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过滤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2-21 23:34:55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过滤装置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不容易发生堵塞的过滤装置。


背景技术:

2.在聚合物生产过程中,过滤器是不可缺少的关键设备,过滤器类型较多,且应用较广。例如,在聚己内酰胺生产过程中,需要过滤萃取浓缩液,以滤除萃取浓缩液中的杂质。但常规的过滤器容易因物料发生结晶或聚合而造成堵塞,不仅会影响生产效率,而且会影响设备的使用寿命和产品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3.有鉴于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不容易发生堵塞的过滤装置。
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5.一种过滤装置,包括:
6.过滤腔体,其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过滤腔体的出液口位于靠近所述第二端的周壁上;
7.滤芯,其设置在所述过滤腔体的过滤腔中部,所述滤芯与所述过滤腔的内壁之间形成了滤液通道,所述滤液通道与所述过滤腔体的出液口连通,所述滤芯的进液口与所述过滤腔体的第一端相对;
8.进液管道,其通过所述过滤腔体的第一端与所述滤芯的进液口连通;
9.出液管道,其与所述过滤腔体的出液口连通,且所述出液管道与所述过滤腔体之间呈v形布置;
10.伴热夹套,其套设在所述过滤腔体、所述进液管道和所述出液管道的外侧。
1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过滤腔体的第一端设有向所述过滤腔内延伸的锥形引导部,所述滤芯的进液口与所述锥形引导部的缩口端连通,所述进液管道与所述锥形引导部的扩口端连通,以通过所述锥形引导部与所述滤芯的进液口连通。
1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过滤腔体的第二端开设有出渣口,所述滤芯设有进液口的一端套设于所述锥形引导部的缩口端,所述滤芯的另一端限位于所述出渣口内。
1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过滤腔和所述滤芯均呈圆柱形,所述锥形引导部、所述过滤腔和所述滤芯同心。
1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出渣口处盖设有腔体盖,且所述腔体盖封堵所述滤芯的另一端。
1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腔体盖上设有吊环。
1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进液管道包括第一管段和第二管段,所述第一管段的一端通过第一法兰与所述伴热夹套连接,所述第一管段沿第一轴向延伸,所述第一管段的另一端弯折并延伸形成所述第二管段,所述第二管段与所述过滤腔体的第一端连接,且所述第
二管段和所述过滤腔体均沿第二轴向延伸;
17.所述出液管道包括第三管段和第四管段,所述第三管段的一端与所述过滤腔体的出液口连通,所述第三管段沿第三轴向延伸,所述第三管段的另一端弯折并延伸形成所述第四管段,所述第四管段与所述第一管段同心,且所述第四管段的另一端通过第二法兰与所述伴热夹套连接;
18.其中,所述第一轴向和所述第二轴向呈锐角布置,所述第二轴向和所述第三轴向互相垂直。
1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伴热夹套包括第一套体、第二套体和第三套体,所述第一套体沿所述第一轴向布置,并套设于所述进液管道和所述出液管道的第四管段外部,所述第一套体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法兰和所述第二法兰连接;
20.所述第二套体沿所述第二轴向延伸,并套设于所述过滤腔体的外部,所述第二套体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套体的周壁连接,所述第二套体的另一端与所述过滤腔体的第二端连接;
21.所述第三套体沿所述第三轴向延伸,并套设于所述出液管道的第三管段的外部,所述第三套体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套体的周壁连接,所述第三套体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套体的周壁连接。
2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滤芯的周壁上设有过滤孔,所述过滤孔之间的间距自所述滤芯设有进液口的一端至所述滤芯的另一端逐渐增大。
2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过滤孔的孔径为0.5μm至1mm;和/或
24.所述滤芯与所述过滤腔的内壁之间的间距为1.5mm至2.5mm;和/或
25.所述伴热夹套与所述进液管道之间的间距,以及所述伴热夹套与所述出液管道之间的间距均大于等于5mm;和/或
26.所述伴热夹套与所述过滤腔体之间的间距大于等于10mm。
27.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过滤装置,伴热夹套能够对过滤腔体、进液管道和出液管道中流动的物料伴热,避免物料冷却结晶;而且,过滤腔体的出液口设置在靠近第二端的位置处,远离滤芯的进液口,滤液通道中的滤液从靠近所述第一端的位置向过滤腔体的出液口流动,避免滤液通道中存在死角,进而避免因滤液停留时间过长而发生聚合,如此,能够避免过滤装置发生堵塞。
附图说明
28.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过滤装置的剖视图。
29.附图标记说明:
30.10-过滤腔体;11-锥形引导部;12-出渣口;13-腔体盖;14-吊环;15-滤液通道;
31.20-滤芯;
32.30-进液管道;31-第一管段;32-第二管段;
33.40-出液管道;41-第三管段;42-第四管段;
34.50-伴热夹套;51-第一套体;52-第二套体;53-第三套体;54-第一介质管道;55-第二介质管道;56-第一法兰;57-第二法兰;58-第三法兰;59-第四法兰。
具体实施方式
35.此处参考附图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各种方案以及特征。
36.应理解的是,可以对此处申请的实施例做出各种修改。因此,上述说明书不应该视为限制,而仅是作为实施例的范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将想到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和精神内的其他修改。
37.包含在说明书中并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且与上面给出的对本实用新型的大致描述以及下面给出的对实施例的详细描述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
38.通过下面参照附图对给定为非限制性实例的实施例的优选形式的描述,本实用新型的这些和其它特性将会变得显而易见。
39.还应当理解,尽管已经参照一些具体实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描述,但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确定地实现本实用新型的很多其它等效形式,它们具有如权利要求所述的特征并因此都位于借此所限定的保护范围内。
40.当结合附图时,鉴于以下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他方面、特征和优势将变得更为显而易见。
41.此后参照附图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所申请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例,其可采用多种方式实施。熟知和/或重复的功能和结构并未详细描述以避免不必要或多余的细节使得本实用新型模糊不清。因此,本文所申请的具体的结构性和功能性细节并非意在限定,而是仅仅作为权利要求的基础和代表性基础用于教导本领域技术人员以实质上任意合适的详细结构多样地使用本实用新型。
42.本说明书可使用词组“在一种实施例中”、“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在又一实施例中”或“在其他实施例中”,其均可指代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相同或不同实施例中的一个或多个。
4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过滤装置,该过滤装置主要应用于聚合物生产过程中对物料进行过滤,例如,对聚己内酰胺生产过程中的萃取浓缩液进行过滤。当然,该过滤装置也可用于对其他物料进行过滤,不仅限于聚己内酰胺生成过程中的萃取浓缩液,也不仅限于聚合物生成过程中的物料。
44.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过滤装置的剖视图,参见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过滤装置包括过滤腔体10、滤芯20、进液管道30、出液管道40和伴热夹套50;其中,过滤腔体10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过滤腔体10的出液口位于靠近第二端的周壁上;滤芯20设置在过滤腔体10的过滤腔中部,滤芯20与过滤腔的内壁之间形成了滤液通道15,滤液通道15与过滤腔体10的出液口连通,滤芯20的进液口与过滤腔体10的第一端相对;进液管道30通过过滤腔体10的第一端与滤芯20的进液口连通;出液管道40与过滤腔体10的出液口连通,且出液管道40与过滤腔体10之间呈v形布置;伴热夹套50套设在过滤腔体10、进液管道30和出液管道40的外侧。
45.采用上述结构的过滤装置,伴热夹套50能够对过滤腔体10、进液管道30和出液管道40中流动的物料伴热,避免物料冷却结晶;而且,过滤腔体10的出液口设置在靠近第二端的位置处,远离滤芯20的进液口,滤液通道15中的滤液从靠近所述第一端的位置向过滤腔体10的出液口流动,避免滤液通道15中存在死角,进而避免因滤液停留时间过长而发生聚
合,如此,能够避免过滤装置发生堵塞。
46.在一些实施例中,滤芯20的周壁上设有过滤孔,过滤孔之间的间距自滤芯20设有进液口的一端至滤芯20的另一端逐渐增大。如此,在保持过滤孔的孔径一致的情况下,滤芯20靠近进液口的位置处流向滤液通道15的滤液流量较大,随着逐渐远离进液口,流向滤液通道15的滤液流量逐渐减小,有益于提高滤液通道15中的滤液流动性,避免物料因停留时间较长而发生聚合。
47.在一些实施例中,过滤腔体10的第一端设有向过滤腔内延伸的锥形引导部11,滤芯20的进液口与锥形引导部11的缩口端连通,进液管道30与锥形引导部11的扩口端连通,以通过锥形引导部11与滤芯20的进液口连通。通过该锥形引导部11能够将物料稳定的引导至滤芯20中。
48.在一些实施例中,过滤腔体10的第二端开设有出渣口12,滤芯20设有进液口的一端套设于锥形引导部11的缩口端,滤芯20的另一端限位于出渣口12内。这样,安装滤芯20时,只要将滤芯20从出渣口12插入到过滤腔内,滤芯20的一端就能够自然的套设于锥形引导部11上,而滤芯20的另一端会限位于出渣口12内,从而准确控制滤芯20的安装精度,而且操作简便。
49.在一些实施例中,过滤腔和滤芯20均呈圆柱形,锥形引导部11、过滤腔和滤芯20同心。这样,能够确保滤液通道15的宽度一致,进而能够使滤液通道15中滤液流速一致,避免局部区域流速较慢而发生聚合,进而能够避免发生堵塞。
50.在一些实施例中,出渣口12处盖设有腔体盖13,且腔体盖13封堵滤芯20的另一端。在具体实施时,滤芯20可呈筒状,从出渣口12插入到过滤腔后,滤芯20的一端能够套设于锥形引导部11上,滤芯20的另一端限位于出渣口12内,将腔体盖13盖设于出渣口12处,既能够封堵滤芯20的另一端,也能够压紧滤芯20,使滤芯20的一端抵紧锥形引导部11,保持滤芯20和锥形引导部11之间的密封。在需要更换滤芯20或清理滤芯20中的滤渣时,开启腔体盖13就能够方便的将滤芯20取出。具体的,腔体盖13和过滤腔体10之间可采用螺纹连接。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腔体盖13上设有吊环14,如此能够方便用户开启或安装腔体盖13。
51.在一些实施例中,进液管道30包括第一管段31和第二管段32,第一管段31的一端通过第一法兰56与伴热夹套50连接,第一管段31沿第一轴向延伸,第一管段31的另一端弯折并延伸形成第二管段32,第二管段32与过滤腔体10的第一端连接,且第二管段32和过滤腔体10均沿第二轴向延伸;出液管道40包括第三管段41和第四管段42,第三管段41的一端与过滤腔体10的出液口连通,第三管段41沿第三轴向延伸,第三管段41的另一端弯折并延伸形成第四管段42,第四管段42与第一管段31同心,且第四管段42的另一端通过第二法兰57与伴热夹套50连接;其中,第一轴向和第二轴向呈锐角布置,第二轴向和第三轴向互相垂直。
52.可选的,伴热夹套50可包括第一套体51、第二套体52和第三套体53,第一套体51沿第一轴向布置,并套设于进液管道30和出液管道40的第四管段42外部,该第一套体51的一端通过第一法兰56与第一管段31的一端连接,第一套体51的另一端通过第二法兰57与第四管段42的另一端连接,该第一法兰56和第二法兰57均可为例如dn50/dn80的夹套法兰,以方便通过该第一法兰56或第二法兰57与物料管线连接,还能够增大保温面积。第二套体52沿第二轴向延伸,并套设于过滤腔体10的外部,该第二套体52的一端可与第一套体51的周壁
连接,该第二套体52的另一端可与过滤腔体10的第二端连接。第三套体53沿第三轴向延伸,并套设于出液管道40的第三管段41的外部,该第三套体53一端与第二套体52的周壁连接,第三套体53的另一端与第一套体51的周壁连接。整体来看,第一套体51、第二套体52和第三套体53近似于呈直角三角形布置,方便生产加工,而且有益于保持伴热夹套50与进液管道30、出液管道40和过滤腔体10之间的间距一致,使得物料受热均匀。
53.该伴热夹套50还可包括用于输入换热介质的第一介质管道54和用于输出换热介质的第二介质管道55,第一介质管道54和第二介质管道55均可连接在伴热夹套50的中部,且分别位于伴热夹套50的相对两侧。具体的,该第一介质管道54和第二介质管道55可沿垂直于第一轴向的方向布置,第一介质管道54可与第一套体51连通,第一介质管道54的自由端可连接有第三法兰58,第二介质管道55可与第二套体52连通,第二介质管道55的自由端可连接有第四法兰59,以方便通过第三法兰58和第四法兰59与输送换热介质的管道连接。在实际应用时,所采用的换热介质可为例如蒸汽,则第二介质管道55的实际流出物为冷凝水。当然,也可采用其他换热介质。
54.在一些实施例中,过滤孔的孔径为0.5μm至1mm。可选的,该滤芯20可采用无缝不锈钢,经过抛光和打孔加工而成,过滤孔的孔径可控制在0.5μm至1mm,过滤孔的中心距离可控制在0至5mm之间,该滤芯20可配置为能够承受不小于1mpa的压力。
55.在一些实施例中,滤芯20与过滤腔的内壁之间的间距为1.5mm至2.5mm。在该间距范围内,既能够使滤液通道15保持足够的宽度,还能够使滤液保持较高的流速,从而避免物料发生聚合,避免过滤通道发生堵塞。
56.在一些实施例中,伴热夹套50与进液管道30之间的间距,以及伴热夹套50与出液管道40之间的间距均大于等于5mm,伴热夹套50与过滤腔体10之间的间距大于等于10mm。该间距范围能够使伴热夹套50具有较好的伴热效果。
57.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过滤装置,伴热夹套50能够对过滤腔体10、进液管道30和出液管道40中流动的物料伴热,避免物料冷却结晶;而且,过滤腔体10的出液口设置在靠近第二端的位置处,远离滤芯20的进液口,滤液通道15中的滤液从靠近所述第一端的位置向过滤腔体10的出液口流动,避免滤液通道15中存在死角,进而避免因滤液停留时间过长而发生聚合,如此,能够避免过滤装置发生堵塞。
58.以上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由权利要求书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和保护范围内,对本实用新型做出各种修改或等同替换,这种修改或等同替换也应视为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