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油底壳总成及发动机的制作方法

2022-02-21 20:47:23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发动机附属部件或设备,特别涉及一种油底壳总成及发动机。


背景技术:

2.集滤器装在机油泵前油底壳中,是发动机机油过滤的重要一环。为了保持润滑系统的正常运行以及增加适应性,要求集滤器的安装从结构上尽量简单从体积上尽量小。现有技术中,集滤器设有进油口和出油口,进油口位于油底壳内的润滑油液面下,出油口则一般采用一个短接结构直接插入发动机(箱体)油道中,形成油道同时具有水平方向定位作用;油底壳设有若干定位柱,安装油底壳后接触并对集滤器形成垂直方向的限位。由于功能性结构要求,集滤器出油口和进油口偏心,再结合油底壳较深,导致集滤器结构变为较高的异形结构,此结构通常情况下采用上述定位方式及其容易导致集滤器水平定位功能减低或消失,在使用过程中受到水平方向的润滑油液面震荡冲击,从而导致集滤器脱落或松动,最终引起发动机供油不足,发动机损坏。
3.在上述结构中,在摩托车立正放置时,垂直方向上集滤器进油口设计在油底壳液面最低点位置,水平方向上一般设计在油底壳中间;此结构在摩托车非常规骑行,如特技翘头时,发动机与水平面成较大角度时,容易导致进油口无法吸到润滑油,从而导致发动机供油不足,发动机损坏。
4.同时,此结构在摩托车骑行侧倾、翘头、刹车等工况下,对润滑油震荡引起液面高度变化无任何保护作用,在此类工况下,液面高度变化,容易使发动机无法吸到润滑油,从而导致发动机供油不足,发动机损坏。
5.因此,需要对现有的集滤器以及安装结构总成进行改进,保证摩托车在转弯、翘头、刹车等极限工况下保证润滑系统正常供油,减小甚至杜绝因为吸不到机油引起的发动机故障风险,增强行车安全性。


技术实现要素:

6.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油底壳总成及发动机,保证摩托车在转弯、翘头、刹车等极限工况下保证润滑系统正常供油,减小甚至杜绝因为吸不到润滑油引起的发动机故障风险,增强行车安全性。
7.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油底壳总成,包括集滤器和油底壳,所述集滤器设有进油口和出油口,所述进油口在集滤器安装后位于发动机油底壳内用于吸入油底壳的润滑油;所述进油口的设置位置使得发动机前端上扬设定角度时依然位于油底壳的润滑油液面以下,即进油口的几何中心点在垂直方向上低于出油口的几何中心,保证油底壳内的润滑油能顺利地从集滤器的下端进油口吸入并通过集滤器的过滤之后从出油口流入到发动机内对发动机进行润滑。
8.进一步,所述进油口的横向尺寸大于其纵向尺寸,横向尺寸大于纵向尺寸之后可以保证当摩托车发动机处于一些侧倾、翘头、刹车的极限工况下,进油口跟油底壳内润滑油
接触的面积不发生较大变化,保证进油口的进油不受过大影响。
9.进一步,所述进油口的横向尺寸与纵向尺寸之间的比例不小于2.4,现有技的集滤器进油口横向尺寸为35.31mm,而纵向尺寸为15.01mm,本方案中将最佳横向尺寸改为41.09,最佳纵向尺寸改为12.8,放大了集滤器进油口横向尺寸与纵向尺寸之间的比值,减小了摩托车处于翘头情况下发动机的翘起对集滤器吸引油底壳内润滑油的影响。
10.进一步,所述进油口相对于油底壳的油池靠中或后设置,靠油池中或后设置的集滤器进油口进一步减小了发动机翘头时吸收润滑油的影响,保证集滤器进油口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吸收到足够的润滑油。
11.进一步,所述油底壳内设有向上延伸的定位凸柱,定位柱高度高于进油口保证给予集滤器足够的限位支撑;定位凸柱在油底壳内与集滤器让位设置,保证给予集滤器足够的限位同时又不影响集滤器的安装;发动机的集滤器安装于油底壳后,所述定位凸柱用于限制集滤器水平方向的移动(实际上,为限制集滤器水平方向的移动还需要具有其他限位结构,比如靠油底壳的侧壁以及现有的定位凸柱等,在此不再赘述),避免集滤器在油底壳内发生位移,发生松动或脱落,保证集滤器更好的处于良好工况位置。
12.进一步,所述定位凸柱上靠近集滤器的一侧为限位面,所述限位面与对应的集滤器表面平行或近似平行,以保证限位面与集滤器表面更好的贴合,保证定位凸柱对集滤器良好的限位支撑,同时也确保集滤器更好的装配到位,所述定位凸柱位于集滤器的右侧面(该右侧面的参考方位为发动机装车后随车身而言的方位)对集滤器进行限位,而其它方位则通过油底壳自有的结构(比如侧面)或者另行设置定位件即可,在此不再赘述。
13.进一步,所述油底壳上端面设有用于对油底壳与箱体之间的密封面形成密封的密封垫;所述密封垫在设定位置向油底壳内部延伸形成限制油底壳内的润滑油向上震荡的挡油板,挡油板的设置可以很好地保证在摩托车处于翘头情况下,发动机发生角度翻转时,油底壳内的润滑油在挡油板的作用下不至于瞬间流出来,能将润滑油阻拦在机油池内,也保证进油口可以处于润滑油液面以下顺利吸收到润滑油,避免发动机因吸收不到润滑油而发生损坏。
14.进一步,所述密封垫在油底壳的前侧和后侧分别向油底壳内部延伸形成限制油底壳内的润滑油向上震荡的挡油板,且挡油板的内侧缘靠近所述集滤器。
15.进一步,所述挡油板上设置有回油孔,用于发动机内的润滑油返回至油底壳内,形成发动机内的润滑油循环。
16.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发动机,所述发动机装配的油底壳总成为前述的油底壳总成。
17.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集滤器、油底壳和集滤器安装结构总成,通过对集滤器结构及尺寸的改进,配合限位凸柱的设置以及密封垫的变形,保证摩托车在转弯、翘头、刹车等极限工况下保证润滑系统正常供油,减小甚至杜绝因为吸不到润滑油引起的发动机故障风险,增强行车安全性。
附图说明
18.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19.图1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20.图2本实用新型某一方位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
21.图3为与图2角度一致的现有结构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
22.图4为图2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23.图5为与图4角度一致的现有结构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24.图6为本实用新型在翘头工况时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
25.图7为与6角度一致的现有结构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
26.其中,1’为现有结构的集滤器,1a’为现有结构的进油口,1b’为现有结构的出油口,2’为现有结构的油底壳。
具体实施方式
27.图1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图2本实用新型某一方位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与图2角度一致的现有结构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2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5为与图4角度一致的现有结构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在翘头工况时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图7为与6角度一致的现有结构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其中虚线表示翘头工况时,油底壳内的润滑油液面),如图所示:本实施例的油底壳总成,包括集滤器1和油底壳2,所述集滤器1设有进油口1a和出油口1b,所述进油口1a在集滤器1安装后位于发动机油底壳2内用于吸入油底壳2的润滑油;所述进油口1a的设置位置使得发动机前端上扬设定角度时依然位于油底壳2的润滑油液面以下,即进油口1a的几何中心点在垂直方向上低于出油口1b的几何中心,保证油底壳2内的润滑油能顺利地从集滤器1的下端进油口1a吸入并通过集滤器1的过滤之后从出油口1b流入到发动机内对发动机进行润滑。
28.本实施例中,所述进油口1a的横向尺寸大于其纵向尺寸,横向尺寸大于纵向尺寸之后可以保证当摩托车发动机处于一些侧倾、翘头、刹车的极限工况下,进油口1a跟油底壳2内润滑油接触的面积不发生较大变化,保证进油口1a的进油不受过大影响。
29.本实施例中,所述进油口1a的横向尺寸与纵向尺寸之间的比例不小于2.4,现有技术的集滤器1进油口1a横向尺寸为35.31mm,而纵向尺寸为15.01mm,本方案中将最佳横向尺寸改为41.09mm,最佳纵向尺寸改为12.8mm,放大了集滤器1进油口1a横向尺寸与纵向尺寸之间的比值,减小了摩托车处于翘头情况下发动机的翘起对集滤器1吸引油底壳2内润滑油的影响(如图6所示,现有结构在摩托车翘头时,集滤器1’的进油口1a’已经明显高于油底壳2’内的润滑油液面,所以导致集滤器1’的进油口1a’无法吸收到润滑油;但是改进之后的结构如图7所示,不管摩托车处于何种极限工况之下,集滤器1的进油口1a都能保持在油底壳2的润滑油液面以下,保证集滤器1的进油口1a总是能正常吸收润滑油,保证发动机内部的正常润滑)。
30.本实施例中,所述进油口1a相对于油底壳2的油池靠中或后设置,靠油池中或后设置的集滤器1进油口1a本实施例中减小了发动机翘头时吸润滑油的影响,保证集滤器1进油口1a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吸收到足够的润滑油,因为在摩托车的行驶过程中,发生翘头时,发动机会随着摩托车车身的翘头而前端翘起,此时的润滑油会震荡至油底壳2靠中后部的位置,将进油口1a设置在油底壳2的油池靠中/后的位置也是为了保证进油口1a处于油池的润滑油液面以下以顺利吸收润滑油。
31.本实施例中,所述油底壳2内设有向上延伸的定位凸柱2a,定位凸柱2a高度高于进油口1a保证给予集滤器1足够的限位支撑,定位凸柱2a在油底壳2内与集滤器1让位设置,保
证给予集滤器1足够的限位同时又不影响集滤器1的安装;发动机的集滤器1安装于油底壳2后,所述定位凸柱2a用于限制集滤器1水平方向的移动(实际上,为限制集滤器1水平方向的移动还需要具有其他限位结构,比如靠油底壳的侧壁以及现有的定位凸柱等,在此不再赘述),避免集滤器1在油底壳2内发生位移,发生松动或脱落,保证集滤器1更好的处于良好工况位置。
32.本实施例中,所述定位凸柱2a上靠近集滤器1的一侧为限位面,所述限位面与对应的集滤器1表面平行或近似平行,以保证限位面与集滤器1表面更好的贴合,保证定位凸柱2a对集滤器1良好的限位支撑,同时也确保集滤器1更好的装配到位,所述定位凸柱2a位于集滤器1的右侧面(该右侧面的参考方位为发动机装车后随车身而言的方位)对集滤器1进行限位,而其它方位则通过油底壳2自有的结构(比如侧面)或者另行设置定位件即可,在此不再赘述。
33.本实施例中,所述油底壳2上端面设有用于对油底壳2与箱体之间的密封面形成密封的密封垫3;所述密封垫3在设定位置向油底壳2内部延伸形成限制油底壳2内的润滑油向上震荡的挡油板3a,挡油板3a的设置可以很好地保证在摩托车处于翘头情况下,发动机发生角度翻转时,油底壳2内的润滑油在挡油板3a的作用下不至于瞬间流出来,能将润滑油阻拦在机油池内,也保证进油口1a可以处于润滑油液面以下顺利吸收到润滑油,避免发动机因吸收不到润滑油而发生损坏。
34.本实施例中,所述密封垫3在油底壳2的前侧和后侧分别向油底壳2内部延伸形成限制油底壳2内的润滑油向上震荡的挡油板3a,且挡油板3a的内侧缘靠近所述集滤器1,两侧挡油板3a上设置有回油孔31a,回油孔31a的设置数量及设置位置可以根据润滑油的回油需求做适应性调整,用于发动机内的润滑油返回至油底壳2内,形成发动机内的润滑油循环。
35.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发动机,所述发动机装配的油底壳总成为前述的油底壳总成。
36.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