助于吸收体4中的一对侧吸收体4S、4S从中央吸收体4C的肌肤相对面侧立起。

在裆部C中,如图2所示,吸收体4具有: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中央吸收体4C;和位于该中央吸收体4C的宽度方向Y的两侧且在穿戴状态下从中央吸收体4C的肌肤相对面侧立起的一对侧吸收体4S、4S。

例如吸收体4中的结构(i1)和(i2)能够分别有助于一对侧吸收体4S、4S的所述立起。结构(i1)和(i2)于后文阐述。

侧吸收体4S既可以形成为在后述标准溶胀状态下从中央吸收体4C立起,也可以形成为在吸收体4吸收液体前的状态下从中央吸收体4C立起。

为了便于说明,在图3中,以侧吸收体4S没有立起的状态进行图示。

吸收体4含有吸收性芯40和包覆该吸收性芯40的表面的包芯片48。吸收性芯40含有吸水性聚合物46、纤维材料(未图示)等吸收性材料。如图2所示,吸收性芯40具有在一个方向上较长的形状。吸收性芯40至少在裆部C中,在中央吸收体4C具有中央区域41且在侧吸收体4S具有侧部区域43。即吸收性芯40在裆部C具有沿长度方向X延伸的一对侧部区域43、43和位于该一对侧部区域43、43之间的中央区域41。

本实施方式的吸收性芯40中,中央区域41和侧部区域43在宽度方向Y上连续。在本实施方式的吸收体4中,中央区域41和侧部区域43一并由1片包芯片48包覆。

在被排泄了尿等排泄液的尿布1中,吸收性芯40因吸收排泄液而溶胀。被排泄了排泄液的状态的尿布的模型可通过以下方法制作。首先,使未使用的尿布(产品)成为展开且伸长的状态,使用油性笔在正面片2的肌肤相对面的、尿布1中的处于长度方向X的中央且处于宽度方向Y的中央的中央位置标注标记(以下称为“第1标记”)。在从标注了该第1标记的中央位置起在长度方向X的腹侧部A侧隔开7cm的位置标注其他标记,将标注了该其他标记的位置作为人工尿的注入点。接下来,握持形成尿布1的腰部开口部WH的部分,以标注了第1标记的中央位置成为最低的位置的方式使该尿布1的裆部C下垂。该状态也称为“下垂状态”。在该下垂状态下,以5g/秒的注入速度向注入点注入160g的人工尿。注入能够使用管泵。接着,在注入人工尿后,使尿布1在所述下垂状态下静置5分钟。该状态也称为“标准溶胀状态”。160g人工尿相当于婴幼儿3~4次的尿排泄量。

人工尿的组分如下。尿素1.94质量%,氯化钠0.7954质量%,硫酸镁(七水合物)0.11058质量%,氯化钙(二水合物)0.06208质量%,硫酸钾0.19788质量%,聚氧乙烯月桂醚0.0035质量%和离子交换水(余量)。

尿布1在标准溶胀状态下具有以下的(1)和(2)的物性或以下的(1)和(3)的物性。

(1)在标准溶胀状态下,以将尿布1的宽度2等分的方式将该尿布1沿其长度方向X弯折而成的试验体1a被压缩至厚度为30mm时的压缩载荷(以下,称为“30mm压缩载荷”)在裆部C为7N以下。

(2)标准溶胀状态下侧吸收体4S中,该侧吸收体4S的厚度t3〔参照图4(b)〕为10mm以下。

(3)标准溶胀状态下侧吸收体4S中,将该侧吸收体4S的厚度t3压缩至10mm时的压缩载荷(以下称为“10mm压缩载荷”)为4.5N以下。

在无特意说明的情况下,以下说明中的尿布1所优选的结构能够适用具有所述(1)和(2)的物性的方式和具有所述(1)和(3)的物性的方式这两者。

对于标准溶胀状态的尿布1的作用效果,以具有所述(1)和(2)的物性的方式为例进行说明。中央吸收体4C成为底部,位于该中央吸收体4C的宽度方向Y的两侧的一对侧吸收体4S、4S分别从该中央吸收体4C的肌肤相对面侧立起,从而尿布1变形为在沿宽度方向Y的截面图中,裆部C整体呈U字状(参照图5)。标准溶胀状态下的所述试验体1a的裆部C的30mm压缩载荷为7N以下,因此,尿布1的裆部C易于变形为所述U字状。以30mm压缩载荷为指标的原因是发现了:在穿戴裆部C的宽度为30mm的尿布时,该尿布几乎不会对穿戴者的行走造成影响;以及对于标准溶胀状态的试验体1a,压缩至其厚度成为30mm时的载荷的大小对穿戴者的行走难度造成较大影响。

此外,本发明者们发现,不论是幼儿还是大人,裆部的宽度均相差不大,为30mm左右。所述(2)的侧吸收体4S的厚度t3是基于该发现而规定的。通过具有该所述(2)的物性,易于将所述变形为U字状的裆部C如图5所示紧凑地容纳于穿戴者的胯裆部。

因而,具有所述(1)和(2)的物性的尿布1在穿戴状态且标准溶胀状态下,裆部C的沿宽度方向Y的截面易于变形为U字状,且在宽度方向Y易于紧凑地容纳。由此,即使在吸收了排泄液的溶胀状态下,也能够抑制裆部C整体在宽度方向Y上体积变大,尿布1与穿戴者的大腿部F、F不易彼此抵接,对穿戴者而言,大腿部F周围的活动不易受限。像这样,尿布1即使在所述溶胀状态也不易成为行走的妨碍,因此该尿布1的穿戴者能够容易地进行行走。

标准溶胀状态的所述试验体1a能够作为在穿戴者的胯裆部吸收了尿等的尿布1的模拟体(参照图7)。

就更易使尿布1在宽度方向Y上变形,进一步抑制因标准溶胀状态的尿布1对大腿部造成的压迫的观点而言,对于所述(1)的物性,所述试验体1a的裆部C处的30mm压缩载荷优选为0.1N以上,更优选为0.15N以上,此外,优选为7N以下,更优选为6.5N以下,此外,优选为0.1N以上且7N以下,更优选为0.15N以上且6.5N以下。

对于所述(1)的物性,试验体1a的30mm压缩载荷的测量方法如下。首先,使尿布成为展开且伸长的状态,以将该尿布的宽度2等分的方式,即沿着长度方向中心线CL将尿布弯折,将其作为试验体1a。将该试验体1a以长度方向X与水平方向一致并且不产生皱褶、弯曲的方式载置于水平的场所。对于该试验体1a,对长度方向X中央位置(以下称为“第1测量位置”)和从该中央位置向腹侧部A侧离开2.5cm的位置(以下称为“第2测量位置”)放置宽度5cm×长度15cm、重量28.7g的长方形的亚克力板。此时,以亚克力板的宽度与尿布的长度方向X一致且该宽度的中央与第1测量位置或第2测量位置一致的方式放置该亚克力板。以100mm/分钟的压缩速度使该亚克力板向下方移动,压缩至试验体1a的厚度成为30mm(参照图7)。该压缩使用材料试验机(例如,株式会社岛津制作所制,Autograph AG-X)。测量第1测量位置和第2测量位置各自的尿布的厚度成为30mm时的压缩载荷,将这2处的平均值作为30mm压缩载荷。

从使所述变形后的裆部C更紧凑的观点出发,在满足所述(2)的物性的情况下,标准溶胀状态下的侧吸收体4S的厚度t3〔参照图4的(b)〕在为10mm以下的情况下,优选为3mm以上,更优选为5mm以上,此外,更优选为8mm以下,此外,优选为3mm以上且10mm以下,更优选为5mm以上且8mm以下。

吸收体4或吸收性芯40的各部分的厚度通过以下方法测量。

从标准溶胀状态的尿布1中取出吸收体4。将该吸收体4以肌肤相对面朝向铅垂方向的上方且不产生皱褶、弯曲的方式载置于水平的场所。接下来,使用厚度计PEACOCK DIAL UPRIGHT GAUGES R5-C(OZAKIMFG.CO.LTD.制造)在5cN/cm2的载荷下测量中央吸收体4C和侧吸收体4S的各厚度。具体而言,测量在中央吸收体4C中存在中央区域41的部分或在侧吸收体4S中存在侧部区域43的部分的厚度。此时,在厚度计的前端部与样品之间配置大小调整成载荷为5cN/cm2的俯视呈圆形或正方形的板(厚度5mm左右的亚克力板),测量厚度。在该测量时,在中央区域41的厚度小,该中央区域41中的包芯片48从吸收性芯40浮起的情况下,沿着中央区域41与侧部区域43的边界部分将吸收体切开,对于该切开的部分,以该部分的吸收性芯40与包芯片48接触的方式测量中央吸收体4C的厚度。对于在中央吸收体4C存在中央区域41的部分和在侧吸收体4S存在侧部区域43的部分,在长度方向中央范围内的任意5个位置进行以上测量。然后,将这5处的测量值的平均值作为中央吸收体4C或侧吸收体4S的厚度。此外,将从中央吸收体4C的厚度减去包芯片48的厚度而得的值作为中央区域41的厚度,将从侧吸收体4S的厚度减去包芯片48的厚度而得的值作为侧部区域43的厚度。所述“长度方向中央范围”是从通过吸收体4的长度方向X中央且在宽度方向Y上延伸的横线起、在该方向X的两侧分别隔开5cm以内的范围,即在长度方向X上从该横线起向腹侧部A侧和背侧部B侧分别隔开5cm以内的范围。

在将吸收体等构成部件从尿布取出的情况下,采用对该尿布喷射冷喷雾,使将构成部件彼此粘接的粘接剂硬化,从而从其他构成部件剥离取出的方法。在无特意说明的情况下,该取出方法对于本说明书中的其他测量方法也能够共通地适用。

对代替所述(2)的物性,具有所述(3)的物性以及所述(1)的物性的情况下的尿布1的作用效果进行说明。在具有所述(1)和(3)的物性的尿布1中,即使标准溶胀状态的裆部C与穿戴者的大腿部F、F相互抵接(参照图5),因为所述(3)的压缩载荷为4.5N以下,所以裆部C的柔软性高,能够使该裆部C容易地变形。由此,标准溶胀状态的裆部C不易压迫大腿部F、F,对于穿戴者而言,大腿部F周围的活动不易受限。因而,在具有所述(1)和(3)的物性的尿布1中,标准溶胀状态的裆部C也易于变形,该裆部C不易成为行走的障碍,因而该尿布1的穿戴者能够容易地进行行走。

就进一步抑制因裆部C造成的大腿部F的压迫的观点而言,所述(3)的物性的侧吸收体4S的10mm压缩载荷优选为0.1N以上,此外,优选为4.5N以下,更优选为4N以下,此外,优选为0.1cN以上且4.5N以下,更优选为0.1N以上且4N以下。

优选一对侧吸收体4S、4S双方的所述10mm压缩载荷处于前述范围内。

所述10mm压缩载荷的测量方法如下。首先,从标准溶胀状态的尿布中取出吸收体4,将该吸收体4的肌肤相对面朝向铅垂方向的上方,并以无皱褶、弯曲的方式载置于水平的场所。接下来,使用安装有直径2cm的棒状的压缩试验器具的材料试验机(例如,株式会社岛津制作所制造,Autograph AG-X),压缩侧吸收体4S中具有吸收性芯40的部分,测量该部分的厚度被压缩至10mm时的压缩载荷。在侧吸收体4S中具有吸收性芯40的部分的任意3个位置进行该测量,将它们的平均值作为10mm压缩载荷。

就使所述变形后的裆部C更紧凑的观点而言,标准溶胀状态下的中央吸收体4C的厚度t2和侧吸收体4S的厚度t3优选处于以下范围内。

在标准溶胀状态下,在令中央吸收体4C的厚度为t2〔参照图4的(b)〕,令侧吸收体4S的厚度为t3〔参照图4的(b)〕时,t3相对于t2的比率即t3/t2优选为1.3以上,更优选为2以上,此外,优选为40以下,更优选为30以下,此外,优选为1.3以上且40以下,更优选为2以上且30以下。

标准溶胀状态下的中央吸收体4C的厚度t2为标准溶胀状态的中央吸收体4C中具有吸收性芯40的部分(中央区域41)的厚度,标准溶胀状态下的侧吸收体4S的厚度t3为标准溶胀状态的侧吸收体4S中具有吸收性芯40的部分(侧部区域43)的厚度。

标准溶胀状态下的中央吸收体4C的厚度t2〔参照图4的(b)〕优选为0.5mm以上,更优选为1mm以上,此外,优选为30mm以下,更优选为25mm以下,此外,优选为0.5mm以上且30mm以下,更优选为1mm以上且25mm以下。

在满足所述(3)的物性的情况下,标准溶胀状态下的侧吸收体4S的厚度t3〔参照图4的(b)〕优选为10mm以上,更优选为15mm以上,此外,优选为30mm以下,更优选为25mm以下,此外,优选为10mm以上且30mm以下,更优选为15mm以上且25mm以下。

本实施方式的吸收体4中,在穿戴状态且标准溶胀状态下,中央吸收体4C与侧吸收体4S的边界部分成为挠性轴,该侧吸收体4S从中央吸收体4C的肌肤相对面侧立起。该挠性轴通过例如吸收体4具有以下结构(i1)和(i2)的至少一者而形成。吸收体4也可以具有以下的结构(i1)和(i2)两者。

(i1)吸收液体前或标准溶胀状态下的中央吸收体4C与侧吸收体4S的厚度彼此不同。

(i2)在中央吸收体4C与侧吸收体4S之间形成有弯折引导部。

吸收体4构成为通过具有前述结构(i1)和(i2)的至少一者而在穿戴状态且标准溶胀状态下,在侧吸收体4S与中央吸收体4C的边界部分形成挠性轴。利用所述结构(i1)和(i2)的至少一者,所述挠性轴形成于中央吸收体4C与侧吸收体4S的边界部分,因此能够通过采用该结构(i1)或(i2)来划分吸收体4中的中央吸收体4C和侧吸收体4S。

所述挠性轴可以使裆部C的柔软性变高,使吸收体4的裆部C易于变形为所述U字状,因此,能够使向宽度方向Y的内侧压缩该裆部C时的阻力变小。即通过形成所述挠性轴,对于前述(1)的物性,易于将试验体1a的裆部C处的30mm压缩载荷控制在7N以下。

在吸收体4具有所述结构(i1)的情况下,吸收液体前或标准溶胀状态下的中央吸收体4C与侧吸收体4S的厚度差形成使吸收体4以该中央吸收体4C与侧吸收体4S的边界部分为起点发生弯曲的挠性轴。

就使裆部C在宽度方向Y上变形为更紧凑的U字状,并且更可靠地确保吸收性芯40的吸收容量的观点而言,在吸收体4具有所述结构(i1)的情况下,优选在吸收体4吸收液体前的状态下,侧吸收体4S的厚度比中央吸收体4C的厚度大。

就与上述同样的观点而言,在吸收体4具有所述结构(i1)的情况下,吸收体4吸收液体前的状态下的中央吸收体4C和侧吸收体4S的各厚度优选处于以下范围内。吸收液体前的这些吸收体4的各部分的厚度为在该吸收体中存在吸收性芯40的部分的厚度。

在吸收体4吸收液体前的状态下,在令中央吸收体4C的厚度为t2’〔参照图4的(a)〕,令侧吸收体4S的厚度为t3′〔参照图4的(a)〕时,t3′相对于t2′的比率即t3′/t2′优选为1.3以上,更优选为2以上,此外,优选为40以下,更优选为30以下,此外,优选为1.3以上且40以下,更优选为2以上且30以下。

吸收体4吸收液体前的中央吸收体4C的厚度t2′〔参照图4的(a)〕优选为0.5mm以上,更优选为1mm以上,此外,优选为15mm以下,更优选为10mm以下,此外,优选为0.5mm以上且15mm以下,更优选为1mm以上且10mm以下。

吸收体4吸收液体前的侧吸收体4S的厚度t3′〔参照图4的(a)〕以比吸收体4吸收液体前的中央吸收体4C的厚度t2′大为条件,优选为10mm以上,更优选为15mm以上,此外,优选为30mm以下,更优选为25mm以下,此外,优选为10mm以上且30mm以下,更优选为15mm以上且25mm以下。

如图4的(a)和(b)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吸收体4中,在吸收液体前和标准溶胀状态这两种状态中,侧吸收体4S的厚度大于中央吸收体4C的厚度。即,在标准溶胀状态前后,侧吸收体4S的厚度大于中央吸收体4C的厚度。也可以代替该结构,如图8的(a)所示,吸收体4在吸收体4吸收液体前的状态下,侧吸收体4S和中央吸收体4C具有相同的厚度。该情况下,在标准溶胀状态下,吸收体4既可以是侧吸收体4S和中央吸收体4C具有不同的厚度〔参照图8的(b)〕,也可以是侧吸收体4S和中央吸收体4C具有相同的厚度(未图示)。

作为吸收体4具有所述结构(i1)的方式,能够列举中央吸收体4C与侧吸收体4S的吸水性聚合物的含有比率彼此不同的方式。例如,在标准溶胀状态下,中央吸收体4C和侧吸收体4S中吸水性聚合物的含有比率较多的一者的厚度大,产生该中央吸收体4C与该侧吸收体4S的厚度差。由此,在中央吸收体4C与侧吸收体4S的边界部分形成挠性轴。

此外,侧吸收体4S中的所述吸水性聚合物的含有比率也会对标准溶胀状态下的侧吸收体4S的厚度、压缩载荷产生影响,因此,也有助于达成所述(2)和(3)的物性。

中央吸收体4C中的吸水性聚合物的含有比率是,相对于含有吸收性芯和包芯片的中央吸收体4C的质量的、包含于该中央吸收体4C的吸水性聚合物的质量的比率。侧吸收体4S中的吸水性聚合物的含有比率是,相对于含有吸收性芯和包芯片的侧吸收体4S的质量的、包含于该侧吸收体4S的吸水性聚合物的质量的比率。

如图3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吸收性芯40含有吸水性聚合物46。在标准溶胀状态下,就使侧吸收体4S的厚度比中央吸收体4C的厚度大,使该侧吸收体4S更容易立起的观点而言,在中央吸收体4C与侧吸收体4S的吸水性聚合物的含有比率互不相同的情况下,优选与中央吸收体4C相比,侧吸收体4S的吸水性聚合物46的含有比率较高。

就与上述同样的观点而言,在令中央吸收体4C中的吸水性聚合物46的含有比率为F1,令侧吸收体4S中的吸水性聚合物46的含有比率为F2时,F2相对于F1的比率即F2/F1优选为1.3以上,更优选为1.5以上,此外,优选为3以下,更优选为2.5以下,此外,优选为1.3以上且3以下,更优选为1.5以上且2.5以下。

中央吸收体4C中的吸水性聚合物46的含有比率F1优选为30%以上,更优选为35%以上,此外,优选为70%以下,更优选为65%以下,此外,优选为30%以上且70%以下,更优选为35%以上且65%以下。

侧吸收体4S中的吸水性聚合物46的含有比率F2以比中央吸收体4C的吸水性聚合物46的含有比率高为条件,优选为40%以上,更优选为45%以上,此外,优选为100%以下,更优选为90%以下,此外,优选为40%以上且100%以下,更优选为45%以上且90%以下。该结构从易于达成所述(2)和(3)的物性的角度来看是优选的。

作为吸收体4具有所述结构(i1)的方式,能够列举中央吸收体4C与侧吸收体4S的吸收性芯40的克重互不相同的方式。例如在中央吸收体4C和侧吸收体4S中的各吸收性芯40的密度相同,且中央吸收体4C与侧吸收体4S中的吸收性芯40的克重互不相同的情况下,克重多者的厚度大,因此,在该中央吸收体4C与该侧吸收体4S间产生厚度差。由此,在中央吸收体4C与侧吸收体4S的边界部分形成挠性轴。

此外,侧吸收体4S的克重也会对标准溶胀状态下的侧吸收体4S的厚度、压缩载荷造成影响,因此,也有助于达成所述(2)和(3)的物性。

就进一步抑制裆部C在宽度方向Y上体积变大的观点而言,在中央吸收体4C与侧吸收体4S的克重互不相同的情况下,优选侧吸收体4S的吸收性芯40的克重大于中央吸收体4C的吸收性芯40的克重。

就与上述同样的观点而言,侧吸收体4S和中央吸收体4C的各吸收性芯40的克重优选处于以下范围内。该克重在吸收液体前的状态下进行测量。以下说明的侧吸收体4S的吸收性芯40所优选的克重不是一对侧吸收体4S、4S的合计克重,而是每1个侧吸收体4S的克重。

在令中央吸收体4C中的吸收性芯40的克重为B1,令侧吸收体4S中的吸收性芯40的克重为B2时,B2相对于B1的比率即B2/B1优选为1.1以上,更优选为1.5以上,此外,优选为3以下,更优选为2.5以下,此外,优选为1.1以上且3以下,更优选为1.5以上且2.5以下。

中央吸收体4C中的吸收性芯40的克重B1优选为1g/m2以上,更优选为5g/m2以上,此外,优选为200g/m2以下,更优选为100g/m2以下,此外,优选为1g/m2以上且200g/m2以下,更优选为5g/m2以上且100g/m2以下。

侧吸收体4S中的吸收性芯40的克重B2以大于中央吸收体4C中的吸收性芯40的克重为条件,优选为80g/m2以上,更优选为150g/m2以上,此外,优选为700g/m2以下,更优选为600g/m2以下,此外,优选为80g/m2以上且700g/m2以下,更优选为150g/m2以上且600g/m2以下。该结构从易于达成所述(2)和(3)的物性的角度来看是优选的。

吸收体4具有所述结构(i2)的情况下,弯折引导部成为使侧吸收体4S立起的挠性轴。该情况下,吸收体4中的中央吸收体4C和侧吸收体4S由弯折引导部划分开。

作为本发明中的一次性尿布的其他实施方式,参照附图对具有所述结构(i2)的吸收体进行说明。对于该其他实施方式,可在不矛盾的前提下适用上述实施方式的说明。在图9~图14中,对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标注与该实施方式相同的附图标记。

图9~图11所示的吸收体4b、4c、4d分别在裆部C中在中央吸收体4C与侧吸收体4S之间形成有弯折引导部45。

这些吸收体4具有一对弯折引导部45、45,在宽度方向Y上,在一对弯折引导部45、45之间具有中央吸收体4C,在该弯折引导部45的宽度方向Y外侧具有侧吸收体4S。以该弯折引导部45为起点,一对侧吸收体4S分别从中央吸收体4C的肌肤相对面侧立起。

在吸收性芯40像这样具有一对弯折引导部45、45的方式中,即在吸收性芯40的肌肤相对面或非肌肤相对面,中央区域41和侧部区域43在宽度方向Y上不连续的方式中,利用一对弯折引导部45、45将中央吸收体4C与侧吸收体4S划分开来。

在形成弯折引导部45的凹部、贯通孔不明显的方式中,在将吸收体4的裆部C的宽度3等分而划分出3个区域时,也可以将位于这3个区域的中央的区域确定为中央吸收体4C,将位于该中央的区域的两侧的区域确定为侧吸收体4S。在长度方向X上的裆部C的宽度不同的情况下,在最短的宽度最窄部的位置将裆部C的宽度3等分。

在图9的(a)和(b)所示的吸收体4b中形成有由凹部构成的弯折引导部45。该弯折引导部45形成于吸收性芯40的肌肤相对面。图9所示的吸收性芯40在宽度方向Y上的形成弯折引导部45的凹部之间具有中央区域41,在该凹部的宽度方向Y外侧具有侧部区域43。

所述凹部既可以是通过压纹加工等形成的凹陷部,也可以是由不存在吸收性芯的形成材料的非积纤(纤维堆积)部和存在吸收性芯的形成材料的积纤部形成的凹部。

在图10所示的吸收体4c中形成有由贯通吸收性芯40的贯通孔构成的弯折引导部45。该弯折引导部45可以形成为宽度为30mm以下的隙缝状。

图10所示的吸收体4中,分别位于吸收性芯40的肌肤相对面侧和非肌肤相对面侧的包芯片48,在由贯通孔构成的弯折引导部45中没有彼此接合。

图11所示的吸收体4d与图10所示的吸收体同样,形成有由贯通孔构成的弯折引导部45,分别位于吸收性芯40的肌肤相对面侧和非肌肤相对面侧的包芯片48在该弯折引导部45彼此接合。通过采用该结构,在标准溶胀状态下能够更易于使吸收体4变形为所述U字状。

在吸收体4吸收液体前的状态下,具有弯折引导部45的吸收体4既可以是侧吸收体4S与中央吸收体4C具有相同的厚度〔参照图9的(a)、图10的(a)和图11的(a)〕,也可以是侧吸收体4S与中央吸收体4C具有不同的厚度(未图示)。此外,在标准溶胀状态下,吸收体4既可以是侧吸收体4S与中央吸收体4C具有相同的厚度〔参照图9的(b)和图10的(b)〕,也可以是侧吸收体4S与中央吸收体4C具有不同的厚度〔参照图10的(c)和图11的(b)〕。

图12~图14中示出了本发明的吸收性芯的俯视图。以下,在未特意说明是“标准溶胀状态”的情况下,图12~14所示的实施方式的说明适用于吸收性芯吸收液体前的状态。

在俯视吸收性芯时,弯折引导部45可以如图12所示形成为直线状。图12所示的弯折引导部45沿吸收性芯40b的长度方向延伸,遍及该弯折引导部45的全长具有相同的宽度。

即,一对弯折引导部45、45分别沿吸收性芯40b的长度方向X以直线状延伸,由此,中央区域41的宽度沿吸收性芯40b的长度方向是一定值。通过采用该结构,处于标准溶胀状态且截面形状变形为U字状的尿布1的两侧缘更不易与穿戴者的两大腿部抵接,能够进一步增大穿戴者的大腿部的可动区域。由此,即使是以大腿轴为中心大幅旋转大腿部这样的动作也能够容易地进行。

就进一步增大大腿部的可动区域的观点而言,标准溶胀状态下的中央区域41的宽度W1(参照图12)优选为8mm以上,更优选为10mm以上,此外,优选为35mm以下,更优选为30mm以下,此外,优选为8mm以上且35mm以下,更优选为10mm以上且30mm以下。

弯折引导部45也可以如图13所示形成为曲线状。

图13所示的中央区域41在长度方向X上具有不同的宽度。具体而言,在长度方向X上延伸的一对弯折引导部45a、45a分别形成为曲线状,在该长度方向X的中央周边向宽度方向Y内方侧弯曲。

在图13所示的方式中,由弯折引导部45a形成轮廓的中央区域41在比长度方向X的中央靠腹侧部A侧的位置具有沿该长度方向X的两侧缘向宽度方向Y内侧缩窄的缩窄部e。通过采用该结构,吸收性芯40的与长度方向X的中央相比靠腹侧部A侧的部位易于弯曲为前述U字状,能够更易于进行大腿部向前方迈出的动作。

在吸收性芯40中,弯折引导部45如图12所示可以在长度方向X上具有相同的宽度,也可以如图13所示在长度方向X上具有不同的宽度。

例如,图13所示的一对弯折引导部45a各自的宽度在长度方向X上不同,在与该长度方向X的中央相比靠腹侧部A侧的位置具有该宽度最大的最大宽度部d。通过采用该结构,前述吸收性芯40的腹侧部A侧易于弯曲成U字状,因此,大腿部向前方迈出的动作变得更加容易。

就更可靠地起到所述效果的观点而言,弯折引导部45a的最大宽度部d的宽度W4(参照图13)优选为10mm以上,更优选为12mm以上,此外,优选为30mm以下,更优选为20mm以下,此外,优选为10mm以上且30mm以下,更优选为12mm以上且20mm以下。

弯折引导部45的轮廓形状可以如图12所示含有直线部分,也可以如图13所示含有曲线部分。

此外,弯折引导部45的轮廓形状也可以含有直线部分和曲线部分两者。

接下来,对裆部C的吸收性芯40的俯视形状进行说明。吸收性芯40可以是沿长度方向X的两侧缘为直线状,遍及吸收性芯的全长地与该长度方向X平行(参照图2)。

也可以代替该方式,吸收性芯在长度方向X上具有不同的宽度。例如图14所示的吸收性芯40a具有沿长度方向X的两侧缘c1、c2向宽度方向Y的内侧缩窄的缩窄部44。在图14中,省略了中央区域41和一对侧部区域43、43的图示。

就使大腿部迈向前方的动作更容易,使行走动作更容易的观点而言,吸收性芯40a优选在与长度方向X的中央相比靠腹侧部A侧的位置具有缩窄部44。

从与上述相同的观点出发,缩窄部44优选在尿布1中位于裆部C,更优选位于裆部C的与长度方向X的中央相比靠腹侧部A侧的位置。

具有上述缩窄部44的吸收性芯40a既可以设置于具有所述结构(i1)的吸收体,也可以设置于具有所述结构(i2)的吸收体。

吸收性芯40既可以具有由吸收性材料(也称芯形成材料)构成的层的单层结构,也可以具有将多个该层层叠而成的层叠结构。

此外,形成中央区域41的层的数量可以少于形成侧部区域43的层的数量。

此外,中央吸收体4C既可以具有所述单层结构或层叠结构那样的存在芯形成材料的积纤部,也可以具有不存在芯形成材料的非积纤部。

上述各实施方式的吸收性芯40能够使用公知的积纤装置制造。积纤装置典型而言为下述装置:包括在外周面具有聚集用凹部的旋转筒,在使旋转筒旋转的同时将芯形成材料以飞散状态供给至其外周面,通过从聚集用凹部的底面的抽吸,将芯形成材料积纤在聚集用凹部内,通过从与聚集用凹部相对配置的抽吸机构的抽吸使该聚集用凹部内的积纤物从聚集用凹部脱离,而转移到抽吸机构。

在该积纤装置中,通过在聚集用凹部中的通气性的底面的一部分配置非通气性部件或难通气性部件等,而将该底面的一部分作为非通气性部或难通气性部。在该聚集用凹部中,在芯形成材料积纤时,在该非通气性部或难通气性部难以进行芯形成材料的积纤,该非通气性部或难通气性部处的芯形成材料的积纤量比该底面的其他部位少。通过设置这些非通气性部或难通气性部,能够形成中央吸收体4C和侧吸收体4S中的各芯形成材料的克重互不相同的吸收体、具有弯折引导部的吸收体。即,使用包括所述聚集用凹部的底面的一部分成为非通气性部或难通气性部的旋转筒的积纤装置,通过调整聚集用凹部中的芯形成材料的积纤量,能够得到具有所述结构(i1)或(i2)的吸收体4。

对上述各实施方式中的一次性尿布的各部分的形成材料等进行说明。

作为构成吸收性芯40的主体的吸收性材料,能够无特别限制地使用在此种吸收性物品中用作吸收体材料的材料,例如能够列举木材浆、实施了亲水化处理的合成纤维、吸水性聚合物等。作为吸收性芯的典型的方式,能够示例木材浆等亲水性纤维的纤维集合体、或者使该纤维集合体保持颗粒状的吸水性聚合物的方式。

在尿布1中,包芯片48包覆吸收性芯的肌肤相对面和非肌肤相对面的整个区域。包芯片48既可以是连续的1个片,也可以含有包覆吸收性芯40的肌肤相对面的1个肌肤侧包芯片和与该肌肤侧包芯片分体的、包覆吸收性芯40的非肌肤相对面的1个非肌肤侧包芯片而构成。作为包芯片48,能够使用纸、各种无纺布、开孔膜等液体透过性片。

吸收性芯和包芯片之间可以通过热熔型粘接剂等公知的接合方式接合。

作为外层片51或内层片52等构成外装体5的片,能够使用通过各种制法制成的无纺布,例如纺粘无纺布、热风无纺布、水刺无纺布、热轧无纺布、熔喷无纺布、或它们的层叠无纺布等。

作为上述各弹性部件11a、11b、61、55、56、57,例如能够列举苯乙烯-丁二烯、丁二烯、异戊二烯、氯丁橡胶等合成橡胶、天然橡胶、EVA(Ethylene vinyl acetate,乙烯乙酸乙烯酯)、伸缩性聚烯烃、聚氨酯等。作为弹性部件的形态,能够优选使用截面为矩形、正方形、圆形、椭圆形或多边形状等的线状(橡胶线等)或者带状(橡胶带等)的弹性部件、或复丝型的线状的弹性部件等。

以上,基于本发明优选的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不限于所述实施方式,能够适当变更。此外,也可以将上述实施方式组合。

例如,如图2所示,上述尿布1为外装体5在遍及腹侧部A、裆部C和背侧部B的范围呈连续的沙漏形状的短裤型一次性尿布,但也可以是外装体5作为分体的部件被划分为腹侧外装体、背侧外装体和裆部外装体的分割型的短裤型一次性尿布。本发明的一次性尿布不限于短裤型一次性尿布,也可以是展开型的一次性尿布。此外,本发明的一次性尿布可以是幼儿或成人用的一次性尿布。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尿布1具有配置于防漏翻边形成用弹性部件61和吸收体4的宽度方向Y外侧的弹性部件11a、11b,但也可以具有这些弹性部件61、11a、11b中的任意1个或2个以上。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将防漏翻边形成用片62对折而形成了防漏翻边6,但防漏翻边也可以是防漏翻边形成用片62仅在固定防漏翻边形成用弹性部件61的部分被折回,但在其他部分由1个该片构成。

关于前述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本发明进一步公开以下的一次性尿布。

<1>一种一次性尿布,其包括正面片、背面片和配置于该正面片与该背面片之间的吸收体,该吸收体含有吸收性芯,具有长度方向和与该长度方向正交的宽度方向,且具有在穿戴时配置于穿戴者的背侧的背侧部、配置于腹侧的腹侧部和位于该腹侧部与该背侧部之间的裆部,

在所述裆部,所述吸收体具有:在所述长度方向上延伸的中央吸收体;和一对侧吸收体,其位于该中央吸收体的所述宽度方向两侧,在穿戴状态下从该中央吸收体的肌肤相对面侧立起,

在对从所述一次性尿布中的处于所述长度方向的中央且处于所述宽度方向的中央的中央位置起的在该长度方向的所述腹侧部侧隔开7cm的注入点注入160g的人工尿并静置5分钟的标准溶胀状态下,以将该一次性尿布的宽度2等分的方式将该一次性尿布沿所述长度方向弯折而得到的试验体被压缩至厚度为30mm时的压缩载荷在所述裆部为7N以下,

在所述标准溶胀状态下,所述侧吸收体中,该侧吸收体的厚度为10mm以下、或者将该厚度压缩至10mm时的压缩载荷为4.5N以下。

<2>

如上述<1>所述的一次性尿布,其中,在所述标准溶胀状态下,所述试验体被压缩至厚度为30mm时的压缩载荷为0.1N以上且7N以下,优选为0.15N以上且6.5N以下。

<3>

如上述<1>或<2>所述的一次性尿布,其中,在所述标准溶胀状态下,所述侧吸收体中,该侧吸收体的厚度t3为3mm以上且10mm以下,优选为5mm以上且8mm以下。

<4>

如上述<1>或<2>所述的一次性尿布,其中,在所述标准溶胀状态下,所述侧吸收体的将该侧吸收体的厚度t3压缩至10mm时的压缩载荷为0.1cN以上且4.5N以下,优选为0.1N以上且4N以下。

<5>

如上述<1>~<4>中任一项所述的一次性尿布,其中,在所述吸收体吸收液体前的状态下,所述侧吸收体的厚度比所述中央吸收体的厚度大。

<6>

如上述<5>所述的一次性尿布,其中,在所述吸收体吸收液体前的状态下,所述侧吸收体的最大厚度t3′相对于所述中央吸收体的最大厚度t2′的比率即t3′/t2′为1.3以上且40以下,优选为2以上且30以下。

<7>

如上述<5>或<6>所述的一次性尿布,其中,在所述标准溶胀状态下,所述侧吸收体的厚度t3相对于所述中央吸收体的厚度t2的比率即t3/t2为1.3以上且40以下,优选为2以上且30以下。

<8>

如上述<1>~<7>中任一项所述的一次性尿布,其中,所述吸收性芯含有吸水性聚合物,

与所述中央吸收体相比,所述侧吸收体的该吸水性聚合物的含有比率较高。

<9>

如上述<8>所述的一次性尿布,其中,所述侧吸收体的所述吸水性聚合物的含有比率相对于所述中央吸收体的所述吸水性聚合物的含有比率为1.3以上且3以下,优选为1.5以上且2.5以下。

<10>

如上述<8>或<9>所述的一次性尿布,其中,所述中央吸收体中的所述吸水性聚合物的含有率为30%以上且70%以下,更优选为35%以上且65%以下。

<11>

如上述<8>~<10>中任一项所述的一次性尿布,其中,所述侧吸收体中的所述吸水性聚合物的含有率为40%以上且100%以下,更优选为45%以上且90%以下。

<12>

如上述<1>~<11>中任一项所述的一次性尿布,其中,所述侧吸收体中的所述吸收性芯的克重比所述中央吸收体中的所述吸收性芯的克重大。

<13>

如上述<12>所述的一次性尿布,其中,在令所述中央吸收体中的所述吸收性芯的克重为B1,令所述侧吸收体中的所述吸收性芯的克重为B2时,B2相对于B1的比率即B2/B1为1.1以上且3以下,优选为1.5以上且2.5以下。

<14>

如上述<12>或<13>所述的一次性尿布,其中,所述侧吸收体中的所述吸收性芯的克重为80g/m2以上且700g/m2以下,优选为150g/m2以上且600g/m2以下。

<15>

如上述<12>~<14>中任一项所述的一次性尿布,其中,所述中央吸收体中的所述吸收性芯的克重为1g/m2以上且200g/m2以下,优选为5g/m2以上且100g/m2以下。

<16>

如上述<1>~<15>中任一项所述的一次性尿布,其中,在所述中央吸收体与所述侧吸收体之间形成有由凹部构成的一对弯折引导部。

<17>

如上述<1>~<16>中任一项所述的一次性尿布,其中,在所述中央吸收体与所述侧吸收体之间形成有由贯通孔构成的一对弯折引导部。

<18>

如上述<16>或<17>所述的一次性尿布,其中,所述一对弯折引导部形成为直线状。

<19>

如上述<18>所述的一次性尿布,其中,在所述标准溶胀状态下,所述中央吸收体中的所述吸收性芯的宽度为8mm以上且35mm以下,优选为10mm以上且30mm以下。

<20>

如上述<18>或<19>所述的一次性尿布,其中,所述一对弯折引导部形成为曲线状。

<21>

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一次性尿布,其中,所述中央吸收体中的所述吸收性芯在比所述长度方向的中央靠所述腹侧部侧的位置具有沿该长度方向的两侧缘向所述宽度方向内侧缩窄的缩窄部。

<22>

如上述<21>所述的一次性尿布,其中,所述缩窄部位于所述裆部。

<23>

如上述<21>所述的一次性尿布,其中,所述缩窄部位于所述裆部的比所述长度方向的中央靠所述腹侧部侧的位置。

<24>

如上述<20>~<23>中任一项所述的一次性尿布,其中,所述一对弯折引导部各自在所述长度方向上宽度不同,在比该长度方向的中央靠所述腹侧部侧的位置具有该宽度最大的最大宽度部。

<25>

如上述<24>所述的一次性尿布,其中,在所述吸收性芯吸收液体前的状态下,所述最大宽度部的宽度为10mm以上且30mm以下,优选为12mm以上且20mm以下。

<26>

如上述<1>~<25>中任一项所述的一次性尿布,其中,所述中央吸收体具有不存在形成所述吸收性芯的材料的非积纤部。

<27>

如上述<1>~<26>中任一项所述的一次性尿布,其中,在所述标准溶胀状态下,所述侧吸收体的将该侧吸收体的最大厚度压缩至10mm时的压缩载荷为4.5N以下,

在所述标准溶胀状态下,所述侧吸收体的最大厚度为10mm以上且30mm以下。

<28>

如上述<1>~<27>中任一项所述的一次性尿布,其中,所述吸收性芯在比所述长度方向的中央靠所述腹侧部侧的位置具有沿该长度方向的两侧缘向所述宽度方向内侧缩窄的缩窄部。

工业上的可利用性

根据本发明的一次性尿布,即使在吸收体吸收液体而溶胀时,也不易使穿戴者的大腿部的活动受限,能够容易地行走。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