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交流电机引出线机座的制作方法

2022-02-22 00:46:27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属于交流电机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交流电机引出线机座。


背景技术:

2.交流电机是用于实现机械能和交流电能相互转换的机械,交流电机的壳体上设置有用于放置引出线的孔。
3.现有技术中,交流电机机座上的出线孔为圆孔,组装不便;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交流电机引出线机座。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解决现有的交流电机机座上的出线孔为圆孔,组装不便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交流电机引出线机座。
5.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交流电机引出线机座,包括壳体和u形孔;所述u形孔开设在壳体的一侧;所述u形孔设置有多个;所述u形孔内设置有限位机构;所述限位机构包括限位块、连杆和推杆;所述u形孔的内壁开设有一对滑槽;所述限位块滑动连接在滑槽内;所述壳体的壁体内开设有一号空腔,且一号空腔与滑槽连通;所述推杆贯穿于壳体的侧壁,且推杆的一端位于一号空腔内,另一端固接有一号板;所述连杆的一端铰接于限位块,另一端铰接于推杆;所述一号板靠近壳体的一侧固接有磁铁;原有的出线孔为圆孔,组装不便,将出线孔改为u形孔,便于组装。
6.进一步,所述壳体的外壁固接有支座;所述支座通过固定机构安装在机架上;所述固定机构包括t形块、直杆、推板和插杆;所述支座的顶部开设有安装孔;所述机架的顶部开设有盲孔;所述t形块依次穿过安装孔和盲孔;所述t形块的内部开设有二号空腔;所述推板滑动连接在二号空腔内;所述插杆固接在推板的侧壁,且一端贯穿t形块的侧壁;所述盲孔的内壁开设有插孔;所述直杆转动连接在空腔的内壁;所述直杆的一端固接有绳子,且绳子的另一端设置在t形块的外部;实现对机座的固定,本设计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对机座的固定效果好。
7.进一步,所述t形块的顶部固接有系绳杆;使得插杆一直位于插孔内,提高了对机座的固定效果。
8.进一步,所述插杆与插孔呈滑动配合状态。
9.进一步,所述推板远离直杆的一侧固接有弹簧,且弹簧的另一端固接在二号空腔的内壁;所述直杆的底部固接有配重块;便于实现对t形块的拆卸,从而实现对机座的拆卸。
10.进一步,所述限位块的端部设置有弧形倒角;便于限位块与线缆平滑接触。
11.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2.1.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交流电机引出线机座,通过在壳体上设置有u形孔,使得出线孔改为u形孔,便于组装。
13.2.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交流电机引出线机座,通过t形块、直杆、推板、插杆、安
装孔、盲孔、二号空腔、插孔、绳子和系绳杆的配合使用,使得插杆一直位于插孔内,提高了对机座的固定效果;本设计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对机座的固定效果好。
附图说明
14.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剖面示意图;
17.图3为图2中a处局部放大图;
18.图4为图2中b处局部放大图;
19.图5是第二实施例附图;
20.图6为图5中c处局部放大图;
21.图7为图6中d处局部放大图;
22.图中:1、壳体;2、u形孔;31、限位块;32、连杆;33、推杆;34、滑槽;35、一号空腔;36、一号板;37、磁铁;4、支座;5、机架;61、t形块;62、直杆;63、推板;64、插杆;65、安装孔;66、盲孔;67、二号空腔;68、插孔;69、绳子;610、系绳杆;611、弹簧;612、配重块;7、矩形块。
具体实施方式
23.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24.实施例一
25.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交流电机引出线机座,包括壳体1和u形孔2;所述u形孔2开设在壳体1的一侧;所述u形孔2设置有多个;所述u形孔2内设置有限位机构;所述限位机构包括限位块31、连杆32和推杆33;所述u形孔2的内壁开设有一对滑槽34;所述限位块31滑动连接在滑槽34内;所述壳体1的壁体内开设有一号空腔35,且一号空腔35与滑槽34连通;所述推杆33贯穿于壳体1的侧壁,且推杆33的一端位于一号空腔35内,另一端固接有一号板36;所述连杆32的一端铰接于限位块31,另一端铰接于推杆33;所述一号板36靠近壳体1的一侧固接有磁铁37;原有的出线孔为圆孔,组装不便,将出线孔改为u形孔2,便于组装,当线缆位于u形孔2后,先挤压推杆33,使得推杆33挤压连杆32,于是连杆32推动限位块31向前移动,使得限位块31阻碍线缆离开u形孔2,对于线缆在u形孔2内的位置起到一定的限制作用,而磁铁37也将吸附在壳体1的侧壁(壳体1是有铁制材料制成的),实现对推杆33位置的限定,避免推杆33产生回退,从而提高对线缆的限位效果。
26.为了进一步实现本实用新型的内容,所述壳体1的外壁固接有支座4;所述支座4通过固定机构安装在机架5上;所述固定机构包括t形块61、直杆62、推板63和插杆64;所述支座4的顶部开设有安装孔65;所述机架5的顶部开设有盲孔66;所述t形块61依次穿过安装孔65和盲孔66;所述t形块61的内部开设有二号空腔67;所述推板63滑动连接在二号空腔67内;所述插杆64固接在推板63的侧壁,且一端贯穿t形块61的侧壁;所述盲孔66的内壁开设有插孔68;所述直杆62转动连接在空腔的内壁;所述直杆62的一端固接有绳子69,且绳子69的另一端设置在t形块61的外部;所述t形块61的顶部固接有系绳杆610;现有的机座一般通过螺栓连接在机架5上,而电机在工作时会产生较大的震动,长此以往将使得栓钉产生松
动,进而影响对机座的固定,于是需要一种新的固定方式,本设计的固定方式的具体操作步骤为:首先将支座4上的安装孔65对准机架5上的盲孔66,再将t形块61依次插入安装孔65和盲孔66,此时再拉动绳子69,使得绳子69拉动直杆62转动(直杆62的初始位置呈左高右低),于是直杆62挤压推板63,使得推板63沿着压缩弹簧611的方向移动,进而使得插杆64插入插孔68,此时便实现了对t形块61的固定;当插杆64完全插入插孔68后,将绳子69系在系绳杆610上,实现对直杆62位置的限定,进而使得插杆64一直位于插孔68内,提高了对机座的固定效果;本设计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对机座的固定效果好。
27.为了进一步实现本实用新型的内容,所述插杆64与插孔68呈滑动配合状态;所述推板63远离直杆62的一侧固接有弹簧611,且弹簧611的另一端固接在二号空腔67的内壁;所述直杆62的底部固接有配重块612;所述限位块31的端部设置有弧形倒角;弹簧611的设置,便于实现对推板63的复位,进而便于实现对t形块61的拆卸,配重块612能够使得直杆62的初始位置呈左高右低的状态;弧形倒角的设置,便于限位块31与线缆平滑接触。
28.实施例二
29.请参阅图5-图7,对比实施例一,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实施方式,所述二号空腔67的内壁固接有矩形块7;直杆62在转动到水平位置时,由于矩形块7的限制,将避免直杆62进一步转动,使得推板63处于离开原位置的最大位置处,进而使得插杆64一直处于插孔68内,从而提高了对t形块61的固定效果。
30.工作原理:原有的出线孔为圆孔,组装不便,将出线孔改为u形孔2,便于组装,当线缆位于u形孔2后,先挤压推杆33,使得推杆33挤压连杆32,于是连杆32推动限位块31向前移动,使得限位块31阻碍线缆离开u形孔2,对于线缆在u形孔2内的位置起到一定的限制作用,而磁铁37也将吸附在壳体1的侧壁(壳体1是有铁制材料制成的),实现对推杆33位置的限定,避免推杆33产生回退,从而提高对线缆的限位效果;将机座安装在机架5上时,首先将支座4上的安装孔65对准机架5上的盲孔66,再将t形块61依次插入安装孔65和盲孔66,此时再拉动绳子69,使得绳子69拉动直杆62转动(直杆62的初始位置呈左高右低),于是直杆62挤压推板63,使得推板63沿着压缩弹簧611的方向移动,进而使得插杆64插入插孔68,此时便实现了对t形块61的固定;当插杆64完全插入插孔68后,将绳子69系在系绳杆610上,实现对直杆62位置的限定,进而使得插杆64一直位于插孔68内,提高了对机座的固定效果;本设计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对机座的固定效果好;弹簧611的设置,便于实现对推板63的复位,进而便于实现对t形块61的拆卸;弧形倒角的设置,便于限位块31与线缆平滑接触。
31.上述前、后、左、右、上、下均以说明书附图中的图2为基准,按照人物观察视角为标准,装置面对观察者的一面定义为前,观察者左侧定义为左,依次类推。
32.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
33.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
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