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喷头密封结构的制作方法

2022-02-21 23:58:32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出液容器技术领域,具体指一种喷头密封结构。


背景技术:

2.喷雾器由于设计精美、使用方便,已经广泛应用于日化及医药等行业。现有的喷雾器由于设计上的缺陷,经常存在使用过程中起泵相对较慢,喷出量不够稳定等缺点,无法满足使用者的需求。
3.本技术人的在先申请201510277966.4《一种喷雾泵》披露了一种结构,其包括头帽、瓶盖、泵体、活塞、弹珠及弹簧,头帽的一侧设置有喷头组件;瓶盖用于将喷雾泵连接于瓶体上;泵体设于瓶盖顶面下侧;活塞下部穿过通孔能上下移动的连接于挤压腔中并与挤压腔的内壁始终保持紧密配合状态。上述方案巧妙利用了活塞与头帽之间的连接结构,无需另外设置密封结构,即实现了喷雾泵的密封,从而避免了瓶体倒置时的漏液问题,而活塞与本体之间的连接简单且具有较好的密封性,便于将液体压入喷腔内,使喷雾泵的喷雾量大且稳定,使用方便。
4.但是,为了提高密封性,出液管道中一般采用活塞的形式进行密封,不仅结构比较复杂,而且密封动作复位需要的时间略长,容易相应密封性及喷雾细密度。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密封处复位快从而提高密封效果及喷雾细密度的喷头密封结构。
6.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7.一种喷头密封结构,包括:
8.主体部分,具有导液通道,还具有位于该导液通道的下侧且竖向延伸的腔体,该腔体上端与导液通道相连通;
9.喷头组件,设于所述导液通道的端部,用于喷出液体;
10.活塞,能上下移动地设于主体部分中,所述活塞上部为能与腔体上部共同围合成泵腔的活塞头,所述活塞下部为能向泵腔中输入液体的导液管;
11.导液件,设于所述泵腔中且将泵腔分隔为上下相对独立的上部空间、下部空间,所述上部空间与导液通道相连通,所述下部空间与导液管相连通,所述导液件具有供液体自下部空间进入上部空间中的出液通道;
12.第一弹性件,设于所述下部空间中,用于使活塞始终保持向下移动的趋势;
13.扳手,设于主体部分的侧部且局部穿过与主体部分与活塞相接触,用于驱动活塞向上移动;
14.还包括密封片,所述出液通道在导液件中自下而上延伸,所述出液通道的入口位于导液件的下端面上、出口位于导液件的侧壁上,所述密封片套置在导液件的外周且用于将出液通道的出口弹性密封。
15.作为密封片的一种结构,所述密封片成形为上下贯通的圆筒状结构,且所述密封片下部的厚度大于上部的厚度,所述密封片的上部覆盖在出液通道的出口外周。该结构便于制造且制造成本低,能在向上挤出液体后迅速复位,从而提高密封性。
16.作为密封片的另一种结构,所述密封片的横截面为∩形结构,所述密封片的厚度上下一致且将导液件的上端及靠近上端的部分包覆其中。该结构能在向下挤出液体后迅速复位,从而提高密封性。
17.优选地,所述导液件上部的外周壁上连接有间隔套置在导液件外周的密封套,所述泵腔的上部直径小于下部直径从而形成所述的上部空间,所述密封套的外周壁与上部空间的内周壁过盈配合。该结构有利于提高泵腔密封性,进而提高密封效果。
18.进一步优选,所述出液通道的出口位于密封套的上方且靠近导液通道布置。该结构有利于快速将液体自泵腔输往导液通道中。
1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本实用新型在导液件的出液通道的出口处设置了密封片,该密封片结构简单、采用具有一定弹性的塑料材料制作,包覆在导液件的外周,直接与出液通道的出口接触,在液体受到挤压时,顶开密封片而输出,但顶开的开度会根据液体的流量和液体受到的压力自动调节,密封处复位快,从而始终保持较好的密封效果,有利于提高喷雾细密度。
附图说明
20.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喷雾器的结构示意图;
21.图2为图1的剖视图;
22.图3为图2中导液件部分的放大图;
23.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中导液件部分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24.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25.实施例1:
26.本实施例将喷头密封结构应用于一种可实现延迟喷雾的喷雾器中,并以该喷雾器的结构为例进行说明,当然,本实用新型的喷头密封结构也可以应用于其他喷雾器中。
27.如图1~3所示,本实施例可延迟出液的喷雾器包括主体部分1、喷头组件2、活塞3、导液件4、第一弹性件10、扳手5、延迟液容器6、小活塞7、第二弹性件20。
28.其中,主体部分1具有形的导液通道11,还具有位于该导液通道11横向部分111的下侧且竖向延伸的腔体12,该腔体12上端与导液通道11的横向部分111相连通;喷头组件2设于导液通道11横向部分111的端部,用于喷出液体。活塞3能上下移动地设于主体部分1中,活塞3上部为能与腔体12上部共同围合成泵腔13的活塞头31,活塞3下部为能向泵腔13中输入液体的导液管32。导液件4设于泵腔13中且将泵腔13分隔为上下相对独立的上部空间131、下部空间132,上部空间131与导液通道11的横向部分111相连通,下部空间132与导液管32相连通,导液件4具有供液体自下部空间132进入上部空间131中的出液通道41,该出液通道41的出口411处覆盖有能将出口411打开或关闭的密封片9。第一弹性件10为弹簧,可以为塑料弹簧也可以为金属弹簧,设于下部空间132中,用于使活塞3始终保持向下移动
的趋势。扳手5能转动地设于主体部分1的侧部,扳手5的局部穿过与主体部分1与活塞3的活塞头31底部相抵,按压扳手5时,可驱动活塞3向上移动。延迟液容器6脱卸式连接于主体部分1的下方,且与导液通道11竖向部分112的下端口相连接。小活塞7设于延迟液容器6中,用于将延迟液容器6中的液体向上推出;第二弹性件20设于延迟液容器6中,为塑料弹簧或金属弹簧,设于小活塞7的底部,用于使小活塞7始终保持向上移动的趋势。
29.在本实施例中,导液通道11横向部分111的底壁上在靠近前端处开有供液体自上部空间131进入横向部分111中的小缺口113,喷头组件2脱卸式插置于导液通道11横向部分111的外端口处。
30.如图2、3所示,出液通道41在导液件4中自下而上延伸,出液通道41的入口位于导液件4的下端面上、出口411位于导液件4的侧壁上,密封片9套置在导液件4的外周且能将出液通道4的出口411弹性密封。使用时,密封片9在挤出液的挤压下,发生弹性变形,从而与导液件4之间产生供液体输出的间隙,在出液完毕后,密封片9在自身弹性下重新将出液通道41的出口411关闭,密封性好且便于生产及装配。
31.导液件4上部的外周壁上连接有间隔套置在导液件4外周的密封套42,泵腔13上部直径小于下部直径从而形成上部空间131,密封套42的外周壁与上部空间131的内周壁过盈配合,该结构有利于提高泵腔13的密封性。出液通道41的出口411位于密封套42的上方且靠近小缺口113布置。该结构便于将液体快速排入导液通道11中。
32.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密封片9成形为上下贯通的圆筒状结构,且密封片9下部的厚度大于上部的厚度,密封片9的上部覆盖在出液通道41的出口411外周。
33.使用时,瓶体中的液体经活塞3的导液管32进入泵腔13的下部空间132,再进一步经导液件4进入上部空间131,进入上部空间131的液体穿过小缺口113进入导液通道11的横向部分111中,由于喷头组件2具有一定的阻挡作用,部分液体经喷头组件2实时喷出、另一部分液体经导液通道11的竖向部分112进入延迟液容器6中暂存,在取消按压扳手5的操作后,暂存于延迟液容器6中的液体在小活塞7及第二弹性件20的作用下释放喷出,实现延迟出液。
34.实施例2:
35.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仅在于:如图4所示,密封片9’的横截面为∩形结构,密封片9’的厚度上下一致且将导液件4的上端及靠近上端的部分包覆其中。
36.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及权利要求书中使用了表示方向的术语,诸如“前”、“后”、“上”、“下”、“左”、“右”、“侧”、“顶”、“底”等,用来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各种示例结构部分和元件,但是在此使用这些术语只是为了方便说明的目的,是基于附图中显示的示例方位而确定的。由于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实施例可以按照不同的方向设置,所以这些表示方向的术语只是作为说明而不应视作为限制,比如“上”、“下”并不一定被限定为与重力方向相反或一致的方向。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